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纳生微电子CEO徐百博士:过敏率低于万分之一,纳晶4.0升级实现无痛微针药物精准导入

作者: 施懿 2022-09-29 10:00
1908年微针的概念首次被提出,1952年Rosenthal先生发明了微针透皮给药技术并申请了专利,但这项技术却没能在他手上实现应用与转化。后来,传奇给药公司ALZA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在1979年研发出了第一个微针产品,由此开启了微针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100年后,徐百博士因自家小孩打针啼哭有了“改变注射方式”的想法,他在2004年和7位资深科学家一起创立了苏州纳生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生微电子”),首次将微针概念带入中国,并成功完成产品化,获得了中国药监局的批准,至此,国内微针产业开始萌芽。


徐百博士毕业于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主修材料学,回国前作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负责纳米/微米系统技术的首席科学家,全程参与了总投资42亿美元全美第一个纳米学院的创建。在校期间,他还联合IBM、Intel、Applied Materials等公司成功主导了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200mm硅晶片MEMS开发加工线的集成建设项目——这段经历为他后续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2年是纳生微电子创办的第18个年头,在18年里,徐百博士和团队致力于研发具有医疗价值的微针产品,主推产品纳晶也升级到了4.0版本,在中美两地完成了五个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


纳晶4.0的更新,主要解决了前三代纳晶产品没有定位和药物剂量精准控制、浓度难以自行把握的问题。其底层原理需要材料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皮肤科学和药剂学等各个学科的支撑。从需求到产品实现,这个过程并不像徐百描述的“慢慢做出来”那么简单、顺利。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受集采等政策法规影响,创新企业的打法在各个方向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急需转变思维,跟上形势。


术业有专攻,徐百博士深知技术创新之于产品性能的重要性,为了纳晶4.0能展现出更出色的效果,他选择与中科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这样行业内顶级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偶然的机缘,动脉橙果局与徐百博士聊起了他与中科院产学研合作的经历,从纳晶和普通微针的区别,聊到了纳晶4.0如何攻克药物导入难题与未来的计划。


纳米晶片,实现真正的无痛微针


在大众的传统认知中,微针就是微注射,而且滚轮微针经常和医美项目划上了等号。徐百博士和他创立的纳生微电子,想做价值更大的事情。他表示:“我们的‘纳晶’不仅能够运用在医美领域,在临床也能大有作为。”


微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实现轻松、舒适、安全地实现药物输送。由于操作安全,微针可以由任何人自行管理、自我给药。这样的技术在医美领域更为人所知,但徐百博士认为微针的潜力绝不局限于此。


除了递送玻尿酸等分子,微针也能完成药物导入的任务。相比传统注射方式容易出现的创伤、出血和手针多点操作的问题,透皮微针对皮肤不会形成创口,并且其缓控释药的性能在儿童以及吞咽困难、需要持续进行药物注射的患者群体中有极高的适用度。


在纳米晶片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纳生微电子设计出了纳米级微针产品纳米晶片(后简称纳晶)。徐百博士表示,纳晶的针尖直径小于80纳米,长度精确可控,一般仅几百微米,可以恰好穿过皮肤角质层而又不触及痛觉神经,在皮肤表面形成给药通道,使药物透皮到达皮肤指定深度,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也可以进入皮下的毛细血管网被吸收,进而维持全身有效浓度恒定。


1.png


并且,由于皮肤具有粘弹性,在“纳晶”处理皮肤20—30分钟后,皮肤通道就能实现“自我闭合”,和一般微针相比伤害更小,恢复更快,实现真正的“无创微针”


这一特性能够帮助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改善用药舒适度,提高注射药物的依从性。比如需要长期、频繁的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传统注射方式会对患者皮肤造成较大伤害,久而久之患者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依从性也会随之降低。而无创微针透皮给药的同时不会引起痛感和皮肤损伤,可以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用药体验,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徐百博士告诉动脉橙果局:“除了胰岛素,纳晶还能用于小分子、生物制剂、疫苗、DNA/RNA等透皮递送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发纳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晶4.0”是产学研合作的结果


