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国对外医疗投资解读:中国企业“走出去”

作者: 动脉网 2016-12-30 08:00

近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德勤中国共同发布《2016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投资促进报告》,报告主要关注了医药行业政策热点及投资经营状况,从行业运行情况、政策法规、新兴热点等多方面梳理信息,分析中国医药行业的投资机遇与潜在风险;对外资企业“引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直接投资和并购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梳理及趋势分析;此外,还从资本市场角度解读医药行业的投资动态与创新模式。我们选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部分的内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地区分布


一、医药行业


中国企业对海外医药行业的直接投资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从2013 年的2900 万美元升到2015 年的1.9 亿美元,合计3.63亿美元。单个项目平均规模增加明显,可以看出中国药企对外投资的战略虑。从地理分 布上看,美国和欧洲一直是热门地区,同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直接投资。从投资活动来看,大多数投资都 用于海外设厂生产,其余的还有市场推广、研发以及建立海外总部。

2013年至2016年6月医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6h59m02s_001_.png

 数据来源:fDi markets

投资金额扩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特点。2015年及以后有6 个投资项目单笔数额超过3000 万美元,其中三个是设厂,三个是研发投资。在发展中国家设厂方面,最大的投资项目是由武汉人福医药向埃塞俄比亚投资8000万美元设厂,其次分别是四川科伦医药在哈萨克斯坦5000 万美元的投资设厂以及内蒙古金宇生物在纳米比亚3110万美元的投资设厂。其他三个超过3000 万美元投资都投向了美国用于研发活动。投资方分别是昆药集团、方达医药和尚华医药。

德勤研究发现,2015 年相比于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的增加,是由于上述大笔投资数量和金额上增多引起的。一方面,国内药企在发展逐渐成熟的同时,开始寻找新市场拓展海外版图,在人口众多但医疗资源缺乏的国家设立生产线以占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技术也持续吸引着国内药企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以补充自己的产品。政策的鼓励使企业大胆的对外进行投资。商务部修订发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保证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等,这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业务减少了束缚和障碍。此外,目标国对外企投资的利好政策也刺激了中国企业向外直接投资。

2013 年至2016 年6 月对外投资分布及累计金额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03m11s_002_.png数据来源:fDi markets

从投资方向来看,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和生产线,生产出来的药物销售于该国当地市场。在过去的2013 年到2016 年中,这类项目有四个,分别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还有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纳米比亚。生产的药物包括药片、胶囊、注射剂、药液、疫苗等。以人福医药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为例,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拓展东非市场。影响该投资的因素有埃塞俄比亚众多的人口和该国的政策支持。在发展相对落后、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投资能够较快的在当地市场占领主导地位,掌握潜在市场。第二类是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2013 年到2016 年中,共有5个项目涉及研发中心的设立。其中4 个在美国,1 个在法国。投资方在考虑项目的时候最主要会想到人才的招聘以及该地研发氛围。以尚华医药为例,该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开设了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研究所,公司注释这项投资的原因是该地区有顶尖的行业人才以 及良好的生物医药社区。前两类投资方向动用的资金大,创造的就业岗位多。第三类主要是在被投资国设立公司以进行推广和销售,涉及金额小,人员少。

未来展望会持续在发展中国家设厂以及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厂生产,投放到当地市场销售,占领当地市场份额。理想的目标国家为人口众多,医药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获取国外高技术人员,从而将技术转带回国内。但预计直接投资数量维持较小,以并购形式发生较多。

二、医疗服务及设备


2013 年至2016 年8 月医疗服务和设备对外直接投资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07m18s_003_.png 
数据来源:fDi markets

德勤研究发现,从地理分布上看,德国一直是热门地区,其次是美国,也出现过比利时、香港和荷兰。从投资活动来看,大多数投资投在医疗设备领域里,通过设立子公司进行销售、市场推广与支持,并且这类投资的金额很小。占用投资金额大的少数几个项目分别是设立海外总部、建设、以及生产。在2014年投资金额出现了很大的峰值,这是由于微创医疗看好骨科市场前景,于2014年一月收购了美国公司Wright 旗下的关节业务OrethoRecon 后,进行了下一步整合,包括在美国设立微创骨科的总部以及扩大生产线,微创骨科以此优化骨科业务的组织框架、整合供应链。此外,同仁堂决定以香港为起点拓展海外市场,兴建养生中心。这数笔头资相较于其他项目非常巨大,导致2014 年的金额异常显著。

