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做一流的科研,也做一流的转化

作者: 沈宇婷 2023-08-15 09:42
谈起北京大学,人们常会说,“北大的空气也是养人的”


这话说得不错。单就北大校园本身的魅力而言,也足以熏染一代代北大人的气质和灵魂。多少年来,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


1fc24af5e7c16b9acda9846ea60a55a.jpg▲ 北京大学燕园,图片来源于123rf


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枝硕大的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北大人挥动着这枝神笔,饱蘸未名之墨,共同书写了百年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正好是北大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关于“一塔湖图”的传说和深化实在是举不胜举。


而北大之所以能成为北大,之所以能具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召力。除了校园本身魅力,我们永远也撇不开那些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学术实力


在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2 annual tables)中,北京大学以501.74的贡献份额位居全球高校第十。同时,在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北京大学有31人次入选,入选人数位列全球机构前50位。


优异的研究产出和卓越的科学影响力造就了北大的不凡。其中生命科学院作为北大的明星院系,更是汇集了一批一流科学家,他们专注一流的研究和转化工作,以魏文胜教授、谢晓梁教授、邓宏魁教授等为代表,带着自己的成果转化成公司项目。而我们或许从这所国内顶尖学院的成功之道中,看生命科学的前沿创新研究和转化亮点。


中国近代生物学的摇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大生命学院”)起源于1925年9月成立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系之一,由现代生物学先驱谭熙鸿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两年后由经利彬先生接替。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校的生物学系合并,三泉汇流燕园,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成立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三校生物学系合并后,北大生命学院吸引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植物形态解剖学家张景钺先生任系主任、植物学教研室主任李继侗教授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植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汤佩松教授于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不仅如此,国内许多高等院校还纷纷派人到北大进修学习,生物学系的影响辐射全国,为我国高等院校中生命科学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师资建设做出了贡献


成立至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在解析人类基因组功能、揭示癌症关键突变与重要通路、解读细胞反应生物回路、阐明重大传染病分子机制等基础前沿方向,以及遗传疾病基因诊断、高通量药物筛选、新药靶标快速识别发现、候选药物测试的模式细胞与组织构建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方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取得了系列重要代表性成就:


邓宏魁实验室首次实现完全使用小分子化合物逆转“发育时钟”,让小鼠体细胞重新获得多潜能性(Science, 2013),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揭示了化学重编程全新的分子机制(Cell, 2015; Cell Stem Cell, 2018),一系列成果开创了全新的体细胞重编程体系;2023,李毓龙实验室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可实现体内和体外对胞外催产素的检测,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通过不断取得这些颠覆性研究成果,北京生命科学院显然已经成为国内生命科学前沿创新的代表。


一流学院的底色:人才和研究体系


人才是科研工作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北大生命学院同样精选生命科学领域极具远见和天赋的科学家,为其自主创新注入了强劲动能。


北大生命学院官网显示,全院168名教职员工中,共有74名教授/研究员,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973”计划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名。


毋庸置疑,这些专家学者带动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提升。而他们选择北大和北大生命学院的原因,一是高强度的经费支持。2023年,北大经费预算达222.47亿元。此外,北京大学还在2023年招聘简章中承诺,学校将为科研人员提供200-8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配套)。充足的科研经费首先保障了科研人员所求所想的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有力的服务保障。


二是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2012年,北京大学负责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以下简称为“凤凰工程”)中以核磁为主的复合结构蛋白质组解析系统及功能蛋白质组研究系统的建设,包括蛋白质结构分析核磁技术、规模化蛋白质制备、蛋白功能光学显微成像等6个分系统,累计投资约2.39亿元。目前已完成所有设备的采购,且大部分设备已投入运行。科研人员借助学院的设施设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至今发表论文约计250多篇,申请专利6项。


三是丰富的合作机会。北大生命学院与国内多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医院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科研人员在这里可以与其他优秀的科研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从而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不仅如此,北大的吸引力还在于广受认可的学术声誉和自由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北大生命学院中,人才和经费、设施和资源平台等研究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人员依托研究体系探索前沿技术,而研究体系的发展也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人才的参与和支持。这样的良性循环搭建起了北大生物学院的研究模式——围绕国家重大课题展开研究


北大生命学院采取模块化组织模式,以重大科研任务为导向,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创新项目。北大生命学院中66个独立PI分布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共同解决生命科学和人类疾病相关问题。


