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对话天与养老创始人卜江勇:用技术重新定义养老

作者: 钟庆宏 2022-10-19 08:00
天与养老
http://www.tianyucare.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养老服务方案提供商 | 未公开 | 运营中
中国-上海
2023-07-03
大华创投
查看

在养老领域,天与养老算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

但也是这家在2019年1月成立的公司,接连完成了来自高瓴资本、长岭资本、万物资本、钟鼎资本等机构的A轮、A+轮融资。在A+轮,天与养老更是完成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融资,且A轮投资人高瓴、长岭、万物全部追加投资。

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天与养老的创始人卜江勇。

卜江勇,在2003年(彼时仅28岁)出任上海永乐家电总经理,任职期间促成它的销售收入从9亿元增长至150亿元,属下管理员工更是超过1万人,是线下家电连锁三国杀时代的一员骁将。2007年,他辞职后联合创办了盛大在线——以商业保险为基础的车后服务市场一站式服务平台,在2014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内资股挂牌新三板的保险行业企业。2015年,他出任了以色列科技养老企业Natali Seculife的董事长。而Natali,是以色列国内养老行业市占率最高的企业、是具三十年发展历史的国民品牌,也是全球最领先的健康养老企业之一。


微信图片_20221017101520.jpg

天与养老创始人卜江勇


“我本人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我的几段工作经历,恰好反映了最近这二十年,历经改革开放、中国社会逐渐富裕起来后社会需求的变迁:最开始是需要越来越丰富的商品,其次是拥有资产,现在是要求有更好的福祉,也就是更好地享受生活。对这个过程的回顾,更加深了我的一个感受:每一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

 

在不同商业领域接连闯下一片片天地的卜江勇,在采访中展现出了一种少见的平衡:缜密的商业逻辑与宏大的战略目标、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市场深度、技术笃信与人文思考。既能聚焦业务与技术落地细节,又能抽象概括鸟瞰审视,他仿佛一个运镜高手流畅地切换着视角和景深,却毫无违和感。

 

也许正是这种平衡,决定了天与养老的独特性,并决定了为何是他、而不是其他人创办了这家企业。

养老行业亟待提升,破局方式在于打造数字及技术底盘


所有的差异,本质上都是认知差异。对于养老行业,卜江勇与其他人的看法多少有点不太一样。在他看来,当前普遍存在三大误区。

>>>>

有规模≠有规模效应


中国养老需求大,人尽皆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仍在持续加快,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为“七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


“实际上老龄化的速度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他说道。2010年“六普”和2020年“七普”相关数据揭示了两个重大差异:第一、“六普”数据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但是七普数据显示人口峰值将在近两年出现,随后将掉头向下;第二、相对“六普”数据,“七普”数据预示着60岁以上人口占30%的老龄化社会将提早10年到来——老龄化进程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加速进行的。


微信图片_20221017110724_副本.jpg

天与养老某地项目·数字化养老系统后台


而从供给端来看,当前养老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但更需要关注的是供给效率低下。

 

“如果不提高整个行业的供给效率,供需缺口是加速放大的。这是一道待解的数学题。”


效率来自哪里?经济学告诉我们,规模增大带来边际成本下降、效率上升。但他指出,有规模≠有规模效应。人力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态下,效率并不必然会伴随规模而生,甚至是背反的——运营规模越大,不得不增加管理层级,人力成本亦刚性递增。

“劳动力红利”已经殆尽,如何去实现“效率红利”,才是关键的破题点。只有通过新技术应用,才有可能实现成本结构的跃迁。例如,中国制造业正在通过采用机器降低人力使用的方式实现新的变革。在2021年,中国生产线安装的机器人同比增长44%,新增安装量约为全世界新增安装量的一半。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效率,无疑可以抵消因人力成本递增带来的问题,保障运营效率。养老服务行业跨越效率陷阱的通道,唯有技术。

>>>>

有付费能力≠有付费意愿


从业者往往认为当前长者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意愿不足,随着享受了改革开放红利的60后进入老龄阶段,这个情况也将随之明显改变。但是卜江勇认为,这个观点从根本上混淆了付费能力与付费意愿,有付费能力≠有付费意愿。