中国企业对海外医疗服务和设备的直接投资,在过去的2013 至2016 年6 月底,共有17个项目,合计2.07 亿美元。其中2014 年就占1.93亿美元,其余时间都不太活跃。其中金额最大的是1 亿美元,是2014 年6月微创医疗在美国设厂。在此之前,微创医疗已经于2014 年1月在美国设立总部,投资1200 万美元。第二大的投资是同仁堂在香港开设首间养生中心,提供服务包括中医刮痧、拔罐、按摩等,投资金额8120万美元。在医疗设备和服务方面投入涉及金额最大的是美国和香港。虽然德国的项目数最多,但金额很小。结合投资进行的活动及荷兰、比利时的项目,可以看出中国医疗设备企业在欧洲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开设子公司进行销售类的活动,作为一个欧洲的销售据点。而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是考虑到科研环境和人才获得的便利性。

2013 年至2016 年6 月对外投资分布及累计金额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09m17s_004_.png 
数据来源:fDi markets

目前来看,在医疗设备方面的对外投资还不多,规模和数量上都不大。这与火热的并购市场形成对比,表示中国企业主要还处在技术和产品的获取阶段。对外的投资主要还是以拓展销售渠道为主。


医药、医疗服务及设备行业境外并购解读


一、医药行业


中国对外制药行业的并购较前几年活跃,价量齐升。对外并购数量从2013 年的5笔增加到2016 年的11笔(截至16 年8 月),涉及交易金额从4.15 亿美元上升到38.7 亿美元,平均每笔从8310万美元上升到3.51 亿。2015 年全年出境交易金额约14.5 亿美元。交易数目相当于14年的2 倍左右,涉及交易金额超过14年的10倍,平均每笔交易相当于14 年的6 倍左右。2016 年截至8月底出境并购11笔,涉及金额38.7 亿美元为15年全年的2.7倍。收购方通过活跃的并购拓展市场或者丰富自己的产品。从单笔交易规模大幅上升可以看出,中国买家并购计划更加宏大,标的公司为规模较大,已经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公司。

德勤研究发现,14 年以后海外并购的活跃程度明显上升,影响境外并购活跃的因素有多种。首先是宽松的政策以及国家对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关注,国内公司希望获得海外先进技术的产品后抓住政策红利。其次,在国内近几年氛围影响下,并购整合火热导致优质标的逐渐减少,同时估值价格水涨船高,国内企业纷纷向海外寻找拥有高技术高质量产品而估值合理的收购对象。加上人民币贬值的背景,收购海外资产对国内公司的吸引力增强。在经营方面国内公司对海外医药企业并购的原因也有多种,大致能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开拓中国以外的市场,用并购标的在其市场本有的渠道实现交叉销售。加速国际化和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是很多企业的并购原因。二是快速获取相关技术来加快研发进程。三是横向丰富产品种类以及纵向延伸到不同的产业链。除了医药行业内的相关产业并购,投资型的公司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在海外医药企业的并购之中以获取较高的回报。

2013 年至2016 年8 月对海外医药企业并购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12m00s_005_.png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MergerMarket

从交易金额上看,交易从之前的小笔并购发展成近期频繁的大额收购。金额最大的前十笔交易中,除了一笔发生在13 年,其余全部集中在15 年和16年。

从并购目的地上看,美国是每年都会有的热门地区,分散程度从一开始的美国、香港、扩散到欧洲、中东、印度和大洋洲呈一个全球布局的趋势。原因是中国买家在原有的收购标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收购热点。从产品分布来看,2013年的并购针对的是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抗感染方面的。2014年是心血管疾病、粘膜疫苗、注射制剂还有健康营养品。2015 年是仿制药、肿瘤、心脑血管、体外诊断还有健康营养品。2016年截至8月是仿制药、注射制剂、健康营养品、肾病还有疼痛。从历年的收购可以看出,目前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的疾病如肿瘤以及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普遍的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糖尿病,一直都是并购的热门针对领域。此外近年新的热点有健康营养品以及仿制药。

2013 年至2016 年8 月中国对海外医药企业并购分布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13m27s_006_.png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MergerMarket,德勤研究

在境外并购方面比较活跃且收购金额比较大的收购方有几个,上海复星、科瑞集团、深圳海普瑞以及广州合生元。复星通过复星医药、复星国际以及其投资的产业基金分别在仿制药、矿物护肤品以及健康营养品等领域布局。科瑞集团收购英国血浆制品公司BPL。深圳海普瑞主要生产肝素钠原料药,是一种生物药。近年来它通过收购加强了主业务,同时延伸到单克隆抗体,治疗蛋白药物等其他生物大分子药物领域。合生元收购SwisseWellness 布局保健品。

