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创新造就未来!“未来医疗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大咖云集,金句频出

作者: 江雨韵 2023-07-17 15:00


6月29日,未来医疗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下文简称:VB-Link大会)如期举办。


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时代背景下,本届VB-Link大会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探索创新路径,打造国际医疗健康领域,主要探讨了医疗成果创新转化,以及搭建高校与需求、院方与解决方案、企业与资本等转化生态的关键链环,为成果转化的供需双方提供专业支持,助力产业转化,推动成果落地,链接深度合作。

 

VB-Link大会作为医疗科技领域的盛会,吸引了众多行业内的院士科学家、上市企业代表、创新企业代表、投资嘉宾、临床专家、协会院所学术嘉宾和政府机构等二十多位代表。众嘉宾为参会人员提供覆盖产业趋势分析、技术前沿、临床需求等内容,关注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相结合,并为观众提供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政策解析等内容。会场内洋溢着创新的氛围,与会者们激烈交流着关于医学成果转化和合作发展的最新趋势与实践经验。

 

关于“医疗成果转化”,这些大咖有何思考?下面一起来回顾VB-Link大会的高光时刻吧!


1


李大韬.jpg

李大韬 | 动脉网创始人:天工开物:推动无尽未来

 

未来是什么?我们觉得有这样一句话,是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这句话出自于大家都熟悉的投资机构Flagship的创始人,他判断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将是一个数字生物学的世纪,我们所有生物学的问题都会转化为计算问题,也就是说都是可解的,不再是一个概念性药物的发现,而是一个确定性的范式的出现,我们对未来生命健康的理解也会发生一些根本性变革。

 

回过头来说,我们究竟要做什么事?我们斗胆提了一句话,循证医疗的创新未来在中国。这句话能不能变成现实,我觉得在未来五年、十年的时间里面,这句话一定会变成现实。就像我们明天、后天出海是一样的,中国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能出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性价比高,还因为我们已经走在了创新的前沿上。尽管近期还是有差距的,我相信这个差距在未来的时间里面会被弥补和缩短。我们希望能够把未来一些隐藏在行业里面,行业专家和投行里面的暗知识能够显现到。


2


吕国梁.jpg

吕国梁 | 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副局长:经开区国际药械展览中心介绍

 

未来我们的展览中心将围绕国内外创新药械展示、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药械产业培育中心三大板块进行建设。在国内外创新药械展示板块中,经开区将以展览中心为原点,通过展示先进产品,衔接新技术、新思路、新人才、新资本,从而带动一批新学科、新产品、新商机,将有效地推动地方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能力提升。

 

在产教融合国际交流板块中,经开区将努力借助药械进口通道,国外上市、国内未上市的创新产品,结合产教联合体、全市资源整合等能力,推动创新型药厂健康产品的引路,也推动了我们真实世界研究技术的应用,共同搭建国际药械的展览平台。

 

在国际药械产业培育中心板块中,产教联合体将引导各单位各成员,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创新医疗技术,建立技术引进、人才培育以及产业落地扶持的机制,响应国家鼓励进口创新型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的总体方针,助力“卡脖子”先进技术的突破,引导国内科研机构反向开发,促进境外先进医疗技术国产化进程,而且目前我们已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达成意向,借助我区的国际药械展览为资源,举办每年一度的国家药械会展活动,以此带动我市的药械会展的发展。


3


饶子和.jpg

饶子和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我们团队都在讲,我们希望能够像前辈一样发明新一代的抗结核药物。我们的工作是在做药物靶点。这几十年我们的团队默默耕耘,在2018年我们有了重大的突破,我们解析了结核杆菌能量代谢里面重要靶点的结构,此外,我们还解析了若干其他的结核靶点,这些靶点的解析将对未来新药的研发或者说正在进行的新药研发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团队在结核领域里,在国内外的同行里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从“非典”到“新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这三年我们投入了这么多人力和物力开发研究,探讨不同的路线,如灭活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等等,这么多的疫苗的种类进入市场。同样抗体药物也是,现在的抗体药物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叫作单细胞测序,用单细胞测序的方法能够从康复病人或者从护士的血液里中提出几百种、上千种的抗体。这些技术不止是可以用在新冠上,可以用在其他所有的病毒上,所以说mRNA疫苗可以用于治疗在癌症方面的疾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冠疫苗积累的经验将是非常宝贵的遗产,这种遗产将会推动国家或者人类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


4


董 青.jpg 董 青 | 天津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天津未来医疗科技政策解读

 

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天津市重要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高地。我们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聚集了众多知名医药企业,诞生了一批创新科技企业。这些都展示了我们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动力。

 

作为行业安全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监管部门,天津市药监局坚持以高质量的监管保障安全,并助力引领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们将不断融入创新理念,改革审批模式,推进信息化,加强沟通机制,助力初创型企业的产品早日上市。

 

此外,我们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出台措施和政策支持初创企业和小型企业发展。提前介入研发、检测、临床实验等几个阶段,并提供全程跟踪和辅导,以缩短企业的纠错时间,促进科学监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

