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攻克高壁垒软雾剂和数款干粉吸入给药装置,艾特申博推出一站式给药装置服务

李秋萩 2024-08-21 08:00

根据WHO披露的数据,全球有6亿呼吸慢病患者,中国有1.5亿呼吸慢病患者,包括哮喘和慢阻肺(COPD)患者。国内COPD死亡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中国第四大死亡原因。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致残人数超过500万。COPD和哮喘是可控制却不可治愈的疾病,需要对症控制,应用药物也分为长期控制用药和短期缓解用药。

 

对于呼吸疾病患者而言,吸入给药更能巧妙结合生理、组织学特点,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并进入循环代谢,起效迅速、给药方便、用药剂量小、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作为呼吸系统疾病首选给药制剂,吸入制剂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2021年全球吸入制剂销售额超500亿美元,但集中于全球“呼吸药物三巨头”阿斯利康(AZ)、葛兰素史克(GSK)和勃林格殷格翰(BI),国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吸入仿制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值,并集中于雾化溶液剂(NEB)。吸入制剂因较高的研发、生产和审批壁垒,缺乏工程化与产业化经验,仿制难度极高。此外,吸入制剂特有的药械组合需要药品和吸入装置联合使用,也存在极高的技术壁垒,长期被PARI、Aerogen等给药装置巨头垄断。

 

始创于2021年底的艾特申博(苏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艾特申博”)专注于提供给药装置一站式服务,具有装置设计开发、生产和配送的全流程能力,支持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医疗器械、药包材(DMF)与药品的关联申报。

 

成立不足3年,艾特申博深耕于多种复杂给药装置的开发,已提交超过70个专利申请,且发明专利为主。2024年,艾特申博团队完成了噻托溴铵奥达特罗软雾制剂(商品名思合华,为BI原研、获批上市的软雾剂)的正式生物等效性实验(简称PK-BE)

 

吸入软雾制剂:多学科交叉与复杂生产工艺的集成之作


吸入制剂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气雾剂(MDI),干粉剂(DPI)、雾化溶液(NEB)、软雾剂(SMI)。研发与技术难度上看,以设计精密的软雾剂(SMI)和干粉剂(DPI)为甚。

 

“这两类吸入制剂都涉及多学科交叉、专利与设计复杂,导致研发端和产业端的相对空白。”艾特申博总经理任红贤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以软雾芯片开发为例,就涉及半导体行业的蚀刻工序,还涉及空气动力学、机械、化学、精密测量等环节。关键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保证每一步良率都很高,才能保证最终良率。因为软雾芯片工序非常多,所以即使每一步良率达到98%,但结果总体良率只有80%,还是没有办法进行产业化生产,不良太高造成的成本会无法下来,可喜的是我们每一站工序良率都是极高”。

 

干粉剂(DPI),是固体微粉化原料药物单独或与合适载体混合后,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吸入药物至肺部。该装置可随身携带,对患者吸气流速有一定要求。在粉雾剂的研制中,颗粒工程、工艺开发、工艺放大、给药装置都具挑战性:

 

混合过程是粉雾剂制备的关键步骤,涉及能量输入、颗粒间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匀稳定的粉雾体系,要求粉雾体系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多次重现相同雾化过程。因此混合强度、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药物颗粒在吸入过程中的空气运动形态,从而影响药物在肺部的分布,最终影响临床效果。


图片1.png (艾特申博专利干粉给药装置)

 

艾特申博目前已搭建起标准现成的干粉给药装置平台,包括Generic Handihaler、Breezhaler和舒利迭给药装置,还可提供定制化的外观设计。

 

软雾剂(SMI),为无源便携式吸入给药装置,且为自带动力的主动型给药,对患者吸气流速依赖性降低。软雾剂一方面通过旋转底座的压缩弹簧所产生的机械能为动力,为药物释放气溶胶提供能量,另一方面通过毛细管和精密微注塑的单向阀精准定量、独特的两束药液射流对撞原理,以特定角度撞击形成独特“软雾”。同时软雾剂剂量精准稳定,给药时间适中(约1.5s),手口协调性要求低,适用于儿童、老人等给药困难人群。不过,精密雾化装置是各类精密雾化元件的集成,包括半导体元件及定量、液体传输部分,具有非常高的设计和精密制造壁垒。

 

任红贤介绍,在攻克软雾剂方面,艾特申博首先规避了专利风险,研发工程师自己做了大量的专利检索比对,也委托专业的专利代理所做了中、美、欧专利FTO检索,专利风险为低。其次,为了让软雾给药微细粒子量达到70%—80%,艾特申博团队做了很多尝试。相比于传统气雾剂和干粉粉雾剂仅可达到20%—30%,软雾给药的微细粒子量是非常惊人的——实验表明,其软雾剂2x2.5微克的喷药量的疗效相当于干粉粉雾剂18微克给药量的疗效,软雾剂的肺部沉积率可超普通干粉和气雾剂的三倍。

图片2.png 

(艾特申博专利软雾给药装置)

 

分析指出,对比2018年中美吸入制剂销售数据,中国市场雾化溶液占比超过40%,而美国市场主流剂型是随身携带控制用药的干粉剂和粉雾剂,占据市场份额超过80%。这提示,主动型、便携式、高效给药已经成为吸入制剂装置发展重要趋势。随着国产替代和上游产业兴起,干粉剂和粉雾剂、软雾剂在价格上的劣势将被追平,并进一步推广在药品及临床应用。