如果说纳晶前三代的更新是对自我的升级,那么4.0的升级则基于市场,特别是药企和临床需求的反馈实现的。


一位患者在使用纳晶后出现了皮肤不适。经过调查后发现,产生不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患者为了追求效果,将纳晶使用时间比建议使用时间延长了10倍;另一方面是活性物中的杂质通过纳晶被导入了皮肤深层,产生了不良反应。


这一案例让徐百博士意识到选择性不导入过敏成分和导入量可控的重要性——纳晶需要迭代和更新,并进一步解决定位定层定量给药的问题。


“没有专业知识的‘小白’也能操作,这样的产品才能算便捷的产品。”徐百博士表示。他认为,如果纳晶仅限于专业人士使用,纳晶无创微针最大的优势也就无法展现。


这一则故事也出现在了徐百博士的案例分享中。一次讲座中,一位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他,他们在一起讨论了许多关于微针注射与透皮微针的理念和畅想,决定一起研究纳晶定位导入皮层的功能。1年后,纳生微电子在国家863重大专项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微针的皮层定位问题,并新增了“定位、定量”的功能,纳晶4.0诞生了。


“纳晶4.0”上线,定位、定层、定量把控药物递送


纳晶4.0是纳晶系列中升级跨度最大的一次,加入了前三代都没有的定位贴片和施药贴片设计,实现了药物的精准导入。


首先,定位贴片决定了皮肤给药的接触面。一些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副作用,在皮肤病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处进行精准用药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健康皮肤带来的副作用。


这时候定位贴片就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患者仅需将定位贴片贴在患处皮肤上,就能精准控制纳晶的给药点,避免了一般微针的全方位给药。


其次,皮肤由内而外分为五层,不同药物需要“量身定位”到不同层面上才能发挥出最佳作用。在需要导入不同皮层的药物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纳米晶片,由其触肤点精确控制导入。纳晶4.0可以从表皮层开始3维精准给药,触达真皮层,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


最后,药物的使用量也很关键。和传统注射不同,纳晶采用了“非注射”的处理方式,让药物通过上百万个通道透皮吸收。因此,通过“纳晶”导入的药物量和药物浓度都需要重新制定。


而纳晶4.0仅靠施药贴片就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纳晶导入仪的震动频率已经通过多次临床实验制定在了最佳状态,使用者仅需调节导入仪与皮肤接触时长就能控制药物的导入量。


另外,徐百博士还根据皮肤的耐药度研究出了纳晶专用的贴片药物的浓度,从而更加精准的控制药物单位时间的渗透量


徐百博士告诉动脉橙果局:“纳晶4.0是在前三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更符合临床需求的升级。从目前的临床数据可以看出,4.0版本过敏率低于万分之一。”


产学研合作最难的是平衡


产学研合作最难的一点是平衡。”这是徐百博士最深的感悟。


作为科研人员,发表高价值的论文是展示学术成就的重要任务。同样,科研人员所擅长方向是前端的基础研究。而对企业来说,符合市场需求和临床痛点的产品才具有市场前景,高创新度的科研成果也只有“纸”变成“产品”才能够实现价值。科研人员熟悉科研,企业熟悉市场,两者需要在各自的角色中找到平衡,才能够实现技术的成果转化。


“简单来说,就是各司其职,各有所得。”他最后总结道。


2.png

徐百博士明确表示,纳晶4.0绝不是纳晶系列的终结,未来还将继续升级纳晶,使微针在临床采样和诊疗一体化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形成纳晶5.0、6.0......系列产品。徐百博士对此很有信心,因为纳生微电子是一支集医学、药学、物理、化学、材料和工程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医疗新产品的中美报批路径也有丰富的经验。


同时,纳生微电子已经和中科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上海九院、华山医院、北京301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和医院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纳生微电子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升级也将持续。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施懿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施懿

共发表文章135篇

最近内容
  •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陈伟教授:一套评估方式,让AI医疗更智慧

    5 小时前

  • 2024 VC意难平:曾经婉拒的项目,又联系起来了

    5 小时前

  • 北大深圳医院,新增一项骨修复材料公开

    2024-04-18

上一篇

国产mRNA疫苗还在三期临床,今天mRNA原料酶第一股已经登陆科创板

2022-09-29
下一篇

红杉中国独家捐赠,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揭晓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