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华润投资人柳达:如何捕捉下一只独角兽?

作者: 王瑾瑶 2022-08-09 10:00

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董事总经理柳达30年的职业生涯,是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变化的写照。

 

1991年,柳达赴美进入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药学院。那时,从中国去美国就读大学本科的年轻人比较少;并且,能够完成药学院5年课程及额外半年实习期的人更少,柳达是其中之一。


药学院毕业后,柳达成功通过美国纽约州注册药剂师的考试,他是当时少数在美国做临床药剂师的中国人。利用这个机会,他在医院的不同部门接受培训,了解每一个治疗领域的药品。“20年前,市场上还没有有效的癌症治疗药品,那些药品基本都有较大副作用,还需要使用其他药品针对副作用进行治疗。”

 

药剂师只是柳达职业生涯的起点,柳达决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美国雷鸟商学院读MBA。雷鸟商学院提供全球知名的国际商业管理课程。全球前十的跨国制药集团都会去雷鸟商学院招聘,这凸显了制药领域的全球化特性。

 

2001年,柳达得到了去诺和诺德实习6个月的机会,并且是全球筛选的30名参与全球领袖计划的商学院学生中,唯一的华人;也是在诺和诺德北美总部第一个在市场部工作的华人。

 

2004年的北京科技博览会,是柳达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认识并受到了时任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赏识,回国一起工作。从纽约回到北京,柳达受聘任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带着全球化的视野,他开始了解中国的医药行业。

 

这一阶段,从零售药店、医疗器械、战略合作、业务拓展,到物流供应链、质量管理、市场和销售,柳达都经历过,“这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

 

柳达职业生涯的前三分之一主要是在做药剂师,接下来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他则成为了医药行业的全球业务拓展人和投资经理。

 

2010年,华润医药跟北药集团合并。柳达由此进入华润体系,经历了三任董事长。正是在华润,他参与投资了金斯瑞生物、传奇生物、诺辉健康、药明巨诺等诸多行业内耳熟能详的明星生命科技独角兽。

 

从药剂师到业务拓展,再到专注投资,柳达的职业一直在随着行业的发展做出调整。30年丰富的职业生涯,让柳达对于医药行业有着更加深入的洞察与理解。

 

2021年12月,柳达撰写并出版了《生命科技投资启示录·捕捉下一只独角兽》。书中提到,在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和国际化人才的推动下,中国的生物制药及生命科技领域发展极为迅速,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将突破性、创新性技术与产品向外授权给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与其共同研究开发,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已经跑出了独角兽企业。


借此机会,动脉新医药邀请到柳达先生,共同探讨近30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柳达.jpg


去全球化大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全球化基因 


动脉新医药:您如何总结过去30年的职业生涯?

 

柳达:21岁时,我就开始在药店里打工。过去30年,我在纽约、北京、香港都居住和工作过,其中,在美国待了13年。我认为我所做的事情,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化学药发展的黄金年代,我做药剂师;随着众多药企全球化合作的大势,做业务拓展;又从企业内开始转型做投资。我认为这些是一脉相承的经历。

 

动脉新医药:如何理解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柳达:你要从历史的维度去看。在30年前的美国,有两个专业是比较多中国人出国去学习的,一个是biology,另一个是computer science。现在回头看,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很重要。因为,经过30年的发展,biology变成了life science,computer science变成了information technology。你看现在的整个科技领域时,你会发现这两个部分占得比重最大。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近几年能够得到飞速发展的基础,其实早在30年前就已经打好了。

 

动脉新医药:您写了《生命科技投资启示录·捕捉下一只独角兽》这本书,初衷是什么?

 

柳达:人在不同年代,会有不同的认知。关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最近5年与中国相关的这段历史,没有一个人或者一本书系统性记载过。我在几年前从北京调到香港,想要学习生命科技投资知识,中文版或者英文版的书籍都找过,但是找不到质量很高的相关内容。所以,我希望能够记载这段历史,同时起到知识普及的作用。

 

我现在还在写这本书的英文版,会进行数据的更新,还会新增一些章节,包括AI制药、CRO以及新的法规政策等。

 

动脉新医药: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这本书?

 

柳达:第一,没人写这种类型的书,第二,我30年前开始学药学的时候,正好也是生物制药行业起源的时候,我见证了这个行业30年的发展,这是很难得的,写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职业生涯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了。


1.jpg

 

动脉新医药:6年前,您从北京调到香港工作。您认为香港生物医药的投资环境在近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柳达:不要孤立地看待香港。五六年前,我来香港后的第一份任务,就是让我去香港科学园调研,当时里面的生命科技企业只有十几家,现在已经有100多家。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改革,我认为香港做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港交所开创18A,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动脉新医药:您在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的5家科技公司担任董事,之前也从事全球BD交易,这些经历给了您什么样的视角?

