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国内企业出海,MNC本土化,一场医药新基建的风向碰撞

作者: 李秋萩 2023-10-26 10:00

国际形势叠加经济周期,医药创新创投规则面临振荡调整,中国创新药生态正在发生着深刻且深远的变革。一方面,泛中心化正在打破Biotech和Pharma的自转体系,创新的新主场需要Biotech、Pharma、资本和新基建的通力合作。

 

另一方面,海外企业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开启本土化策略。国内企业则打出“国产替代”、“本土创新”,并踏上“出海”之路。在这一良性竞争中,全球化与本土化正在发生碰撞与融合。

 

就“新基建理性——本土企业与海外企业的未来合作之路”这一主题,10月21日,2023医药创新风向标大会 · 投资与BD Partnership会议上举行了一场“碰撞”的圆桌讨论。

 

微信图片_20231025130311.jpg

 

在行诚生物商务副总裁刘肖的主持下,行诚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王立军、同立海源生物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副总徐榕、瑞普利金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华利强、乐纯生物研发副总裁邹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关键客户销售总监徐冲,从CMC谈起,就理性理解“国产替代”展开讨论。

 

动脉新医药整理了圆桌讨论内容,如下:

 

1什么是CMC?CMC将如何影响创新药行业发展?


王立军:CMC背后就是所有药企都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manufacture和control去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好的工艺、好的生产、好的质量控制将为药企提供有效的、批次间稳定可比的药品。这对所有药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徐榕:从甲方转向乙方的工作期间,我发现上游物料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影响工艺。当上游物料耗材、设备、过程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工艺是完全无法保证的。从物料供应目标而言,CMC过程就是配合客户需求、配合产品使用去工作,与客户一起摸着石头往前走。技术的更新已经大大提升了供应链开发进程。一旦创新提上来,就可以将“国产化”提升至更高维度的“中国制造”概念。

 

华利强:一个赛道的成长和创新突破,供应链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作为供应商,我们还需要技术创新和产品突破,带动我们的客户在生产工艺上尝试新的可能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对于行业也更有意义。近几年,当全球供应链经历大的变化、客户经历巨大调整的时候,我们这类全球供应商也面临着一些大的挑战,比如质量的一致性、供应的稳定性、成本的可及性、人才人力等等。瑞普利金可能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还有不足,但我们在创新上做了很多努力。

 

邹杨: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供应商,根据客户需求去做更多应用讨论与改造,用产品去适应客户的工艺和应用,是更加重要的。

 

徐冲:对于CMC来说,生产和质控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可能因为Manufacture一定需要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一定需要完善的、精准的理解去辅助生产管控、支持客户应用配合等等。

 

2什么才是理性的国产替代?国产替代的机会在哪里?

 

华利强:无论从生产效益模式、还是供应链、安全角度,国产替代势在必行,也是对整个行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二十多年前,很多进口试剂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普遍比国外高很多,那个时候就有一些国产的试剂、培养基品牌出现了。但是那个时候这些国产品牌在政策的稳定支持、资本的长期投入方面是缺乏的,所以发展的很困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国产品牌的出现,给了进口厂商很大的压力。进口厂商也会因此更重视中国市场,不断调整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中国市场价格、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从这个层面上说,国产厂商在行业中起到了非常大的行业促进作用。

 

但我认为,无论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厂商,都不应该成为单纯“内卷”的生意人,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应该抱着长期的、发展的态度投入产业。就这一角度而言,我希望能够更人性、更良性、更健康地去发展产业链。国产企业要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从“基本能用”,“好用”,升值成为“长期稳定地好用”。在未来,希望我们能够看到国内外厂商更具差异化创新的竞争。

 

邹杨:纵观过去的二十年,国产替代在市场表现上显现出向好的趋势,市场也是不断扩大的。在疫情过程中,我们国产供应商企业其实走的很稳。而发展到今天,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接触到的客户更多、更理性、有更高的要求,产品的理性判断也不断提高。这不仅要求我们能力过硬、质量稳定、供应稳定等等,倒逼我们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徐冲:任何的替代都不能以牺牲产品的质量为代价。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方向,第一是供应链大关系上的考虑,第二是迭代式的创新。最终还是要以我们能够拿出高质量产品为衡量标准。我们把国产替代叫做行业国际化,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都是在共同实现去中心化,发展中国制造。两者也不是绝对清晰的路径,也会有合作,可能是一起建设工厂、共同投资国内的生产制造基地,这样也可以实现国产替代的目标,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王立军:无论是甲方生产型企业还是乙方供应链企业,双方最终目的都是要做出药物,为患者服务。所以选择的依据是要符合药品的工艺和设计。这一逻辑无论在国产品牌还是国际大品牌都是适用的。假设一个不断创新、推新的国际大品牌,能够提供一种新型仪器去满足我的工艺开发需求,我自然会选择大品牌。但当没有产品可以满足需求的时候,就需要与供应商合作设计、开发新仪器。有些国际供应商不想要耗费时间合作,国产替代在这时就占据优势,势在必行。

 

