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产业界与政策层面均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其中,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获得的认可和全球市场上的商业化成功,使其成为了这一领域关注的焦点。
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然而,医疗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和基层百姓对骨科手术认知的局限,使得我国骨科手术的开展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据Pubmed权威数据显示,美国的关节置换手术率是我国的9倍之多,这一差距凸显了我国骨科手术技术提升和基层推广的紧迫性。
在此背景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重要工具。机器人不仅能够通过合理的术前规划优化手术方案,还能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推动了基层医疗的技术革新,为医疗服务的均质化和普惠化提供了可能。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滨教授,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科主任许硕贵教授以临床需求的深刻洞察为基石,携手推动了一项科研课题向实际应用转化,三坛医疗由此诞生。在医疗图像算法的深度优化、手术导航定位技术的精准突破以及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探索中,三坛医疗累计取得92项发明专利,其中包含5项美国专利,位居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前列。
全骨科手术的应用场景覆盖
骨科手术可以细分为三类,即关节、脊柱和创伤。要解决这三类病症的问题,其侧重也各不相同。
创伤类是指由于外力导致的骨折等损伤,这类手术是骨科占比最高的类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需要看到骨骼本体,大多手术会在X光提供的非肉眼直视信息下进行“隔肉”操作,这样会使整个手术效率降低,且术者经历大量透视,而患者也会受到反复穿刺等手术尝试,手术机器人的作用便在于一次将手术进行到位,减少创伤和辐射,提高手术效率。
而脊柱附近存在重要的神经、脊髓、血管等,手术难度更大,这类手术机器人主要负责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精准性。关节类手术常涉及关节置换术,涉及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关节的运动感受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这类手术机器人重点在于个性化手术方案的设计与机械臂给予医生友好的协作体验。
当然,这三类亚专科手术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上也存在共通点:安全、微创、提升手术预后、降低手术难度等。
骨科手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单一手术机器人难以满足所有需求。因此,许多企业选择针对特定亚专科手术开发专用机器人。而三坛医疗却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道路——研发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产品与研发中心总监徐子昂表示:三坛医疗已经拥有能够兼顾所有亚专科手术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线。
在产品设计规划上,三坛医疗深入考量了多重维度。首先是医生使用体验。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生手中的得力助手,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辅助患者治疗,更在于为繁忙的骨科医生带来操作上的便捷与高效,减轻手术过程中的负担,这是研发过程中的核心要点。
其次,从医院采购的视角出发。院方在评估手术机器人时,除了重视产品的易用性和智能化水平外,还尤为关注投入产出比。因此,设计一款能够覆盖全骨科亚科手术需求的通用型手术机器人,不仅能在性价比上脱颖而出,还能有效减少医院在培训医护人员掌握多套系统上的成本投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当然,作为一款严肃的手术治疗类产品,其核心还是满足临床需求,这也是医生创业的初心。以此为目标,三坛医疗开发了智微天眼产品体系,以普适性与易用性为核心,惠及更广泛的医患群体。
以临床为导向的产品体系,造就“眼、手、脑”三大技术模块
提到智微天眼,就不得不提到三坛医疗的三大技术模块:天眼、智手以及超脑。
首先,“天眼”是一个激光导航类产品。在骨科手术中,“眼睛”即透视看见体内的信息,“看见”病灶、定位病灶也是任何外科手术的第一步,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并发症几率,骨科手术必须保证精准定位患处,在最小的创口范围内完成手术。 “天眼”的底层技术源于“骨骼地图”算法,具备一张透视成像即可完成手术导引的特性。
“天眼模块”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其次是智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和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不同,骨科手术机器人不用深入人的腹腔中,在设计上往往具有更灵活的应用场景以及自动化的可能性。智手采用协作式机械臂,具有经优化的运动控制策略及关节力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类人手触觉般的丝滑操纵体验,另外,机械臂还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超脑模块是一类图像类、AI类算法的总称。除了天眼的单图骨骼地图模式,目前三坛也开发了二维立体算法,无需术前CT,仅需2次C臂机透视,便能实现对空间的解算和手术目标位置的定位与导引。
而三坛医疗最核心的2D-3D多模态升维技术可以在一次术前CT和两次术中透视下实现5维参考体系,医生可以在想要的任意手术参考系下进行手术设计及可视化微创手术。
另外在手术机器人中,AI类算法会充当“大脑”的角色,对手术方案进行研判。如评估手术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更优解决办法等。
在未来,三个技术的联动能够真正实现手术的自动化决策和执行,做到真正的“全自动手术”。
三坛医疗智微天眼手术导引与反馈系统(受访者供图)
创伤手术的特点是全身各部位散发,应用场景灵活多变。为了让基层医生能够更好的使用产品,团队根据产品开发了几十种术式并打造了一个SOP和临床案例库,用设备加专业化教育的形式对产品进行使用。
在脊柱领域,由于激光定位技术、多模态配准技术均能够减少透视次数。因此,使用智微天眼则无需购买术中三维C臂、全碳纤维床等昂贵的配套设备,可以买来即用,满足最大化的使用场景。
而在关节领域,智脑模块能够让关节手术方案更为个体化,让患者真正的可以体验到“无感手术”。同时让个性化手术的观念引入基层,摆脱“流水线式”的人工关节装配,让更多患者享受医疗进步带来的红利。
目前,可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产品管线、强有力的产品性价比及合理的手术收费、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得智微天眼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据统计,智微天眼的手术渗透率已经超过20%,即在智微天眼的装机医院里,每100台骨科手术里便有20台是由智微天眼完成,位居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先地位。
挑战亦是机遇,向全自动手术机器人进发
自2010年,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导航机器人问世后,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便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短短十余年时间,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注册证数量便激增至20余张,并已经出现已成规模的龙头企业。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上已经大大超越了进口产品。
不仅是数量,在技术上国产手术机器人也出现了大量突破,特别是在全科机器人、创伤复位等细分领域站在了领跑位。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从业十余年的徐子昂,几乎见证了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从诞生到兴旺。在他看来,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朝着易用性更强、智能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在未来一定会涌现出国际领先的产品。
然而,他也清楚的看见,由于行业政策不明晰、医患硬需求不足甚至是资本市场收缩等,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此,三坛医疗将继续“修练内功”,在发挥产品临床应用优势积极扩大市场的同时,优化内部管理与流程,尽快达到行业第一家正盈利的经营水准,厚积薄发,以待转机来临。
未来,三坛医疗还将继续专注手术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AI和围手术期相关生态,同时持续在产品上转化最新的医疗学术热点,通过合理的产品、技术布局,争取早日推出全自动骨科手术机器人,引领骨科手术进入智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