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科技企业正在用自身能力为医疗健康赋能!
就在昨天(12月14日),OPPO召开了一年一度集中展示其科技成果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2022(OPPO INNO DAY 2022)。本次大会以“致善·三生万物”为主题,发布了芯片、智能云等的重量级新品。其中OPPO首款面向家庭用户的智能概念产品——OHealth H1家庭智能健康检测仪,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下文简称H1)与此同时,大会还对OPPO健康业务近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描绘了未来健康规划的蓝图。这显示出OPPO将长期扎根健康领域,将其作为贯穿始终的重点业务的严肃态度。
科技企业进军健康业务并不是个例,作为后来者的OPPO,将如何把自身在软硬件层面的技术能力应用到健康领域,并与其他科技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呢?
科技企业纷纷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健康领域并不奇怪。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愈发强烈,医疗及科技水平的发展又使得人均寿命不断增加,进一步带动了社会老龄化程度,医疗健康市场的需求也因此大幅度提升。为了满足这些巨大的健康需求,政府也需要不断制定相应政策。我国就在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完善人民健康的医改政策,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大健康概念。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所有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作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纲要总领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对大健康领域的市场规模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希望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的市场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而放眼全球,根据ResarchAndMarkets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范围的数字健康市场规模高达2890亿美元,2022年预测市场规模为3472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数字健康市场规模将高达881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14%。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如此庞大规模且一直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市场显然具有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医疗健康行业的确也需要科技行业在数字技术上的专长为医疗健康赋能。
过去数年来,医疗健康行业一直在努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比如,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方便地查看患者健康记录和历史诊断记录,减少重复测试并做出有效的决策。有效地改善医、患两端的整体体验,数字技术还可以对患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同时还有助于识别各种疾病,降低医疗健康所耗费的费用。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开始进军医疗健康行业。而苹果可能是其中做得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早在2014年,苹果就推出了Healthkit移动健康应用平台,打开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大门。随后,苹果又先后发布了ResearchKit和CareKit,以此拓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版图,力图将iPhone变成一个能提供所有医疗信息的个人中心。在Apple Watch这一可穿戴设备发布后,Apple Watch以各项健康指标的监测切入医疗的核心环节,逐渐成为苹果医疗健康生态的核心。苹果则不断围绕Apple Watch来加强其在医疗健康的布局——到目前为止,苹果已手握3张FDA的医疗器械认证。这使得Apple Watch已然成为了可穿戴健康设备的个中翘楚。
但在苹果公司成功的背后,是其他科技公司在健康领域的不断碰壁。比如,IBM在Watson Health上持续投入多年无果最终放弃;Google Health在摇摆多年后对业务进行大幅调整。即使暂时仍未放弃的亚马逊也在反复调整自身的健康战略,在自建、外包和收购之间不断徘徊,最终归零重建。
这些案例都说明,科技企业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不过,好消息是,这些前辈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莫过于此。
一向低调的OPPO便是“后浪”之一。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OPPO早在2020年就进入了健康领域。2020年3月,OPPO发布了旗下首款可穿戴智能设备OPPO Watch,可实现24小时心率监测、心率异常提醒以及运动监测,而从运动入手也是众多科技品牌进入健康赛道的传统路径。
从彼时起,健康业务在OPPO内部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将企业比作人,那么健康便是“OPPO一生的事业”,需要严肃认真地予以对待。
通过医疗器械认证,就是OPPO用严肃的态度做健康的体现。2020年9月,搭载ECG持续监控功能的智能手表——OPPO Watch ECG便获得了NMPA医疗器械二类证,这也是OPPO获得的首个医疗器械认证。其提供的单端导联ECG持续监测可以显示用户的心电图曲线,并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付费专家深度解读和免费算法分析服务。此外,它也具备心率检测、睡眠监测、久坐提醒、呼吸减压、经期管理等常规健康监控功能。