 

当前,医疗健康创新正在加速重构,我们热切希望更多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在天津扎根和布局。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空间、平台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发挥审批优势和产业优势,助力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5


关 健.jpg

关 健 | 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候任主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医学科技管理创新体系

 

科研管理与科技医学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科技管理的意义在于为科技成果保驾护航,保护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升科技影响力。科技管理体系是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的创新是在处理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对医学创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数据共享、知识产权、数据治理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管理的实质是为科技活动提供综合保障,落实法律法规和要求,迎接和解决挑战,促进科技创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生物样本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但需要注意合作共享的条件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安全和伦理审查也是科技管理创新中需要关注的方面。最终目标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公民的疾病预防和诊疗,为人们的福祉贡献力量。


6


唐玉.jpg

唐 玉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办公室执行主任: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

 

生物医药产业在具备一般的商品属性的同时,我们会非常注重它的社会属性,每一个医院生物医药产业不管是投资还是研发,一定有造福人类健康、改变人类命运这样的目标。因为我们每一个技术的推出,都跟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如何推进整个人类生命健康的发展,提升社会福利,这些是所有的人员一定要去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断地问我们自己,这个产品到底能够解决怎样的健康问题,这个健康问题现在能解决的方案是什么,优势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到底具有哪些优势,从科学的角度讲有可能是会更有效,有可能是尽管效果差不多,但是更加安全,也有可能说,效果差不多,安全性也差不多,原来一个月用药现在变成了三个周用药,持续的用药变成了一次用药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当然甚至成本更低,储存、运输更容易,但是差异化的优势永远是在这个市场上的立足之本。


7


王健.jpg

王 健 | 阿斯利康中国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执行总监:研发创新+生态圈构建赋能医疗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转化过程中仍存在复杂性和众多挑战,涉及跨学科合作、市场需求与研发产品的适应性以及投资不足等问题,知识产权归属也需要厘清。此外,阿斯利康作为一家拥抱政府、拥抱中国的本土公司,在中国市场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在中国扩大了创新生态的构建。他们在七八年来的时间里,专注于七大治疗领域的研发,与中国的城市和医院深入合作,签订战略备忘录。他们与中国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创新研发,并在诊疗模式、基金合作和产业基金方面推动健康创新的生态圈。他们还致力于推动产学研转化的各个环节,包括与政府合作帮助企业落户、与政府沟通推动城市级合作,以及设立产业基金投资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诊断服务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企业。

 

作为一家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推动医疗创新的公司,阿斯利康与中国医院、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我们在中国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已经有超过180个管线在中国进行研发,将为中国市场带来15个新药,并计划未来五年超过80个新药获批。我们与中国17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医院签订了战略备忘录,共同推动研发合作。


8


刘震宇.jpg

刘震宇 | IP Group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光科创投管理合伙人:海外顶级高校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

 

专利授权交易对于公司早期来说是核心,所以我们提炼了几个要关注到的重点: 一是交易涉及到TTO、对学校的公平性。我们跟学校从来不会是一锤子买卖的关系,而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对学校要公平。二是对教授要公平,教授是科研人员,不能说今天让他很高兴,不能让他觉得做研究越来越没意思,这对公司损伤会很大,对教授要公平。三是反过来,如果交易做的完全对学校和教授有利了,对未来的投资方和未来的首购方,吸引力就会下降了,所以要对投资方和首购方心里有一定的平衡,专利授权交易的设计,里面有科学,我们也会做建模的工作,有很多的艺术在这里,每一个案例都会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也会参与到商业计划里面,我们孵化过几百个硬科技类的项目,硬科技类的项目彼此之间还是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意见给企业提供一些意见,这几年商业计划做完之后要执行了,我们把早期的商业放进去,早期投资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整个环境里对教授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很重要的一点,要告诉他们,你现在做的事情、跟你在学校、在医院已经完全不同了,一定要聚焦做好管理转化的事情。


9


欧阳晨曦.jpg

欧阳晨曦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武汉杨森生物创始人:医生应该成为医学创新的主体

 

医生应该成为医学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一个策源点,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的医学在医学创新这块跟欧美比起来还是非常的不同,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包括乐普医疗、威高集团等企业,做得很不错,体量也很大了,但是我们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仿制别人的东西的阶段,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做医学的创新。

 

转化医学要求的是从临床出发,将临床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验室中做出我们初步的原型之后,在验证之后在企业进行转化,转化完了之后又回到临床,是两个B2B的过程,要完成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地难。

 

医生是有天然优势的,医生是所有医疗机械的使用者,医生是最下游的使用端,医生是客户端,患者不是客户端,医生才是客户端,因为患者没有选择权,该不该用这个医疗器械,该不该放支架不是患者说了算,是医生说了算。医生占整个研发产业链的源头和最末尾,一头一尾,就是转化的过程,因此,医生在医疗成果转化过程这是最关键的成员。


10


于 洋.jpg

于 洋 |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推进医学技术的创新是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医院也是可以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来达到医院的提质增效、机械化管理、促进医院人才培养的目的,继而促进医院的高水平发展。

