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3D打印药物引领者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迭纪”)宣布,与专注于开创肿瘤及其他重症治疗药物的新一代免疫治疗公司BioNTech SE(以下简称“BioNTech”)达成研究合作与平台技术许可协议,共同基于3D打印药物技术开发口服RNA药物。
根据协议内容,三迭纪将获得1千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望获得总金额超过12亿美元的产品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潜在的分级销售特许使用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实现了中国制药行业的突破,成为中国制剂史首个技术平台国际合作。而在新兴的3D打印药物赛道,三迭纪深耕多年所研发的3D打印药物技术得到了行业的认可,这次合作也将成为一件标志性事件。未来,3D打印药物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牵手的前提是各取所取、相互赋能。三迭纪创始人、CEO成森平博士表示:“我们是被合作方发现的,并且共同探索出了的新技术方向,前提在于他们觉得我们的技术平台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制约RNA药物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药物递送。3D打印药物技术可以帮助BioNTech进行创新口服制剂的设计,通过优化RNA药物透过胃肠道黏膜的递送,减少RNA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将RNA药物递送至胃肠道潜在的最佳吸收部位。
相比传统药物制剂技术,3D打印药物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剂型开发和智能化生产,大幅提升产品开发、生产的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具有三维结构的药物新剂型,在提升药物递送精度的同时,实现程序化的精准控制释放。也就是说,3D打印药物能够为药物制剂创建独特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如多层片、多腔室设计等,进而优化创新RNA药物的递送。
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总金额超1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是一次相当前沿的探索合作。
一般而言,合作首付款的定价取决于项目所处的阶段,阶段越靠后,合作方承担的风险越低,金额自然越高。目前来看,3D打印药物是一个新兴的前沿行业,并没有成熟落地的商业模式,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成森平博士也表示:“我们是这个行业落地商业模式的首家公司,此次合作是和BioNTech一起进入3D打印口服RNA药物领域,属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事实上,对于外界而言,3D打印药物能否替代传统制药进行大规模应用一直持观望态度。三迭纪也希望通过和不同伙伴的合作,验证自身技术,得到行业认可。
除了BioNTech外,近两年三迭纪已陆续与多家跨国药企及国内药企达成合作,也标志着3D打印药物技术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3D打印药物作为一项创新技术,也就意味着没有前路可循。要想将项目落地,不仅需要验证技术的可行性,还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以及让业内认识到技术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产生商业合作,打造出一个新的产业。
为了将这条路跑通,三迭纪设立了技术开发期、产品开发和商业拓展期、全球化期三步走的公司发展目标。
自2015年成立,三迭纪便以知识产权驱动为战略,开创了熔融挤出沉积(MED®)3D打印药物工艺,并基于此开发了熔融挤出沉积联合微注塑(MED&MIM)、熔融挤出沉积联合半固体挤出(MED&SSE)等制剂工艺;同时搭建了调释、增溶、结肠靶向、胃滞留和口服多肽五个3D微结构药物递送平台,并开发了多条3D打印药物产品管线。
熔融挤出沉积3D打印工艺示意图,图源企业官网
如今,三迭纪已拥有符合GMP标准的3D打印药物数字化生产中心,首条商业规模产线年产能可达7500万片到3亿片,产能在3D打印药物领域位居全球榜首。
在技术研发和产能建设日趋完善的同时,如何让业内认识到3D打印药物的价值,从而让公司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呢?
