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聚焦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前沿,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圆满举办

张彩妮 2024-11-26 14:37

提到海南,人们都不陌生。这座位于中国版图最南端的岛屿,如今已跃升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前沿,以及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不仅2023年GDP同比增长9.2%,生物医疗产业作为自贸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在近年来成长迅速。2023年全省医疗工业总产值达287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加值增速10.5%,居全国前列。

 

11月22日,一场由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原股份”或“芯原”)与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作为主办方的重量级会议——“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第三届南渡江论坛”)于海南海口召开。

 

image.gif

 

会议之上,来自大健康产业的临床医生代表、企业领袖及特邀嘉宾齐聚,围绕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三大议题,从前沿技术、热门应用、产业生态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进行了开幕致辞,讲述了第一届论坛至今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脑机接口和数字疗法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性,并特别提到海南省在数字疗法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芯原及南渡江高峰论坛也成了海口的一大引擎,为海南及医疗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搭建起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戴伟民指出,海南率先将数字疗法列入省级规划、探索对数字疗法的先行试用,并推出首个数字疗法产业全周期支持政策。他还特别提到,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康复治疗提供了天然优势。未来,海南可以通过改造酒店资源发展康复中心,并结合康复机器人技术推动康复产业化发展。

 

戴伟民还分享了芯原在海南的布局与发展成果。他表示,作为芯原七大研发中心之一,芯原海南专注于智慧医疗与康养产业,重点推进可穿戴式智慧设备的芯片设计平台研发、IP研发,以及智慧医养领域系统平台的搭建。目前,芯原海南团队已扩展至66人,其中研发工程师近60名,团队半数为海南籍员工。芯原始终将人才本土化作为海南人才战略的重要方向,并致力于为海南集成电路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芯原海南本地员工73%毕业于海南大学,非海南大学毕业员工籍贯均为海南籍。今年7月,约30名校招新生加入芯原海南,其中89%毕业于985/211院校,50%以上为海南籍毕业生。这充分体现了芯原对本地人才的吸引力和持续培养能力,为海南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image.gif

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

 

随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文聪强调,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等尖端技术正极大地拓展医疗服务的范围与深度。第三届南渡江论坛紧扣生物医疗产业的核心议题,将促进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海南也将持续优化产业政策,完善服务体系,为智慧医疗产业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推进智慧医疗产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根落地。

 

image.gif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文聪

 

在开幕致辞环节,海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首汇进一步强调了海口在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的成就。他表示,海口集聚了全省大部分的医药生产企业和工业产值,吸引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芯原也在智慧医疗和康复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次希望能以论坛为平台交流思想、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和新机遇,促进智慧医疗和康复产业高质量发展。

 

image.gif

海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首汇

 

以脑网络图谱等基础研究为基础,推动创新医疗设备研发


会议伊始,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脑健康与智慧医疗研究院院长蒋田仔深入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前沿应用及其对脑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首先概述了医疗器械发展的四个阶段,强调了智能化技术在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后又谈及脑网络图谱在神经调控中的重要性,指出脑网络图谱是实现精准神经调控的关键,并认为只有以脑网络图谱为基础进行相关技术突破,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疗设备研发才能驶向新的高度。

 image.gif

 

蒋田仔无疑打破了传统脑图谱的局限性,从基础研究的角度,为脑健康与脑机接口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加速解决无创神经调控面临的挑战,并为行业提供了脑科学研究的创新思路。

 

在其开幕演讲后,会议进一步进入高潮,围绕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及康复机器人渐次展开。

 

数字疗法的“中国实践”


当下,数字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疗产业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中,数字疗法以其独特的软硬结合特性,成功跨越了数字技术的传统界限,深入至医疗服务的核心——治疗环节。这一进展标志着数字医疗已从单纯的连接功能,进化至具备实质性干预能力的新阶段,并与药物的精准化、医疗器械的智能化,共同构成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创新的三个重要趋势。

 

