登录

专访普沐生物创始人汤楠:从北生所孕育而出,基础科研如何带动产业创新?

作者: 王瑾瑶 2022-06-23 10:00
普沐生物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First-in-class疾病药物研发商 | 未公开 | 运营中
中国-北京
查看

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所内动态栏的视频展示了汤楠博士团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领域的重大发现。

 

2019年,汤楠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Cell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不仅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完全模拟人类病程的小鼠模型,还基于此模型揭示了IPF发病的全新机制,是IPF研究与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作。

 

发布这一重磅研究前,汤楠已经在北生所担任了7年研究员,在这片鼓励科学家追求学术上的原创性与创新性,倡导“只引领,不跟随”的科研圣土上,汤楠得以在自己最感兴趣的肺发育和肺再生领域大展拳脚,也为普沐生物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如今,普沐生物已成立2年,作为北生所孵化培育的创新型医药研发企业,致力于开发肺脏疾病和器官纤维化的创新疗法。


图片1.png


普沐生物诞生背后


追求学术的道路上,汤楠一直遵循着内心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

 

汤楠本科阶段学习的是临床医学,毕业后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内科做了4年的临床医生,这段经历至今对她的研究颇有助益。在学医期间,汤楠就对基础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去探索大量未知的科学问题。

 

基于对基础科研浓厚的兴趣,汤楠选择赴美深造,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跟随Randall Johnson博士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血管发生和肿瘤血管的研究工作。

 

在UCSD读博期间,器官再生领域引起了汤楠的注意,由于博士课题研究与血管相关,她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做出实体器官只是再生医学的第一步,但是滋养器官发育与正常运转的血管,又将如何实现再造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汤楠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用肺脏来支持自己的研究,由此,踏入了肺发育和再生领域研究的大门。

 

研究肺发育,汤楠选择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师从Gail Martin做博士后。Gail Martin是胚胎干细胞领域的泰斗人物,她为汤楠在肺再生方面的科研提供了诸多支持,也让她对肺部发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2年,对于肺部研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当年7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 )刊发了一篇论文:英国一名患有肺癌的女性,在手术切除一侧肺叶后15年期间,研究者采用各种影像手段观察她另一侧肺叶的肺泡,发现另一侧肺叶中肺泡数目增加了64%,肺功能也显著增强。

 

这一病例的出现,在肺研究领域引发了巨大轰动。在这之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的肺泡是无法再生的。但对于汤楠而言,结论在她的意料之中。在过去的实验观察中,老鼠、犬的肺再生早已司空见惯,只是它们总被视为对人类医学“没有意义的研究”。

 

如今,她看到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那就是:人的肺叶被部分切除后,能够实现肺再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正是在这一年,做完博士后研究的汤楠告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回国加入北生所,正式开启了针对肺泡再生的研究,正是这项研究,孕育了普沐生物的诞生。


建立全球首个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小鼠模型


在北生所的研究团队建立之初,汤楠决定建立类似于人肺切除后肺再生的小鼠模型,用于探究肺再生的机制。这一过程中,她与团队了解了肺泡干细胞的来源和其再生的机制,明确了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T1)与Ⅱ型肺泡细胞(AT2)的区别,以及AT2作为肺泡干细胞在再生分化过程中必要的信号通路。

 

在对肺泡再生有了进一步了解后,汤楠想通过阻断肺损伤后肺泡再生,来观察是否会发生一些肺部疾病的表现。他们发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dc42在肺泡再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dc42基因缺失的肺泡干细胞,在肺损伤后无法完成向AT1细胞的分化。但当他们敲除了基因Cdc42后,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本以为小鼠肺部会出现类似肺气肿的表型,却出现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表型。

 

在肺纤维化领域,传统上应用的小鼠模型是博来霉素模型。这一模型需要让小鼠吸入博来霉素,引发肺部剧烈免疫反应从而发生肺纤维化。但是,博来霉素模型并不能代表完全意义上的IPF模型。在汤楠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她经常会听到业内同仁们抱怨博来霉素模型的缺陷。

 

首先,博来霉素模型具有强免疫性,将博来霉素打入气管引发的是大量细胞的不正常死亡,通过激活一系列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从而导致肺部纤维化,其发病机理与IPF 有很大区别,也不具备IPF从边缘发病,逐渐向肺部中心侵入的模式;其次,IPF 早期病理诊断时,会有特殊的病理学变化,但是博来霉素模型并不具备;此外,人类IPF的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在2到4年,一旦开始发作,病程会迅速进展,肺部纤维化不断加重。但博来霉素模型在第 21 天就会达到纤维化的高峰,随后肺部纤维化会消退自愈,与人类病程不符。

 

虽然发现了新的IPF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但仍然需要经过科学的验证加以完善。汤楠和她的团队,花了数年时间,通过与临床医生、病理学专家共同讨论比对发病机制,利用单细胞测序手段进行小鼠模型AT2细胞与IPF患者AT2细胞的数据对比,最终确认并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IPF小鼠模型。

 

