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HUB合作,收购OcellO,一家CRO公司如何跑步入局类器官?

作者: 马宇洁 2022-08-31 09:00
中美冠科
https://www.crownbio.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临床前CRO服务提供商 | 天使轮 | 运营中
中国-江苏
2021-03-30
药源新地
查看

几个月前,冠科生物(CrownBio)、Merus公司和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实体瘤类器官中筛选到临床候选药物,证明了类器官作为药物研发新型工具的有效性。

 

该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ancer 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patient-derived organoid screenings identify MCLA-158 as a therapeutic EGFR × LGR5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efficacy in epithelial tumors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冠科生物的合作伙伴Hubrecht Organioid Technology(HUB)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大型类器官库,包括来自结直肠癌患者的类器官、来自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的类器官以及来自正常非癌组织的类器官。前OcellO 公司(已被冠科生物收购)的科学家对这一类器官库进行了高通量筛选,最终从500多种双特异性抗体中发现了具有良好治疗特性的MCLA-158。

 

类器官在商业市场的应用主要是新药研发以及拓展适应症等方向,CRO公司与类器官技术有天然的连接——作为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的临床或临床前研究等服务的专业机构,借力类器官来优化服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虽然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多,但药明康德等CRO公司已经开始布局类器官。

 

冠科生物则是在类器官上布局动作较多的CRO公司之一。通过广泛合作、收购等形式,这家CRO公司已经把类器官技术这块拼图,拼到了肿瘤药物开发服务的业务版图上。

 

 

寻找专业合作者,协作布局类器官


冠科生物善于从多方寻找专业的合作伙伴,从类器官库构建到药物筛选,每一环节都找到了优秀的合作者。

 

纵观冠科生物在类器官领域的布局,有一个节点不容忽略。

 

2019年4月,冠科生物与类器官的开创者Hans Clevers创建的HUB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冠科生物可以使用HUB的类器官技术提供临床前肿瘤药物开发和验证服务,包括有权使用所有HUB高度表征的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类器官库的权利。冠科生物多次在采访中透露,在世界范围的CRO公司中,只有冠科可以使用HUB研究所的技术和类器官模型并运用于临床前药物筛选。

 

与HUB的合作至少为冠科生物人才培养、团队组建与科研进展三方面带来助益。

 

冠科生物派代表团前往HUB研究所进行学习,基于冠科生物在临床前药物筛选的业务,公司体外研发组负责人、类器官平台负责人徐小溪博士重点研究了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以及类器官在体外药效检测的技术,同时也为冠科生物探索出类器官药物筛选技术。

 

Hans Clevers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Marrit Putker于2020年10月加入冠科生物,成为冠科生物在荷兰乌特勒支新公司的首位科学家。Marrit Putker博士主导在乌特勒支的冠科生物荷兰分公司从零开始建立新实验室,除了带来大量的专业知识外,也负责壮大研究团队、监督研究项目和模型开发等。


今年4月冠科生物、Merus公司和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ancer 发表了MCLA-158结直肠癌药物筛选成果论文。这一项目就是运用HUB技术来进行的,通过HUB建立大型类器官库,包括来自结直肠癌患者的类器官、来自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的类器官以及来自正常非癌组织的类器官。

 

image.png

 

除了HUB提供的服务外,冠科旗下CBNL平台的科学家在这项研究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CBNL前身为荷兰OcellO B.V.公司,2021年5月5日,冠科生物宣布收购OcellO。通过此次收购,冠科生物扩充了其体外服务平台,整合OcellO的高内涵影像技术,并结合冠科的体外和体内筛选平台和免疫疗效评估服务。

 

OcellO总部位于莱顿生物科学园区,是荷兰一家提供利用培养的人体组织进行复合筛选和分析的CRO公司,提供体外化合物测试服务,其筛选平台由莱顿大学的技术为基础搭建。其核心技术为:以高通量格式,利用三维(3D)细胞培养生成人体微组织和类器官,同时提供高通量HCS(高含量筛选)服务,使用培养的组织结合自动化成像和分析,可检测药物靶点和治疗分子在复杂的生物系统中的作用,辅助进行药物筛选。

 

根据协议条款,OcellO的首席执行官及首席科学官Leo Price博士,将作为体外高级副总裁加入冠科,领导冠科体外平台在美国及欧洲的研究及发展。

 

借助这一系列合作和收购,中美冠科已经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患者衍生的器官源性类器官(PDO)/源自患者的异种移植物(PDX)生物库,用于转化肿瘤学研究。

 

 

利用类器官和高内涵成像技术优化临床前研究

 

现在,冠科生物提供生物标志物发现、功效测试、筛选、DMPK、药理学和生物分析、毒理学分析研究等服务。拥有四种体外生物学平台模型:2D细胞系组合、2D HuCell™、类器官以及体外成像技术。

 

他们提供类器官服务有两种,一是大规模筛选——用于评价疗效、选择模型以及评估组合策略;二是使用特有的免疫肿瘤平台进行免疫疗法评估,该平台纳入了与非自体免疫细胞共同培养的患者相关的3D体外模型。

 

其类器官数据库OrganoidBase 中整理了包括光学显微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药理学在内的数据,可以通过该数据库访问、搜索和选择不断扩增的类器官种类。其OmniScreen平台拥有500多株瘤细胞系,包括肺癌,乳腺癌,血液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等癌症种类,每次运行至少筛选50个细胞系。

 

那么,冠科生物如何将类器官样本库应用于肿瘤药物研究服务的呢?

