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发】泛恩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独家专访创始人周鹏辉教授

作者: 周秋寒 2022-08-03 11:00
泛恩生物
http://www.fineimmu.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实体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商 | PreA轮 | 运营中
中国-广东
2022-08-04
融资金额:近亿人民币
华方投资
查看

动脉新医药第一时间获悉,近日,广州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恩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方资本领投,瑞伏创投、亚宝药业跟投,由君义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泛恩生物多个细胞治疗产品的IND申报与I期临床试验。

 

公司成立5年,这是泛恩生物第一次主动对外披露公司的融资信息和研发进展。

 

这家“低调”的企业背后有哪些“硬核”的故事?动脉新医药第一时间访谈了泛恩生物创始人周鹏辉教授。


首次建立了个性化TCR-T细胞疗法


2014年回国,2017年创办泛恩生物,周鹏辉本人及核心团队成员很长时间专注于打磨技术,并建立了个性化TCR-T细胞疗法。

 

今年2月2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

 

该研究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攻击肿瘤的Tas细胞(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Tumor antigen-specific T cell),首次建立了个性化TCR-T细胞疗法,能够同时靶向多个肿瘤抗原。

 

在底层技术逻辑方面,泛恩生物拥有一项核心发现。“我们可以清晰的鉴别出在肿瘤组织里,哪些T细胞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具有杀伤肿瘤的能力,哪些T细胞是‘旁观者’,不具备杀伤肿瘤的能力。这在过去是无法区分的,基于传统的TIL细胞治疗模式不仅培养成功率低,且从肿瘤中培养出的T细胞大部分为旁观者T细胞。”周鹏辉解释,“也就是说,后续输入患者体内的细胞,大部分都是无效的细胞,致使产品的疗效不足。在建立该项核心技术后,可以准确获取患者自身所产生的抗肿瘤T细胞,用于个体化TCR-T细胞制备。”


泛恩生物对个体化TCR-T细胞的制备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并完成了GMP生产工艺开发,能够在约6周的时间内为患者制备出同时靶向多个肿瘤抗原的个性化多克隆TCR-T细胞。该疗法靶向患者自身特有的肿瘤抗原,不受已知抗原靶点的限制,适合所有实体肿瘤类型。

 

除泛恩生物外,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公司在开发个性化TCR-T细胞治疗技术。

 

与这些公司相比,泛恩生物采用独有的技术从肿瘤组织中直接分离、克隆识别肿瘤抗原的TCR,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个体化TCR-T细胞的制备。该疗法所使用的TCR来源于患者自身,且靶向新抗原等肿瘤特异抗原,与传统TCR-T主要靶向在肿瘤中高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也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已经在IIT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前期的IIT临床试验也为泛恩生物积累了个性化TCR-T细胞治疗的丰富经验,有助于后续IND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


同时,泛恩生物将引入改造实体肿瘤微环境的多基因组合,进一步提高本产品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


在创业之前,周鹏辉就坚定地选择了高壁垒的实体瘤领域进行突破,“过去细胞治疗在实体肿瘤中的临床试验虽然观察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疗效都不太好,主要是因为实体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强烈压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我之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解除实体肿瘤微环境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抑制,所以我们公司延续了这一方面的研究,通过精准改造T细胞,让它们在实体肿瘤里面能够持续高效地工作。”


周鹏辉进一步解释,“当前主流的细胞治疗主要集中在CAR与TCR的选择与改造上,虽然也存在加入单个辅助基因的改良产品,但缺乏全面抵抗和改造实体肿瘤微环境的能力,导致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

 

围绕这个技术难题,泛恩生物采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通量筛选平台(HAP),在肿瘤微环境中系统研究了每个基因对T细胞的迁移、增值、功能和微环境改造等方面的影响。最后通过全基因组T细胞信号优化技术平台 (GSOP),获得最佳的基因组合,全面提高了CAR-T与TCR-T细胞向肿瘤浸润、持续维持增殖与杀伤效能、改造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了对实体肿瘤的有效治疗。