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早期探索,帮助OPPO找准了定位并找到了自身的优势所在,基于对自身优势和战略规划的结合,OPPO随即开始探索一条更具差异化的道路。
2021年初,OPPO开始着手建立健康实验室,并邀请曾在苹果主导Apple Watch传感器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具有15年健康领域工作经验的曾子敬博士出任健康实验室负责人,召集了一支集合健康算法、传感器、数据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专家的健康团队。并基于算法、传感器、数据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几个专业领域打造健康赛道的产品和技术平台,实现路径包括软件应用和硬件载体两大部分。
OPPO助理副总裁、健康实验室负责人曾子敬博士
“软件方面,我们有健康APP,有许多应用放在OPPO Health Research Kit这个工具里面。硬件方面,我们除了现有的手表、手环,以及刚刚发布的OHealth H1家庭智能健康监测仪概念产品,还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与健康方面相关的TWS耳机。在手机端,除了已经推出的心率检测,明年初还会加入健康方面的新功能。”
“通过软件和硬件,我们将会在心血管、运动、睡眠、高血压、糖尿病、远程医疗等领域进行细分深耕,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健康服务,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预防型医疗发展。” 曾子敬博士补充道。
2022年,OPPO健康实验室发布了自研的OPPO Sense®运动健康算法,并被搭载于 OPPO Watch 3上。它包含了Cardio心血管健康评估、Fitness运动算法引擎以及Sleep睡眠健康技术体系,可为用户提供成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提示、全天候心率监测、不规则心律及时提醒、血管健康测量、连续血氧监测、高原低血氧预警、鼾症风险多维评估等众多差异化的健康监测功能。
本次发布的OHealth H1可为用户提供医疗级精度生命体征测量,支持体温、心电、心率、血氧、心肺音听诊和睡眠监测六大功能。此外,通过配套APP,用户还能对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数据进行综合记录和管理,还可为在线问诊提供可靠的医疗级体征数据支持。
OPPO OHealth H1家庭智能健康监测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H1具有的心肺音听诊测量是产品上的一大创新。听诊器是最为常见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帮助判断肺部病变。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左右,呼吸气流经过的各级支气管管径不一,所产生的呼吸音强弱特征也不一样。
借助听诊器,医生可以听出由比如阻塞性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等引起的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或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引起的呼气时呼吸音延长。如果胸膜有炎症、渗出,医生还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胸膜摩擦音。此外,听诊器还可以帮助提示心脏疾病。心脏听诊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方面。
目前,国外已有创新企业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检测呼吸音,从而实现新冠肺炎患者的快速识别,但这无疑对设备信号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OHealth H1采用基于压电陶瓷传感器作为拾音部件的自研电子听诊器,其听诊器的精度也远高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属罩、PU或PE薄膜的传统听诊器。与国外市面上主流的远程医疗听诊器相比,它具有更好的信号质量和更平稳的频响曲线。能够获得更加准确、清晰的心肺音信号,从而准确获取用户健康数据。
H1的睡眠监测功能同样颇具新意。其搭载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IMU)兼具低噪音水平和高精度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检测微弱生理振动信号。只需将H1放置在枕边20cm范围,即可检测到静躺时通过床垫传递到四周的心脏震动波动,从而实现对心率的测量。
鼾声监测则将回溯睡眠过程中的声波起伏,并通过鼾声算法全面监测和定位睡眠中的呼吸问题。多种数据维度叠加算法分析,最终实现无接触零干扰的睡眠监测。
在其他功能上,H1也具有领先的优势。H1搭载比可穿戴设备的面积更大的不锈钢电极,使H1实现更高精度的心电测量。在心率失常提示的准确度方面,不管是整体指标还是单一心律失常灵敏度和特异度指标整体优于目前市面其他穿戴设备。在房颤提示方面,则和静态心电图机的性能相近。在血氧测量上,H1采用PPG血氧测量方案,以手指为测量位置,测量血氧饱和度,可达到主流医用血氧仪同等精度,并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OPPO健康业务未来的重要载体,H1还将与同在未来科技大会上亮相的安第斯智能云形成联动,借助安第斯智能云的数据存储、传输和管理能力,H1可实现APP用户端和医生端的数据互通,为家庭用户或患者、医生/医助、健康管理师及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H1将与安第斯智能云形成联动
在用户端,多个家庭成员的体征监测数据都可以在APP内实现长期跟踪管理。用户还可接入OPPO生态合作伙伴欧姆龙的特定型号血压计,实现血压测量数据的长期管理。未来,APP还能为用户提供健康评估和筛查(AI+人工)、AI辅助诊疗、院外家庭健康管理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以及紧急医疗救助等核心服务。
