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北京朝阳医院王晨博士:做科研,患者是出发点,临床是落脚点

作者: 施懿 2022-07-29 10:00

麻醉,是所有手术的基础。任何一场成功手术的背后,必然都离不开麻醉的配合。


在进行大部分全身麻醉手术时,为保证患者安全,医生需要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麻醉,而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对气管导管囊内压强的把控极为关键。


如果囊压过高,极有可能引起术后咽痛,严重的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生活;如果囊压过低,则会产生呼吸机通气时漏气,还可能会引起套囊上滞留物(胃液,痰液等)通过气管导管外的套囊进入到患者的肺里面,轻者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者会造成患者缺氧,危及生命。


虽然风险性极大,但目前对囊压的掌控很多临床医生都依靠手指触碰指示球囊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何判断呢?现有的教科书上曾写到,当导管内囊压合适时,套囊的软度“弹性似鼻尖”。就是这极具主观色彩的五个字,成为了很多医生判断囊压的标准,这也是临床上过度充气导致囊压过高的主要原因。


但人类医学的进程总是在不断向前的,在麻醉方面有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北京朝阳医院王晨博士在注意到这一临床痛点之后,很快便开始寻找能更准确、更客观控制囊压的办法,除了使用套囊测压表间断测量以外,他发现使用压力传感器将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导入监护仪的方法更加简便易行,从而研发出了一次性监测套囊内压气管导管装置(后简称“囊压监测装置”)。


王晨博士告诉动脉橙果局:“有了一次性监测套囊内压气管导管装置,我们就能够精确、实时、持续地测量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囊压数值还能通过电子传输系统,导入到电子麻醉记录单当中,这样也极大方便了术后的电子档案化管理。并且,不只是在麻醉方面,呼吸治疗、重症医学、急诊抢救,只要需要气管导管装置的医学领域都有它的应用价值。”


那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王晨博士是如何走上研发这条路的呢?在研发的过程之中,他又是如何操作的呢?他的科研成果未来又要走向哪里呢?为解答这些疑问,受2022第二届生物医学领域高价值专利项目评选活动邀请,动脉橙果局对北京朝阳医院王晨博士进行了一次专访。


一个特殊的病例,萌发研究囊压监测装置的想法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研究生期间,王晨博士便跟随导师黑飞龙教授在人工肺、体外循环方面做了许多科研,并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4项专利项目。基于这些科研基础,再结合当下的临床痛点,导师建议他往后的研究方向向围术期肺保护发展。这也为王晨博士后来研发囊压监测装置埋下了伏笔。


但真正让王晨博士产生研究囊压监测装置想法的,是源于一次对“怪病”的麻醉经历。


几年前,一个患者因为呼吸困难,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在新疆乌鲁木齐医院治疗无果后,患者转院来到王晨博士所在的北京朝阳医院。朝阳医院在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发现问题并非是乌鲁木齐医院诊断的那样,由于心脏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呼吸困难。


呼吸科医生在询问病史后发现,该患者曾因急诊心肌梗死而进行过气管插管抢救,并在重症监护室长期气管插管呼吸治疗,呼吸困难极有可能是因为插管囊压过高引发的并发症。


于是,呼吸科医生对患者的气管进行了检查,发现患者的气管内部有一个环形的瘢痕狭窄。这极有可能是在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内囊压超过了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的灌注压,气管粘膜出现了缺血坏死脱落,然后溃疡愈合形成的瘢痕。也正是这个瘢痕组织,将原本10—20毫米直径的气管,堵塞到了只有2毫米直径左右,因而引起了患者的呼吸困难。


在进行异常危险的麻醉后,呼吸科医生通过电切和球囊扩张的方法切除了瘢痕组织,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完全消失,大汗淋漓的症状也没有了。


这个特殊的病例是由囊压过高引起的长期并发症,可能并不多见,但却在王晨博士心里埋下了种子,他想:不仅是这样异常危险的麻醉情况,临床上还经常会出现因囊压过高引起的拔管后患者咽喉痛的症状,也不利于患者的舒适化医疗体验。既然我们能够通过控制囊压避免上述并发症,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及早地把它处理好?