 

通过对T细胞本身进行多基因改造,让它更适应肿瘤微环境,是泛恩生物最主要的创新之一。这套针对实体肿瘤微环境的多基因改造体系适合大部分实体肿瘤类型,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了泛恩生物的个性化TCR-T细胞治疗,以及多个针对已知靶点的TCR-T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中,在临床前动物实验和IIT临床研究中均观察到了显著提高的疗效。

 

此外,针对细胞治疗目前普遍的价格痛点,泛恩生物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制CAR与TCR的体内定向递送技术,避免了体外制备CAR-T与TCR-T细胞的复杂流程,大幅降低细胞治疗的成本。经过对大量材料与方法的测试和优化,泛恩生物已经在动物体内实现了T细胞的高效递送,目前正在准备申报IIT研究,预计将在近期开展人体试验。


平台和产品打磨成型后,才引进资本


在周鹏辉刚迈进肿瘤免疫学领域时,这一领域还不被大众看好。他记得,当时由于从事该方向的研究人员太少,每隔两年,业界才会召开一次全球性的肿瘤免疫大会。来参会的,包括了大部分在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事肿瘤免疫研究的研究人员,全部加起来也才三四百人。


直到2011年,CTLA4单抗在临床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免疫治疗领域才逐渐被点燃。2014年,周鹏辉在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 Farber肿瘤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开始找工作,所有面试过的单位和企业都给他发了offer,这足以说明,行业内人才是多么稀缺。

 

但是,周鹏辉还是决定自己将此前多年的技术积累转化到产品应用端,“我的目标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在将基础研究发现研发成药物的过程中,只有亲自参与转化的过程,很多技术性的细节问题才能快速解决,加快产品的研发进程。”


周鹏辉深知药品研发必须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为基础。2014年底,他回国加入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该院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有扎实的基础,他也得以继续开展实体肿瘤治疗的转化应用研究。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专利也陆续转让到了公司,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在技术转化方面,周鹏辉在曾经的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

 

在密西根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期间,周鹏辉师从国际著名免疫学家刘洋教授与郑盼教授。两位教授是昂科免疫的创始人,并成功研制了用于治疗新冠与干细胞移植排斥的CD24FC蛋白药物,以及低副作用的新型CTLA-4单抗。其中,CD24FC蛋白药物已经以4.25亿美元转让给默克,新型CTLA-4单抗已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开展I期临床试验。

 

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合作导师Nir Hacohen 教授则创立了全球第一家肿瘤新抗原疫苗公司Neo Therapeutics,另一位Gleen Dranoff教授后来担任了诺华肿瘤免疫全球总监。

 

跟导师们一起做科研的这些年,让周鹏辉深刻认识到,扎实的基础研究是产品成功转化的前提。“就像我的博士导师,他们在做出CD24FC蛋白药物前,早已围绕这个蛋白做了数年的基础研究。”

 

带着对产业转化的理解,周鹏辉在2017年成立了泛恩生物,因为他明白,“研发成果要真正帮助到病人,必须转化成应用到临床的产品。因此必须依靠专业的药物研发公司来完成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推广到临床应用。”


在细胞治疗市场火热的时候,他也曾面对诱惑,公司平台、生产车间建好了以后,正是做血液肿瘤的CAR-T公司“满天飞”的时候,朋友也劝他,“赶快也搞几个类似的产品来做做。”

 

但是周鹏辉深知,血液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血液肿瘤的市场容量有限。而实体瘤的细胞治疗尚未突破,有效率低,技术门槛高,自己在实体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长期积累,已经为突破实体肿瘤奠定了基础。

 