复星集团:复星在海内外的并购活动一直都很活跃。在医药行业方面,2014 年,复星收购了美国保健品公司Nature’s Sunshine Products并与其成立合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2015 年,复星和厚朴投资、光大控股及药明康德联合收购美国一家肿瘤药物公司Ambrx。2016 年,复星于4 月收购以色列死海矿物护肤品牌AHAVA,7 月与韩国SK 集团通过成立的基金投资美国DiaMedica,该公司目前主要产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和肾病。7 月复星医药宣布收购印度注射剂、仿制药公司Gland Pharma,涉及金额高达12.6亿美元,为目前中国药企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购。

深圳海普瑞:海普瑞是一家肝素原料药企业,2013年收购了同行业的美国SPL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司在肝素原料药相关领域布局。2015 年8 月,海普瑞收购了美国一家治疗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合同开发和生产的企业Cytovance Biologics,以此快速切入生物大分子制药领域,缩短构建生物大分子产业链所需的时间。同年10月,海普瑞收购加拿大OncoQuest,该公司主要从事单克隆抗体药物临床研发。2015 年收购的两家公司,产品都和癌症治疗相关。

医药行业部分主要境外并购案例一览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15m34s_007_.png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MergerMarket,德勤研究


二、医疗服务及设备


中国企业对海外医疗设备及医疗服务的并购也在持续升温,对外并购数量从2013 年的5笔增加到2016 年的19笔(截至16 年8 月),涉及交易金额从1.8 亿美元上升到36.7 亿美元,平均每笔从3600万美元上升到1.93亿。2015年全年出境并购25 笔,交易金额约24.7 亿美元。交易量相当于14 年的3倍左右,涉及交易金额是14 年的5倍,平均每笔交易相当于14年的2倍左右。2016 年截至8 月底出境并购11 笔,涉及金额36.7 亿美元为15 年全年的1.5倍。通过14年到15 年这个分水岭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2015年后并购金额显著上升的首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机构并购的增加。在国家医疗资源紧缺和分布不均的现况下,国家政策鼓励私人在医疗方面的投资。由于中国潜在的市场吸引,行业内及非业内买方企业看准中国潜在市场,希望进军医疗行业实现收入多样化,在从未涉足这一领域的情况下,买方往往会选择收购海外先进品牌,通过品牌的号召力在市场中站稳。而大部分被收购的机构都是在标的国家领先的医疗机构,借力收购方进军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医疗水平和设备都还未完全成熟,发展起来需要一段时间。通过直接收购海外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机构和设备生产公司,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并确立领先地位。此外,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给予的投资国民待遇,也促进了对澳大利亚的并购从而整体推动了海外的并购金额上涨。

2013 年至2016 年8 月对海外医疗设备及服务企业并购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17m57s_008_.png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MergerMarket

单笔交易金额明显增加。从交易金额上看13 年到16年8 月金额最大的十笔交易全部在1 亿美元以上,其中9 笔发生在2015年和2016 年。

并购目的地增加。从并购目的地上看,美国、香港和以色列是每年都会有的热门地区,分散程度从一开始的美国、香港、以色列扩散到欧洲、韩国和大洋洲呈全球布局的趋势。

并购对象更加多元化。2013年的5笔并购中,4 笔被收购的对象是主要经营医疗器械的代理和销售的,另外1 笔是以色列的烟草培养人体细胞公司。2014年并购对象的经营范围开始多样化,医疗设备方面有血糖分析仪、手术设备等。医疗服务方面有眼科医院、疫苗服务等。2015年并购数量大幅增加,对象进一步多元化,涵盖了诊断分析、眼科、手术设备、医院等领域。2016年截至8月,较为突出的标的领域为癌症治疗的设备、糖尿病相关的分析和治疗设备、以及美容医院。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医疗服务和设备领域,标的公司里面也有出现远程问诊、医疗数据平台、医疗数据传输通信等结合互联网科技的领域。

2013 年至2016 年8 月中国对海外医疗设备及服务企业并购分布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21m39s_009_.png 
注释:图中金额为0是由于该笔交易涉及金额未被披露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 MergerMarket, 德勤研究

