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倚锋资本:创新药BD出海热潮下,2024年生物医药如何投?

张珏 2024-02-06 08:00

去年的生物医药投资市场中,倚锋资本是无法被绕过的一家。


这家位于深圳的投资机构,专注生物医药投资十余年,所投项目遍及肿瘤、自免、眼科等热门领域,2023年,倚锋资本被投企业旗下3个1类新药先后获批,6款产品被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3个被投企业(高光制药、亨利医药与和铂医药)接连与海外药企达成10亿美金级的license-out重磅交易。


License-out,这对倚锋资本本就不陌生。回溯中国本土企业的license out历史,微芯生物开创了中国创新药对外进行专利授权的先河,其研发的西达本胺早在2006年就与HUYA达成合作授权,成为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使用专利、并实现全球同步开发的原创新药——而倚锋资本押注的第一个原创药项目,便是微芯生物。

 

近期,在接受动脉网年度专访时,倚锋资本CEO朱湃谈及了对当下BD热潮的看法,一方面,他期待看到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迎来更为广泛的出海合作,另一方面,他也理性地发出提醒,license-out或将成为双刃剑。

 

“得到资金和大药企的认可很重要,但同时可能影响企业的估值,因为Biotech原本的估值方法是基于企业的全球权益,但如果核心的欧美市场授权出去,只剩中国市场,那么企业的估值必然会有所调整。”


eaf8b5dc380f18605c2ae2f9c8a1b44.jpg

倚锋资本CEO朱湃,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到中国Biotech未来资金的来源,朱湃认为融资仍将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创新药企业想发展起来需要强大的投融资支持。在他看来,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作用很大,某些程度上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


过去一年,生物医药产业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伴随行业、市场变化,坚持生物医药创新投资十余年的倚锋资本,2024年又会有怎样的预期和动作?


动脉网:您如何总结过去的一年?


朱湃:2023年整个医疗健康市场出现了投资低谷,所以仅从投资角度看还是比较艰难的。然而从生物医药企业角度看,无论是管线建设、商业化进程还是对外合作,仍然有很不错的表现。此外,受诸多宏观环境因素影响,港股流动性下降、IPO推迟,再加上一级市场资金收紧,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融资遇阻。


相对来说,早期和后期阶段的企业融资顺利些。早期企业估值合理,去年还是看到很多早期投资的出手,C轮至IPO的后期企业则受政府资金支持比较多。中间段的企业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困境,尤其是B轮及以后、临床已经达到1期及以后的企业,这批企业很多诞生于生物医药融资环境最火热的2019年前后,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此外,行业里还有一些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触发了回购机制或对赌条款等。


总的来说,行业是进步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每年都在往前走的。账上有钱的企业,并没有因为融资环境冷下来就减少研发投入,去年大量的出海授权也是一种积极信号。


动脉网:您如何看待去年的出海BD盛况?


朱湃:出海增多的一个背景是中国Biotech企业技术正在逐步成熟,也在慢慢适应国际化市场。但是,出海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杀鸡取卵”风险,部分企业也许是不得不通过放弃海外权益来获取资金,用首付资金支持后续研发,这也是当前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License-out可以理解为一把双刃剑,得到资金和大药企的认可很重要,但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估值。原本的估值方法是基于企业的全球权益,但如果核心的欧美市场授权出去,只剩中国市场,那么企业的估值必然会有所调整。


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在早期阶段可能更适合license-out,比如刚完成1期临床试验就把管线BD出去,由于企业估值这时本身不高,高质量BD对企业未来融资具有正面信号作用,对于持续研发型企业,即使后面只保留中国市场,也会让投资人对企业很有信心。


动脉网:什么样的资产license-out出海更有优势?


朱湃:我认为当下为MNC做联合用药更容易有出海BD机会,比如PD-1双抗,或者说现在很火热的ADC,以及新的递送技术等。突破性创新的管线license-out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我们看到国内很多早期企业在关注前沿领域以及进行靶点革新,所以未来也是有机会的。


动脉网:除了BD,您认为接下来中国Biotech的钱从哪里来?