此外,跟其他企业有些不同的是,泛恩并没有一成立就进入资本市场。2018年到2021年,周鹏辉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出资投入了1800多万,花了4年时间打磨平台和产品、建立厂房、组建团队。同时,公司也获得了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直到2021年,“我们基本上把实体肿瘤治疗中几个核心的问题解决了。第一个是实体肿瘤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问题,我们通过全基因筛选与组合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多基因改造模式。第二个是靶点有限的问题,传统的TCR-T和CAR-T都是针对一个靶点,且大部分为不突变的肿瘤相关抗原,由于这些靶点只在小部分患者中表达,大部分患者仍然无法治疗。我们通过技术突破,为每个患者自身特有的肿瘤抗原定制个性化的TCR-T细胞治疗,将TCR-T细胞治疗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大部分实体肿瘤患者。”

 

当泛恩生物解决了实体肿瘤的核心瓶颈,产品基本成型,周鹏辉才决定,是时候对外引进资本了。


都是难啃的骨头,先啃一点有肉的


“科研与药品研发完全不同”,周鹏辉感慨,“做科研时,研究人员可以花费数年时间去刨根问底,也许仅仅为了突破一个难题。但是做药则需要把力量组织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够有合适的分工,基于对开发过程精密的计算,严格遵循药品研发流程,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将管线成功推向临床和商业化。”

 

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管线能够按照相应的节奏顺利推进,企业能否盈利和上市等。因此,泛恩生物也制定了自己策略,一套“较简单”搭配“复杂”的管线推进模式。

 

企业要想真正在领域里立足,必须拥有一些具有尖端技术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和漫长的研发时间。为了平衡这种长期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泛恩生物建立了一些相较“简单”的研发管线,以快速进入市场,获得回血的能力。

 

周鹏辉笑道,“虽然都是‘难啃的骨头’,但是先啃一些有肉的,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目前,泛恩生物在研管线已达五项。其中推进最快的是TAL(肿瘤相关淋巴结T细胞)管线。该管线适应症为全部实体肿瘤亚型,具有治疗成本低,效果明显等优点。且所采用的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富集培养技术是泛恩生物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并已经开始了专利保护布局。

 

总体来说,泛恩生物的TAL、TIL细胞治疗管线均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富集与记忆细胞诱导分化的专利技术,具有无遗传修饰、培养成功率高,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含量高等优势。

 

个体化多克隆TCR-T产品则是泛恩生物将长期攻克的核心产品。

 

此次融资后,泛恩生物将全力推进所有在研管线进入IND。目前,整个公司的工作重心也已经全部转移到临床申报与临床试验板块。为了配合目前的临床前实验和后续的临床试验,目前泛恩生物还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多个肿瘤研究和技术应用项目。


TCR-T是未来实体肿瘤的关键方向之一


将泛恩生物的核心资源倾斜到TCR-T上,不仅是因为周鹏辉作为科学家创业,瞄准的是最尖端技术的转化,还因为,他认为TCR-T是未来实体肿瘤治疗的最大方向之一。“CAR-T在血液性肿瘤取得了颠覆性的效果,使得免疫细胞治疗成为了肿瘤治疗的希望之光;但是目前的免疫细胞治疗对占绝大多数的实体瘤效果不理想。虽然市场上同行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专长,但尚未出现颠覆性技术的报道。”


具有潜力的赛道自然会迎来众多企业的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就有泛恩生物、华夏英泰、可瑞生物、香雪制药、天科雅、因诺免疫、金斯瑞生物、新景智源等数家企业布局TCR-T领域。面对这一高壁垒领域,每一家企业的背后都会有一位或者数位免疫学家提供技术支撑。“免疫学界就这么大,基本上国内这些公司的免疫学家都是我们在科研界的同行。”周鹏辉笑道。

 

对于整个细胞治疗领域,周鹏辉认为,今年最受瞩目的应该是看Iovance的lifileuce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在今年能不能获批。此前,lifileucel的开发进展并不顺利,其上市申请屡次与FDA未能达成一致。受此影响,Iovance的股价也几经波动。lifileucel如果能在今年成功获批,将会彻底为细胞治疗行业点上一把烈火。