背靠中国数字技术基础,以及各地优惠政策的出台,数字疗法在中国如今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并在应用领域、审批注册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涌现出诸多优秀的解决方案。

 

上海数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数字疗法产品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商业化等方面均具有相关经验。会上,该公司首席神经生物学专家冯尚便结合企业发展经验,深入探讨了数字疗法与脑机接口在儿童多动症干预中的前沿应用,并阐释应如何设计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利用自适应难度的多任务竞争训练,有效改善多动症患者的症状

 

此后,上海千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侍淳博以《孤独症领域中数字疗法应用》为题进行了演讲,分享了千丘智能利用XR(扩展现实)技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数字疗法康复服务的经验,并对XR技术帮助自闭症儿童在模拟现实环境中提高康复效率的价值进行了梳理,提出通过数字人机交互,激发患者自身的神经可塑性,从而改善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连接方式,实现对精神类疾病的康复治疗的可能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研究员、工信部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医疗器械组副主席、北京决明科技有限公司顾问王长明则围绕《癫痫患者认知和情绪管理的数字化方案》,从临床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癫痫患者的认知和情绪管理问题,并提出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王长明指出,现有研究已证明情绪对癫痫发作有显著影响,将情绪问题视为癫痫症状的一部分进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北京决明科技提供“电子化认知功能评估”“自助式心理治疗”“在线认知训练”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健康管理方案,为患者出院后提供持续的随访和健康管理。

 

围绕细分领域进行了充分讨论后,回归产业,究竟应如何把握数字疗法发展浪潮仍是值得深入交流的议题。因此,在圆桌论坛环节,杭州虚之实科技有限公司CEO康城、与主题分享嘉宾冯尚、侍淳博、王长明以及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甜甜,结合我国数字疗法发展现状,从自身行业经验出发,围绕数字疗法在儿童多动症治疗中的可行性、数字疗法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最佳干预时机、AI技术与数字疗法结合的前景和瓶颈、以VR/AR眼镜为代表的移动健康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在数字疗法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数字疗法的临床试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image.gif

 

尽管最早数字疗法由美国提出,并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但背靠中国数字化技术基础,以及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如今国内数字疗法企业正百花齐放,并在临床研究、产品形式、适应症等方面不断深入和拓展,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必再谈模仿和进口超越。

 

重点瞄向安全、有效、可负担、变现快的脑机接口产品

 

脑机接口是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3年前,正是马斯克公布Neuralink旗下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让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了公众视野。在此之后,中国脑科学产业及脑机接口技术备受行业关注,并得到发展。

 

不过,要叩响被称为人类“终极疆域”的脑科学大门尤为困难。1000亿个神经元、500万亿个突触,以及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神经递质等多种复杂因子存在于人类脑部,要实现相关技术突破,必须先对人脑进行解码。此外,与之高度相关的脑机接口技术更是面临技术门槛、监管审批、市场制约等挑战,要真正推向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针对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难题,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CFO及董事会秘书耿东,以《植入式脑机接口DBS在人类难治性精神疾病中的探索和创新》为主题,分享了公司的前沿成果。耿东指出,作为一家在脑功能疾病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景昱医疗不仅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产品还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并荣获美国FDA颁发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景昱始终相信植入式脑机接口(DBS)技术在精神类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企业也将继续为难治性疾病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李骁健作为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分享了《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之路》。他首先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的两种主要形式:穿戴式和植入式,并指出植入式技术在信号稳定性和清晰度方面的优势。再进一步介绍了微灵医疗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研发成果,包括电极、芯片和便携式采集器等关键部件均实现了自研自产。李骁健认为,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公司的自主研发平台也将在推动国内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后,陈涵代表浙江柔灵科技有限公司以《关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在睡眠领域的应用》为题,分析了脑机接口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增长趋势,并指出睡眠健康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后续,陈涵分享了公司在睡眠干预和调控方面的创新技术,包括与IoT设备的结合、精准的环境调控和生物调节等,还介绍了柔灵科技与多家医疗机构的合作情况,以及公司在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方面的规划,指明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重要应用场景。