 

在2020年我们接到科技部的任务,从2021年我们开始着手对医院科技改革方案的落实,我们制定相关的方案,与法规、法务团队一起制定配套文件。我们的《办法》里面出台了流程、管理决策制度以及处理流程。我们经过了一些筛选,确定了我们医院的试点项目,骨科的移动智能动作监测和康复治疗仪。我们有大量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例,尽管康复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比较困难,但我们知道临床的痛点,因此我们组织研发团队研发康复治疗仪。康复治疗仪代表了骨科的专业特色,而且医生团队为这个转化感到非常欣喜,并且获得了高新创意的奖励。


11


戚 飞.jpg

戚 飞 | 君联资本执行董事: 0-1与1-100:早期投资战略新思考

 

中国的医药行业这十年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遇到这样两个大的趋势,一个是2015年开始,我们中国整顿新药的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的制度跟国际接轨,加入了ISIC的指导原则,形成了一系列的变革,发展还是非常快的。另外一个形势是中国这几年的医保面临着控费的压力,药、械和诊断都面临着控费的压力。其实是两个叠加的一个变化,整个大的行业趋势某种意义上是在倒逼真正意义的创新。我们在一个有创新氛围的好时代,我们以创新为例,加速推进技术的升级和迭代。

 

过往这些年对于产业的变革和认知,一方面我们赶上了技术升级最好的时代,小分子在升级,大分子也在升级,新的细胞机制、mRNA等。另一个方面是中国的这些企业,如果我们回到十年前,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再看贝达算是中国的创新药,现在来看贝达也没有那么的创新,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整个产业界还是有着巨大的意义。整个产业界在企业家和资本的推动下,我们也走完了这样一个创新升级的循环。


12


顾汉卿.jpg

顾汉卿 |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主任: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研究

 

对产业链而言,仅仅是产学研结合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强调医生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的重要性,我觉得要站在我们的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但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而言,更重要的是临床专家,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对医疗器械的长期实践,因此他们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特别是在想出新的临床解决方案时,转化医学成果的工作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新的创新医疗器械的理念,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回顾一下今天很多专家讲到的国内的一些创造发明,国内很多重大医疗器械的发明,都是临床专家先提出来的。

 

我们做一个创造,很重要的是按照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的要求去把握、设计验证、工艺验证,不可以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批准上市。与金融结合,这又是一项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和其他产品不同的地方,总结国外医疗器械发展快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有两方面:一是前期投入。二是产品销售中金融机构的介入。

 

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搞好CDMO工作,思路上必须产、学、研、医、管理、金融、伦理七个方面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13


司伟雪.jpg

司伟雪|康希诺研发中心总监:吸入式疫苗—从概念到实战

 

在今天的5月份WHO已经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突发卫生事件,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结束,因为除了新冠爆发,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的状态之外,未来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感染性疾病,会再次造成这种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如何去优化一些产品和持续积累和创新一些新技术,其实对于我们疫苗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希望当我们再次面对如新冠这样的突发卫生事件时,能够有一些好的产品能够快速地推上市,来保护我们全球人类的安全。

 

美国政府其实也是在投入大量的资金持续地去支持新冠疫苗的研发,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开发有望预防感染重症免疫的疫苗,我们同样会跟着继续往下去做,当然我们也会去把其他的呼吸道感染的产品,如预防和治疗结核类的产品,我们后续还会持续把肺结核的产品推上市去做成这种疫苗,我们去根据肺结核接种的人群、接种的环境、应用的情况对产品做适当的调整。


14


孟祥斌.jpg

孟祥斌 | 预立生科总经理:医学领域专利布局与转化创新探索

 

对项目进行专利保护的时候,大概有这么几点建议: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专利布局策略。在考虑专利进度时不光要考虑自身的想法,还要考虑一下在这个领域是否已有类似的技术,最好针对专利检索去确定外部的环境,以此确定我们专利的优势,我们技术创新的优势在哪里,对专利的深入挖掘,向下向上的延伸等等,基于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进行专利布局。二是建议提早进行专利的分析,有好多项目在后期产业化的过程中,好多委员会采取不认同的专利,如果能够在早期进行系统的专利调研的话,这样能规避一些技术方案在研发的过程出现的问题。三是关于医疗器械,不仅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对专利系统展开保护,通过前期的诊断以及后期的康复方面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专利布局。四是对于优质的一些项目,不仅要考虑国内的专利申请,另外还要进行全球范围专利的保护。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江雨韵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江雨韵

共发表文章30篇

最近内容
  • 大会倒计时|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第一批嘉宾公布

    2023-11-10

  • 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关于科技,未来与人的故事

    2023-10-26

  • 2023FTC推陈出“心”——心血管创新案例项目火热征集中!

    2023-10-26

上一篇

脑机接口热度未减,脑虎科技学术、临床全面开花

2023-07-17
下一篇

恩瑞恺诺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助推细胞新药管线的临床进展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