与购买有形的商品不同,在购买无形的服务时,人们实际上是基于“稳定的预期”做出消费选择。例如,我们通过手机App使用出行平台,本质上是已经充分信任了平台的服务履约能力,“准时”和“不会因为司机绕路多付额外费用”就是我们的预期。


微信图片_20221017102732.jpg
天与养老上海虹口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客服人员工作中


如果养老服务质量能够保证实现“稳定的预期”,并且通过信息共享的透明机制形成一定程度社会共识,刚需型的付费意愿在现阶段就能获得打开,可以实现良性的增长。卜江勇补充到,反之,即便未来付费能力充足,也未见得能够打开用户的付费意愿。

要形成“稳定的预期”,不仅仅依赖于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训练,更需要通过合适(成本与效果的平衡)的技术手段来提供保证。


养老服务全面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稳定的预期”,需要技术手段实现保障。而达成这一目标后,商保付费、个人付费的意愿都会进一步获得打开。

>>>>

养老需求≠护理需求


人的衰老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从时间维度来看,人们会从充满活力逐步过渡到肌体衰退,会经历从活力到自理、再到半失能、失能状态。

从场景来看,人们通常会经历居家自理、社区照护再到机构照护等阶段(一定程度上也与长者健康状态有关)。

 

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家是最重要的时空场景,应该让长者在家中安心生活,获得安全预警、生活便利、慢病干预、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核心需求的高质量供给。同时,围绕这些需求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并非是割裂的、往往是融合的,例如从行为数据可以预判潜在的医疗风险。

有别于行业内其他各家企业往往从单点切入、在一个细分领域突破后再向其他领域渗透的方式,天与养老深刻地意识到了长者融合服务的需求,从一开始就将建设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底盘—“地基”作为其战略级目标,在该基础上去建设更强大、更丰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地上建筑”。天与养老做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

让技术服务于养老场景,持续提升能力赋能养老生态


在意识到“数字+”是解决养老行业供给的真正关键后,天与养老从“数字化”角度进行了谋篇布局。

>>>>

让技术服务于养老场景,深入打磨“数字”产品


卜江勇提到,很多传统服务行业都因数字化而被彻底改造,例如出行、餐饮、二手房交易等,养老行业必须研究和借鉴。在数字化参与改造之前,这些行业可能都存在一些共性,如刚性需求极大、供给极为碎片、服务过程非标等。“核心是研究这些行业的改造机制,也就是如何提高供给效率、保证供给质量”。在他看来,数字化改造机制分为三种类型:自动化、过程透明化、工业集约化。

 

当前,国内智能硬件包括传感器、通信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为养老领域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提供了便利。“技术是可选的,需求-技术-价格是一个三角平衡关系,要的是合适,而不是最好。


一个问题在于,那些拥有纯技术研发的企业为何没能成长为养老行业头部企业?在他看来,养老行业的一大重要特征是需要在服务场景中打磨自身的技术,迭代自身的产品。如果没有落地到服务场景,无法获取长者真实的反馈,技术很难真正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没有永远领先的技术,只有永远领先的运营。”

>>>>

路线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天与养老的蓝图,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

信息化,是最基础的一步。在天与养老构建服务的过程中,其通过运营部门向研发部门提出诉求,再通过研发部门去满足运营部门的诉求,真正地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流畅运转、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量。对卜江勇来说,早在2021年,天与养老便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即 “在线化”运营。

到更高阶的“数字化”,实际是通过研发部门实现“为运营提要求”,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起到降本增效、提升整体服务的质量。举例来说,通过系统自动抓取异常工单,促使运营部门及时回访、分析原因来保证服务质量;通过应用声纹、语音识别等技术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而“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可通过数据呈现的经营质量提升。


智能化,不仅仅是使用智能硬件。从养老领先国家的实践来看,智能看护、远程医疗、可穿戴无疑已在养老中充分发挥作用。观察其发展历程和趋势,正是借助智能化解决方案,养老服务经历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单纯照料向非医疗与医疗整合的演变。


