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百亿特医食品蓝海市场有待开拓,爆发还需解决核心痛点|专访大象营养供应链集团杨恚

作者: 钟庆宏 2022-03-25 08:00

如何理解当前中国特医食品市场?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

 

首先,是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的差异。2020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为814.8亿元。国内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为77.2亿元。

 

其次,是特医食品市场发展速度的变化。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且增速远高于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增速,年平均增速超过30%。此外,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占据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的份额在进一步增大。2016年,这一占比仅为3.9%;2020年,占比已经攀升至9.5%。

 

但是,在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向好的同时,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开始显现:特医食品生产厂商、医院、患者,这三个主体怎样才能在合法合规的情形下聚拢并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这是摆在众多行业从业者面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关乎到患者的自身健康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康复、恢复。

 

这一问题是否有解?

 

我们采访了大象营养供应链集团(以下简称为“大象”)董事长—杨恚。针对特医食品行业目前的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通过问答为行业正向发展做出些许贡献。为方便阅读,采访内容在不改变表达原意的情形下进行了适当删改。

 

微信图片_20220322105225.jpg

大象供应链集团董事长杨恚,深耕医疗行业22年、创业10余年。涉足药品、器械、耗材、试剂的研发、生产、招商销售等领域。基于对国家政策及医疗行业的前瞻性判断,再加上对商业生态及特医行业的理解,其自2017年转型进入医学营养领域。

1、

 

动脉网:从2017年开始接触特医食品行业,到2018年成立大象营养供应链集团。您选择进入到特医食品行业,背后是基于怎样的判断?

 

杨恚:2015年,当我在创办医疗器械研发企业时,便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医改政策以及行业未来走向。在16年、17年,我更花费两年时间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医改政策下在医疗行业生存和发展的三个核心认知:

 

一是:“生有食,病有医”是人类生存的两大刚需,所以医疗行业是最好的行业。

 

二是:医改的初心是要消除不合理的现象,所以与国争利的事情不能做,企业应当“转型不转行”;

 

三是:医学营养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在国家、医患都更加注重康复的今天,解决患者加速康复的特医食品,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能给医保省钱,能够让患者加速康复的医用食品必将迎来行业爆发。

 

动脉网:您对特医食品的未来发展有这么大的信心,您是看到了哪些政策支持?您认为行业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杨恚: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历年政策。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它的潜在含义是:“营养”这个事情要做!;

 

2017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指出,要“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评价、诊断和治疗”、“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前者指出了“营养”要怎么做,后者指出了“营养”要用什么做;

 

2018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医食品临床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出台。规范指出:“由医师或临床营养师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价,根据结果明确营养相关问题、病因并作出营养诊断。对于满足适应证且不符合禁忌证的病人,结合个体情况,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处方。”它明确了处方主体。这里面最有趣的事是它由卫健委与市场监督总局发文,通常情况下应当是由“管医生”的卫健委发文,而市场监督局本身是管经营的,其潜在含义是“让医院去经营特医食品”。

 

最关键的是2021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发布,它是由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撰写,该机构本身是医院运营体系建设方面最权威的“作者”。专家共识涵盖临床机构应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医师处方、产品可追溯、嵌入医院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专家共识的发布,其实是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

 

整理可以发现,国家文件已出具大量细致的指导。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人认为国家缺乏对特医食品行业的支持,其实这一看法是由于对政策文件理解不够到位造成。

 

关于需要哪些支持,我们都知道特医食品的经营管理是由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特食司负责,我认为当前行业最需要的支持,是需要明确由卫健委哪个部门来管理和推动“关于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内使用的相关工作”。

 

提高政策认知,明确主管部门,可以加速推进特医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动脉网:您认为特医食品行业何时能迎来加速发展的阶段?

 

杨恚:未来两年行业发展的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快的。第一,由于医改的深化,患者本人及医院对康复速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可以说营养干预是“市场刚需”。第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正在转型,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的专业性要比纯粹的食品企业更高。

2、

 

动脉网:您认为特医行业当前的发展障碍或者痛点是什么?

 

杨恚:对于特医食品行业来说,政策支持已经十分到位,行业痛点来源于医疗机构缺乏运营体系。举例来说,医院的药品、医械、耗材从采到销都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运营流程,但是,当前医院缺乏特医食品采和销的标准化运营体系。特医食品生产企业想要进入到医院,本身需要进行学术活动,在医院缺乏特医食品运营体系的情形下,企业本身学术活动也会缺乏着力点,这便是当前行业最大的痛点。

 

当前特医食品企业与医院合作的情况比较复杂,但都存在不能进行系统性销售的问题。比如,有的医院手写处方给患者,有的在HIS里进行信息传递,很多厂家也还依赖院外处方的形式。此外,政策要求特医食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不在医疗机构中或没有医生的参与,使用特医食品,会导致医疗属性的“缺乏”,长此以往持续销售可能导致其成为“第二个”保健品,使得其功能、定位层次都进一步降低。所以,特医食品一定是在医疗体系中销售。现在医院、厂商都由于欠缺很好的通路,导致各自采用分散的方式进行采买和销售。

 

行业痛难点是认知问题。其实当前行业不存在患者认知,只存在医生认知。特医食品本身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对医生的引导则由更高一级的如医学协会专家指导完成,但是生产企业想与专家进行对接和沟通,或者专家们想去呼吁营养干预时,却缺少着力点。医院的这套运营体系不建立起来,特医食品生产企业产品不能进入医院里,学术建立不起来,医生就无法形成认知,患者就无法获得营养的“庇护”。

 

医院作为唯一的可持续性的运营体系销售渠道建设,是解决当前行业痛点的核心。


动脉网:那么在您看来,当前哪些有利因素在推动特医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呢?