以最近比较大的并购交易为例,收购对象大多为提供肿瘤和心脏治疗服务或设备的机构或者公司。主要的收购方有绿叶集团、南京新百及三诺生物。绿叶集团和南京新百进军的是医疗服务行业,扩展业务范畴。三诺生物通过并购国外同行成为全球同行业里规模较大的公司。

绿叶集团:绿叶集团通过下属的绿叶制药和绿叶医疗等机构,在整个生命健康行业进行了规模不小的并购。2015年,7 月绿叶制药收购了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Vela Diagnostics。同年十二月,绿叶医疗先后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私立医院Healthe Care Australia和韩国JC Health。前者主要涉及骨科、心血管、精神神经、肿瘤等领域,后者专为妇产科、儿科、整形美容领域提供服务。2016 年7 月,绿叶制药宣布收购瑞士和德国公司Acino AG 及Acino Supply AG,收购标的从事于透皮释药业务的开发、生产及分销。

南京新百及三胞集团:新百集团公司简介里写道,“目前,集团正大力探索“百货零售+医疗养老”双主业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资本市场运作,打造资产证券化平台。未来,新百将借助大股东三胞集团在大健康领域的前瞻性的布局和资源,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优质平台,探索医疗、养老服务的盈利模式,使之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回顾过往交易,2014 年12月三胞集团收购以色列老人护理公司Natali,2016 年1月,南京新百先是宣布以8.84 亿美元收购总部在香港于美国上市的中国脐带血库。随后以3.01亿美元的价格从大股东手中接手Natali。2016 年3月,再通过Natali 收购另外一家以色列护理公司A.S Nursing and Welfare。同年7月,南京新百宣布收购新加坡脐带血公司Cordlife Group。

三诺生物:三诺生物是一家血糖监测仪企业,希望通过海外并购加强自身业务。2014年三诺生物提出收购台湾同行华广生技随后宣布终止计划。2015 年,收购同行中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美国Trividia Health。2016年收购美国PTS Diagnostics,该公司主要产品为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设备。

医疗行业部分主要境外并购案例一览

 Ashampoo_Snap_2016.12.27_17h23m58s_010_.png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MergerMarket,德勤研究


中国药企“走出去”细分市场机会


一、细分行业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随着中国老龄化、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在人口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心脑血管方面的投资一直是境外并购的热点。过去2013年至2015 年8 月,每年都有关于海外心脑血管药物的公司被中国收购方收购,涉及交易5起约18 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包括复星集团收购Gland Pharma,Gland Pharma 的主要产品之一肝素钠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料药。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将继续吸引投资。一方面生产治疗此类病症的原料药以及后续药物的药企将得到持续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的会诊和治疗,有助于方便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复诊的远程诊疗系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如2015 年,上海九川投资对以色列一家开发远程医疗会诊系 统的公司进行并购即是处于这种考虑。

癌症治疗药物及设备

癌症同样也是威胁中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过去2013年至2016 年8 月,有关这方面的境外并购从开始的癌症治疗药物过渡到癌症治疗设备和癌症医疗服务机构。其中治疗癌症的质子放射疗法作为治疗癌症的新手段,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国内目前有两家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和九家在建项目,其中大多数将会在2018年后投入使用。届时质子放射仪器将迎来更大的需求。

糖尿病药物和设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 年的报告,中国约有糖尿病患者1.1亿人,约占成年人总数的10%,并预计该数字将在2040 年增至1.5 亿人。药物方面,被复星集团收购的Gland Pharma 公司的主打产品重组人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三诺生物更是在血糖监测仪器以及血糖检测试剂领域对境外公司大举并购。随着糖尿病管理的需求上升,血糖仪渗透率的提高,血糖仪以及配套的试纸需求将会变大。目前国内血糖仪市场主要由强生、罗氏、三诺生物以及北京怡成占有。

营养保健品

随着人们对个人健康的重视,营养保健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多。2014年以来,关于海外营养保健品公司的收购累计金额已经达到16 亿美元。其中最大的是合生元收购澳大利亚Swisse Wellness。收购后第一个半年Swisse Wellness 对合生元的收入贡献超40%。

体外诊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体外诊断产品提高了病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2013 年至2016 年8月期间,有关体外诊断的海外并购达到了10 起。相关产品针对的病症包括艾滋病、肝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基因检测也是并购方关注的领域。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在诊断方面更加高效的产品将会受到更多的青睐。

