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创新6大心理场景,融合数字疗法,原子融合打造大学生心理成长社区

作者: 王鑫雪 2022-11-15 08:00
原子融合
http://see-atom.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心理健康平台提供商 | 未公开 | 运营中
中国-浙江
查看

“市场上提供的心理服务还处于工业时代,但拿着旧船票是永远找不到新大陆的。”

 

10月的某个下午,原子融合创始人、CEO吴志鹏,坦率地说出了这句令人有些错愕的话。

 

从履历上看,这位创始人与心理健康赛道的关系似乎并不深,但与互联网医疗的联系颇为深厚。

 

2012年,作为医惠科技福建大区项目负责人,吴志鹏开启了对互联网医疗健康产品的探索;2020年,一方面,全国正在热火朝天地探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诸如用户参与度低、服务频次低等难题也横亘在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面前。而彼时作为微医集团创新业务的负责人的吴志鹏,在带领团队探寻解决前述问题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让吴志鹏意识到,互联网健康业务不能只是将业务线上化; 2021年,带着对互联网健康业务的理解,吴志鹏创立原子融合,进军心理服务赛道。

 

一位在传统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为何会选择心理服务赛道再次出发我们先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来关注这位心理服务赛道的“初生牛犊”为何会说出开篇那句话。

 

动脉网追问原因时,吴志鹏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供应链结构。

 

在吴志鹏看来,心理服务行业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走过了很长一段探索周期——从面对面的线下咨询逐步过渡到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服务,但直到现在,心理服务的供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照搬欧美的线下服务迁移到线上,并未进行根本性变革。

 

例如,由于面临高昂的培训和学习成本,心理服务行业正在经历大量的人才流失与转行;整个行业缺乏服务标准,使得用户常常陷入无从选择或不知如何选择的境地;同时,过去心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零和博弈关系至今仍旧存在且十分明显,这使得整个行业的天花板较低。


不仅如此,据吴志鹏介绍,目前心理服务企业不仅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有所偏差,且多采用搜索引擎等连接方式。“但这样的连接既称不上高效,也算不上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显然,让原子融合的创始团队,看到了机会。


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社区


提到心理健康服务,大多数人的反应想必都是抑郁、焦虑等心理咨询服务,抑或是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的治疗场景。

 

原子融合选择的却是一个数量众多,但在心理服务市场中却属“小众”的群体——大学生。

 

诚然,从数量上来看,据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在校生2.89亿人。但数以亿计的大学生群体,却并不是众多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商瞄准的主要群体。

 

原因并非大学生群体无心理服务需求,也并非国家、学校以及社会各方不重视。

 

例如201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配备或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级教育工作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多方重视的基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预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各界倾注更多精力的还是在心理疾病的干预上,即对已经形成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采取干预措施。

 

实际上,这一点也在多数心理健康服务企业的赛道选择中有所体现。

 

“将心理服务切分为三个层级,最高层级是以专科精神医院为主的以药物为治疗手段的精神疾病的治疗,这一块已经有非常重量级的医院、企业或机构在深耕;中间层则是更为大家所熟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咨询和干预服务。这一赛道同样涌入了大量的企业且不乏巨头。”吴志鹏表示,“但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大学生心理服务市场。”

 

吴志鹏告诉动脉网,在学校端,学生心理服务更多以ToB系统的采购为主,并不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主,而是为了满足学校运营管理所需;而在市场端,虽然有相关企业提供了包含心理咨询、社交、冥想、呼吸训练、塔罗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内容缺乏完整性和个性化,只能满足用户的单一需求,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方位需求。

 

并且,在吴志鹏看来,这类企业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存在理解偏差——用户的需求不是专业量表也不是专业咨询师,“大学生群体最核心的需求应该是借助个性化的心理内容让其自我成长更为高效。”

 

因此,原子融合的品牌定位为大学生心理成长社区。


“心理成长”来源于原子融合认为大学生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多数是基于场景产生,例如如何更加自信,面对陌生人时如何缓解紧张,如何跟周围人相处融合,“总结起来,这些基于场景的心理需求实际上就是心理成长的一个缩影。”

 

至于“社区”一词,在采访中,吴志鹏做了这样的解释:“社区虽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产物,但它是内容产出的核心载体。依托于社区良好的互动和内容创造能力,用户与用户之间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内容进行精准连接。”

 

综上所述,原子融合的品牌定位中蕴含着两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场景、个性化内容。


围绕6大核心场景,基于专业心理理论创新个性化内容


截至目前,原子融合形成了6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从大学新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到与原生家庭关系的探究、再到人际关系处理、情感需求、学业求学困惑以及职业规划方向。

 

其中,针对大一新生的陌生环境适应问题和针对大四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问题是原子融合布局的重点场景。

 

