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是医学诊断的“金标准”,是医生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的基石。目前,我国病理诊断工作中存在病理资源分布不均、病理医生缺乏、诊断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参差不齐的痛点。但随着AI技术进一步在医疗诊断领域的渗透,基层对更高效、准确的诊断需求日益增强、政策支持病理服务提价的大背景下,数字病理成为病理诊断领域新的突破口。
数字病理有多火?我们从市场规模上可管中窥豹。据2020年世界病理学大会报告,预计到2024年,病理学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03亿美元达到444亿美元,从2019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据GrandViewResearch预测,2019年全球数字病理学市场规模为7.676亿美元,预计到2027复合年增长率为11.8%。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需求和市场,不少创新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与布局。复星杏脉便是其中发展势头强劲的一位。复星杏脉作为复星旗下首个独立孵化的人工智能企业,是一家专注于医疗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公司,在其多产品矩阵中,目前主要涵盖影像、病理及信息化系统三大产品线。
在2021年8月28日的“AI赋能,灵镜见微”数字病理高峰论坛上,复星杏脉携全国首款可同时实现显微扫描、智能分析以及数字图像显微管理的多功能分析系统“杏脉镜灵”亮相。病理筛查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技术飞跃。
(第一排从左至右:长海医院高莉、瑞金北院袁菲、华东医院殷于磊、中山医院张新、复旦肿瘤医院王坚、复星杏脉何川、中山医院侯英勇、上海市六医院刘志艳、瑞金医院柏志安、华东信通院方金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和软组织学组组长王坚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复旦肿瘤医院和复星杏脉在部分领域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不凡成果。他认为,数字病理是未来的大趋势,在其和AI技术急需真正落地的背景下,复星杏脉现阶段在数字病理方面的开发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也希望杏脉镜灵能够真正地帮助到病理科,持续研发好产品,服务于临床病理。同时,王坚也希望复旦肿瘤医院能够同复星杏脉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将成熟的AI系统和技术应用于临床,由点及面,更好地帮助临床病理诊断,真正打造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病理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和软组织学组组长王坚
北京医院病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东戈在讲话中表示,从数字化影像科到数字化手术室,从图像筛查到术前规划,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众多科室标准化质控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字化病理科搭载人工智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工智能在数字病理上的布局也已经开始,很多试点上的初步结果令人鼓舞。我们看到多个病理人工智能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越来越多的产学研项目转化得以落地,国家对相关产品的注册审批也有了法规共识,期待属于病理人工智能的首张三类注册证尽快问世。
北京医院病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东戈
基于此背景下,复星杏脉在业界首创的病理科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不仅包含了适合各级医院使用的数字化显微图像扫描仪、图像管理系统,还从单病种做起,集合国内最优秀的病理医生和全球最优秀的研发团队,实现了数字化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产品开发。
作为长期致力于病理事业发展,并且立志于扎根在病理赛道的企业,复星杏脉也在此次峰会上向所有病理专家及行业同仁们发出了倡议:一起成立中国数字病理联盟,打造一个紧密结合科研、全面深入产业、融合各方力量的高质量数字病理平台,推动我国病理事业从学术研究到产业落地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为我国在这一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次峰会还邀请了西门子、罗氏、徕卡、阿斯利康、豪洛捷、衡道病理、上药医疗器械等行业内厂商,共同深入探讨医疗人工智能+病理的现状、痛点及未来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通过“AI+病理”,已成功实现影像领域多个病种的诊断识别,部分准确率超 90%* (临床验证科研数据)。