 

“此外,实体瘤领域,TCR-T陆续会有一些二期的、三期临床结果出来,应该会有一些好的结果。”周鹏辉说。

 

细胞治疗领域持续火热,但是源头创新从哪里来,周鹏辉有自己的见解,“还是要从基础研究出发找到它的源头,我们的创新不外乎是解决领域里面尚未解决的问题,你把任何一个瓶颈突破了,就是源头创新。”


投资人说


华方资本表示:我们很高兴和泛恩有合作的机会,周教授作为具有几十年肿瘤免疫研究经验的科学家,具备令人信服的、扎实的学术功底,对国际研发进展敏锐而富有洞见,对免疫细胞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构想。T细胞作为获得性免疫的天然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Car-T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成功,实体肿瘤已是业内重点研发的方向。华方作为持续关注细胞和基因治疗赛道的基金,始终坚信TCR-T是最终攻克实体瘤的免疫细胞治疗重要手段。虽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技术路径,令我们惊喜的是泛恩在TCR筛选,克服肿瘤微环境对T细胞的抑制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而充分的研究和极具创新的设计,这极大增加了其管线产品在免疫细胞治疗实体肿瘤实现突破的可能。

 

瑞伏创投表示: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和泛恩合作。周鹏辉教授具有几十年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经验,对实体瘤细胞治疗的瓶颈理解深刻,泛恩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开发出多个有针对性的技术平台,并且有多个潜在First-in-Class产品在研发中。

 

亚宝药业表示:周鹏辉教授在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和工作期间专注于T细胞功能研究并建立了T细胞活性调控因子的系统筛选方法,回国后进一步针对相关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开始探索产业转化。同时,团队创始成员来自世界顶尖医学院,有丰富的免疫治疗研究和开发经验。周教授提出的关于目前TIL疗法和TCR-T疗法中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点及创新性解决方案,我们深表认同,也敬佩周教授团队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期待泛恩生物围绕T细胞相关的创新性免疫疗法在周教授团队带领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于华方资本


华方资本成立于2017年,是专注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领域中早期投资的基金管理人。其核心成员深耕医药行业二十余年,对产业有深度认知,在项目创新性、差异化和创业团队能力构建等方面有深刻洞见,目前已完成三十余个项目投资,并依托华立集团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领域多家上市公司丰富的产业资源,全方位赋能被投企业,助其快速成长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关于瑞伏创投


瑞伏创投(Panacea Venture)是一家由凯鹏华盈中国(KPCB CHINA)的生命科学投资团队以及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投资早期和成长期阶段的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公司。


关于亚宝药业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集团公司,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亚宝药业是工信部认定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创新力居20强之列。近年来,公司以创新药为龙头,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引进高端人才,构建起一支国际化的研发队伍,并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拥有授权专利、注册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00余项。亚宝药业坚定以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手段,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国际化为战略发展方向,引进国际化人才,搭建国际化平台,全方位、多模式向国际化迈进。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周秋寒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独家专访“岷山行动”杨寒朔,联合君联资本孵化 “臻愈生物”并完成种子轮融资

【首发】华夏英泰完成B+轮融资,创新型细胞治疗产品矩阵持续进化

【首发】意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推进多能干细胞胰岛药物产业化

劲风生物:首款TIL细胞治疗产品上市在即,国内企业如何竞速TIL的产业化赛道?

周秋寒

共发表文章199篇

最近内容
  • 再生医学独角兽Orca:手握近3亿美元,核心细胞疗法进入临床Ⅲ期

    2024-04-13

  • 84亿,诺华刚刚购买两款PROTAC

    2024-04-12

  • 354亿!自免领域今年最大收购案刚刚诞生

    2024-04-11

上一篇

“保质、提级、稳供”,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加速中药数字化升级

2022-08-03
下一篇

爱德华全新一代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在华上市,开启血流动力学智能发展新纪元

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