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致远慧图CEO演讲实录:眼科人工智能进入多病种时代

作者: 动脉网 2022-06-16 08:00

2022年6月5日,致远慧图创始人、CEO孙宇辉受邀出席未来医疗100强眼科行业创新论坛,发表了《眼科人工智能进入多病种时代》的主题分享,从行业领军企业角度,系统分析了眼健康人工智能研发的思路与现状,并阐述了对眼科人工智能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以下为演讲原文(根据演讲实录编辑整理)

 

各位医疗行业的领导、专家和同道,我是致远慧图CEO孙宇辉,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眼科人工智能进入多病种时代》。

 

图片 1.png 

致远慧图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特别是眼科领域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拥有国内顶尖的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Vistel AI Lab,目前有研究人员近百人,已发表了数十篇核心期刊论文。

 

在强大研发能力的支撑下,致远慧图通过与眼科医疗团队合作,在疾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眼科硬件为引擎的解决方案。

 

在眼科领域,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国内视觉损伤的现状,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在中国,有约6亿近视人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4,000万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约2600万人,视网膜静脉阻塞约700万人,青光眼约2,000万人。 

 

图片 2.png


在这样的现状下,目前的眼科诊疗资源还存在巨大的缺口。中国眼科医生仅有约4万人,眼底病专业医生只有近3000人,专门从事青光眼方面的医生更是仅有约400人。不仅如此,这些医疗资源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分配得并不不均衡,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但中国80%的人口却生活在中、小城市,对于眼科病人来说,跨区域就医不仅消耗很大,而且不方便,效果也不甚理想。

 

从需求端来看,患者人群如此庞大,且大家对眼健康越来越关注,在这样的场景下,患者需要高质量、高精准、高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并且能够随时随地、及时方便。此外,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我们看到眼科的信息资源,无论是影像资源还是其他的数据,还存在着很多孤岛,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眼健康。从几个维度来看,第一,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进步巨大,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上的可能,而且我们也在实践当中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第二,人工智能已被证明拥有可以媲美高年资医生水平的阅片能力;第三,这些服务可以部署到云端,部署到靠近患者的地方。而对于基层医生来说,人工智能软件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轻松上手,在软件的辅助下,低年资的医生能够快速提高诊断能力;第四,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不知疲倦的,它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


图片 6.png


在过去几年间,我们从单影像、单病种的研究出发,逐步过渡到了单影像、多病种、全流程的研究,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辅助诊断服务能够覆盖更多的致盲性眼病。与此同时,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未来的眼健康人工智能将会步入多模态、全眼科的视觉健康综合服务模式,能够给眼科医生带来更多的便利。

 

从单病种研发的策略来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转诊模型中,行业普遍可以提供一个转诊和非转诊的结果供医生进行参考,但这样简单的策略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结果是转诊与非转诊,但对于医生来说,他无法从结果中看到做出判断的依据;第二,医生也无法从结果中推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

 

我们研发的过程中就在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是在单病种上,我们也深度思考并尊重医生的建议,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为临床提供服务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算法。

 

我们研发的模型能够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标准》给出精准的分级判断,对于医生来说,在转诊的情况下,他可以知道病人是处于糖网的哪个分级,有助于医生为患者提出更精确的转诊建议。其次,我们拥有病灶检测的模型,也就是说我们圈出的病灶,能够为医生带来更多的循证依据,帮助他更简单、直观的进行阅片。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辅助更好地帮助医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片 4.png


在这个基础之上,从单病种走向多病种,是很自然的思考。因为眼科疾病的种类多,而且又复杂,每一种病都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只是提供一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目前眼底专科的医生只有3000人左右,难以承担数亿眼病风险人群的筛查与诊断工作,在此情景下,需要一个多病种的辅助诊断工具,提高检查的效率,降低检查的人力成本。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病人要去排查眼底疾病,我们要给他十几个单病种的解决方案吗?显然不现实,因为在一般的筛查场景下,人们需要的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不断地去做相同的检查。所以我相信不只是我们,所有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从业者,都在研究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多病种的技术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实现的路径。一种是简单的增量式,一个算法识别a病种,另一个算法识别b病种,再另一个算法识别c病种,把这些算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这不够好。