现阶段,病理AI已经处于从数据积累迈向算法精进的过程中,正在作为数字化病理科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使病理整段变得更加高效。基于对现阶段国内数字病理行业的宏观认知,动脉网认为,数字病理已经成为病理诊断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作为国内数字病理行业领先的企业,复星杏脉立志向临床提供最完善、成熟的产品。自成立以来,复星杏脉一直将技术研发与储备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已高筑技术壁垒。旗下所有产品和技术均自主研发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先进性、业务扩张规模及发展质量示范性等多方面也得到了客户与行业的认可与肯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软件,复星杏脉也在硬件上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解决了我国数字病理潜在的“卡脖子”问题,实现数字病理诊断设备的国产替代,为数字病理在国内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复星杏脉现在国内国际共拥有百余项专利,在科研成果上,复星杏脉也成绩斐然,在顶级会议期刊上发布了16项科研成果,累计影响因子60+。复星杏脉现累计完成了10项部委级重大课题,包括国自然、经信委、科委等与大三甲医院重点科室合作科研项目。
在数字病理产业服务布局上,复星杏脉通过AI驱动医疗科技,主动突破AI医疗产业能级限制,是目前唯一一家通过软硬结合,针对病理数智化的应用需求,全方位打造病理一体化数智解决方案的企业。其产品包括:数字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杏脉镜灵、数字病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MIIS)、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三大成熟辅助诊断解决方案,已与国内数十家医疗机构合作,位列行业第一阵营,且杏脉镜灵和MIIS系统均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病理领域,AI技术的加持为疾病诊断创造了新的可能和价值。
杏脉镜灵助力病理医生“看得快、看得准”
针对病理数智化的应用需求,复星杏脉自主研发了全国首款可同时实现显微扫描、智能分析以及数字图像显微管理的多功能分析系统“杏脉镜灵”,构建了“图像扫描、诊断分析、报告书写”的一站式病理服务流程。杏脉镜灵由全自动显微镜硬件与人工智能分析软件组成,目前该产品相关专利已积累20余项、获顶会期刊成果7项,为病理AI领域专利数量第一,并成功入选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目录。
通过硬件的全自动扫描,杏脉镜灵可将传统实体玻片扫描并转化成数字图像,然后由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之后通过AI技术智能分析病灶图像,一键出具结构化报告,快速、高效、准确地辅助基层医生进行诊断。
在准确度上,杏脉镜灵搭载的智能分析算法能够精准定位病变区域,智能判别良恶性,涵盖宫颈细胞学、免疫组化、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ROSE)等多种应用,并达到了90%以上的敏感性(临床验证科研数据),显著降低医生错检、漏检的概率,提高医生阅片的准确性,得出更加精准的病理报告结果。
在效率上,杏脉镜灵的数字显微扫描系统可以实现明暗两场的临床标本全覆盖,并能连续1000小时全自动稳定运行,实现高速扫描和全景成像。系统可在2分钟内完成全流程,不仅保证了准确度,边看边扫的特性也极大地也缩短了医生阅片时间。相比传统阅片方法,在AI系统加持下,单台设备支持每天600-1200张玻片的扫描量,并且实现扫描“零碎片”。
数字病理图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病理样本智能化管理
在数字病理图像信息管理上,复星杏脉自主研发的数字病理图像管理系统(MIIS),融合“数字病理+AI”于一体的智能化数字病理样本管理平台,助力病理全科数字化发展,满足病理科切片数字化管理、数字病理诊断、质控管理、科研教学等需求。
对医生来说,MIIS系统可提供配套扫描工作站,自动对接数字显微图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切片管理、数据设计和数字切片浏览,减轻病理医生工作压力;对临床医生而言,MIIS系统支持对切片进行标注,可供科研使用进行教学培训,同时关联患者信息,医生可随时查看,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在医院质控和科室管理方面,MIIS系统也配备了智能数据分析、智能审核评价、诊断水平对比等功能,优化了病理诊断流程的质量和规范化,提升了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为了促进分级诊疗,复星杏脉还基于MIIS的数智化服务功能,积极研发了面向区域内医联体和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数字化、云端化、智能化的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实现各医院以及医院与区域中心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同时提供了数字病理的诊断和报告、权限的流程管理,作为主院和分院间、医联体和远程的数字病理诊断管理。2019年,复星杏脉医疗病理云平台获得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联合颁发的可信云认证。