 

正如前文所提及,如今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在大力推动脑科学研究计划,诸多企业也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产品落地进程,脑科学发展可谓进入了黄金时代,但脑机接口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圆桌论坛环节,由芯原股份战略投资高级总监南婧主持,与主题分享嘉宾陈涵、耿东、李骁健、聚交芯创医疗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涵,以及成都芯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睿、围绕“脑机接口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image.gif

 

论坛中,各嘉宾围绕细分技术进行了深度讨论,并一致认同该领域蕴藏着众多极具潜力的应用场景。他们强调,这些技术所蕴含的临床价值极其显著,任何一个场景若能在市场上成功兑现,都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并足以载入史册。但技术的成熟度、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因素仍制约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想在该领域实现突破,困难是难免的,当下的重点必然是瞄向那些安全、有效、可负担、变现快的脑机接口产品。

 

“脑机接口+AI+机器人”是康复机器人的未来

 

伴随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的发展,康复机器人创新不断,如针对偏瘫的单下肢康复机器人、针对手部的软体机器人、脑机接口与康复机器人的融合应用等,而康复机器人相关适应症、功能也不断得到拓展。

 

上海希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不仅拓展了康复机器人应用领域,从脑卒中疾病手功能康复这一难点切入,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而且在产品形式上亦实现了创新,研发出新型柔性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孟铭强围绕这一创新分享指出,软体机器人技术以柔软材料为基础,具有灵活、便捷、舒适等特点,非常适合家庭和社区康复场景,这些产品结合机电、电刺激、脑机接口等技术,能够有效激活患者大脑神经元,促进神经重塑,实现手功能的康复。

 

再看脑机接口技术与康复机器人的融合应用。脑机接口作为连接人类大脑与机器的桥梁,能够洞察患者的思维意图,从而辅助患者操控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持续的反复训练,大脑和患体之间可以逐步建立有效地连接,达到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深圳睿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脑机接口神经康复解决方案与智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这项技术的研发应用具有深入洞察。公司总经理万斌展望了康复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他认为,基于多模态人机交互和AI技术的智能化康复机器人将成为主流趋势。脑机接口、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数字医疗时代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项技术的结合,或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数字医疗时代。

 

谈完产业视角,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角度看,怎样的康复机器人技术更符合当下的需求?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转化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牛文鑫认为,智能康复系统具有人一样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具有超越人的客观评估能力、计算分析能力、信息存储和传输能力。但当前康复评估主要依赖量表和简单器械,存在主观性强、难以普及等问题。牛文鑫团队结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力学角度解决了智能康复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无标志点动作评估技术实现实时、精确、无接触的康复动作评估,利用压电驻极体材料无接触监测心率、呼吸和动作。团队还开发了集成神经网络模型,精准预测步行能耗,并研发了非接触式步行能耗监测系统。此外,他们证明康复外骨骼不仅是辅助工具,也是治疗设备,为居家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从产、学、研的视角已经给出了诸多答案,但仍需思考的是,康复机器人技术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康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临床应用、产业化机遇以及未来的挑战,并认为脑机接口在康复中尤为重要,结合多模态信息可实现更精准的康复人工智能技术则可全方位赋能康复机器人,使其更加智能化。未来,康复机器人将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和临床需求,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提高感知力、创造力、执行力、舒适性则是细分的方向所在。

  image.gif

 

尽管当前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行业均存在着挑战与机遇,但芯原微电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优秀的研究者及研究项目汇集等方式,发挥其价值,打造生态产业链,优化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无疑就是对此的最好印证。

张彩妮

共发表文章327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2027年产值超300亿元!重庆发布重磅智慧医疗装备产业政策

    10 小时前

  • 重磅!扬奇医芯光学体表产品“QVision”获批NMPA三类证

    2025-01-13

  • 拟人智能显微手术机器人问世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