80933cc170dd992ad0fc5f06072ac54.png


多位教授创业背后的转化机制


根据IT桔子数据,北京大学一共培养了1149 位创业者,488 位投资人和63 位天使投资人。在生命科学领域,北大生命学院也涌现了一批科学家创业者:魏文胜教授创办博雅辑因和圆因生物、邓宏魁教授在细胞重编程领域创办了三秀生物、蒋争凡教授开了一家免疫佐剂和疫苗开发的创新公司……


8e0df48a4bef4ca01af7cbc92352e4f.png▲ 部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家创业者,数据来源企查查


而在教授创业背后,是一套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高校促进成果转化,政策先行。早在1996年,北京大学就出台了“北京大学科技开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在职称评定时对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技术商品的人员,着重考察他们的应用技术成果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以多种方式予以鼓励。该文件也意味着北京大学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建设的第一步。


此后,围绕科技成果的转移转让审批、校内教授的兼职活动、知识产权管理等,北京大学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如《北京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学校成果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归口,知识产权、作品著作权等归属问题,规范北京大学相关商标的归属与使用;《北京大学教师校外兼职管理办法》规范了校外兼职分类与审批、校外兼职时间与取酬、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离岗创新创业管理、相关责任等......


作为转化过程合规零风险的保证,政策的落地是关键。“我们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处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个部门面临的很大挑战。高校的评价考核机制也要进一步优化,很多文件都写了,制度也有了,但真正怎么落地,各个高校还要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公开表示。


2011年,为了保障相应政策机制落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北京大学设立了一个商业化的技术转移部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运用,部署和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业务。


cbe08c7d8e197ae11891d2c86e1cc29.png▲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门职能情况,数据来源官网


首先,知识产权办公室的帮助下,科学家能够第一时间成果披露、评估专利、获取授权,实现完全信息化。其次,技术转移中心为知识产权制定合适的转化路径。北京大学产生的知识产权有三个流向:


一是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联合研发平台合作模式,努力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北京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德众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德国拜耳公司(Bayer)、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I)等80余家大型企业签署了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协议,合作领域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现代医疗、高端智能设备、生态修复、金融科技、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二是沿着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产品化的路径,在异地科研机构里形成技术孵化和转化。南京昕瑞再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落地便是一个最佳案例,昕瑞再生创始人赵扬博士在过去的采访中告诉橙果局,当他想创业时,正当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转化研究院”)开展的校地合作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而南京转化研究院孵化平台也大力支持像赵扬这样的PI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赵扬透露,孵化平台的硬件条件均是按照科研人员和企业需求打造的,团队直接拎包入住。


除了南京转化研究院,北京大学还设立19个异地科研机构,开展优势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培养和引进国际国内科创人才,推动电子设计自动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转化。


650475ea4a760f95cf17738b332001b.png▲ 北京大学异地科研机构名单,数据来源于官网


三是和北大建立的元培基金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外部投资机构等成立新的衍生公司。在新成立的衍生公司里,科技开发公司持有学校股权,并在合适时机适当退出,获得股权收益回报。


其中,元培基金在2021年1月,基金顺利组建完成,其总规模10.02亿元,其中科创基金出资4亿元,占比40%,基金管理人出资2亿元,占比20%,北大教育基金会也有相应出资,并且享有超额收益回报权利,其余出资由市场募集。


正如基金名字寓意一样,一为纪念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二取元培之培育原始创新之意。元培基金在于解决在成果转化第一公里时缺钱、缺专业服务的困境。


元培基金组建期间,科技开发部与基金管理团队联合完成近200项科技成果整理入库,实现包括校本部、医学部、附属医院、深圳研究生院、北大各校地产学研平台在内的创新团队和项目全覆盖。


运行一年多,元培基金已经完成投资或已通过投决会项目共计24个,其中已投项目15个,待交割及过程中项目9个,投资金额超2.5亿元。此外,元培基金还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为项目产业化方案制定、公司治理、团队搭建等深度赋能,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科研人员等对于成果转化的热情与积极性。


做一流的转化首先要做一流的研究。基础研究在于科研人才,在于设施设备,在于学术氛围,其中缺一不可,而转化研究在于政策制度和转化体系。在北京大学中,科研人员在科研上的追求与探索,使得学校标志性成果产出不断,而从成果到产品的转化激情,让优质成果不断转化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创新。政策、转移体系、科研创新的相辅相成,才成就了“一流研究,一流转化”。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6篇

最近内容
  • 投资向下,科转向上

    2024-04-29

  • 北医一院,新增一项类器官专利公开

    2024-04-24

  • 深圳先进院,公开一项水凝胶微针专利

    2024-04-22

上一篇

全球唯二,中大医疗器械如何背靠中山大学打造世界级神经修复材料

2023-08-15
下一篇

国内首个使用器官芯片数据获批IND新药背后的故事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