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苏州微创复康医疗科技新增一项专利公开。该专利为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可以适应不同患者尺寸的外展需要,并且可以利用第一囊体的收缩膨胀带动手臂外展到不同角度,达到良好的外展训练效果,以帮助肩关节恢复功能。
根据公开信息,该专利申请日期为2022年9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苏州微创复康医疗科技共同为专利持有人。该专利发明人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科室主任陈世益教授和副主任医师戈允申。其中,陈世益教授为戈允申研究生导师,是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在华山医院担任运动医学科主任。创建并领导了华山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学科的发展。
苏州微创复康医疗科技是微创医疗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国内领先的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印度地均建有生产(研发)基地,已上市商品覆盖心血管及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及心律管理系统、骨骼与软组织修复科技、大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与神经调控科学、外科急危重症与机器人、内分泌管理与辅助生殖、泌尿妇科消化呼吸疾病、耳鼻口眼体等塑形医美、体外诊断与体内外影像、体内实体肿瘤治疗科技、失眠抑郁症及康复医疗十二大业务集群。
本次申请的专利预计将对应骨骼与软组织修复的运动医学产品。目前,微创医疗在该领域的上市产品已有两款,主要包括Endosharp镜下高速刨削刀头(苏械注准 20222042163)和Galaxy Insight真4K高清关节镜系统(苏械注准 20232060029、苏械注准 20222062264)。
除此以外,目前微创在运动康复方向还拥有116件国内专利和4件国际专利,覆盖关节牵引、电刺激、康复机器人、康复评测、可穿戴设备、激光治疗等领域。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临床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的医学学科,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或影响运动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损伤。
它源于骨科,又区别于骨科。为了更好地处理运动性损伤,许多医院正在将运动医学从骨科中分离出来,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
运动医学的创新也与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学、材料科学、生物力学和内镜微创技术等关系密切。从产业链看,运动医学行业的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运动医学产品及耗材制造商,下游主要为运动医学产品流通及终端医院
运动医学上下游产业链,图片及资料来源:国金证券、云湖咨询
运动医学手术主要包含对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滑膜等组织的创伤和病变进行治疗。
根据云湖咨询《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本土企业加速国产替代》的数据,膝关节和肩关节的植入耗材在运动医学手术占比约为98%,属于运动医学领域的主导手术;设备端,关节镜手术系统为主要设备,约占整体市场40%,而剩余的60%为带线锚钉、界面螺钉、带绊钛板等医疗耗材。
目前,国内的运动康复市场仍被施乐辉,强生,锐适等进口大厂垄断的状态。根据云湖咨询的报告,2021年施乐辉市场占有率超过50%,紧随其后的是锐适、强生及其他进口品牌,国产品牌的市占率仅有不到10%。
此外,由于国内运动医学学科建设和市场发展时间都相对较短,,大部分厂家都以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的耗材产品作为敲门砖,在设备端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
但随着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凸显,运动医学市场的国产化似乎还留有大量空间。
2014年,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运动康复领域就已被划上重点。而在近几年各省的高值耗材集中采购中,人工关节、脊柱等骨科产品也成为了重点品类。
作为骨科的细分领域,运动医学相关耗材的集采也在萌芽。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首次纳入了运动医学类耗材产品,这一举措意味着骨科四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基本实现了集采全覆盖。运动医学类耗材主要包括头部带线锚、免打锚、固定锚、固定板、修复用缝线、软组织重建物等。
此前,江苏6市和河南省洛阳市早在2021年已将带线锚钉纳入集采范围。
随着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运动医学行业有望逐步进入增长期。在此过程中,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和原始创新涌现的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