 

image.png

 

基于其已拥有的类器官库,冠科生物对已有服务进一步优化,包括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选择指导、高通量筛选(HTS)分析、高内涵成像分析、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分析、生物信息学和应用基因组学研究等。

 

建立基于肿瘤患者的3D体外平台用于药物开发,冠科自己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流程:首先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连续观测类器官大小、稳定性和扩展能力、密度等,建立主要的生物样本库。然后通过不同癌症类型的病理学分析证实 PDXO 和相关PDX之间的⼀致性,进行组织病理学验证。再进行分子表征与药理分析,最后评估 PDXO 的初步数据与原始PDX 相⽐的致瘤性数据。

 

 

调整业务、整合资源,冠科的聚焦式打法


布局肿瘤类器官是冠科生物这家CRO公司整体打法的缩影。冠科生物向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融合性”——善于自我调整业务并进行资源整合。

 

一方面,冠科生物常主动通过建立分公司、出售业务板块等方式进行业务分流,使每个小团队都能专注于一个业务。另一方面,擅长整合资源,通过收购与被收购,来拓展业务深度,并保持现金流。

 

2013年前后,冠科生物被称为一艘“快要沉的船”,作为一家CRO公司,主要提供肿瘤、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体内体外的药物筛选、药效、代谢等研究服务,每年亏损1000多万美元。

 

那时冠科生物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公司明确了定位并调整了架构。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余国良博士认为冠科生物的症结在于业务不够细分,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合力。他想对冠科生物进行改造,“把专注的领域细分再细分,让所有参与者的思维、能力都聚焦到一件事上,尽全力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某细分领域的老大。”最终他决定聚焦肿瘤药效研究,原本两百多人的团队,削减至只剩下两位数,调整后再进行人才招募。

 

冠科生物于2013年7月宣布, 已收购了专注于肿瘤学的领先临床前研发服务提供商 Preclinical Oncology Services Limited (PRECOS) 的股份。通过此次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肿瘤学服务供应商,业务遍及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洲。

 

三年后,冠科生物成为了抗肿瘤药效领域的翘楚,从以前每年亏损到实现利润1000多万美元。初步见到聚焦打法的成效后,冠科生物意识到,作为一家CRO公司,其商业模式限制,或许无法在新药研发上走得更远,不如再次进行业务调整,让公司主体业务保持聚焦,因此将新药研发业务划到新公司CBT Pharmaceuticals中延续。

 

紧接着,2017年12月JSR公司以120亿新台币收购冠科。合并后,冠科生物仍作为独立子公司进行运作,但是,被收购使冠科生物收获了许多经济资源,并更顺利的推进商业化进程。

 

在与HUB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冠科业务需求不断增长,于是在2019年又一次进行架构调整——成立北京screening center ,专门负责所有药物筛选工作。

 

如今,从员工规模、模型数量和业务收入等方面来衡量,冠科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临床前肿瘤学平台之一。这家CRO企业不仅将类器官技术用于优化自身肿瘤药物研究服务流程,同时仍在不断利用新技术(AI、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拓展业务深度。

 

可以说,不断自我调整使冠科生物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广泛合作为冠科补充专业性更强的新鲜血液。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505005619/en/CrownBio-Acquires-OcellO-B.V.-to-Expand-Its-Preclinical-In-Vitro-Drug-Development-Service-Offerings

2. https://www.clinicalleader.com/doc/crown-bioscience-oncology-expertise-acquisition-precos-ltd-0001

3. https://www.rolfaulinger.com/bioprocess-insider/jsr-announces-acquisition-crown-biosciences-international/

4. https://www.crownbio.cn/press/crownbio-acquires-ocello/

5. https://www.lifesciencesatwork.nl/startups/ocello

6. https://www.crownbio.cn/service-type/screens/omniscreen/

7. https://mp.weixin.qq.com/s/Kyl2Jrpbcn1fy-mTt-tRkQ

8. 冠科生物类器官平台资料


相关赛道 研发制造外包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马宇洁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马宇洁

共发表文章37篇

最近内容
  • 专访雅创医药:NASH药物转折已来,“后浪”如何突围?

    2023-03-28

  • 融资小年→BD转折年:BD出海浪潮才刚刚开始,Biotech如何抓住机会?

    2023-03-21

  • 每逢AI火,AI新药必被追问:哪些已成现实,哪些仍是幻觉?

    2023-03-16

上一篇

逆市融资超亿元,这个医疗AI排头兵将靠什么跑赢AI下半场?

2022-08-31
下一篇

开放实验室+联合研究+创新实验室:TU/e如何将科研成果与企业“深度绑定”?

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