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亚马逊宣布裁掉One Medical和Amazon Pharmacy部门约115个工作岗位,最终裁员人数可能会达到400多人。这也引发了关于亚马逊是否即将退出医疗市场的传闻。不过,亚马逊表示这一调整其实是降本增效的一步——在亚马逊设定的2024年目标中,医疗部门需要减少1亿美元成本。
不光是亚马逊,它的竞争对手们近来不约而同在同一条路上狂奔。这些曾经财大气粗的“大户人家”也开始斤斤计较起来。降本增效,已然成为2024开年的主旋律。
亚马逊一向对医疗领域有相当企图,并在过去一两年高歌猛进。尤其在2023年初,亚马逊就用“钞能力”给了大家一个小小的震撼,完成了所有合规审查,最终完成了对One Medical的收购。在这场收购战中,亚马逊以其历史上第三高的并购价格——39亿美元的价格击败了连锁药店巨头CVS,给对手以极大的压力。
在美国,患者如果想要去医院看病,通常需要提前很久预约医生,预约时还要依照医生的日常安排来定诊疗时间。过了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患者如约来到医院,还要在前台历经长时间地排队等候,填写繁琐的个人资料与病历单。
事实上,这几乎也是全世界医疗系统面临的通病。
One Medical是一家基于会员制的社区医疗服务平台,拥有线下诊所和线上数字平台。其理念是通过强大的信息化技术解决美国患者面临的预约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和费用昂贵的痛点。
在One Medical,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预约医生,甚至可以预约当天的医生。来到装修舒适的诊所就诊时,患者的候诊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但与医生却有着充分的交流时间。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One Medical官网或者App获得全天候的线上服务。享受这些服务只需要每年需缴纳不到200美元(149-199美元)的会员费。
通过广撒点、高覆盖的方式,One Medical将诊所开设在购物中心、写字楼、居民社区等高流量区域,尽可能贴近会员所在地,节省会员的出行成本。在被亚马逊收购前,它已拥有超过76万会员及188家线下诊所,且拥有相当不错的患者口碑。
除了One Medical,亚马逊还在年中卷入了Signify Health的收购,虽然最后败给了CVS,但动辄数十上百亿的金额也凸显亚马逊在医疗领域的“不差钱”。
这次收购也宣告了亚马逊医疗策略的改变,开始更为强力地推动线下医疗服务与线上互联网医疗的融合。在之后,亚马逊关闭业务与One Medical有所重叠的Amazon Care,并开启由第三方医疗服务方驻场的Amazon Clinic平台,都是这种策略的体现。
几乎就在完成One Medical收购的同时,亚马逊开始进一步将其医疗服务与其会员体系相结合。首先试水的是其线上药店Amazon Pharmacy在去年年初推出的堪称“大杀器”的RxPass服务。
专为亚马逊Prime会员提供的亚马逊RxPass
RxPass是专为亚马逊Prime会员提供的打包服务。加入该计划的亚马逊Prime会员仅需每月支付5美元,就可定期免邮费收到针对80多种常见疾病的50多种仿制药。根据统计,这50多种仿制药占2021年美国仿制药的32%之多,使用保险购买的中位数价格基本在数十美元,更有价格高达上百美元的药物。
对于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尤其是需要多种药物的慢病患者而言,每月5美元的RxPass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即使此前没有亚马逊Prime会员的慢病患者,似乎也值得为此项服务开通会员。
事实上,亚马逊推出RxPass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通过提供廉价仿制药的方式来加强其亚马逊Prime会员在渗透率最低的中老年用户中的渗透。毕竟,亚马逊Prime会员仅需每月14.99美元,即使为了RxPass买椟还珠总共也只需每月19.99美元的投入,相比每月数十美元的药价仍然有得赚。
这对于亚马逊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根据统计,仿制药在2022年占美国所有处方药开具数量的86%左右,但如果按金额却仅占整个处方药支出的20%。因此,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亚马逊这一计划的确可以为患者降低购买仿制药的成本,但无疑会导致亚马逊更大的亏损。
年底,亚马逊又开始进一步将One Medical服务扩展到亚马逊Prime会员。亚马逊Prime会员可以每月9美元或每年99美元的价格获得One Medical会员资格,比单独的One Medical会员年费(199美元/年)低100美元。他们还可以额外为最多5名亲朋好友获得One Medical会员,优惠额度更大,价格只需每人每月6美元或每人每年66美元。
获得会员后可以通过One Medical的App获得全天候(24×7)的紧急按需互联网问诊(一般单次时长在5分钟内),从而解决美国急诊费用过高的问题;也可以在App上预约线下One Medical诊所访问或者工作时段内的不限时互联网问诊,当然,这就需要通过保险支付或自掏腰包了。
与其过去两年不计成本的收购及拓新等大手笔相比,亚马逊在2024年开年的第一个动作却是在One Medical和Amazon Pharmacy分别削减了数百个工作岗位,为One Medical设定了到2028年将其固定运营成本从总收入41%削减到20%的目标,并计划将每位患者的就诊成本从2023年的372美元大幅降至2024年的322美元。
