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亿元,只是他们的一小步

作者: 沈宇婷 2024-01-09 10:00

2023年12月4日,“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首期规模10亿元,以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该母基金是全国第二只高校科创母基金,同样也是全年规模最大的985母基金。

 

官宣那天,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大家都想看看,高校在助力成果转化这件事上,进步到什么样子了。于是不少人直观地感受到:

 

中国高校下场的方式升级了!其投资工具从最初的教育基金会形式,到更为精准、明确的科创基金,再到更具“主动权”的引导母基金。

 

三年前,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母基金宣告启动,首期规模同样也是10亿元。这支母基金被称为:全国首只由大学发起设立,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的引导母基金。

 

黄浦江风一吹,关于中国高校母基金的故事拉开序幕。

 

积累与迸发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获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这也意味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公布的数据中,2021年学校直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数148项、合同金额9.94亿元,比改革前增长近3倍。

 

资金缺乏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寻常被拿来诟病的。基础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其实是紧密关联的,但因为基础研究具有前瞻性,往往离应用有较大距离,国内很多风投机构和企业不敢投、不愿投。

 

因此,围绕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做相关投资服务,是高校设立引导基金的主要目标。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无论是做GP还是LP,高校都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高校VC/母基金依靠与教授、校友之间的天然联系,则更容易发现和筛选贴合临床需求、具有高潜力和成长性的原始创新项目。

 

高校引导母基金的出现,也可以说以此为优势。

 

“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之前,有关成立母基金的消息毫无半点风声露出。

 

如同近期热播剧《繁花》中,胡歌饰演的是商界明星告诉汪小姐(唐嫣饰),做生意先要学会两个字——不响。不该讲的,讲不清楚的,没想好的,没把握的,为难自己,为难别人的事情,都不响。

 

从2000年开始,复旦大学就以投资视角在“学”和“产”之间搭建起一架桥梁,助力复旦科技项目从“0”成长到“1”,然后到正无穷。思徳创投、量子创投、复容投资、复创投资等“复旦系风投机构”依靠与教授、校友之间的天然联系,发现和筛选贴合临床需求、具有高潜力和成长性的原始创新项目。

 

99c88e867c307ef5aaa5bdc6bdcd8d5.png 复旦系风投机构,数据来源桔子IT、企查查、动脉橙

 

带有同样气质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

 

在创投江湖,早已流传上海交大的传说。这里拥有大半个中国投资圈:红杉中国沈南鹏、云启资本毛丞宇、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龚挺和王琼、君联资本朱立南、软银中国薛村禾和华平、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凯辉基金蔡明泼.....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已作为LP出资了红杉中国(多次)、君联资本(多次)、金沙江创投、青松基金、联新资本、达泰资本等多个交大校友系管理人或知名机构,间接持股的公司达1000多家。

 

今天高校在LP的亮相,依然能看到他们在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

 

N项赋能


从一个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个产品,其路漫漫,把这条路走通要有很多“风雨同路人”。 复旦科创母基金(筹)负责人孙彭军在复旦科创母基金发布会上如是说,只有“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才能帮助重大原创成果最终实现完全的产业化。

 

科学家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挑战,他们的长板可能非常突出,但短板也同样明显。由于专注于科研,他们在管理、运营和市场拓展方面可能缺乏经验。

 

高校母基金要做科学家的长期“合伙人”,其要求“不单单是钱,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赋能”,能够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每个阶段提供必要的支持。

 

他们不仅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帮助科学家弥补这些短板。从搭建团队、寻找合作伙伴,到探索商业应用和运营策略,这些机构都陪伴在科学家的左右,确保他们的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关注科研成果转化的人心里都深刻明白,斯坦福大学附近之所以匍匐众多创业公司,是因为有一个正向的生态,科学家创新氛围浓厚,周围聚集了真正理解科学家的早期资本、专业管理人才、知识产权律师等。

 

上海交通大学在成立母基金后,又迅速做了一系列布局,目的只有一个:

 

打造一个成熟的生态圈。

 

13d92af986f820382a2d496686d62cc.png


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发起“天工计划”,一方面充分运用校友资源,引导资本更关注科学家创业,推动创新概念高效验证,帮助科学家获得融资;另一方面,让已经创业成功的教授或者校友为有创业念头的其他教授担任创业导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

 

在“天工计划”和“未来产业母基金”的配合下,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上海交通大学帮助5家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达1.98亿元。


2022年7月,“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该科技园区一运营,立刻受到了上海交大的热捧。据不完全统计,“大零号湾”核心区2022年底共有600多家企业,其中,交大师生校友创业、技术合作等约550家,融资过千万的42家、过亿的28家、过十亿的3家。目前,大零号湾“交大系”创新创业项目已成集群态势。