在医疗服务端,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通过专门开发的医生端APP 远程解读用户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服务。比如,用户可将H1采集到的高精度呼吸音数据上传云端,医生就能进行远程听诊并做诊疗判断,免去了用户到医院就诊的不便。
此外,体温、血氧和睡眠等需要连续检测的数据也可在云端积累,方便医生通过APP查看历史数据。持续的数据积累可在云上构建出完整的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更多生活方式和医疗上的指导。
OPPO还将发挥自身在生态上的能力,与多方合作构建完善的健康生态。目前,OPPO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南方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成立了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与全球领先的健康服务提供商欧姆龙达成了战略合作。2022年8月,OPPO还加入了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和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
不难发现,H1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可穿戴设备和家用医疗器械的优势合二为一,打造出一个集成简约却又功能强大,且达到医疗级精度要求的产品。相比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H1可以容纳更强大的传感器以实现医疗级的精准度。相比各种家用医疗器械,它又可以做到多体征监测数据的打通和管理,实现智能多元的医疗服务。目前,国内还没有H1同类型产品。而与海外市场上的家用多体征测量设备相比,H1在易用性和测量精度上更具优势,并将通过专业医院的远程医疗赋能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临床见解、医疗支持与护理技巧。
在交流中,曾子敬博士表达了对H1的期许:“它是一个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和软件、智能云联动的产品,成为一个家庭健康的管理中心。
曾子敬博士向动脉网介绍了H1的应用场景。面向消费者,H1通过连接高端医疗资源为其提供更多服务,如通过与南方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实现消费者与医疗资源的连接,为用户提供硬件+付费服务订阅功能。
面向医疗机构,H1则可以提供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在安第斯智能云的赋能下,可为医院内部系统提供开放服务能力、以及用户健康档案管理能力,帮助医生借助医院内部系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诊后随防和药程管理等服务。 除此之外,在更广大市场,OPPO还在探索与保险、运营商等合作方联合定制不同垂直场景解决方案。
曾子敬博士表示,在未来的规划中,OPPO还会把AI辅助诊疗以及更多专业传感器和算法等从专业的领域搬到日常应用和用户家庭中,惠及更多用户。OPPO还会接入更多的专业医疗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资源,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动脉网认为,OPPO从可穿戴设备入手,并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探索,并在H1上水到渠成实现创新,背后恰恰体现出其在硬实力上的优势。
首先是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以OPPO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企业极为重视用户体验。
在产品设计上, OHealth H1在设计上兼具人文关怀与实用主义,外观类似小号鼠标,弧线设计让用户在使用时具备很好的握持感。在应用体验上,H1也则追求操作的简易性,用户可以在单面内完成H1的所有操作,操作方式尽可能和用户习惯一致,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易操作性。
其次, OPPO每季度智能手机及IoT产品的出货量均超过千万。巨大的出货量造就了OPPO在产业生态链上的规模优势和合作优势,使得H1可以轻松利用生态能力,集成众多先进传感器部件。
最后,在高强度的竞争中,OPPO已形成了强大的自研能力——OPPO是为数不多的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国内厂商。
曾子敬博士还向动脉网透露,H1的所有传感器都将达到医疗级精度,并将在6大功能中选择3-4项申请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将在明年试产并完成APP和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迭代交付,并在完成医疗认证过程和临床试验后于明年底正式上市。之后则会向国际推广,取得美国FDA以及欧洲CE的认可。
在OPPO之前,有不少科技企业进入健康这片蓝海市场,但结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低估了医疗的复杂性和严肃性,并未实际解决医疗健康行业的痛点。OPPO朝着严肃、专业的方向做健康,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为解决医疗健康痛点下功夫,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以往医疗主要集中在医院端,难以做到对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等慢病的主动预防、居家管理和诊后随访,H1以医疗级精度设备监测+专业数据管理+远程医疗的模式希望帮助用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应对型医疗向预防型医疗转变,为用户打造可信赖的家庭健康管理中心,也顺应目前的趋势。
此外,H1以其自身技术上的优势,致力于解决医疗健康领域面临的几大痛点:个人体征监测数据缺失,精度不够;个人获取专业医疗资源门槛较高,用户体验差;智能技术手段缺乏,难以实现个人健康管理数字化,并与专业医疗资源进行及时连接。
OPPO作为一生事业的健康之道,看上去已经步入正轨,值得期待。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科技企业能够有所借鉴,为用户带来专业、便捷的健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