微信图片_20221017102757_副本.jpg

天与养老毫米波雷达监测长者活动轨迹、呼吸、心率等信息


天与养老也在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对长者的主动照护。例如,将居家毫米波雷达设备记录的行为轨迹及呼吸心率体征,结合室内设施的使用记录进行分析。当长者行为模式发生明显变化时,系统人工智能算法将分析长者身体不适的风险值,进而触发系统不同级别警报,人工客服将主动介入对老人进行询问并通知子女亲属。“数据是智能化的原材料,智能化的本质是洞察。非得要用户说出来的需求,不叫需求。”他提到。

简言之,信息化是为实现标准化、数字化则面向高质量运营、智能化面向洞察并满足需求。

>>>>

赋能养老行业生态,实现共同促进


天与养老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三步走战略,实现了从运营服务提供到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再到对行业的赋能。

卜江勇介绍到,天与养老开局是从养老服务运营开始,这样做是考虑到技术需要落地到具体场景中实现打磨。他提到,在实验场景中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在真实场景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通过大量的检验、调试和校正,才有可能在业务端铺开使用。通过养老服务运营实现在真实场景中打磨技术是第一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天与养老陆续进入到10多个省份近50座城市中,用3年时间达成了其他一线同行8-10年间才能取得的成绩。

在这一基础上,天与养老开始构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举例来说,上海疫情期间,彼时线下服务陷入阻隔,天与养老基于线上能力的服务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了3万余名长者解决舒缓情绪、生活急需品保供、常备药短缺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智能化,天与养老也在与部分厂商合作去实现适老化场景的改造,并将方案整合进平台中。在部分刚需的无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中,天与养老也会下场寻求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厂商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天与养老跟全球22家知名科技企业展开了合作,与6家国际知名科技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这些都将在后续为其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落地提供保障。

中国的养老市场是一个梯度化市场,南北、城乡差异巨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服务商共同去覆盖提供服务,而SaaS化的运营平台和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让一个区域性的小服务商,不用前期投入和试错,也可以拥有较高的运营起点。通过技术的支撑,可以实现服务具备“稳定的预期”。

而天与养老则将从养老服务提供逐步过渡到养老科技提供,未来将把自身构建起的能力和生态开放给更多行业同行。“在平台生态下,天与养老的能力提升、迭代,反过来也会带来行业供给能力、水平的提升。”而这无疑将更好地帮助我国应对当前形势越显严峻的养老场景。

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让科技更好地服务长者


“爱与科技,让长者生活更美好”,这是天与养老的Slogan。如果其中“科技”对应的是工具理性,那么“爱”显然对应的就是价值理性。价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为本质,正如手段是为了达成目的而产生的,工具理性的存在是为价值理性服务的。


对天与养老来说,从最初到最终,他们想要做的并不只是提供冰冷的科技,而是让科技提供强大的支撑,让服务者真正能够发挥自身最擅长的部分——用有温度的服务和爱心去满足长者的需求。

“一切的一切,终须牢记,技术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卜江勇强调到。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钟庆宏

关注医疗服务、医药营销、数字医疗,微信:zqh44444444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2022数字医疗年度创新白皮书》发布,三大领域五大热点全面讲述数字医疗“中国故事”

《中国神经科学数字化创新白皮书(2022)》: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神经疾病全病程管理

处于日本30年前的人口老龄化关口,中国近两亿人的养老问题如何解?

使用移动指数进行预防和康复,亚沃中国如何破解老人养老难题?

钟庆宏

共发表文章295篇

最近内容
  • 构建“医疗级”陪诊师队伍,橙医集团服务企业千余家

    2024-04-23

  • 医药行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再添新星,踏雪科技推出医药营销及医学数字化解决方案

    2024-04-03

  • 丹诺康:以居家照护为切口,依托GE经验高效规范运营,覆盖24省,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2024-03-25

上一篇

立足产业基础,赋能企业出海——2022医疗器械创新合作闭门会

2022-10-18
下一篇

规模每年新增100亿,50%的临床试验机构参与,临床试验数字化序幕开启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