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站在医疗创新与变革前夜,谁在奔赴“无人之境”?

牟磊 2023-12-12 08:00

近期在合肥举行的一场产业会议中,一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医学工程研究院创始人张元亭,因为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特意将出发时间推迟半小时,险些误机。

 

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带领多位集团高管专门从总部长沙赶到合肥现场参会,并在两天的会议行程中与合肥政府、多家头部资本和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金沙江联合资本合伙人汪晓燕则是对一个前沿项目“情有独钟”,这个项目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科学与力学系教授刘彦菊,主要是将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智能材料落地到医疗场景。对此,汪晓燕感叹,“这是很有趣,很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

 

最后是一位中科大教授,他在会场遇到了多年未见的校友,而这位校友刚从国外研究所回来,专攻材料方向,恰好与他目前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契合,因此两人很快达成共识,在会场就开始畅聊未来的科研合作。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趣事”还有很多,而这都要源于一场会议——“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据悉,大会以“无人之境”为主题,围绕医疗领域前沿技术的创新趋势与应用展开,共吸引近800位产业人士参与,包括80+科技影响力人物、70+科技企业、30+头部资本以及600位专业观众

 

微信图片_20231209010044.jpg 

而从如此庞大的嘉宾阵容来看,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产业会议,它代表着对原始创新的极致追求,代表着对那些当前还未解决临床场景的全面探索,代表着对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未来,是医疗行业发展真正的风向标。

 

那么当我们再走近看,到底能看到什么呢?

 

医疗创新跨入下半场,“无人之境”正成兵家必争之地


参与到本次大会的人,都对“无人之境”这个主题印象深刻。某位企业家就直接表示,“我完全是因为这个主题才决定要过来参会的,因为觉得很有意思”。一位一线投资人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认为大会主题让人眼前一亮,脱离了当下“内卷”的产业话题,深度聚焦到行业里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那么,“无人之境”到底该如何定义呢?

 

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指代人迹不到的荒野,或者无人存在的地方,而如果将其放到整个医疗产业,它意味着对前沿创新领域的深度探索,以及基于那些未被满足临床需求而作出的伟大尝试

 

微信图片_20231209010053.jpg 

具体而言,在此次科技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分别就合成生物学和医疗机器人两大前沿领域进行了主题分享,其中邓子新院士重点聚焦合成生物学的颠覆性创新以及与医疗场景的深度融合;而杨广中院士则谈到了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大范围的探索,并就“植入式机器人”这一创新概念进行了大胆猜想。

 

再聚焦到具体临床场景,美国国家学术发明院院士周少华提到了生成式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作为一种基于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前沿技术,生成式AI可以推动医学影像的生成与增强,从而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而中慧医学成像总裁兼CEO韩明珠则瞄向了青少年脊柱侧弯场景,其全球独创的超声脊柱侧弯评估系统Scolioscan®,可广泛应用于筛查、诊断以及病情跟踪和预测等。

 

另外,大会还特别设立了“未来医疗科技先锋探索者新品发布”环节,来自联科生物、瑞森医疗、烯旺新材料、数丹科技、品格智造的5家企业代表在大会现场集中展示了他们具有先锋性与探索力的创新产品或技术。

 

所以,将“无人之境”放在医疗领域,实质上就意味着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或者做少有人在做的事,也就是多位资本家在此次圆桌论坛里反复提到的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不是去跟随,而是去颠覆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整个医疗行业留给投身在其中的科学家、企业、资本以及政府等产业链各方的共同课题。这是因为在经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跟随式创新之后,我国医疗领域当前已经来到了需要原始创新的关键节点。

 

具体而言,我国医疗产业的科研能力已经进入快速跃升通道,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正逐步缩短,但当前仍存在诸多“卡脖子”技术需要攻关。再聚焦到医疗产业本身,一方面是我国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正在催生新一轮的临床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诸多细分领域在当前已经接近饱和,正深陷于“内卷”泥潭,急需找到新的产业突破点。

 

所以,此次科技大会的定位落在未来科技、落在原始创新,实际上就是契合当下医疗产业的时代主题。而为了找到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显著趋势,此次大会可谓是“科技含量十足”。

 

比如在嘉宾阵容上,大会有近50位院士、研究型科学家及临床专家坐镇,且他们都聚焦于当下医疗行业的前沿创新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核酸药物、基因编辑、细胞治疗、智能可穿戴等等。而在这之中,也隐藏着不少青年科学家,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客座教授王光宇,他是首位“科学探索奖”90后获得者,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多模态智能生物医学计算及应用研究。