同时,作为智能化医疗平台,MIIS还实现了AI智能诊疗、打造智慧科研平台的功能,可支持本科室、科室和临床、跨院区、跨区域等所有范围的临床科研需求。
在与上海市某医院合作开展的AI在宫颈细胞病理诊断的科研研究中,杏脉镜灵的特质得到了完美展现。研究结果显示,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宫颈筛查,有利于降低单片筛查时间,显著提高宫颈细胞筛查效率,增强细胞筛查结果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以及与活检结果比对的一致性,还能提高宫颈细胞筛查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风险。
不仅是宫颈细胞病理诊断应用,复星杏脉AI产品还被广泛应用于气管镜穿刺ROSE、肺癌免疫组化PDL1、乳腺癌免疫组化HER2等领域,帮助医生提高癌症筛查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了漏诊率和筛查成本。
60秒完成涂片扫描,杏脉气管镜穿刺ROSE已在多家医院落地
经过在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地的三甲医院落地应用,复星杏脉ROSE智能分析系统已经受住了考验。在效率上,系统能在60秒内完成整张ROSE涂片的扫描,自动对扫描图像执行分析,并展示检出细胞类别;在准确度上,系统感染样本判读的敏感性达到90%*(临床验证科研数据),特异性95%*(临床验证科研数据)以上;人工智能判断肿瘤阳性准确率≥90%*(临床验证科研数据),并提供阳性分类结果,辅助提高活检准确率,可适配HE、巴氏染色及TCT、LCT、离心等多种制作方式,其中,TCT的精准高敏性≥95%*(临床验证科研数据)。
复星杏脉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宫颈癌TCT筛查,可对病变细胞进行快速定位、分类,智能分析做出诊断,生成检测报告,并实现大批量、全流程、自动化的智能筛查,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宫颈癌的筛查产能。其主要服务于我国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可减少病理医生至少60%的工作量,增加样本处理能力,同时改善宫颈癌普筛需求大、病理医生严重不足的困境,提高筛查效率。
成功开发PD-L1免疫组化AI辅助诊断,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在肺癌免疫组化PD-L1应用上,复星杏脉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开发的PD-L1免疫组化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可智能识别肿瘤区域以及其他细胞类型,辅助人工判读分析,极大降低病理医生的工作负担。据了解,复星杏脉将以PD-L1智能检测为切入点,带动上海市伴随诊断、免疫治疗、肿瘤诊断等精准医疗临床研究与服务能力创新。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政策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医学人工智能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学习,把最优秀的医生经验带到基层,带到千家万户,让广大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全国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的同等诊断结果。
为此,复星杏脉推出产学研MDT医生集团解决方案,开展医生下基层计划,面向远程诊疗、个体健康管理提供专科化、品牌化诊疗服务,与生态内外企业合作,提供模块AI影像工具和专家诊疗建议。
复星杏脉力图建设展示中国数字病理领域的创新生态,充分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与药企、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复星诊断等复星生态内外企业的一系列全面合作,促进“AI+X”商业化模式落地,全面推动中国数字病理的创新生态建设。目前,复星杏脉全产品线已累计了超40种AI疾病模型储备,与全国500多家医院达成了合作。
未来,复星杏脉将持续致力于围绕临床场景需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自主研发AI算法,赋能多病种、多场景医疗诊断分析工具,真正实现“AI缔造全球10亿家庭健康生活”美好愿景。
随着全数字切片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AI辅助诊断的引入,基于AI的数字病理技术正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尽管在监管、支付和部署等方面还有不足,病理学和肿瘤学领域的医疗人员对这些技术开发和使用的兴趣与日俱增。挑战不可避免,但数字病理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已经或正在将整个病理工作流程数字化。
不同于其他行业,医疗行业并不是越快越好。它需要不厌其烦的耐心,需要真正满足医生临床需求,更需要对病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作为数字病理的从业者和破局者,必须理解和洞察病理诊断的真实需求,用耐心与精力构建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或许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最强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