 

杨恚: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可能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它解决了医疗机构不知如何管理的问题,这是行业最大的“东风”。其次,是随着DRGs、DIP落地,也在促成行业快速发展。国外专家数据显示:使用营养干预可以使得医疗支出费用下降超21%。对于医院来说,医院节省的20%医疗费用相当于额外获得了这20%的利润。DRGs和DIP的实施影响了行业生态的变化,医院自我医疗控费的举措,无疑将利好行业的发展。

 

动脉网:诸如京东健康等线上平台本身也在携手特医领域企业通过线上渠道为患者提供产品及服务。您如何看待特医食品线上化的发展趋势? 

 

杨恚:首先,特医食品的医疗属性要求医生或营养师参与到患者的营养干预中。其次,特医食品在住院患者或手术患者的使用中相对频繁,而在医院场景中,院内便可获得的可及的特医食品无疑对患者来说更为便利、更为自然。当然,在未来特医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形下,患者出院后的再次购买行为可能会更倾向于在线上完成,但当前,我更呼吁行业从业人员将着力点放在医院。

 

动脉网:线上平台当前其实也针对购买特医食品的患者提供事前的问诊服务,并针对患者个人状况提供合适的特医食品。您认为它与由医院医生主导的特医食品使用模式区别大吗?

 

杨恚:当前特医食品行业认知还没有达到患者主动购买的状态,甚至,当患者在医院就诊,医生能够告知患者需要特医食品进行营养干预这一设想都还未实现。患者在线购买特医食品的行为,可能需要医生、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干预认知后,才可能发展成为常态,而这一认知的形成可能需要3-5年时间。

 

动脉网:部分行业从业者、患者期盼特医食品进入医保目录中。您如何看待这一想法?

 

杨恚:特医食品,通俗地说是由医生处方的“病号饭”。它本身针对患者康复,而非疾病治疗。

在逻辑上,患者吃的“饭”不应由国家买单。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针对鲁晓明委员提出的《关于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答复中也提及:“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是立足于“保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包括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费用,特医食品未被包括在内。”

 

显而易见,至少在短期内特医食品是无法进入医保目录的。

3、

 

动脉网:咱们之前已经聊了很多行业、政策方面的话题,那您创办的“大象”目前主要业务是什么?创办“大象”是为了解决特医食品行业哪些痛点和问题?您觉得大象的核心优势在哪?

 

杨恚:“大象”即通过运营体系建设帮助医院合法、合理、合规地实现特医食品的采购到销售,这也是“大象”业务最核心的点。“大象”通过构建从生产企业到医院、从产到销、包括处方收费及院内SPD等一系列服务体系,帮助医院、生产企业打造销售渠道通路,助力医院与企业真正找到着力点。

 

“大象”的核心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专注于解决通路问题,服务于所有生产企业,只做“渠道商”;二是对于整个特医食品行业的政策理解包括细节操作,都了然于心;三是“利他”的核心价值观,既服务于医院又服务于生产企业,并最终实现服务于患者。

 

动脉网:为何会把企业命名为“大象”,这一名称有何寓意?

 

杨恚: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形的大象”,“大象”代表了健康、长寿、强壮和温顺,传导的是积极的文化符号;二是“无形的大象”,《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这阐述的是一种共生繁荣、安定、平和的生态关系,“大象”恰恰体现了我们希望与行业内其他的从业者一起,共同支持行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动脉网:您还有其他想对行业从业者说的话吗?

 

杨恚:希望大家不要“妖魔化”特医食品。大家应该把特医食品的功能属性弄明白——是为了加速患者康复,而不是用于治疗。如果营养能够治病,药品又该如何?所以,不要苛求特医食品可以治病,能够加快患者康复便已经足够。患者希望能够更早出院,是需要达到某种条件能够恢复得更好,而特医食品的作用便在于此。

 

我相信特医食品行业东风已至,未来可期!我们特医食品道路上的开拓者要咬定青山,奋楫笃行!

相关赛道 药械流通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钟庆宏

关注医疗服务、医药营销、数字医疗,微信:zqh44444444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上医仁家:产业跃迁中,大数据如何赋能中医新生态?

专访奈特瑞董事长曲毅:要实现ChatGPT的应用,还需全力投入数字医疗新基建建设

【首发】SEIMEI森美完成400万美元Pre-A轮融资,打造高端个性化营养抗衰科技品牌

老年精神疾病诊疗需求爆发式增长,创新医疗服务如何供给?

钟庆宏

共发表文章295篇

最近内容
  • 构建“医疗级”陪诊师队伍,橙医集团服务企业千余家

    1 天前

  • 医药行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再添新星,踏雪科技推出医药营销及医学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4-04-03

  • 丹诺康:以居家照护为切口,依托GE经验高效规范运营,覆盖24省,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2024-03-25

上一篇

雅途生物获超亿元A轮融资

2022-03-24
下一篇

对话经纬孙凌皓:生命科学工具,是时代赋予的投资主题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