因此,他开始不断摸索,力求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推翻重来和一系列的试验之后,他终于研发出了囊压监测装置。王晨博士告诉动脉橙果局:“关于术后咽痛,我们经常安慰患者这是正常的,几天症状就会消失。但是我不想等到患者抱怨再去做,而是提前做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才能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治疗。”


医院入局,推动成果落地


囊压监测装置有了雏形,王晨博士就开始思考,如何让它落地到市场,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但这并不容易,对于像王晨博士这样的临床医生来说,既要兼顾日常繁忙的工作,还要自己创业做成果转化,难度实在太大。


于是,王晨博士开始考虑寻找合作伙伴——跟有生产线和研发能力的厂家进行合作,研发改造囊压监测装置。


既然要谈合作,就一定得有临床数据来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光靠王晨博士在麻醉科现有的病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开始向他所在的北京朝阳医院寻求帮助。


据悉,北京朝阳医院是一个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为专长的三甲医院,病种齐全,这为王晨博士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支撑。因为,在各个专科进行临床研究,来证实囊压监测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单一领域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不仅如此,朝阳医院还有一套用于各个科室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病房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的临床试验流程,让王晨博士的临床研究更加符合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其研究数据的可信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临床数据的支撑,在为自己的科研项目寻找合作伙伴时,王博士就更有底气了。


但该如何寻找呢?


王晨博士在采访中向动脉橙果局表示,“在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遇到过不少表达合作意愿的企业,但一谈到要转化落地,对方便开始犹豫,明确表示只想购买专利。有些企业这样做,可能是源于对成果转化的了解还不够,而有些却只是想用专利来‘吃’创新政策的福利,减免税收。”


但这背离了王晨博士研发囊压监测装置的初衷,他想要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自然是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上,因此只收购不转化,他是无法接受的。


就在这时,北京朝阳医院再一次向王晨博士抛出了“橄榄枝”,在了解到王晨博士苦于寻找合作伙伴时,朝阳医院及时提供了包括资金等其他资源的横向支持,把站在成果转化道路上的王晨博士再“推”了一把。


事实上,近年来,为推动更多院内科研成果转化,北京朝阳医院做的不仅仅只有这些。从去年开始,朝阳医院每年都会举办科创基金评选,为获得专利并想要实现成果转化的科研项目提供基金资助,在项目最早期缓解项目“融资难”的痛点。


不光是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朝阳医院还和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开展了科创训练营,提供行业咨询服务。每一期“训练营”都会邀请不同行业的老师,通过线上讲课的方式,给医生们传授与成果转化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展医生对市场的认知,提高转化的自主能力。


除此之外,朝阳医院还和政府、高校等共同举办项目路演活动,从而为院内更多科研项目提供面向市场的专业性平台。


王晨博士感叹道,医院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是否完善,以及能否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市场化资源,对医生的科研项目最终能否转化尤为重要。正是有了北京朝阳医院一直以来的支持,王晨博士的囊压监测装置项目才能顺利进入到临床阶段。


再进一步,一切为临床服务


现阶段,王晨博士的科研成果已有了诸多进展,先后获得了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三等奖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优秀专利项目奖项。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仍然想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加完善。


未来,王晨博士决定在无线技术方向下功夫。根据王晨博士的临床经验,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和监护仪之间会有很多线的连接,在需要位移的时候就显得非常不方便。因此,如果能加上无线技术,那么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身体负担将会极大的减小,医生的操作也能更加便利。


但实现无线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像无线装置的功耗、发热问题,以及续航能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这也正是王晨博士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然,除了性能上的提升,王晨博士还想把价格再降一降,毕竟“降本增效”的产品,才能真正在市场之中具有竞争力。


目前,王晨博士的囊压监测装置使用的是进口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报价200到300元不等,国内的压力传感器价格普遍在60到80元,但问题是目前国内气体压力传感器厂家太少,还不能保证一定体量的产出。


王晨博士告诉动脉橙果局,如果能和有成熟生产线的厂家进行合作,那么成本就能进一步的降低,这样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能促进国产医疗器械的进一步发展。


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是王博士做科研的初衷,也是他一直秉持的初心。


人们常说,麻醉医生是手术台上的“幕后英雄”,因为手术成功后,患者往往只会想到主刀医生,对于麻醉科来讲,默默无闻地保护好患者围术期安全和缓解疼痛就是最高境界。


但几次手术后,王晨博士收到了感谢——您麻醉技术真好,手术一点都不疼!还有患者到麻醉科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就是这样简单的赞扬和肯定,也让王晨博士更加坚定了学医治病救人的初衷,因为在他从医十几年里,患者的安全和在治疗之中的体验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王晨博士一直反复强调,做科研一定要从临床出发,以解决临床痛点为落脚点。当医生治疗好一个患者,仅仅是对一个患者负责。而如果医生能从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治疗中总结临床经验,做好临床科研,那么受益的将是成千上万的患者。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施懿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施懿

共发表文章136篇

最近内容
  • 华西医院陈蕾团队,一项癫痫监测专利公开

    2 天前

  •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陈伟教授:一套评估方式,让AI医疗更智慧

    2024-04-25

  • 2024 VC意难平:曾经婉拒的项目,又联系起来了

    2024-04-25

上一篇

科学家创业者,被VC抢疯了

2022-07-29
下一篇

大米和小米完成数千万美元D轮融资,专注孤独症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康复

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