 

所以我们探索了不一样的路径。我们先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看,医生进行阅片,他首先会判断接受检查的人是否健康。如果是,那么未见异常;如果否,那么我们需要告诉这位患者他可能患有某种或某几种眼病。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研发。从我们现在研发的情况来看,软件已经能够识别数十种眼底疾病,包括青光眼。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研究工作中做出的努力。


图片 7.png


从单病种跨越到多病种,我们需要去了解软件能否真正地满足我们所期望的医疗场景与需求。从2020年开始,我们在上海眼防所的领导下,进行了多病种人工智能系统的试用。在整个流程当中,基层通过智能眼底相机进行摄片与上传,云端进行人工智能的分析,然后输出报告。最后,如果报告是阳性,那么一键实现转诊。整个流程时间很短,我们测试下来20秒钟都不到,还包括了传输的时间。

 

模式落地的情况非常好,已经有近百家基层医疗机构在使用,这些医疗机构能够理论上能够覆盖数百万的人群,筛查的人数目前也已经超过了4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提供的一键转诊服务让近15,000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转诊,避免了很多患者的眼部疾病进一步的加深,这是人工智能系统在上海基层应用带来的价值。

 

我们的模式在网络上也得到了很多报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邹海东教授,也是这个项目的牵头人,希望用新的技术促进上海基层眼病的防治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希望自身在技术上的努力,为上海的眼防工作提供了更好的便利。 


图片 9.png


谈到这里,我们来展望一下眼科人工智能的未来。实际上,不同的应用场景,包括筛查、诊断、治疗,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帮助。我们从单影像、单病种切入,逐步到单影像、多病种,再到多影像、多病种,技术上的复杂度越来越高,但是我们有信心,并且正在克服这些技术上的障碍,让人工智能软件为医生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最好的服务。

 

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研发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包括数十项发明专利,超过30篇论文,参与研发的合作医疗机构超过50家。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500家医疗机构与上百万的患者。


图片 10.png


我们希望通过“医工结合”的研发思路,把真实医疗场景的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形成对患者有价值的眼健康解决方案,辅助眼科、内分泌科以及基层科室的诊疗工作,通过早筛、早诊、早治节约医保支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长期获益。

 

2022年1月,国家发布了《“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基层眼科的筛查能力,让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在萌芽阶段被筛查出来,早期干预,让患者获益。同时我们也希望在糖网等致盲性眼病的筛查上,促进医疗服务的便捷化与普惠化,为国家人工智能医疗新基建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我们一直在提倡分级诊疗,我们希望人工智能的引入,能够推动眼科诊疗形成一个线上加线下的分级诊疗的服务网络,以此惠及更多患者。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在线上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让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打造前沿与多元化的产品,更深入的融入医疗实践,让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服务于中国的用户,也服务于全球眼健康,谢谢大家。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可穿戴助推,数字疗法或迎来二次腾飞

AI视觉健康服务提供商至真自研系统获批欧盟CE医疗器械认证

眼科这一千亿赛道,比格威医疗如何用AI掘金?

疗效突破金标准,千亿市场将变革!这家脑视觉数字疗法企业获证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45篇

最近内容
  • 【2024出海领袖计划】早鸟招募启动:探索东南亚医疗市场,解锁全球增长新机遇!

    17 分钟后

  • 新青年 新未来 | 第八届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科研成果转化板块剧透

    17 分钟后

  • 凯度×伏羲实验室|中国银发人群研究第一期-理解“老”人

    2 小时前

上一篇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互联网医疗下一个关键点

2022-06-15
下一篇

市值腰斩,医疗信息化何以自救?

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