徐冲:甲方的客户最关注的是数据一致性、合规性、使用便捷性等等,也是我们产品设计中最关键的考虑因素。作为全球化企业,我们去对标黄金标准,产品价格确实是比较高,但我们考虑在精准度上、数据一致性上更好地服务行业。

 

华利强:我想起华为任正非的一句话——不要以用华为来标榜爱国,而是更要强调你的产品本身的品质和性价比。可能到了五年、十年之后,我们不再标榜国产,而只是一个好的产品。国产本身也存在很多的原材料进口,进口也已经开始加速本地化,所以更重要的是做好的产品、符合客户工艺需求的产品。

 

王立军:有时候传统供应商或专家会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只要照着做,就能从头走到尾。但是如果照着这个路子,实际上我们就是被绑架了。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创新,开发一种新工艺,从底层逻辑上形成变革,同时能够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可及,这就是对其他供应商的降维打击,也是国产替代的机遇所在。

 

刘肖:我认为这个行业非常重要的决策标准之一是,谁离患者最近,谁就最懂患者需求——毋庸置疑是客户。因此协作的逻辑不应该是“我有什么能力,客户就需要什么”,而应该是“客户需要什么,我来提供什么”。所以谈国产替代,我认为有四个维度,第一是政治正确,第二是供应链紧张,第三是价格定位,第四是资本赋能。多种因素作用下,我想国产替代一定不是依靠国产组装或超低价去占领市场,而是要做到真正的创新,帮助中国客户去解决实际问题。

 

3国内企业出海,海外企业本土化,是否殊途同归?


徐冲:为什么国内企业要去争取国外市场,为什么全球化企业要引入海外科技、进入中国市场?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市场是需要本土的,更懂国内客户需求的产品和供应商。另一方面就是供应链安全问题,这也是经济大趋势下的影响。这两点都是未来的方向,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壁垒被打破,用更高质量、更前沿的国际水平竞争去帮助行业发展。

 

邹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从商业逻辑来说,中国都有更好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海外则有更多的人才和研发能力。在企业发展逻辑上,国内企业出海和海外企业的中国本土化都是殊途同归的。同时,国际形式变化也在深刻影响着行业。从全球化,到今天很强的逆全球化趋势,我认为做企业不得不加上一些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华利强:目前为止,更多的国产替代本质上还是价格替代,是出于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逻辑角度,很少能够做到价值替代。在政策支持、带量采购支持下,带来了降本增效的巨大压力,这对行业迭代是有利的。而生存下去之后,国内供应商企业就需要去国际市场上证明产品的品质,接轨全球市场的行业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整个产业链走出去。

 

而对于我们这类进口厂商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打破传统的、国际一流的供应商带来的保护机制,真正解决供应链安全对中国市场扩张的阻碍。从价格角度来说,本地化并不意味着产品价格的降低,而在于进口厂商对于中国市场的产品定位,是低价的常规产品,或者是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定制化,或者是突破创新的技术迭代。

 

徐榕:我们在讨论走进来、走出去的问题的时候,国内甲方创新药企就有很多先进的案例,比如好的靶点选择、良好的早期研发数据、疗效优异,出海后也会迎来产品大卖。所以中国的原研创新肯定是可以走出去的。对于走出去走进来,我会将它看作良性竞争,去促进行业更好发展,才是最应该做到的内核。

 

王立军:作为客户角度,我想要的只是高质量、供应链稳定的产品。因此我认为“得市场得天下”。无论本土企业走出去、还是海外企业走进来,良性竞争是我们客户最愿意看到的。只要你们提供的产品适应我的工艺、我的需求,客户就是放心的。从这一点来说,把握前沿、适用本土定价策略,来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就代表着供应链企业的机遇。

 

刘肖:其实我们今天的论坛都是在赋予行业一个“呼吁”的意义,包括呼吁乙方、丙方、丁方去理解甲方的需求,也呼吁甲方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供应链。在今天行业遇到了短暂的困难,但我们认为长期一定是可以有很好发展的。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希望在整个行业中可以加深理解。去理解甲方到底需要什么,患者需要什么,然后同时可以加强沟通,才能保证行业向好的发展。

 

文章标签 医药CDMO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李秋萩

微信:lqq15008979948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则正医药——1年内融资数亿,合作客户近200家,高端制剂赛道到底有多热?

改良新药+制剂平台双核驱动,这家药企如何突破难溶药物成药“天花板”?

鼎康生物:投融资支持+人才互补+商务拓展,十周年上线新型商业化CDMO生态平台

助推医药产业链创新升级,第一届国际MAH合作与创新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

李秋萩

共发表文章116篇

最近内容
  • 【首发】CartaBio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及产业孵化方

    2 天前

  • 2024年BD超60亿美元,共论RNA疗法的穿越周期时刻【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2024-04-24

  • 【首发】星赛生物完成战略融资,茅台基金领投

    2024-04-23

上一篇

2023FTC推陈出“心”——心血管创新案例项目火热征集中!

2023-10-26
下一篇

展位号:2B01| 中科元医亮相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邀您共创、共建数字化未来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