汤楠仍然记得,“当时我的学生还罗列了IPF小鼠AT2细胞和IPF患者AT2细胞所有上调因素的详细对比图片,看到如此高的相似性时,真的非常激动。”

 

这一学术成果,是对肺部领域没有IPF动物模型的突破,也成为了激发整个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强心剂。

 

 图片2.png

▲图 | 普沐IPF小鼠模型的自发渐进式肺部纤维化与IPF病人的病程进展高度相似(来源:Wu et al., Cell, 2020; 普沐生物)

 

针对IPF开发First-in-Class创新药


开发出IPF小鼠模型只是第一步,基于这一模型,汤楠与团队对于IPF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针对这一疾病,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转化医学方面经验丰富的汤楠,决定成立普沐生物,开启新药研发之路。

 

IPF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患者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年,约80%的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不超过5年,五年生存率仅高于胰腺癌和肺癌。在全球范围内,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世界IPF联合协会统计,已有大约320万人患IPF,每年新增122万病例。

 

迄今为止,尚无任何疗法可有效阻止 IPF 疾病进展或延长患者寿命。


随着疾病的继续进展,可以考虑为合适的候选者进行肺移植。然而,肺移植后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47% ~ 53%,此外,许多因素限制肺移植的可行性。因此,能够阻止或逆转疾病进展、延长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副作用,仍然是IPF 药物开发的目标。


此前,IPF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治疗方案的开发带来了困难。但汤楠团队通过分析IPF小鼠模型和IPF病人AT2细胞状态,明确了其发病机理。

 

在健康人体内,当肺部发生损伤,AT2细胞接收再生信号后,会开始发生形变,进入一种中间态的状态,同时会开始分泌一系列纤维化因子,在下游招募参与重建的细胞共同进行损伤修复,AT2细胞会在修复完成后回归静默状态。但是IPF患者的AT2细胞再生能力下降,当AT2细胞接收到肺部损伤的信号后,长时间处于中间态,不停地分泌纤维化因子,无法退回到静默状态。这些长久被固定在中间态的AT2细胞不仅无法实现肺部的正常修复,反而会因为过度修补过度招募成纤维细胞而导致IPF的发生。


图片3.png

▲图 | 汤楠教授2020年发表在Cell期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来源:Wu et al., Cell, 2020;普沐生物)

 

图片4.png

▲图 | IPF病人肺组织样本中长久固定在中间态的肺泡干细胞(AT2)(来源:Wu et al., Cell, 2020; 普沐生物)

 

基于对发病机制的清晰认识,普沐生物已经开发了针对IPF的First-in-Class创新药PMG1015。这是一款具有创新靶点的大分子药物,其创新靶点是一种仅存在于纤维化组织中的特异性靶点,在成年健康人中几乎不存在。

 

目前,PMG1015 的临床前毒理试验及正在进行的澳洲 I 期健康人安全性试验,均证明了其安全性。同时,PMG1015 在临床前药效学试验中,既能够明显延长IPF小鼠模型的生存期,还能显著地减缓小鼠体重下降及减少肺部纤维化面积。

 

此外,普沐还在临床前药效学试验中进行了PMG1015和已上市药物吡非尼酮的头对头对比,PMG1015 在生存获益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吡非尼酮。

 

汤楠透露,PMG1015已获得CDE的临床默示许可,其中国临床试验近期即将开始。

 

创业,少不了团队的支持,汤楠非常骄傲的一件事,便是普沐创业团队极具韧性的坚持。

 

普沐生物从创立之初就得到了王晓东所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从一开始就准备着PMG1015要走出国门,在全球开展临床试验。因为美国的新冠疫情,普沐决定先在澳洲开启I期临床试验,整个团队开始在澳洲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快速组建澳洲分公司,积极与当地CRO公司和研究医院接触。同时和当地的中心实验室紧密合作,确定多个实验室检测方法。即使后来新冠疫情席卷澳州,也没有影响患者的收录以及临床试验的进行。

 

在未来,普沐生物还将专注于肺部疾病和纤维化疾病领域,开发更多惠及患者的创新药。“肺部疾病和器官纤维化领域是一个足够广泛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深耕和挖掘。我们尊重科学,不忘初心,希望能够把中国自己真正原创的东西带向国际。”汤楠说。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文章标签 创新药医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瑾瑶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基于独有iPS多谱系共分化技术平台,这家类器官企业如何快速搭建商业闭环?

专访祐儿医药张诚:当儿科创新药迎来商业化

辅助生殖刚需药物,全球首款长效黄体酮周制剂获FDA批准临床

智康弘义TIM-3单抗联合阿斯利康PD-L1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Ib/II期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王瑾瑶

共发表文章150篇

最近内容
  • 【首发】篆码生物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推进原创超小型高效基因编辑器研发

    2024-04-16

  • 超25亿!这家减肥药赛道的新企业,完成今年来第二大融资

    2024-04-08

  • B轮融资获超亿元超额认购,这家企业如何突破神经系统疾病困境?

    2024-04-05

上一篇

校企协同,聚才引智 | 智云健康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揭牌

2022-06-23
下一篇

【VB100】未来医疗100强线上云展厅,开启惊喜之旅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