 

另外在细分论坛的设计及选择上,大会共设立多个主题论坛,涉及智能医疗设备、基因测序、生物技术及智能制造、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同时,大会还特别邀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学创新与转化分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脏外科技术与工程委员会两大专科学会,聚焦神外和心外两大细分领域,就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进行了激烈探讨。

 

而大会如此高的“科技含量”,也让多位参与其中的产业人士感触颇深,某位投资人就谈道,“虽然当前正处于资本寒冬,但恰好也是播种的季节,而在源头创新基于医疗领域越来越重要且紧迫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及投资实质上就是往深处去,往无人区去。

 

创新需要土壤,“风投之城”合肥争做源头活水


当前,我国医疗领域正在上演一场历史性的产业迁移

 

一方面,随着北上广深苏在医疗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近一两年一直在向外部市场释放大量产业机会,典型现象是诸多上市医疗企业及头部资本纷纷在内陆城市设立分部或者将核心业务横向转移。

 

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寻找下一个潜力市场等目标的共同推动下,以合肥、成都、杭州、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当前都将医疗作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并且投入力度空前,百亿甚至千亿母基金层出不穷。以合肥为例,据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华余在会上介绍,今年4月,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主题母基金已正式成立,总规模不低于135亿元,将主要围绕创新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和健康养老等方面展开投资

 

不过,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役”,因为创新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尤其是聚焦于以技术密集型著称的医疗产业,其所需要的周期往往更长,所以也更需要耐心。金沙江联合资本合伙人汪晓燕对此深有同感,她谈道,“在经历前面几年的泡沫期,再到近两年的市场寒冬之后,整个医疗行业在当前都相对沉寂,所以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在当下其实都是在寻找一个愿意长时间扶持医疗产业发展的根据地。”

 

而在这之中,也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与创新能力已经跃升至世界前列,一个新的医疗产业集群有望在中国快速诞生。对此,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谈道,“在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学术中心一直在迁移,从最初的法国,然后到德国,再到如今的美国,其变化的逻辑就在于基础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再聚焦到当前的中国,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究产出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五年间增长63.5%,这意味着未来会不断地催生出下一代创新技术,自然就会产生下一代企业,最终会逐渐形成下一代产业集群。”

 

正是基于此,这群人此次来到了合肥。据悉,参与到此次科技大会的企业家及投资人共有近百位,其中企业端聚集了多家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明星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包括默克中国医药健康副总裁袁泽之、礼来中国副总裁兼CIO白柳晨和讯飞医疗总裁陶晓东等;而在资本端,君联、泰盛、比邻星、远毅、浩悦、华兴等近30家头部机构也都参与其中。

 

而在这群产业人士之中,有不少人其实对合肥并不陌生,比如君联资本执行董事戚飞,据他在会上介绍,君联投的第一家企业就是科大讯飞,后来又相继投资了国内第一家从事量子信息科技成果转化的国盾量子和干细胞全产业链产品和服务商中盛溯源,今年4月又完成了对口腔医疗设备研发商登特菲的投资。所以,君联与合肥的渊源从很早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那么,合肥能够吸引这么多医疗企业和资本入驻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首先是合肥专注于原始创新,并且具有强大的创新基因。据悉,对于发展医疗产业,合肥并没有简单地复制京东方以及蔚来的引进模式,而是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即重点孵化自己的医药产业丛林,然后在丛林里培养种子选手,并推动其成为链主,从而打通产业上下游。

 

而在这个过程中,合肥的创新力很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崔礼军在会上介绍,“安徽创新动能强劲,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创新环境由全国第12位大幅度上升至第3位”。而合肥作为安徽创新力的集大成者,自然水涨船高,据悉,2022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18.9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

 

其次是合肥产业配套完善,坐拥“科大硅谷”这一世界级创新高地。为支持本地医疗产业发展,合肥近年来大动作不断,其中之一就是在2022年6月正式成立了“科大硅谷”,这也是此次科技大会的举办地。

 

据悉,“科大硅谷”主要聚集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立志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示范工程。根据其规划,到2025年,“科大硅谷”计划汇聚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另外在产业端,计划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在合肥,在科大硅谷,医疗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是合肥善于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能够为医疗产业链灵活赋能。以资金端为例,据合肥市财政局在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在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合肥总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目前已达1546亿元,并且已批准设立参股基金47支,其中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多达10支,已构建起“政府引导母基金+天使/科创/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国有“基金丛林”

