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华山医院/苏州医工所一项血肿清除设备专利动态更新!

作者: 沈宇婷 2024-03-05 18:00

脑出血是脑卒中中最严重的症状,患者在发病后的30天内,面临的病死率高达35%至52%。这些患者群体中,仅有约20%的患者能够在6个月后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状态。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血肿在颅内存留的时间越长,患者的预后越差。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通常通过微创手术来清除血肿,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损伤。

 

在各类手术方法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实现可视化操作,通过神经介入器械,神经外科手术也进入了微创时代。但由于现有产品缺少病灶清除程度的反馈,血肿清除手术的完成极度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项“一种自适应实时反馈血肿清除装置以及方法”的专利公开。该专利实现血肿清除程度的智能反馈和自动控制,减少不同医生手术操作的差异性,实现脑血肿清除术的一致性。

 

血肿清除手术发展面向“四化”


脑出血的血肿清除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颅手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传统开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设备和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向,并逐渐向可视化、智能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游潮教授曾采用显微手术开颅、立体定向碎吸、内镜血肿清除3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后结果显示,立体定向直视下血肿碎吸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直接造成的创伤最小,但发生术后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

 

在可视化手术概念中,医生采用神经内镜和小骨窗显微镜等技术,可以在直视下清除血肿,从而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2020年,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完成一列神经内镜经颅脑室血肿清除手术,该团队在神经内镜直视下得到彻底清除病人脑部血肿。

 

而在“智能化、个体化”手术概念中,医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穿刺可视化,并得到实时反馈。同时,在该手术概念中,能够实现对颅内环境进行多模态感知融合和精确控制,同时建立临床治疗大数据平台,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血肿清除引流方案。

 

一半入局,一半革新


与此同时,手术器械也随着术式发展而升级。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已经上市的医疗器械大多满足了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可视化、微创化的要求,在智能化和个体化方面尚未有相关产品上市。

 

在微创化与可视化设备研发上,早在2004年,微创脑科学就推出了Apollo 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轻柔快速地吸引组织和液体,且不易堵塞通道。此外,万特福医疗也研发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辅助定位器WTF-Ⅰ型,该定位器基于“两点一线”原理设计,实现了微创清除血肿的目标。

 

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神经外科孙树杰教授公开了一种可视引流管组件,组件包括可视管头、管体和内窥镜,帮助医生在穿刺置管的过程中同内窥镜手术一样方便、直观,能够避免置管过程中盲穿,减少了对临床医生经验的依赖。

 

而在智能化和个体化设备研发方向,2019年,万特福医疗公布了智能颅内血肿清除及引流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输入模块、信息检测模块、智能模块、血肿清除引流模块,不仅使其所有的治疗操作都有相应的依据,而且所有的信号检测都是实时的,保证了在颅内血肿治疗过程中患者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达到手术可控性和精准性。

 

2022年,北京天坛医院冀瑞俊教授最新研发了一套脑出血智能微创血肿清除与血肿局部动态监测一体化的急救装置和服务体系,提供关键病理生理学信息,从而提高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效率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目前,该设备仍在研制中。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6篇

最近内容
  • 投资向下,科转向上

    2024-04-29

  • 北医一院,新增一项类器官专利公开

    2024-04-24

  • 深圳先进院,公开一项水凝胶微针专利

    2024-04-22

上一篇

累计48亿美元!这家公司已签8笔交易

2024-03-05
下一篇

拒绝辉瑞、渤健、阿斯利康争相收购,瑞典公司Sobi如何在巨头布局的罕见病赛道杀出重围?

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