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3CMEF】大零号湾骨科手术机器人专题高峰论坛:行业大咖齐聚,共话骨科手术机器人未来

作者: 张彩妮 2023-05-16 08:00

人类向来不乏对机器人的热爱。


这份热爱,往前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列子·汤问》中古人对于“机器人”想象。往后,则是当今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大爆发。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手术机器人赛道不仅深获投资人青睐,累计发生29起投融资事件。而且国产厂商也卯足劲优化产品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实现15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


今年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手术机器人厂商自然不会缺席,诸多优秀的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于会上展出,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而在这里,一场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盛会如期举办。


5月14日,为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关键技术发展、产业落地和应用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上海市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医疗器械分会以“创新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主题,举办“大零号湾骨科手术机器人专题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图片16.png


本次论坛大咖云集,20余位来自全国顶级高校、一流医院、投资和产业端的领导人物深度分享,共同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等未来发展。


会议现场可谓热闹非凡,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医疗器械行业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士前来参加。


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牵手普锐医疗,共建校级医疗机器人联合实验室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如今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显现出革命性突破先兆。技术研究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以及所有技术问题突破的总开关至关重要。


身处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关键期,基础研究的积累不可或缺。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应当作为其中关键,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通过加深与业界合作,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努力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胜利军。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便是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成立。


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校级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对接国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发展方向,围绕国家重大医学需求,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在微创手术、看敷治疗、生活复句等各类医疗应用领域,开展了以医疗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与转化,支撑上海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转化平台,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研究,并在医疗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与重要成果。


本次论坛,无疑是展示当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前沿,及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发展情况的一个窗口。论坛伊始,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新远,迈瑞医疗副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医疗器械分会会长成明和首先分别发表开幕致辞,表达了对于本次论坛顺利召开的祝贺,以及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发展的美好期望。


各个专家致辞结束后,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普锐医疗(香港)有限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决定共同建立校级医疗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双方基于我国在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为导向,凝聚上海交通大学多学科交叉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原创机器人技术发展,探索新型产业转化机制、实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转化。


图片17.png


专家论道:共寻行业发展方向


随着论坛议程的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树新围绕“机器人远程手术技术探索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对远程手术面临挑战、远程手术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等进行了技术与临床应用模式探索。并认为远程手术技术突破至关重要,行业需构建新的发展逻辑,推进远程手术技术的发展。唯有如此,手术机器人才能真正解决医疗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患者对健康的美好向往。


图片19.png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林进做了题为“骨科智能化的演进与创新”主题报告。林进从应用创新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从临床需求筛选、机器人价值创造,到医疗创新应用评价的产品创新整体过程。并从临床医生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产品从研发到落地临床过程中,围绕临床需求进行创新的重要性。


林进认为,手术机器人研发不能仅局限于把手术做好,而是应通过与医生广泛合作,以好用、耐用、易用为方向,避免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差的问题出现,最终实现全流程闭环。


图片20.png


圆桌论坛:回答临床应用、技术研发和产品认证关键问题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朱悦,上海市同仁医院骨科主任、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叶晓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沈洪兴,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郑国焱,首先围绕“关节置换/脊柱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及探讨


嘉宾们认为,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创伤小、精度高,降低医生学习曲线、标准化手术操作的优势,是缓解现有医生资源短缺现状的重要创新。骨科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将成为骨科新的盈利增长点,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在技术之上,则是产品临床效果能否解决传统手术痛点,实现操作的稳定性、精确性、便捷性等。


图片21.png


此外,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坚,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豫,深圳市鑫君特智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陆臻陶,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东,就“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品认证”方面的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各个专家从自身经验及行业观察出发,分享了诸多有价值观点。其中的核心,均离不开创新。而深挖创新背后的关键,则是真正解决医生痛点,并将医生的经验迁移至产品之中,打造模块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手术机器人,实现全流程的闭环。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谈到手术机器人研发核心,即一定要做到“小而专”,而不是“泛”。一定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仅是“锦上添花”。具体而言,则是选择临床有刚需,且手术难度高的术式,真正实现手术机器人技术解决临床痛点。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产品软件技术,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片22.png


写在最后


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而这无疑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产业转化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人民健康福祉的保障贡献力量。


通过本次论坛,可以感受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让人们看到了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临床效果。随着加强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技术转化,以及产、学、研、医、管、投各方的共同努力,骨科手术机器人将为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张彩妮

且听风吟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国家队”发布多个重磅成果,骨科与运动康复领域迎来新变局

“医疗新基建”如火如荼,银翼医疗打造储配运一体化智能物流样板

【VB100】第六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开启,在世界难题面前书写“中国故事”

杨广中院士对话刘建民教授:插上手术机器人的翅膀,血管介入加速发展

张彩妮

共发表文章272篇

最近内容
  • 携手全球儿童专注力权威专家“哈洛韦尔”创立,思欣跃打造闭环式数字化注意力解决方案

    1 天前

  • 四川省卫健委直属!博音听力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共建产业学院

    2024-03-23

  • 【首发】巧捷力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推进研发和临床注册

    2024-03-20

上一篇

美国著名心脏介入专家Mark Turco加入健适

2023-05-15
下一篇

对话生命盾联合创始人Dr. Tim Kaufmann教授:带领一支国际化队伍,扎根中国生命支持赛道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