仿制药

随着专利药批量到期,仿制药市场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对药企的仿制药研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药企可以通过收购国外仿制药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更好地在仿制药市场中部署。2016 年7 月复星集团收购了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 Pharma。2016 年3月人福医药收购了美国仿制药企业Epic Pharma 和Epic RE Holdco。

海外医院

国家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刺激了中国买家对海外医院的并购。2015年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创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2013 年至2016 年8 月,已有11 笔交易和收购海外医院相关,涉及金额约30 亿美元。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主攻肿瘤和心脑血管治疗的医院、眼科医院、整形美容医院等,定位为中高端医疗服务。收购海外医院的原因,一是国内医疗资源不均,同时国家政策更加宽松,目前重大疾病病患主要由国内公立三甲医院提供服务,但是医疗资源有限而病患众多,导致医院超负荷运营,病患也得不到个人化的医疗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医院品牌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还可以进行海外转诊。二是国内私立医院管理体系还不成熟,通过收购可以借鉴先进的医院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三是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目前越来越多人选择到海外就医,收购方通过并购,可以快速地立足于新的市场环境,满足更加旺盛的医疗需求。未来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以及更加大的中高端医疗需求下,对海外私立医院的并购将持续保持热度。

医疗信息技术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中国买家在这个领域里面也开始了对外的并购。并购公司主要的产品包括远程会诊系统、医疗数据传输通讯服务、医疗数据平台软件、药房自动化产品等。这些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针对提高医疗管理效率、方便医患沟通、以及加快劳动性工作的自动化等等。德勤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健康管理的系统还不够成熟,在病患信息方面,以美国为例的发达国家已经有很成熟的系统,能够达到病患信息在医院间的转移。而国内目前病患信息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同时公立医院之间信息不可连通转移。在过去,私人企业这方面的尝试得不到医院的积极回应和配合。公共部门方面上海市有目的得将各医院的病患数据收集和整合,建成了信息平台,但信息再利用的程度低。我们认为,在病患就医前的预约、就诊方式和诊后的取药、病历记录、复诊安排等流程都可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效率。虽然医疗信息化的进程有各种障碍,但信息化和统一的信息管理依然是发展方向,未来有关医疗信息技术公司的并购将日益频繁。

二、重点市场分析

澳大利亚

2015 年6月,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签订了《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并与2015 年12月生效。其中关于投资的章节提到中澳两国在投资方面给予双方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报告中海外并购的样本中关于对澳大利亚企业的并购共7 起,涉及被收购公司5 家和累计金额约36 亿美元。这些交易全部发生在2015 年6月之后,金额占到15、16 年全部交易金额的31%。被收购的澳大利亚公司有营养保健品公司Vitaco和Swisse Wellness、眼科医院Vision Eye Institute、以及大型医院Healthe Care 和Genesis Care。Healthe Care 主要提供骨科、心血管、精神神经、肿瘤、康复、妇产以及综合医学服务,Genesis Care主要提供肿瘤和心血管医疗服务。营养保健品在澳大利亚被归类为治疗性产品,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监管,因此产品的质量在行业里面领先,深受消费者欢迎。样本中被收购的医院也是澳大利亚规模比较大的医院。

美国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海外并购的热门目的地,主要是因为美国企业的技术水平高、美国经济向好、良好的估值预期。2013 年至2016 年8月,发生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并购共有24 起,平均每年6 笔,涉及金额约31亿美元。被收购的公司分布在不同领域,包括非制药类的治疗癌症的质子放射治疗设备、基因分析、血糖仪、体外诊断、手术设备、医疗数据平台以及制药类的仿制药、营养保健品、生物大分子药物等。同时美国也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主要在美国设立研发部门。根据投资方的描述,他们看中美国的主要是人才获得的容易程度以及科研环境。美国在癌症治疗、先进医疗设备还有医药研发方面都是世界领先,未来投资美国的热度还会保持。但美国监管部门的态度会对并购和投资的可操作性产生直接影响。

韩国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对自己的外表更加关注,不少人会选择整容。韩国的整形美容产业成熟、技术高吸引了很多中国旅客到韩国进行手术。同时,中国国内的整形美容需求也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国内的企业。2015 年12 月,绿叶医疗收购了韩国的JC Health,一家韩国的高端医疗管理公司,该公司是Ellium(爱丽美)品牌的持有者,专为妇产科、儿科以及整形美容等专科领域提供医院经营管理服务,并经营产后调理医院。2016 年苏宁环球收购韩国ID Health Industry,一家面部整形医院,它在脸骨整形的技术领域有较高知名度,是全球拥有脸部手术案例最多的机构。这些收购的逻辑都是看准了韩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随着中国资本的纷纷进入,在韩国医疗美容方面的收购将越来越多。

