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陆刚:资本寒冬后的新征程新使命

作者: 动脉网 2022-09-17 11:3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先生出席投融资论坛,并发表题为“资本寒冬后的新征程新使命”的主题演讲。


ad23bd7fa27e31e1331562ee2a4d4402.jpg


从2021年到2022年,风光、火爆的医疗健康投资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急速降温至凛冬状态,诸多头部项目的IPO要么破发要么延期。而一度趋之若鹜、将医疗赛道视为长坡厚雪而给予“基金标配”地位的风险投资机构们,则显示出了对风险的足够犹豫,和退避三舍的观望。


陆刚认为,身处一个周期性低点,只要依然相信医疗健康产业仍是长坡厚雪,投资机构完全可以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去捕捉机遇、参与创新,这是一个“信仰”问题;而能否坚持长期价值的塑造,熬过短期困顿,这是一个“策略”问题。一个长期主义者,需要对“信仰什么”有足够的“底层理由”,并采取得宜的“灵活策略”去做好选择、做好参与。就联想之星而言,其对未来的理解是,“中国的医疗新生态正在迅速形成之中,如果我们能够跟随长期趋势,看清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必然有信心秉持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以下为经整理的陆刚演讲实录,供分享:


医疗投资由火爆到寒冬,如何厘清曾经的“信仰”?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资本寒冬后的新征程新使命”。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资本寒冬后”,毫无疑问,当前医疗投融资处于寒冬之中,这已是大家的共识。那么医疗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到底在哪里?创新机遇和逻辑又会是怎样的?也就是第二个关键词“新征程新使命”,这会是我今天分享的重点。


首先介绍一下联想之星。我们从2008年开始聚焦科创类项目的投资和孵化,主要从事天使投资和公益性的创业孵化。十几年来,我们投资了400多家企业,涵盖智能科技、医疗健康、芯片与新材料等诸多赛道,其中跑出一些明星企业。近十年,我们在业内的各大评选中,基本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名次。另外,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已经举办了14年,用公益和实战的方式培养了1100多位创业CEO,在努力做好创业孵化的同时,也从诸多星友的创业历程中汲取了非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bfd951c4e3288743af78555817ad4cfe.jpg


基于过往十多年积累的投资经验和周期转换观察,我们对创投和创业的互生关系、泡沫与寒冬的应对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打法。


回顾过去一年医疗赛道投融资与市场估值的变化,以港交所生物科技指数为参考,自2021年7月达到一个高点后,迎来两波深跌,如图中框出的两处所示。最低时,多数头部公司的股价已跌至原高点的30%。系统性的深度大跌和反弹乏力意味着,这是一个非常凛冽的寒冬。而其波及的广度,从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的早期阶段,波及从生物制药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几乎整个医疗健康大版块。


f3d2f67f214832392d3ba4dfa1944e0e.jpg


对于下跌的原因,大家已形成共识,主因无非是适应症开发拥挤,创新同质化严重,估值泡沫高昂。而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历次的集采与国谈,在降低药价促进医保资金得到更高效利用的同时,也让医药器械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市场压力和融资压力。


一个灵魂拷问由此而来:中国市场,能不能支撑价格高昂的(长周期重投入的)创新药?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高风险的创新,是否还能带来相匹配的回报?原本对长坡厚雪赛道的信仰,在预期不明、信心不足的估值下跌中,已然开始动摇。


cdf6acfe415786ae09ebb3b76ca5fbfe.jpg


站在今天,我们已身处凛冬,再喊凛冬意义不大,而回看那些预示着凛冬将至的趋势性信号,可能会更有意义。


在2020年和2021年,我们看到两个现象:一是投资火热,机构敲门直接谈还有多少投资额度,不怕投错只怕错过,抢到额度心里不慌。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Pre IPO项目上,早期卖相好的项目,同样受到诸多追捧,融资相当容易。二是攒项目之风兴起,尤其是对标美国某个热点赛道,比如眼科、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脑科学等拥挤度相对宽松的品类,攒个背景光鲜的团队做个漂亮的PPT,就容易融资。参与的攒局者中,往往不乏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这说明什么?项目的疯抢必然导致资产泡沫迅速吹大,追风攒局必然导致投机性创业的涌现。这往往意味着市场高点难以维系。暴跌与寒冬,将会是估值过高、投机过盛后的必然,这种周期转换在其他领域已多次出现。


