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史赛克正式完成对软组织固定开发商 Artelon 的收购工作,目前暂未披露具体交易金额。
在骨科领域,史赛克自不必多言介绍。但需要提及的是,在2023年,史赛克销售额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且在近期,其市值达到了1270亿美元,跃升为了全球骨科领域的市值一哥。
而交易的另一方Artelon则是一家专注于软组织固定和重建的初创公司,且资本市场表现亮眼。2023年5月,Artelon获得了2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用于关节不稳定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开发用于肌肉骨骼软组织重建的专有动态矩阵技术。旗下核心产品管线——FlexBand系列是史赛克对Artelon青睐有加的主要原因。
史赛克创伤和肢体部门总裁 Tim Lanier表示:“利用 Artelon 独特的合成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继续推动创新,巩固我们在足踝和运动医学领域的领导地位。”
史赛克此次对 Artelon 的收购,是对其在足踝和运动医学的优势的一次补强。
史赛克创伤和肢体部门总裁 Tim Lanier表示:“利用 Artelon 独特的合成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继续推动创新,巩固我们在足踝和运动医学领域的领导地位。”
总体来看,FlexBand系列产品主要包含FlexBand Twist、FlexBand Solo、FlexBand Multi 和 FlexBand Fix 系统,主要应用于足踝和运动医学手术中的软组织固定。
● 其中,FlexBand Twist为一种非炎性基质,可与再生结缔组织快速融合,分担拉伸负荷,从而保护愈合结构,促进组织再生、重塑。
● FlexBand Solo则是一种用于单一韧带增强的手术套件,可加强结缔组织修复或重建,具有自动张力加固功能。
● FlexBand Multi则是一款带有适用于多韧带增强的手术套件,可帮助重新拉伸、加固和生物修复多个韧带结构。
● 至于 FlexBand Fix 系统则是缩小型手术套件,不仅包含一个0.5cmx8cm的FlexBand 和两个固定器,适用于四肢软组织增强。
从产品组合来看,FlexBand系列产品能为医生在足踝和运动医学手术中提供全套的工具和植入物,便于医生使用与学习,也便于市场推广。此外,Artelon还具有几大优势。
其一,FlexBand系列产品所使用的Dynamic Matrix 技术可模拟愈合肌腱和韧带组织的自然机械和生物特性。在该技术的加持下,FlexBand 系列产品所具有的独特弹性属性,能够使其在保持软组织张力的同时,不陷入僵硬或受到限制。此外,其独特的细胞特定孔隙设计还能够使其快速融入再生组织,并在4-6年内完全被吸收。
其二,在产品设计方面,以 FlexBand Fix手术套件为例,其间包含的0.5x8cm的FlexBand 尺寸较小,从而可使整个系统更加精简,在此基础上再搭配“尺寸合适”的器械,则能更强有力地支撑四肢软组织。
不仅如此,Artelon还推出了FlexBand, FlexPatch和FlexBand Plus 系列产品,它们分别拥有不同的长度和宽度,以满足临床不同需求。
2023年6月,Artelon宣布旗下产品FlexBand®、FlexPatch®和FlexBand Plus®已获得美国FDA 的510(k)许可,可用于韧带修复以及肌腱修复手术。截至目前,据Artelon宣布,FlexBand系列产品已在全球植入了60000余例。
至于未来, Artelon能否助力史赛克在骨科、运动医学赛道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医疗健康领域,有一句话流传已久——“无并购,不巨头”。这句话,切实道出了以史赛克、美敦力、强生等骨科巨头的商业版图扩张策略。
回顾史赛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疯狂“并购史”。从1998年以1.65亿美元收购辉瑞骨科部门Howmedica,2004年花1.2亿美元收购从事人工椎间盘开发公司SpainCore,到2022年收购从事骨增强和替代技术的生物材料公司Orthovita,2013年收购中国脊柱创伤企业Trauson,再到2023年收购关节置换公司SERF SAS以及此次完成对Artelon的收购,史赛克在骨科领域中一路狂奔,一路展示“钞能力”,最终全面覆盖了骨科几乎所有领域,并成为了全球骨科市场中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
而在近日,市值已超美敦力,达1270亿美元,2023年销售额首破200亿美元大关的史赛克,显然更不会停下甚至方面扩张脚步。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了美敦力、施乐辉等企业的身上。
以美敦力为例,1998年,美敦力斥资36亿美元收购了Sofamor Danek公司,跻身全球脊柱植入物领先企业;2007年,美敦力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竞争对手Kyphon,由此成为了全球脊柱产品的领导者。2018年,美敦力再次出手,收购医疗机器人公司MazorRobotics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Mazor X制导系统和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设备,可以人工智能之力强势助力美敦力骨科业务发展。
而当国际巨头们忙着“买买买”的时候,国内企业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在带量集采之前,国内骨科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所主导。据威高骨科招股书,2019年,国内脊柱类植入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强生与美敦力的市场份额比国产品牌威高骨科和三友医疗多了3.5倍。
但骨科集采为国内品牌带来了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快速通道”。有券商根据集采数据分析后表示,关节赛道已基本具有实现国产替代的成熟条件,且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有望延续。而创伤及脊柱赛道,均有多款国产产品中标,国产品牌有望借此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但同时,由于集采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可能更利好在成本控制商有较大预留空间的部分头部骨科器械企业。也因此,在部分细分赛道,如脊柱赛道,若想借助集采东风,企业还需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与此同时,一个骨科细分赛道也获得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运动医学。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且稳健增长态势;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虽发展较晚,规模较小,但增速迅猛,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3%。
并且,可喜的是,尽管现阶段市场仍以施乐辉、强盛、史赛克等进口品牌为主导,但也出现了强有力的国产竞争者。例如,锐健医疗、北京天星以及德美医疗等。运动医学国产替代趋势已初步显现。
在未来,国内企业还可重点关注创新生物材料、3D打印、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加速推动骨科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