以色列

以色列是美国之外,以发达的科技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国家。过去2013年至2016 年8 月,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并购发生8起,涉及金额超过6亿美元。收购涉及的产品技术包括远程医疗会诊、专业护理服务、手术器械、激光美容器械等。

三、“走出去”之后的整合及管理


中国医疗和制药企业在通过并购或者直接投资“走出去”之后,需要对公司治理结构、当地政策法规以及产品生产标准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求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首先,需要思考收购后对被收购方的公司管理人员的安排,是保留原班人马还是另有安排,在干预公司策略上应该如何把握。两家公司的策略如何有机地保持一致。第二,跨境投资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方公司和行业的法律规定,充分运用政策给予的优惠以及避免违规。第三,两地在生产药物、医疗设备以及提供医疗服务上由于规定不一,标准也会不同。公司在并购后应思考如何处理由于生产标准不一带来的对成本和效率的冲击。

近几年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的活动越来越活跃。但德勤研究发现,目前通过并购方式“走出去”的企业还是以类似财务投资的方式买进海外公司为主,两家公司在运营上相对独立。在过往并购中,中方买家很少将被收购方的管理层替换或者对其公司战略作出很大的变动。并购后没有进行深度的整合而是保持相对独立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上,被收购方的管理层通常都是在该领域里面很尖端的人才,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握往往比收购方要深。此外,收购方提出收购的原因也决定了并购后会进行怎么样的整合。除了技术的获取之外,收购方进行海外并购的原因之一还有人民币下行以及国内优质标估值偏高的背景下,海外资产有很大的吸引力。出于这个理由进行海外并购的买家在收购后会选择保持被收购公司的独立性,并把在中国的经营主动权给到被收购方。如泰禾作为国内的房地产商,为了使得收入渠道多样化进军医疗行业。在2016 年3月收购了美国Alliance后,医疗服务中国市场的经营将会由Alliance 支持。

虽然,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之后的整合还处于很浅层的阶段,我们依然能发现某些收购方在积极的进行全球多方位的布局,将收购后的产品整合到自己的产品线上。如复星收购中美互利后的和睦家医疗和其健康保险业务上的合作,再加上和外国合作成立的星堡老年服务,可以看到,复星产品线的上下游既有本土的,也有海外的,两者串成一条链。

“走出去”的风险和分析

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实现公司战略时,会面临各阶段各个方面的风险,以并购为例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

并购前的风险:估值风险、法律风险

并购能够给收购方带来协同效应实现公司增长,是建立在合理的估值的基础上的。如果在并购前不能进行合理的估值和全面的财务分析,导致最终交易价格过高,将会对收购方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目前国内外生命健康行业并购活跃,很多公司的估值已经脱离合理范围。对于收购方来说即使并购后成功地整合和运营,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期,实现回本。

此外,在并购前,交易还有法律上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大多来源于交易行为有违反目标国的法律法规,因此导致的结果可能使交易成本增加、时间延长甚至于交易失败。例如,如果收购标的为上市公司,交易行为将受到证券法的监管。如信息披露没能按照证券法进行、没能遵守收购规则、或者收购标的利用法律进行反收购。

另外,反垄断法也是同行间并购交易的一大阻碍。据德勤研究发现,中国在生命健康行业里的海外并购有并购海外大公司的趋势,未来交易或会受到这类法律的限制。

并购中的风险:政治风险、财务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收购标的东道国的政府干预,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后通过海外并购走进国际市场。但是在某些行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交易,导致最终交易终止。生命健康行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中国收购方在海外并购时可能会受到阻挠。并购中的风险还有例如汇率和融资方面的财务风险。当前国际经济表现不稳定,金融市场经常处于剧烈波动之中。其中汇率的波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海外并购对收购方的成本,如英国脱欧事件导致英镑巨幅贬值,又或者是美元随着美国加息升值,如果中国收购方在事件发生前后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将会为交易付出更高 的成本又或者在并购后折回本国货币后的利润减少。

