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德普石:创始人拥有IT+BT双背景,用AI+新抗原进击免疫治疗与肿瘤疫苗千亿市场

作者: 周秋寒 2023-10-12 08:00
德普石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个体化治疗型肿瘤疫苗研发商 | 未公开 | 运营中
中国-上海
查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均为全球第一。

 

对于癌症这一难题,目前人们常用手术、放射、靶向治疗等传统疗法去攻克它,但传统疗法具有易复发、易转移、易耐药、治疗的同时会杀死正常细胞等局限。免疫疗法的出现获奖解决上述痛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中国免疫治疗产品市场规模将由13亿增⾄102.0亿元,年复合增⻓率⾼达181.5%,到2030年将达584亿元,2023—2030年的年复合增⻓率达28.3%。

 

新抗原免疫治疗和肿瘤疫苗已成为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包括Moderna、BioNtech等国际头部生物医药公司纷纷入局,其部分管线已进入临床三期。“现在这个节点,如果国内企业不布局这个赛道,过两年竞品起来了,我们就会很被动。国内团队的科研积累已经很多了,并且目前国际竞品的诸多短板恰好是我们所擅长的。这是一个直道超车的好机会。”德普石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德普石)创始人兼总裁石毅教授告诉动脉新医药。

 

创始团队深耕IT+BT 18年


德普石是一家以IT+BT技术为驱动,致力于癌症免疫治疗领域,聚焦于自主研发个体化治疗型肿瘤疫苗的生物科技企业,由石博士在2022年成立。

 

石博士毕业于加拿大Alberta大学AICML研究小组(AlphaGO摇篮),师从机器学习大师Dale Schuurmans院士与生物信息领域著名教授Guohui Lin。博士后受训于南加州大学计算生物学之父Michael Waterman院士创立的分子与计算生物学院,其研究领域主要为机器学习和计算生物学,包括3D基因组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新抗原癌症免疫治疗、个体化肿瘤mRNA疫苗、临床标志物发现、疾病早期预测、肿瘤单细胞肿瘤克隆研究等。

 

石教授主持过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人工智能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浦江人才等多个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被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癌症学会等多个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所邀请做学术主题报告。

 

在石教授过往丰富的科研生涯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取得的累累成果,而是其科研历程中遇到的两次“挫折”。

 

第一次“挫折”发生在博士学习期间。当时他在做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领域偏向于应用端的课题,但是其导师Schuurmans院士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其擅长的领域更偏向于机器学习和计算理论。

 

“刚开始我其实有点迷茫,因为我跟导师的领域不太一致,我们两个都在做各自不擅长的领域的事情。但是后来通过每周的交流,他会先把我掌握的生物问题理解透彻后,再帮我把关和倒推一些数学领域的重要公式,最后和我一起把几个重要的生物问题很好地建模成了计算模型,并在数学推导中一点点把硬骨头啃了下来。这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不管是教跨领域的学生,还是创业后跟跨领域的同事交流,都会更主动的去了解未知的交叉领域,只有在交叉领域的各个分项上理解地足够深刻,才有可能产生真正有用的见解。”石教授告诉动脉新医药。

 

第二件事发生在石教授回国之后。沿着一脉相承的做科研的理念,石教授在学成后回国进入了高校的研究所,开始了AI+肿瘤3D基因组领域的研究,“说实话当时国际上几乎没有人把3D基因组和肿瘤结合起来研究,我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在肿瘤模型里3D基因组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或者这两者是否存在关联?”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石教授团队最终发现这两者之间在泛癌的水平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研究团队基于染色质构象俘获技术(Hi-C),构建3D基因组模型,找到了许多致癌基因在3D基因组上的调控机制的同时,还让其为更好的肿瘤标志物筛选以及新抗原筛选发挥作用。

 

他感慨,“一些交叉的领域,我们经过思考和验证,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后,能找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规律。”

 

如今,德普石的核心技术就来源于石毅教授团队此前在IT+BT领域发现的科研成果。德普石通过利用癌症标志物发现、癌细胞新抗原预测、3D基因组、mRNA序列设计、临床数据、表观遗传学、定制化的AI算法等多学科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快速建立了属于公司的科研壁垒与技术壁垒,提高项目研发的成功率。

 

基于三大技术平台,

实现新抗原肿瘤疫苗的降本增效


在团队的带领下,目前德普石已经建立了mRNA开发平台(新抗原免疫疗法技术平台)、算法开发平台、3D基因组药物开发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德普石基于mRNA开发平台,聚焦目前行业内开发mRNA疫苗的三大核心问题。


首先,mRNA的序列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以新冠病毒的S蛋白为例,将它的氨基酸所对应的所有排列组合的mRNA所枚举出来的话,有2.4 x 10^632种mRNA可以对应S蛋白,“我们需要把这个难题变成一个数学问题,用计算生物学的功底去解决它。但是目前大多企业更偏向于从实验的角度来验证和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从计算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规避很多弯路。”