 

该科技园区在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扶持并对周边配套设施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提升。几乎所有创业团队能免费入驻办公空间,并得到强大的创业导师团队和丰富的创投资金。

 

“资金”,仍然是上海交通大学生态圈中特别关注的要素。2023年12月,“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正式落地,总规模共10亿元。该科创基金将围绕上海交通大学科创布局,依托“大零号湾”功能优势,主要覆盖科创企业种子轮、天使轮、加速轮阶段的股权投资,支持从高校实验室走出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

 

不仅如此,上海交通大学会不时派技术转移人员,去国外学习最完善、最先进的转化体系,还会结合国内具体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国内首部医疗科技创新创业全周期指南——《医疗科技创新与创业》,既借鉴斯坦福大学大学Biodesign创新模式,又结合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及政策,帮助行业内人士寻找或挖掘科技创新内容。

 

一所高校的转化意识的觉醒,才是生态圈最开始的模样。

 

选择不设限


几乎所有高校母基金都想和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一样,获得丰厚的投资的回报。

 

资料显示耶鲁基金过去20年的年化收益率为9.9%,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仅为5.9%;并且耶鲁基金20年中仅有2009年1年亏损,回撤幅度和次数远远少于标普500指数。

 

相比于耶鲁基金的成功,国内高校母基金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高校母基金主要分为教育基金会和母基金两种模式。

 

国内教育基金整体规模仅在400-500亿元左右,其投资参与率偏低。“不仅规模小,还缺乏专业能力”是国内基金不爱做投资的主要原因。而承担起投资项目的科创母基金规模则更小,上海交通大学未来产业母基金和复旦大学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都只有10亿元。

 

尽管整体规模还较小,但重要的是,国内高校科创母基金总算是走起来了。现下,国内高校科创母基金最缺的,是母基金的管理和运作经验和专业性。

 

早期项目不可控强,且科技成果转化涉及技术、法律、金融等多方面,需要基金具备更多元化的项目筛选审核和服务能力。目前国内高校还缺乏投资基金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的把握也不够准确。这可能导致高校在投资决策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

 

此外,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可能会受到一些特定的监管限制,如投资范围、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从而影响投资基金的操作灵活性和收益水平。再加上高校的决策流程通常比较长,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也较多,投资基金的决策周期也有可能被延长,投资效率也就降低了。

 

这些沉甸甸的问题决定着未来高校科创母基金的发展方向。

 

据复旦科创母基金(筹)负责人孙彭军介绍,在GP选择上,复旦科创母基金将面向全球挖掘行业中最为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强强联手助推科研项目转化

 

在最新发布的投资经理招聘要求中,我们也看到“商科背景、五年经验、复旦优先”是最受关注的几个要点。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主投方向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关键“卡脖子”领域,但复旦科创母基金并未要求投资经理有理工科背景和产业经验,而是把橄榄枝递给了几乎被一级市场抛弃的商科学生,并且对运作母基金的经验、认知还有一定要求,“会算账”被摆在了台面上,财务目的也十分明显。

 

这次母基金招聘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大量补充商业人才。复旦科创母基金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当投资机构想要投资科学家时,他们会要求投资经理懂科学家,懂技术。相应的,当高校要选择GP时,他们也需要懂GP,懂风投。

 

在项目选择上,关注“复旦系”转化项目的同时,复旦科创母基金还将引导子基金着眼于更大范围内的创投项目。孙彭军公开表示:“基金以复旦为名,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但我们不是只投复旦,更不会做‘小圈子’。”

 

唯一不变的是,复旦科创母基金依旧坚持投小、投早、投硬科技。

 

实际上,母基金带有一定的实验意味。接下来的路还是会很难,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需要去了解市场,去了解资本,去了解成果转化。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

 

幸运的是,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参考文献:

《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首期10亿元,意在寻找“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一级市场又迎来一支高校母基金》

《20年年化收益9.9%,“耶鲁模式”的资产配置为何如此成功?》

《张越:发展母基金,学习“耶鲁模式”》

《上海交大也发力母基金,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竞赛要开始了?》

《科学家站上大学校庆“C位”》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6篇

最近内容
  • 投资向下,科转向上

    2024-04-29

  • 北医一院,新增一项类器官专利公开

    2024-04-24

  • 深圳先进院,公开一项水凝胶微针专利

    2024-04-22

上一篇

【首发】镁睿化学A轮融资2600万美元,启明创投与LYFE Capital共同领投

2024-01-09
下一篇

全球首创!硬性接触镜护理有源设备新突破,3N科技创新产品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