 

柳达:生物制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业务,全球合作是这个行业的DNA。人才首先就是全球化的;此外,新技术的出现,需要在主流杂志上发表,并对全世界公开;而且临床试验现在也需要做国际多中心,这些都是全球化的表现。在全球化被高度认可的背景下,跨国制药企业的跨境兼并和并购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去全球化的观念在蔓延,再加上COVID-19疫情的影响,全球制药及生命科技行业的格局会产生深远的变化。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迎来发展关键点


动脉新医药: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

 

柳达:在过去20年里,我一直在经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我认为现在大家应该能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个朝气蓬勃的产业,但是企业必须要有技术创新。

 

动脉新医药:在您看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里面是否已经出现了独角兽公司?这些企业具备哪些特质?

 

柳达:中国已经出现独角兽公司了,我认为这些企业有几点非常重要,首先是产品一定要有创新性,必须要满足临床需求。现阶段,还有无数无法被预防、诊断和根治的疾病,比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部分眼科疾病、NASH等。创新是最根本的因素;其次,要具有全球视野,不要局限于只做中国市场,必须要对全球细分领域有深刻的把握;第三,公司同全球行业领导者不会存在太大差距,如果这个企业在自身细分领域率先成为佼佼者的概率不高,之后发展成为独角兽的概率也会比较低;第四,一定要跟政府进行紧密的交流与沟通。

 

动脉新医药:您投了很多明星biotech,比如传奇生物、圣诺医药、药明巨诺,在您看来,他们身上有没有一些共通特质?

 

柳达:这些企业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拥有对全球行业发展的洞察力和细分领域的判断力,同时致力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以CAR-T为例,以前治疗癌症就三种方法,并且在几十年甚至将近100年都没什么变化,CAR-T出现后,为血液相关的癌症病人带来希望,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癌症治疗的里程碑式突破,所以这一领域的企业必定会跑出独角兽。

 

动脉新医药:现在对于CAR-T细胞疗法的价格与市场讨论非常多,您怎么看?

 

柳达:一个新技术出来后,会越来越成熟。成熟以后,它的成本会顺其自然越来越低,然后再去惠及更多的人。在它刚诞生时候就进行价格打压,很容易浇灭大家进行技术创新的热情,现在要做的事,是一定要鼓励创新。“甘蔗没有两头甜”。

 

动脉新医药:您在书里提到视觉健康会是前景很光明的领域,但是为什么目前来说,他们被忽视了?

 

柳达:我认为眼科疾病叫视觉健康更合适。这个领域几年以前很少被关注,一是因为当业内人士把更多注意力聚焦在癌症上的时候,其他疾病的严重性可能就会被低估;第二是因为现有的治疗眼睛的疗法并不多,主要依赖眼药和手术,眼药的有效成分有限,基本是抗生素、人工泪液、抗炎药等,而且这些眼药的创新迭代,相比其他领域较为缓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视觉健康患者的数量持续上升,这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动脉新医药:您一直提到一个观点,在生物医药领域强者恒强,如何理解?

 

柳达:现在生物医药领域做起来的大企业,因为资本雄厚,一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保持自己的地位。当新兴技术或者公司出现后,他们会通过收购等方式扩充自己的实力。过去50年,行业的领导者们是持续通过兼并与收购,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这就是“强者恒强”。

 

此外,对于全球排名前30的生物制药及生命科技公司来说,布局核酸药物、细胞免疫疗法、溶瘤病毒、抗体药物偶联无、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已经成为常态,通过交易金额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并购以进入突破性创新领域并获得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证明了“强者恒强”。

 

动脉新医药:您在书里认为,现在是中国生命科技领域的最佳投资时机,但是最近行业遇到资本寒冬,您还坚持这种观点吗?

 

柳达:坚持。整个行业包括投资,都是有循环的,一定有起伏,每隔四五年一次,就像全球金融危机,每隔10年就有一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动脉新医药:在您看来,中国生物医药现在是在第一个循环?

 

柳达:第一个循环已经结束了,马上开始进入第二个。

 

动脉新医药:接下来您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

 

柳达:我会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促进亚洲与欧洲之间在生命科技领域的合作。它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投资工作,而是能够帮助别人,完成一些公司的使命。

文章标签 医药投融资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瑾瑶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仅22.5万美元开局,AI制药界新锐如何跨越“寒冬”完成近2亿美元融资?

弼领生物完成近两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昊壹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首发】云舟生物获4.1亿元C轮投资,加速全球生命科学和基因药物研发进程

【首发】小核酸药物研发引领者佑嘉生物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陕投成长基金独家领投

王瑾瑶

共发表文章150篇

最近内容
  • 【首发】篆码生物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推进原创超小型高效基因编辑器研发

    2024-04-16

  • 超25亿!这家减肥药赛道的新企业,完成今年来第二大融资

    2024-04-08

  • B轮融资获超亿元超额认购,这家企业如何突破神经系统疾病困境?

    2024-04-05

上一篇

眼科巨头争相投入超50亿元,这一赛道为何突然爆火?

2022-08-09
下一篇

一年获4.15亿欧元创新基金, Factory Berlin如何推动初创项目和大公司“联姻”?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