 

第二个痛点是mRNA的修饰问题。mRNA本身具有一些会带来副作用的免疫原性,使得T细胞去杀伤一些不应该杀伤的细胞。这个现象需要通过mRNA的修饰来控制,“关于mRNA的修饰,目前业界并没有积累过多的数据,德普石会通过公开的文献去跟进和完善。”

 

第三个痛点是mRNA的递送问题。mRNA 自身稳定性差、易被体内的核酸酶降解,所以开发出高效无毒的递送系统是mRNA疫苗成功的关键。德普石通过自主研发加对外合作,正在积极开发合适的递送包装,“我们目前至少跟三家CRO企业在做临床前的研究。”

 

整体来看,德普石的mRNA开发平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与3D基因组技术,通过优化mRNA中的密码子组合,以提⾼mRNA的稳定性,延长其在细胞内的半衰期,并增加与核糖体的亲和力,最终达到增加蛋白与多肽翻译效率以及总产量的效果。

 

基于该平台,目前德普石建立了自研项目,个体肿瘤mRNA疫苗和共有肿瘤mRNA疫苗;以及联合研发项目,非LNP和LNP的mRNA递送系统和与Atostek合作构建芬兰全面新抗原疫苗数据库。虽然Katalin Kariko和Drew Weissman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已经凭借mRNA疫苗技术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但是mRNA技术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真正惠及到更多的肿瘤患者。

 

除此之外,德普石其余两个技术平台也都独具特色。

 

算法开发平台包含定制化的特征工程、稀疏学习(基于特征选择的分类预测模型)、最新有监督和⽆监督学习的算法模型融合等关键点。该平台可以为计算生物学领域提供算法开发与咨询服务,还可为复杂疾病开发出诊断方法或产品。

 

3D基因组药物开发平台通过揭示基因组的三维结构和调控机制,为疾病的机制解析、药物研发、个性化医疗和药物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可应用于产业端的药物研发和靶点发现领域。

 

但是3D基因组研究涉及复杂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3D基因组测序和成像技术产生的数据庞大且复杂,需要高级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方法,对技术人才和设备的要求很高,目前研究进展和知识积累基本只存在于科研院所。且由于需要跨学科合作及深厚的知识积累,⼀般的商业公司很难进⼊该领域。

 

第一轮融资即将完成,

预计最快明年进入IIT阶段


德普石围绕个体化治疗型肿瘤疫苗所研发的机器算法和3D基因组学的核心技术,运用在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疫苗、复杂疾病的预测、药物靶点开发、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以技术平台的模式进行管线的联合开发、授权、委托研发的商业模式。

 

好的技术和应用场景自然会迎来投资者的青睐。接受采访时,石教授聊到,“今天我们就在谈公司的第一轮市场化融资,目前已经有一些投资机构在积极沟通中了。”

 

在本次市场化融资完成后,德普石将基于IT+BT技形成的三大技术平台,重点推进癌症新抗原mRNA疫苗项目,包括个体新生抗原mRNA疫苗、个体新生抗原多肽疫苗、共有新生抗原mRNA疫苗、共有新生抗原多肽疫苗。

 

据了解,由于高度的技术壁垒,目前能够进行肿瘤疫苗研发的企业非常有限,而肿瘤疫苗的个性化属性,使得现有研发公司数量远未满足市场需求。国内已有多家免疫治疗生物企业布局新抗原,但由于其生物和人工智能交叉背景人才的缺乏,使新抗原的预测和递呈技术受限,临床结果迟迟未出。德普石基于创始人此前的交叉背景,以及整个团队的多学科覆盖,将有望实现直道超车。

 

提及未来发展,石教授表示,“在完成第一轮市场化融资后,德普石将快速推进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预计在2024年将启动并推进IIT,并预计一年之后将申报IND。”期待德普石早日为患者带来可及的一人一药的癌症新抗原免疫疗法。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周秋寒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嘉士腾医药:创始人曾带领上市企业扭亏为盈,布局类器官后又将如何进击千亿蓝海?

“ITBT”跨界融合大热,这种新研发模式或将改写未来生物制药格局

将基因合成降价七成,合成型TIL初现疗效,这家企业正在改写合成生物学行业

专访天鹜科技CSO陆滔博士:心系AI+表型筛选数十年

周秋寒

共发表文章199篇

最近内容
  • 再生医学独角兽Orca:手握近3亿美元,核心细胞疗法进入临床Ⅲ期

    2024-04-13

  • 84亿,诺华刚刚购买两款PROTAC

    2024-04-12

  • 354亿!自免领域今年最大收购案刚刚诞生

    2024-04-11

上一篇

嘉宾首发,还有10天 | 2023医药创新风向标大会 · 投资与BD Partnership

2023-10-11
下一篇

眼科龙头斥资7亿做投资,这家市值超200亿公司重仓三大赛道

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