2020年底,我们开始督促被投企业加紧融资,强调估值多少并不重要,在融资窗口还不错时拿到足够的钱,准备好过冬策略所需的资源更为重要。暴涨之后大概率是暴跌,我们虽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到来,但它一定会来。当时我们初步判断,过冬的钱至少要准备到2023年底。


2022年的下半年,又逐渐出现两个现象:一是头部企业的估值出现小幅回暖;二是相比中后期投资,早期投资呈现出相对更高的活跃度,诸多后段的大基金也设立了专门的早期基金。


那么这两个现象,意味着调整到位、拐点来临了吗?我认为,一些局部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估值与其内在价值相比,具备了长期投资的空间,但整体上“不能把反弹当反转”。前期累积的同质化资产依然严重过剩,出清仍需时间。当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被迫“资金面失活”,或出现频繁的管线割肉式出售这种较有“血腥味”的现象之时,可能就是反转之日。熬过冬天的优质公司,可以较容易地做到剩者为王


历史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同样的逻辑,就是优质公司和优质机遇,往往是从寒冬中孕育出来,这次应该也不例外。而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也正在寒冬中孕育着一段新征程。


中国的“厚雪长坡赛道”不能与欧美简单对标


要展望新征程,就要理解过去,理解中国的产业环境具备哪些特殊的底层特质。我看到很多创业公司的BP,动辄与欧美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趋势做对标。但我认为,中国的医疗的确是一个“厚雪长坡赛道”,但其底层特质所形成的痛点、趋势却与欧美迥然,简单对标可能会陷入窘境。过去一些赛道正是因为简单对标,才会陷入估值过高、同质化严重、商业落地难的窘境。


fa0d3b946234fdf183fd9494611b0daa.jpg


首先,中国社会面临三大现状:老龄化加速、技术升级、消费升级。以老龄化加速为例,14亿人口大国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在数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后的老龄化“加速度”所带来的紧迫压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经历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欧、美两套体系的可模仿性高吗?可能比较难。


第二,中国的医疗生态面临多方面的复杂博弈,包括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分配不均,特别是过去还存在着一定程度扭曲化的“以药养医”问题。医改政策正在引发变局,这也是中国所面临的独特课题。


第三,支付资源不够充足、健康,或者说尚未实现良性循环,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的医保支付占90%-95%,从比例上看一股独大,但医保资源的相对窘迫是不争的事实。商保建设虽然正在加速,但绝对基数还较小,短期内难堪重任。在这点上,中国的情况也与欧美迥然。


所以,不做简单对标会让我们继续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发现中国的“长坡厚雪赛道”的底层特质,与欧美是有很大不同的。那么对于痛点解决和趋势研判,自然也要形成我们自己的逻辑和理解。


回过头看,我们从2008年开始关注,2010年开始从事医疗早期投资,到今天已经布局较广。复盘我们的早期投资逻辑和实践,可以管窥中国的医疗创新趋势,也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们对未来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c988954365c2120d01e5ccc024838b0c.jpg


2010年到2014年,中国的低端仿制药比比皆是,而且非常赚钱。但一味低端仿制不可持续,老龄化加速也提出了更多的产品创新需求,而此时创新药供给是严重不足的,就需要新的变量去推动改变。新的变量基于什么?就是当时一批高层次医药海归人才艰难创业的带动,我们开始有能力进行药品、器械的升级式创新。所以当时我们拟定的策略,就是围绕“新技术”,从me-better起步,包括创新药、新检测技术、新器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新技术的要求,也逐步从me-better标准提高到best和first-in-class水准,几年投资的数十家公司中,已经有三五家实现了上市。而我们在“新技术”赛道的投资策略也延续至今,不断地随着产业演进而升级。


而在2015年,我们看到两个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带来新的机遇。一是投融资环境与监管机制逐步理顺,创新与创业踊跃;二是三医联动改革明确了方向,开始去扭曲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认为中国的医疗产业要满足老龄化需求,除了新技术,还需要创新的医疗服务。结合中国的国情、挑战和改革趋势,将出现一个巨大的不同于欧美的机会,就是助力医疗产业生态转变的新服务类的机会。于是我们定义并确立了“医疗新服务”方向的策略,并开始投资了一批相关企业,直到今天这个子赛道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发力点。