 

对标中、美、欧标准,建立给药装置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自成立落地起,艾特申博就选择了“研发中心+工业化制造中心”的双中心路线,打造出全球领先的软雾给药装置全产业链,从精密高穴位模具开发、工艺开发与验证、精密零件注塑、液态硅胶注塑、精密毛细管加工,到芯片封装、双层瓶生产以及全自动化的装配检测等均有深度布局。

 

任红贤强调,“双中心定位关键在于强化创新,既强化新产品研发,也要强化产业落地。吸入装置对于吸入制剂影响非常大,装置变更属于重大变更,因此如果研发与生产落地衔接不好,会造成后续无法实现产业化的问题。”

 

图片3.png 正在进行的软雾喷雾几何形态检测实验)


产业端,艾特申博目前在苏州高新区建成了4000平方米ISO 8等级的净化车间与世界一流的生产与检验设备,具有独立的微生物检验(阳性与阴性对照),光学检查,材料鉴别,物理化学特性检验的实验室。

 

据此,艾特申博提供给药装置一站式服务,包括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公差分析、材料选择、多相流仿真分析、精密模具开发、工艺验证、精密注塑、产品验证、组装与预BE仿真等一体化服务。基于微量雾化给药技术,艾特申博也在研发更多复杂给药装置,如经鼻进脑给药、眼科微量雾化给药等。

 

与此同时,艾特申博从成立之初就定下了全球化发展的目标。研发与产线建设均依据满足中美欧三地的法规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到全球知名的德国技术监督协会组织TUV-Sud集团进行ISO-13485的第三方认证。目前可以按照美国药典标准、欧洲药典标准、中国药典和中国药包材YBB标准各项检验,制造流程可以符合药包材和医疗器械两套标准。

 

全产业链和全球化布局之下,艾特申博垂直整合团队,融会贯通装置开发、制剂开发、生物等效性实验的丰富经验。团队目前已积累13款吸入给药装置开发经验,包括4个通过正式PK-BE装置和8个通过预PK-BE装置。“垂直整合团队有利于强化创新过程中的沟通和产品的快速开发,既懂产品应用、客户体验,也理解生产关键、考虑可行性和QbD,更快推进量产。”

 

吸入制剂及装置的未来:国产替代与全球创新


时至今日,随着创新药靶点、机制内卷加剧、一二级市场融资困难,创新药企研发费用上升,抗风险能力却在下降。因此,越来越多国内制药企业将目光投向复杂仿制药、药械组合申报。开发效用更高、可及性更好的吸入剂型,或申报药械组合产品、或搭建剂型壁垒都成为药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强化自身竞争力的一大趋势。

 

另外,随着AZ、GSK、BI重磅药物及配套给药装置的专利逐步到期,NMPA对于吸入制剂及药械联合申报的监管和规则日趋成熟。上游精密制造加工发展也满足了中下游产业在元器件供应、精密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需求。国内大集采环境下,大批国产制药企业正在跟进相关仿制药申报,实现吸入剂型药物及装置的国产替代,抢占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研药市场。

 

国内吸入制剂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伴随仿制药放量有望保持稳健增长。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从125亿元增长到1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增长至239亿和276亿元。

 

合作无疑是吸入装置创新企业重要的商业化机会。对于大型药企而言,自研软雾制剂及装置需要投入亿元级别的研发、生产与产业链建设,并需要等待2~3年,可能错过突围的关键节点。如果和艾特申博这类开发型企业合作,只需要千万级别授权费用,即可直接拿到经过验证的吸入制剂装置,并获得一站式服务与深度研发合作。

 

全球范围内,吸入制剂创新及潜在应用的扩展仍是一片蓝海,可作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非注射给药的替代方式。随着脂质体、外泌体、纳米粒、纳米乳等新型药物传输载体崛起,其肺部应用的缓释性、低毒性和局部靶向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药物稳定性,正逐步被用于吸入制剂开发,让蛋白类、多肽类、DNA/RNA类、抗体类药物的吸入给药成为可能。

 

此外,应用场景创新也是吸入给药制剂尚待挖掘的宝地。以软雾剂为例,除呼吸道、口腔给药外,还可拓展至皮肤护理、眼部及鼻腔护理等个人护理领域、宠物医疗护理等。由于广阔的市场前景,欧美不少创新给药装置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例如中国生物制药1.1亿美元收购Softhale;开发干粉和软雾剂装置的吸入装置创新企业Merxin获得数千万美元融资;开发鼻喷以及各类护理、医用给药装置企业Medspray和Recipharm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Resyca专门开发软雾剂装置。


参考资料:

道彤投资《千亿吸入给药制剂市场背后潜藏的高壁垒赛道,国产替代正当时》https://www.vbdata.cn/1518915210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吸入制剂百亿市场:国产替代方兴未艾》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08-20230106-373045.html

李秋萩

共发表文章159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专访惟亚德生物:调控肿瘤微环境代谢和炎症,重组溶瘤腺病毒剑指“无药可治”的实体瘤

    2 小时前

  • 15亿,礼来升级苏州工厂

    3 天前

  • 14亿美元,礼来对垒诺和诺德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