显然,曾经“不差钱”的亚马逊现在也差钱了,控制成本的意图十分明显。
尽管如此,认为亚马逊可能会放弃医疗的论调还是过于夸张了。毕竟,相比亚马逊的其他业务部门,医疗领域受到的影响已经够小了。与之相比,从2022年年底开始,亚马逊开启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裁员,共27000人受到波及。其中,2023年单次裁员18000人也是近年来硅谷遭遇的最大规模的裁员。
近年来,“不差钱”的亚马逊到处招兵买马,一次又一次在医疗领域掀起风浪,其目标之一便是全美最大的连锁药房,如今已逐渐转型为跨多个领域综合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的CVS。事实上,就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对亚马逊的灼灼攻势,CVS也祭出“钞能力”予以回击。
首先是对Signify Health的收购。去年3月,CVS对Signify Health的收购正式落下帷幕,收购价格高达80亿美元。这场始于2022年9月的收购正是CVS后来居上,从亚马逊和联合健康口中虎口夺食的成果。
当然,CVS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Signify Health在交易宣布前一个月还仅有66亿美元的市值,仅仅一个月时间便溢价21%之多。考虑到仅仅一个月前CVS刚刚在One Medical争夺战中输给了亚马逊,这次回击极大提振了CVS的士气,似乎也是值得的。
Signify是一家美国本土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商,其核心竞争力是遍及美国50个州、由约10000名医生、护士和医生助理组成的全国性医疗服务网络。这些家庭医生会定期前往签约患者家中探访,并为其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根据统计,2021年Signify Health共为4000万会员提供了约190万次家庭上门服务。
此外,自新冠疫情开始,Signify Health也开启了互联网医疗服务。
不限于医疗,Signify Health还扎根所在社区,与超过600家医疗及社会护理组织和200家社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可将患者与适当的后续护理和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比如,食物不足、交通不便、社交缺乏及贫困等等都是其关注的范围。因此,Signify Health往往在所在社区拥有颇为不错的口碑。
从Signify的业务来看,这是一个天然的“流量入口”。不仅可以帮助CVS进入家庭护理和托管健康管理的目标,更可助其以与以往不同的服务触达更多的用户,并与社区资源建立更广泛深入的联系,将之与遍布全美的近万家门店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基层服务网络。
收购Signify Health对于CVS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完成收购后仅两个月,CVS又宣布收购Oak Street Health。这一次收购的价格更高,达到了令人咂舌的106亿美元之多。
Oak Street Health在全美21个州经营初级保健中心,多数位于相对不太繁华、医疗服务质量较低、医疗需求不能被很好满足、医疗上的不必要支出较高的地区,其目标受众主要聚焦在符合Medicare(医疗照顾保险)资格的人群。
总体而言,虽然Signify Health和Oak Street Health业务模式稍有不同,但都属于家庭医疗业务。CVS希望家庭医疗业务可与现有业务实现组合互补。通过将不同业务线的客户群体打通,实现全业务覆盖,并且将多条业务线融合,有效降低成本,以更低的综合服务报价来赢得支付方的青睐。
这两次收购花掉了CVS差不多200亿美元,也展示了不比亚马逊差的“钞能力”。事实上,在CVS的发家史中,大额收购并不鲜见。比如,2015年,CVS连续收购Omnicare和Target旗下药房业务,前者花费127亿美元,后者花费190亿美元。又比如,2017年,CVS还以690亿美元拿下了当时美国第三大保险公司安泰保险。
比起这些史诗级收购,对Oak Street Health和Signify Health的收购对于CVS来说似乎也只是“洒洒水”而已。
CVS的确有这样的底气。在2023财年第3季度财报中,CVS的季度营收达到了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不过,令人隐忧的是,CVS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却不见长。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2023财年Q1和Q2的营业利润同比分别降低5.1%和10.4%,Q3营业利润虽然同比略有上涨2.5%,但环比并未呈现上升迹象。
很快,CVS便下调了2024年的收益预测,这也是其连续3次下调年度业绩目标。并宣布了一项近5亿美元的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裁员5000人及一系列削减成本的举措,比如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对顾问和供应商的使用及削减差旅费用等,以达到在2024年节省8亿美元的目标。
2024年伊始,CVS又进一步宣布将在2024年初关闭Target旗下部分CVS药店,三年共计划关闭900家药店。目前,其总共拥有9000多家药店,其中有近1800家位于Target商场内。这几乎相当于现有药店数量的1/10。
在收购上擅长大手笔的CVS,控制起成本来同样大手笔!