朱湃: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融资仍将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这是行之有效的硬道理。只要是真正优秀的公司,在经历这波市场洗礼后都有机会继续获得融资。


早期创业与投资方谈判空间大,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大。估值过高的公司,适当推迟融资时间,管线更成熟后再融资,也是可行的路径。医疗赛道在中国是头部朝阳赛道,这是毋需质疑的,投资机构将持续注入资金。


动脉网:与之对应的,投资机构的钱来源有没有变化?


朱湃:现在很少有市场化资金敢于在医疗上投入,倚锋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会有更密切的绑定,政府资金更为充裕,只不过有更多产业化的需求。目前,我们和深圳、杭州、武汉等地的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这些超一线且有医疗产业基础城市的政府性基金,给予了创投机构非常大的支持。


动脉网: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的要求差别大吗?


朱湃:政府引导基金主要特点是产业化思维。政府基金的容错度和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度都在提高,也更注重支持区域生态圈建设,会围绕某个细分领域打造完整产业集群,例如深圳支持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等。总体来说,政府引导基金正在加速转型进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产业政策工具,它们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在持续提升。


动脉网:市场环境和资金来源变化之下,倚锋的投后管理工作有怎样的调整?


朱湃:其实和资金来源关联不大。但变化在于投后管理整体趋于严格,我们跟投资企业的沟通频次大幅提高,从月度提高到周度或双周度。同时更关注存在问题或面临困境的企业,提高这部分企业的投后管理优先级,增加与其沟通次数。商业化支持和融资帮助力度也更大,我们还会协助被投企业应对估值异议的问题,与后续投资方进行沟通调整,确保融资推进。


动脉网:企业的后续融资和退出渠道会包括并购吗?什么样的Biotech会被并购方青睐?


朱湃:并购应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对企业、并购方和投资方来说是多赢的选择。上市企业有公开市场化定价,特别是一些美股和港股的生物医药企业,受市场景气度影响市值不高,今年可能会看到一些并购机会,尤其是一些港股18A公司现金和市值几乎等价,这种容易在二级市场被关注甚至被邀约收购。从业务角度,管线聚焦的企业由于范围清晰、价值核心突出,更有利于被并购,或者是早期阶段企业通过维持合理估值,被大药企并购以输送技术和创新资产。


动脉网:除了并购,您如何整体预期2024年生物医药市场?


朱湃:我认为目前中国资产已经跌到相对合理的位置,不太可能再继续跳水了。本土企业在研发端已经给予了市场充分信心,之后的关键是能否在商业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也就是中国创新药如何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验证。国内二级市场的药企市值大多集中在几十亿,如果未来能有销售业绩带动市值增长翻倍,那么对整个行业的气氛和投资提振作用会非常大。


当然,宏观因素也需要密切关注,可能还是会对创新类投资造成一些影响,这点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所以我们之后也更倾向关注一些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


动脉网:总体预期还是比较正面的。


朱湃:也许难以完全重返2018-2019年的绝对高峰,但随着国内更多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研发和商业化布局,以及接下来将可能持续的BD热潮,我个人还是比较期待2024年市场的。去年倚锋投资节奏有所放缓,今年出手预计会增加。


动脉网:倚锋资本接下来会更看好什么样的项目?


朱湃:我们投资并不仅仅盯着那些被标榜为“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也会非常看好一些能够解决临床需求的改良创新。比如我们投的一个药是靶向降解斑块粥样硬化的,利用了脂质体技术做“老药新用”。前沿创新技术固然重要,但也要避免做出来要么没病人用、要么就是内卷严重的情况,我们更希望挖掘能够从试验阶段迅速转化到应用、满足临床需求的项目。


当然,我们也在关注更难攻克的疾病领域,如阿尔茨海默病等CNS疾病,市场空间大但是难度也很高。总之,倚锋期待看到真正能在临床上发挥作用的创新项目。

张珏

共发表文章114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生长激素激战:产品制胜vs渠道为王

    2024-09-22

  • 进口流感疫苗断供,国产亚单位疫苗上位?

    2024-08-29

  • 东南亚医药出海,谁真赚到钱了?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