并购后的风险:整合风险、人才风险

并购之后的两个企业在企业文化整合以及人才的保留这两个方面也会产生风险,这种风险会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整体战略。首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影响着公司员工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中国企业和海外公司不管在生活文化或者是企业文化上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并购后两家公司员工的合作不顺利甚至起冲突,这将有损合并后公司的整体利益。此外,公司的规则制度以及生产标准在两个国家可能也会不一样,并购后如果不进行研究和调整将会影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适应性以及合规性。最后,并购对两个公司的员工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公司文化的整合和改变中有的人才会选择退出。因此,如何保留人才和整合双方人才也会是公司并购后的一大难题。

风险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着手解决。

一:进行科学的决策,避免盲目的收购和扩张。在财务和估值方面,聘请专业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估值。做好估值前的尽职调查和信息的披露,合理确定目标的收购价格。运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如远期汇率锁定来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减少融资成本。

二:在法律和政策方面,认真研究当地法律法规。相关法律包括并购前的证券法、公司法、发垄断法以及并购后的劳工方面、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在企业本身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事务机构。通过严格遵循法律规定进行信息的披露和交易的进行,将会加快交易的进度,减少时间和法律上的成本。同时,积极与投资目的国进行沟通,评估好交易涉及的政治风险,安排好收购后的管理、持股以及生产,从而减少当地政府的顾虑。

三:并购后的整合,需要有详细的安排和计划。在明确交易目的后,就需要有相应的整合方面的安排。如目前大部分的并购还是以财务投资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宜过多的干涉被收购方的公司管理。有的收购方本身是行业外的企业,而被收购方则是领域的专家,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计划制定合并后的发展战略。对于战略投资,要提早做好整合规划,避免整合太晚导致公司内部人才流失以及公司外部顾客流失。应该充分了解被收购方经营环境以及两个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和改变达到双方的高效合作。应该避免单方面的规划整合和实施。

制药行业投资案例

案例一:复星在2016 年7月公告拟以1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印度注射药剂企业Gland Pharma 86.08%的股份。Gland Pharma 成立于1978 年,总部位于印度海德拉巴,主要从事注射剂药品的生产制造业务。

GlandPharma 是印度第一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注射剂药品生产制造企业,并获得全球各大法规市场的GMP认证,其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洲。Gland Pharma 目前主要通过共同开发、引进许可,为全球各大型制药公司提供注射剂仿制药品的生产制造服务等。作为少数专业从事生产制造注射剂药品的公司之一,GlandPharma 在印度市场同类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Gland Pharma 的主要产品有肝素钠、伊诺肝素钠注射液、罗库溴铵注射液以及万古霉素等。其销量在全球同类产品的比重较大。复星认为此次交易将有助于推进复星医药的药品制造业务的产业升级、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在注射剂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复星医药将借助Gland Pharma自身的研发能力及印度市场特有的仿制药政策优势,嫁接复星医药已有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线的整合及协同,积极开拓印度及其他市场的业务,从而扩大药品制造与研发业务的规模。

案例二:科瑞集团在2016 年5 月以11.9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领先的英国血浆制品企业BPL。

BPL 公司总部设在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埃尔斯特里,是一家有着60 多年经验、英国唯一、全球前十的血浆制品企业,生产用于治疗免疫缺陷、凝血障碍和重症护理的三大类共14种血浆制品,目前血浆加工能力约为650吨/年。其美国分部拥有34 个美国浆站,采浆量约2000 吨/年,位居全球前五,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血浆供应商,除供BPL 加工之外,还向Biotest 等血浆制品企业提供原料血浆和特免血浆。科瑞集团,是A 股上市公司上海莱士的实际控股股东之一。彭博称科瑞计划将持有的BPL 资产注入上海莱士。注资完成后,通过国际、国内资源整合,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海莱士每年采浆量或将很快超过3000吨。科瑞将向BPL 追加1 亿英镑投资,支持其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

案例三:广州合生元在2015 年9月以约9.9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Swisse Wellness83%的股份并与2016 年7 月提出收购剩余部分。

合生元是国内母婴健康产品企业,主要产品为益生菌保健品和婴儿奶粉。而Swisse 的主要业务为以Swisse品牌于澳洲及新西兰研究、制造及分销维生素及营养补充品。Swisse为澳洲维生素、草药、矿物补充品方面的市场领导者之一,市占率超过18.0%。合生元通过此次并购补充的产品线,使收入来源和产品更加多元化。据合生元2016年中期报告显示,并购前的2015 年前6 个月,婴幼儿配方奶粉占公司收入来源的86.5%。并购后的2016年前6 个月,新添加的产品分类“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占公司收入的42.7%,婴幼儿配方奶粉占48.5%。