CVS的2023年报表现颇为不错
在刚刚公布的2023财年年报中,CVS全年营收达到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其中,新组建的Healthspire医疗保健板块(包括Cordavis、MinuteClinic、药房福利管理公司Caremark、供应商网络Signify Health和初级保健诊所运营商Oak Street Health)的营收增长10.2%,全年营收186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2%之多。
另一方面,CVS也预计其医疗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再一次主动下调了业绩预测,将Healthspire部门的2024年预期调整后营业收入下调至74亿美元,下调了9000万美元之多。
毫无疑问,这也意味着CVS在2024年的主旋律将是降本增效。或许,大手笔的控制成本动作还会再现江湖。
Walgreens曾是全美最大的连锁药店,但在2005年被CVS超越。随着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也在近年重点开拓医疗,Walgreens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战,并在过去几年先后完成了几笔大额收购试图实现转型,比如52亿美元成为初级保健服务商VillageMD的大股东、23亿美元收购专业药房公司Shields Health Solutions以及7.22亿美元收购主打家庭医生护理服务CareCentrix。
去年1月,Walgreens又支持旗下的VillageMD完成了对Summit Health-CityMD的收购,耗资89亿美元。不过这些收购的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或者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总之,自那以后,Walgreens的业绩连续低于预期,不得不早早走上了降本增效的道路。
5月,这家连锁药房宣布裁员10%,即504名员工,据称将为其节约超过1亿美元的成本。随后,其发布了2023财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这家企业在2023财年上半年共计亏损30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其盈利首次低于分析师预期。相比2022财年半年45亿美元的利润,堪称断崖式下滑。
Walgreens的高管表示,导致亏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Walgreens对阿片类药物诉讼所支付的54亿美元。多年来,各大零售商被指控与美国阿片类药物泛滥有极大关系。2022年,CVS和Walgreens与诉讼方达成协议,各自将向地方政府支付约50亿美元达成和解。
作为对业绩乏善可陈的回应,Walgreens宣布将将关闭英国的300家门店和美国的150家门店,从而把削减成本的目标从之前宣布的35亿美元提升到41亿美元。
Walgreens的2023年业绩并没有预期中好
尽管如此,去年10月Walgreens的年报(Walgreens的财年是到每年8月截止)表现不佳,全年营收1390亿美元。收益也再一次低于预期,也是其在近十年内首次连续两个季度收益低于预期。尤其重金打造的医疗服务部门全年营收66亿美元,仅占公司营收的4.7%,令人失望。
随后,Walgreens宣布计划在下一财年关闭约60家VillageMD诊所,以专注于更有利可图的地区的诊所。其高管也因此出现了大幅变动,更换了包括CEO在内的一批高管。
2024年开年以来,Walgreens的霉运还在继续。作为美国医药零售的代表,Walgreens的股票自2018年取代通用电气以来一直位列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之中。这一经典指数起始于1896年,由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委员会从标准普尔500指数中选择出最能代表美国经济的30家企业巨头。
由于近来连续的业绩走低,Walgreens的股价在过去5年中下跌了68%,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已经垫底。2月底,Walgreens被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移除。虽然根据形势的不同,指数选择的企业进进出出并不奇怪,但取代其入选的恰恰是作为其竞争对手之一的亚马逊。这恐怕也是Walgreens的高管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相比CVS和亚马逊仍然还算坚挺的业绩表现,Walgreens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表现不佳,在降本增效上的压力明显更大。一旦未能尽快止住下滑势头,在竞争中慢慢掉头也并非不可能。因此,或许Walgreens在2024年还会进一步在降本增效上做出更大的动作。
不难发现,当下的环境并不理想,即使表面上涨势良好的美股市场,以往不差钱的医疗巨头们也开始比任何时候都关注降本增效,运营重点从大手花钱堆营收逐步向“一个铜板掰两半”的成本控制转变。以往频繁出现的,让人感叹“钞能力”的大额收购正逐渐被各种裁员闭店取代。
这些巨头的动作,对于行业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全球的一级市场也都在顺应调整,投资策略已经从增长能力逐渐过渡到重点看商业化能力以及盈利水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盈利能力现在才是王道,空有高增长但严重无利可图的公司越来越不值得投资。这或许值得企业深思,并对策略进行调整,想尽一切办法降本增效,必要时,也需要果断断臂求生。
毕竟,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而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Nathaniel Meyersohn,CNN:Amazon launches $5-a-month unlimited prescription plan
Samantha Delouya,CNN:Amazon officially joins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booting out Walgreens
Maia Anderson,healthcare-brew.com:CVS healthcare division saw strong growth in 2023
Maia Anderson,healthcare-brew.com:CVS slashing 5,000 jobs to cut costs after string of multibillion-dollar acquisitions
Marissa Plescia,medcitynews.com:Believing Amazon’s Job Cuts Signal an Exit From Healthcare Would Be ‘Overly Simplistic,’ Expert Says
Marissa Plescia,medcitynews.com:Amazon Links Prime Membership With One Medical: Will This Improve Access?
Marissa Plescia,medcitynews.com:Is Amazon’s RxPass Breaking New Ground in Creating Access to Affordable Dr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