那么2018年到现在医疗产业处于什么阶段?我认为是新生态逐步形成的阶段,也就是从“以药养医”的生态环境,逐渐转变为“以服务养医”的生态环境。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5月国家医保局成立,从支付侧入手,以集采降药价的方式,破除行业顽疾。另外,港股18A与科创板的开通,充分激发了资本和创新创业的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投资也更加大胆,在新服务方向,我们进一步加注数智医疗的建设,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又投资了一批符合发展趋势、具有创新实力的科技企业。


铸就未来医疗新生态


从联想之星在投资策略实践的演进逻辑这个个例之上,我们再将镜头拉得更远一点,探寻中国医疗生态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中国医疗的核心痛点并不在于需求侧,而在于供给侧——供给侧的资源不足和效率不高,制约了其为社会、为群众旺盛需求提供服务的能力。


那么我们来看供给侧的几个环节,无非就是产品、支付、医疗服务三大方。产品资源包括药品、器械等,支付资源包括医保、商保等,医疗服务资源包括医院、医生及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产品资源与支付资源,通过医疗服务这个核心环节,抵达用户满足需求。这是医疗产业完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关系。


757744833be203f6544e2955e33544bd.jpg


2010年到2021年,发生了什么?我们看政策方面,从仿制药疗效一致性评价,到建立药品专利补偿和链接制度,再到提高审批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尽快将好药、好器械等推到市场上等等,利好产品资源迅速丰富起来的监管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和推进。其影响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累计融资1.5万亿元,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占到全球的14.8%,在研新药的数量占到全球的32.3%,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成果。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药品、器械耗材大幅降价,集采谈判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让支付方能更高效地买到更具性价比的药品、器械。一个重要背景是,在过去十年来创业踊跃、资本投入巨大,促使创新企业高度活跃之下,药械的产品质量与层次大幅提高,品类数量持续丰富,某些品类甚至到了“异常拥挤”的程度。简而言之,过去十年做的事是让“好药先行”,初步解决了产品资源的制约问题,也缓解了医保基金支付资源相对窘迫的问题。


那么2020年到2030年将发生什么?回头看2018年医保局成立,开展集采和国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表明我国要改善整个支付环节的效率问题。那么就需要医院薪酬绩效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医技下沉。在管好存量的同时提高增量,商保就要承担起开源责任,提供支付资源的增量来源。


所以从“以药养医”转变为“以服务养医”的过程中,在支付资源增长有限的窘境下,支付结构将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良性的产业新生态将逐步形成。如要与14亿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度”真正匹配上,不出大的岔子,那么这个“逐步形成”也就必然需要一个“加速度”。


要达成加速度,医生与医院的积极性、创造性就是必要条件。因此,“好医”一定要跟上,否则药再好,也没有多大意义。“好医”不仅是要培养能够解决疑难杂症的好医生,还要优化整个医疗资源的分布,让优质医疗和医术下沉,从而造福更多的人。当然,其中医生医院的积极性,如何被保护与被激励,将是重中之重和决定医改成败的胜负手所在


基于上面的这些趋势研判和策略逻辑,过去十多年,联想之星在产品侧做了持续投资。以创新药品类举例,从最开始投资Better、Fast,逐步延伸到Best、First,创新度不断提高。策略与标准不断迭代的背后,是产业的发展与市场机遇的演进。


19a02366a9a7fe983aad7b707ee89f45.jpg


站在今天所谓的“凛冬时刻”来看,中国所需的“好药好械”依然远未被满足,创新标准需要快速提高并非是为了创新谈创新,而是只有创新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凛冬的形成,主要是同质化拥挤和资本泡沫过大,集采之下异常被动,但阶段性因素并未改变长坡厚雪的基本趋势。那么我们对于未来机遇是怎么理解的?我梳理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国民好药,就是适合中国人用的、疗效好的高性价比好药,这是一大机会;第二,全球创新也是一大机会;第三,出海,尤其是类似一带一路的,面向中等收入及以下国家的出海,中国既然有能满足14亿人口的好药,那为什么不能出口到与中国场景或消费水平相近的国家,改善他们的医疗卫生产业环境?中国的医药工业是可以走出去的。这是产品侧的三个机会。