 

微信图片_20231209010049.jpg 

而正是在这完善的基金体系下,合肥近几年在医疗领域收获颇丰。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合肥共在医疗领域完成60起融资,覆盖超50家初创企业,并且诞生了5个IPO。对此,某合肥本地企业谈道,“合肥本地基金非常专业,不仅针对不同阶段的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基金,并且从投前、投中到投后,整个运作流程也完全遵从市场化,另外对项目也有很强的包容性,尤其是当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竭尽所能地为项目提供支撑。”

 

而在此基础上,合肥在近一两年还颁布了多个关键性政策以及指导方针。对此,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崔礼军在致辞中提到,安徽已从研发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务实举措,建立了覆盖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具体而言,据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郭梅介绍,2022年6月,合肥正式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这是合肥市首个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主要从支持产业研发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出台10条举措推动合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将合肥打造成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枢纽和研发高地。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医疗产业的发展道路上,合肥当前也存在诸多局限性,比较典型的就在于合肥现阶段基于医疗产业的明星企业和创新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声量不足,产业名片也还不够亮

 

对此,某位企业家直言,“合肥的医疗产业基础很好,但合肥最响亮的产业名片目前是‘中国声谷’和‘量子中心’,最成功的招商案例是京东方、长鑫存储和蔚来汽车,而这些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合肥在医疗赛道所做的布局、努力和成绩。再加上合肥的新兴产业定位‘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生放在第七位,所以医疗产业相对边缘。”

 

不过,合肥当前已经在思考解决方案,而举办此次科技大会就是其典型动作之一。据悉,为让更多产业人士更近距离地了解合肥,大会在行程上专门设立了政企闭门会“科大硅谷”参访环节,以参访为例,共有近50位医疗领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一同来到“科大硅谷”,直观了解其现有配套设施、能提供的服务支持以及未来规划

 

如何平衡创新与生存,全产业链协作发展成主流趋势


在此次科技大会中,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和投资人,甚至是合肥政府代表,在讲话的最后,几乎都提到了“期待未来合作”。

 

事实上,诸多产业合作也在大会期间悄然进行着。以企业端为例,合肥市市长罗云峰与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带领的高管团队交流许久,未来将在合肥展开诸多合作;爱博手术机器人已经跟科大硅谷负责团队沟通,有意向落地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分部;中慧医学计划在合肥打造一个市值百亿的脊柱健康科技医疗集团总部,并考虑把香港总部搬到合肥。除此之外,在政企闭门会上,有4家器械企业已明确希望到合肥落地总部或建厂,另外有超过3家企业现场与合肥政府约定了会后拜访时间

 

而在资本端,比邻星创投带了3家意向落地企业来到了合肥,并且都参访了科大硅谷。另一边,不少资本也都与合肥政府进行了洽谈,未来计划在合肥落地分部。当然,在研究端,科学家与科学家的合作,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合作,也都在广泛地进行着。

 

所以,此次科技大会在关注前沿创新,探讨趋势变化的同时,也在全力推动着各个维度的产业合作。在此次大会间隙,西安交通大学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范晓虎与安徽省副省长任清华进行了交流,对此,他感触颇深,“会议一方面促进了科学家们的跨界交流,帮助孕育了更多的产业突破机会;另一方面也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政府部门搭建了交流平台,这有利于推动合肥医疗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某位全程参与大会的投资人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合作”的意义,他谈道,“医疗创始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孤独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要去探索和开拓一个又一个‘无人之境’时,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就更多。所以通过此次会议,不仅有业务层面的合作,另外大家聚一聚,聊一聊,其实也是在变相地合作和解决问题,因为当我们看到有更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出现,或者看到大家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亮时,其实就是在互相打气。”

 

微信图片_20231209010057.jpg 

因此,当我们回到原点,在医疗行业不断地往更深处延伸时,源头创新已经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共同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隐藏着大量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正如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在大会致辞中所讲的那样,产业里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与突破,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与协同,最终会汇聚成巨大的创新力量,支持着我们在“无人之境”里去天工开物

 

而这场冒险之旅中,关乎着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政府,甚至医疗产业链里的每一个人。

牟磊

共发表文章223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从进博会看MNC在华变局:逐渐淡化卖药逻辑,开始疯狂抢购中国资产!

    3 小时后

  • 医疗创投如何告别内卷:“金融+生态”会是标准答案吗?

    2 天前

  • AI制药,正在批量制造高价BD!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