三迭纪选择了自研药物,首款产品T19于2021年获得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2022年,三迭纪宣布T19获NMPA药物临床试验(IND)批准,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临床批准的3D打印药物产品。这是中国3D打印药物产品从0到1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国内制剂工业的一次创新技术突破。
三迭纪自研药品产品管线,图源企业官网
据官网显示,三迭纪目前拥有多条自研3D打印药物产品管线,适应症包括RA(类风湿关节炎)、PsA(银屑病关节炎)、AS(强直性脊柱炎)、AF(心房颤动)、VTE(静脉血栓栓塞)、UC(溃疡性结肠炎)、PAH(肺动脉高压)、IgAN(IgA肾病)等。
目前,三迭纪已有5款产品在中国和美国收获7个IND批准,产品数量位列全球3D打印药物领域首位。这个行业内虽然有不少企业,但像三迭纪这样能够把3D打印药物技术实现产业化,并且投入资金推进临床的企业并不多。
尽管如此,成森平博士并不讳言当初选择自研这条路的纠结。
对于新兴技术来说,验证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做产品,但做产品的成本是很高的,并且对企业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专注打造技术平台和做产品开发需要的能力对企业而言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让成森平博士下定决心的除了对自家技术的信心,还有就是全球化的商业愿景。
在自研过程中,不仅能将公司技术的深层次能力展示出来,并且产品开发过程累积的各种数据,就是其对应技术平台的支撑,这些技术平台又可以延伸出更多客户的产品,为3D打印药物技术的全面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行业仍处于新兴期,其特征是行业的发展非常依赖于首批先锋公司的探索。因为没有形成生态,很多事情都需要先锋公司去做,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成森平博士说道,“一个行业要活跃起来必须要有分工,3D打印制药作为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系统工程,更是如此。在行业没有成熟生态,没有上下游帮我们的情况下,我们只有自己做。”
凭借着这份迎难而上的勇气,近几年,三迭纪先后与默克、礼来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等国际药企巨头开展了合作,加上此次与BioNTech的合作,为下一阶段全球化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D打印药物技术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片剂、胶囊、植入剂、小分子、多肽等都能成为下一个商业化拓展的领域。
受限于复杂制剂工艺难度大、试错型开发方式和分布式生产流程复杂等弊端,传统制药生产的药物往往存在释放不精准、开发周期长、质量不可控等痛点。相比之下,3D打印技术赋予药片三维结构精准设计和控制的能力,带来了创新的药物递送、开发和生产方式。
通过与多家药企的成功合作案例,三迭纪充分验证了其MED®,MED&MIM和MED&SSE三个技术体系和五个3D微结构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可行性和泛用性。今后,三迭纪将尝试通过制药业务板块与技术平台板块并行的全新商业模式,积极拓展对外合作。
以制药业务板块为例,基于对过去两年间产线运营数据的分析,三迭纪发现商业规模MED® 3D打印生产线能够确保产品达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令生产的每一粒药片都能保持高品质。既然如此,如何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呢?三迭纪计划利用创新技术打造全新的仿制药品牌,确保创新技术生产的仿制药品质高且成本可控。
“因为确定性很强,我们做了很多立项,计划大量投入。在仿制药方面,我们要做一个新型的仿制药品牌。”成森平博士说到,对于药品的选择,她表示:“我们会做一批准集采药,就是目前还没有集采的药,等到产品上市的时候,希望能赶上下一批集采。”
未来,这些仿制药产品不仅会在中国市场自营销售,还将通过对外许可出海全球化。
而技术平台板块,则是三迭纪与全球药企合作的中心,它能为药物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到商业供应提供端到端的技术解决方案,协同推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成森平博士表示:“作为新技术的开创者,我们非常乐于看到创新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谈及三迭纪未来的商业化发展方向,成森平博士认为,3D打印药物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三迭纪与多家跨国药企、药用辅料公司和数字化技术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这给三迭纪搭建更加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提供了条件,从产品的早期研发、到中期开发及后续生产,三迭纪能够参与行业的全链路服务。不同商业模式的组合,也能从短期、中期、长期不同阶段为公司带来稳定收益。
“没有生态,我们就创造一个生态。”成森平博士这样解释道。在她的眼中,3D打印药物商业化“地图”已经显现。
相对传统制药,有天然数字化属性的3D打印药物技术,符合行业数智化发展的趋势,也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准则。
今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宣布了2024年度技术先锋(Technology Pioneers)榜单,凭借在3D打印药物领域的引领者地位和持续创新能力,三迭纪成功入选,体现了世界经济论坛对其持续创新的权威认可。也凸显了三迭纪作为3D打印药物领军者迭代制药底层工艺,推动制药行业迈入智能制药阶段的决心。
在三迭纪向着“最具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药公司”愿景前进时,背后投资人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据动脉橙数据,三迭纪从成立至今,已经获得天使轮到Pre-C轮在内共7轮融资,总金额超8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天士力集团、晨兴创投(Morningside)、火山石投资、道彤投资、云启资本、郑效东先生、经纬创投、CPE源峰、上海科创基金、勤智资本、国鑫投资、高脉联合家族办公室等知名机构和个人。
正是有了投资者的坚定支持,让三迭纪在内部完成了设备、材料和药物剂型的研究,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为之后的商业化快速落地及全球化战略打好了坚实基础。
如今,三迭纪在创新剂型结构设计、制药专有工艺和设备技术,以及药物数字化开发方法等方面拥有238件专利申请,核心专利在中国、美国、欧洲等12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布局,是全球药物3D打印领域专利布局最完整和申请数量最多的机构之一。
华灯初上,南京城中亮起点点彩光。
微风习习,波光粼粼。秦淮河上游船缓缓前行,两岸建筑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点点靠近,又一点点远去,仿佛历史也在一点点靠近,又一点点远去。三迭纪过往的成功已经远去,作为三迭纪掌舵者的成森平博士,要将未来的宏图擘画在下一阶段全球化战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