具体而言,针对陌生环境适应、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问题,原子融合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为核心的数字疗法打造了覆盖“发现、认知、干预、行动、分享”的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


场景.jpg

 

从具体场景问题出发,通过组合创新诸如多人语音互动、1V1咨询、角色扮演、树洞、星座、游戏、测评、量表等不同内容形式,将用户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拟为“小恶魔”,再通过游戏通关的方式,原子融合可帮助用户找到并驯服自己内心的“小恶魔”。


多元化内容.jpg

 

例如,针对新环境适应问题,第一关用户将通过多人语音互动,说出自己的困扰,并使用基于心理学开发的小工具进行记录。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用户能够发现自己认知上存在的偏差;


第二关则是多人的角色扮演,通过给出合适的情景模拟,对照自己所写的相关内容,发现理想与实际的偏差;


第三关则可能是1V1倾诉或心理FM,对自己发现的偏差进行确认,由用户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一关的设置原因主要是现实中很多焦虑的来源都是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而在第四关之中,用户将进行自我总结和分享自己心理的变化和经验以帮助更多人。

 

在采访中,吴志鹏还向动脉网强调,尽管原子融合为用户提供了基于不同场景、多种组合方式的个性化内容,但个性化内容的底层逻辑还是标准化。标准化的体现在于,原子融合的服务方案与服务内容均严格按照数字疗法和心理服务行业标准开发和执行。“要想做到个性化的内容,标准化必不可少。”

 

总的来说,借助原子融合这一平台,用户可完成“辨别小恶魔”(发现)——“揪出小恶魔 “(认知)——“驯服小恶魔”(干预)——“分享感受”(总结)全链路的场景问题解决方案。


并且,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原子融合都提供了相对娱乐化和相对自助化的工具。这些工具除了方便用户之外,还能服务另一个群体。


创新连接致力解决供需连三端挑战,原子融合立志陪伴大学生心理成长


不难发现,原子融合想要打造一个多角色协同的心理服务生态,即参与协作的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心理咨询师。


这源于原子融合发现,单一咨询师虽然能够实现带领作用,但无法从根源解决用户的全部心理需求。因此,必须有大量的跨行咨询师与之协同。跨行咨询师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问题处理经验。例如,HR转行的咨询师能够针针对职场问题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是传统心理咨询师所不具备的。


原子融合协同.jpg

 

但吴志鹏强调,这种多角色参与的协作并不是杂乱无序的。原子融合会内置平台监管服务者一职,对服务各方进行有效评价,确保服务者提供的质量效果。

 

在用户获得较好心理服务的同时,原子融合提供的数字化工具也能为不同能力的从业者提供基础能力支撑。

 

就这样,通过标准化、个性化、游戏化的内容吸引和活跃用户,再通过各类数字化工具来提升连接的精准度与服务的标准化,原子融合正在走一条创新连接的探索之路。

 

因为,在原子融合看来,心理服务行业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垂直问题,面临着来自于供需连三端的挑战。


“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无论过去疯狂补贴求端还是当下全部一窝蜂地关注供给都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整个行业有很多缺口和短板,但是离我们最近的短板是如何将专业知识进行普惠化形成合适用户的心理内容,而基于内容的创新连接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未来,原子融合还会不断在需求端创新内容和工具,打造标准化服务,从而实现对心理服务行业的数字化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心理咨询师服务协同体系;在服务端构建切实有效的服务模型,让更多参与者能够在安全、标准化的体系中参与到用户服务中,最终实现让更多的用户心理更健康、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

 

而当动脉网问及原子融合在未来是否会将用户群体拓展至职场或其他群体时,吴志鹏说了这样一番话,“未来一到三年内,我们暂时不会去拓展其他用户群体,我们更希望陪伴大学生度过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求职再到职场适应等人生九年中的关键成长阶段,因为,原子融合想成为,专业的大学生心理成长社区。”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王鑫雪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专访橙禾澄心创始人唐德凯:市场需要一家能承接医疗级精神心理服务需求的线下连锁机构

智能穿戴设备读懂你的情绪,彼岸心智如何在情绪管理赛道中走出差异?

积极支持“精康融合行动”,心星科技如何让心理服务更高效、更安全、更精准?

成立3年服务近200万终端用户,慈树健康如何在心理服务H端B端市场抢占先机?

王鑫雪

共发表文章147篇

最近内容
  • 创立18载,这家企业如何在进口垄断的医用植入级PEEK材料市场杀出重围?

    1 天前

  • 发力女性生殖健康,微新医疗如何2分钟完成宫颈早筛?

    2024-04-15

  • 中度老龄化社会已到来,产业究竟应该如何卷“养老”?

    2024-04-13

上一篇

行业理性回归下,隐形正畸的不破不立与长期主义

2022-11-15
下一篇

《2022互联网医院报告》发布:创新医疗质量建设,促进行业进入服务收费时代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