医疗行业投资案例

案例一:华润集团2016 年7 月发公告与麦格理资本联合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癌症放疗与心脏病治疗服务公司GenesisCare,涉及金额高达13 亿美元。

GenesisCare 在澳大利亚拥有27 家癌症治疗中心、10 家大型心脏病中心和70 家小型心脏病中心。该公司同时还是英国和西班牙最大的私人癌症护理中心。上个月完成收购西班牙IMOncology 之后,GenesisCare目前在英国和西班牙拥有22 家癌症中心,另外还有五家正在开发中。华润集团表示将帮助GenesisCare开发中国市场,并帮助GenesisCare 的领导团队推进公司的全球业务拓展计划。

案例二:绿叶医疗2015 年12 月以6.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私立医院之一Healthe CareAustralia。

Healthe Care 的17 家医院包括三级医院、精神健康、专科和地区医院四大类。优势专科涉及骨科、心血管、精神神经、肿瘤、康复、妇产以及综合医学服务等领域,拥有顶尖的诊疗技术和设备,高水平的专业医师,提供隔夜手术和日内手术,在骨科和精神健康等领域提供创新的疗法,并为术后、损伤以及心脏和脑中风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绿叶集团,始创于1994 年,以“专业技术服务于人类健康”为使命,致力于健康领域的投资和产业发展,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国际总部在新加坡,旗下拥有绿叶制药、绿叶医疗、绿叶投资三大业务板块。绿叶集团于2011年开始医疗产业的探索,2013 年正式成立了医疗产业事业部,并迅速在全国范围进行医疗事业的拓展,目前,绿叶医疗已和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多个国际知名医疗专科品牌合作,在上海、重庆、烟台、武汉等多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医疗事业发展网络。未来还规划搭建心血管中心、骨科中心及抗肿瘤中心等治疗性专科平台,并逐步在全国重点城市构建医疗综合体,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医学医疗中心。

绿叶公司高层表示,此次国际化收购对绿叶医疗集团未来新业务的开拓和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将有力促进绿叶医疗在中国市场的事业发展。此次国际化收购是绿叶医疗全球化战略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绿叶医疗将与与Healthe Care 强强联手,依托澳洲重点专科技术和经验,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面向中国中高端客户人群的高端医院模型,未来绿叶医疗主要涉及的诊疗领域有骨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神经科、日间手术中心等。

案例三:泰禾投资2016 年3 月收购美国Alliance HealthCare Services,报价6.42亿美元。

标的公司是全美领先的外包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服务于全美医院及医疗机构。该公司主要运营独立于医院及医疗机构的放射门诊、肿瘤治疗和介入服务诊所,以及移动治疗中心(ASC)。公司通过下属的影像部门、肿瘤放疗部门、介入治疗部门,为患者提供放射诊断、肿瘤放疗以及介入和疼痛管理等医疗服务。该公司是全美最大的移动影像诊断服务提供商,行业领先的医院驻点影像服务商以及全美领先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提供商。

泰禾投资的总资产超过130 亿美元,涉及房地产开发、金融、证券、生物医药等领域。此前,泰禾投资已经收购了福建汇天生物制药公司,此次收购美国阿莱恩斯后,将有助于在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在医疗领域的业务发展。泰禾投资成为阿莱恩斯控股股东后,除助力巩固该公司在美国医疗市场的地位外,还将有助于该公司进军中国医疗领域,把优秀的放射及肿瘤治疗服务带到中国,为中国患者提供国际领先的医疗服务,同时致力于提高中国的医疗水平。目前,双方正在进一步洽谈和推进与中国相关城市知名医院合作事宜。


转载自:德勤中国,《2016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投资促进报告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知之甚少:调研885名投资人后,原来美国VC们这样做决策

StartUp Health 2019年Q1初创医疗企业融资报告:交易数量骤降,投资呈多样性

狩猎医健圈!数据解读2016十大最猛医健投资机构

Hillhouse, Yingke Capital, and Others Pick Shares in Biotech Firm Zerun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32篇

最近内容
  • 拜耳Co.Lab上海正式启动招募入驻企业

    4 小时后

  • 赛诺秀:射频抗衰黑科技——TempSure丽可秀【动脉严选新品鉴第57期】

    5 小时前

  • 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论坛议程全公开【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5 小时前

上一篇

药品流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

2016-12-29
下一篇

华为携手乐心医疗,NB-IoT物联网技术正式切入智慧医疗领域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