数智医疗助力医疗新生态


在服务侧,更要讲中国的机会、中国的特色。联想之星在2016年就从投资策略上明确,开始布局或者说探索新服务/数智医疗赛道,就是看到中国未来的医疗新生态不仅要有好药,也要有好的服务。如何提高合格医生的数量,如何在有限的支付资源下提高医生的积极性,如何在医患之间形成良性的强联系等等,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痛点和刚需问题。我们与此相关的早期投资策略和布局,也经历了探索期和潜伏期,现在逐渐到了成长期。


032e9aa666315f99f01a4de81f9e4d65.jpg


上图中的蓝色柱形是我们每年在新服务/数智医疗赛道上的投资金额,红色柱形是当年净增值的金额。这个赛道到底能不能带来高增长性收益?我隐去了数字,但可以看出,增值逐渐跑出了加速度。拿我们投资组合的个例数据做说明,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我们信心和信仰的来源:数智医疗与医疗新服务,经过前期的浮躁和喧嚣,已经开始商业化落地,服务场景不断扩展,对产业新生态的赋能开始起到推动作用。即使在今天整个医疗行业进入融资凛冬的环境下,这个赛道上的企业价值,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代表和我们存有共识、加大力度的投资机构在日渐增多。


关于如何适应中国场景和需求来探索创新路径,拿我们的一个被投企业强联智创举例。中国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号称“不定时炸弹”的动脉瘤所导致的脑卒中,存在着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死残率高达60%的脑卒中,一个患者需要一个或半个家庭成员的高强度照护,严重影响着患者家庭的生活,大大增加了其经济负担。强联智创借助AI技术,从两个角度去提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一是辅助诊断,帮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实施手术,及早排除这个定时炸弹;二是辅助治疗,辅助医生规划介入手术路径降低手术风险,实质是帮助更多中基层医生掌握手术技巧,从而惠及更多患者,将疾病消灭于未发。这符合我们的一个普遍性创新逻辑,就是提高合格医生的供给和高质量医术的可及性。


bd4c3c8194e9c45783b2ff3080756178.jpg


强联智创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体量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中国大概有11.59亿成年人,其中每年动脉瘤破裂患者可达162万人,借助AI,可以降低数百亿元的医疗费用的直接开支。在医保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将技术尽早应用于这些领域,既能降低公共卫生体系的开支,也能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非医疗负担。从这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可以较好地理解,创新型数智医疗,并不仅仅可以获取商业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良性外溢,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这种对患者家庭、对中层医生和机构、对医保支付都有利的事情,甚至是对政府提高本地卫生健康水平都有利的事情,还需要担心市场需求和集采吗?


f56740e84ad7ce90c5e8b411a34f0f38.jpg


这样的技术和企业还有很多。今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赋能”,将显著提高“医疗效果”和“支付效率”。我们在多年投资项目的过程中,逐渐从“蒙着打”到“瞄着打”,再到今天进一步归拢投资主题,在产品资源、医疗服务资源和支付资源三个方向,都投出了一些典型的高成长项目,形成了对中国特色创新机遇更为清晰的理解。对长坡厚雪赛道的坚定信仰,来自于此。


7acf9e1b1d043e3248ceaeee71d030a2.jpg


回望过去的十五年,中国的医疗产业相对着重于产品侧的建设,由此在今天提供了更多的好药好械资源。而继往开来,在新的征程里,我们要建设一个更适合中国特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新生态。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今天也非常愿意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与各方一起,共同促进新生态的达成。在这个资本寒冬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新的使命和希望。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标签 观点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从内镜单品向综合解决方案迈进,波科42亿大手笔收购背后的逻辑

摒弃杂音,生命科学上游景气依旧

对话西氏中国总经理王维涛:全球医药包装巨头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与供应升级

高瓴、礼来亚洲、经纬中国连续重金押注,两轮融资近8亿元,新光维医疗的底气从何而来?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41篇

最近内容
  • 和“碳化结节”说再见:全球首次在局麻下实现微纳刀消融甲状腺结节

    5 小时前

  • 招募火热进行!VBEF创新力产品发布会 “专业观众”观展持续邀约

    14 小时前

  • 【首发】百葵锐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核心产品商业化进程,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4 小时前

上一篇

一夜爆红的病原靶向测序,市场天花板有多高?

2022-09-17
下一篇

全球前十大械企中六家布局,心腔内超声注定要火?

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