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当通讯遇上医疗】云之讯VP刘威:为通讯而生

李思萌 2016-04-15 08:00

云之讯是一个全通讯能力的开放平台,通过简单可靠的通信接口调用,把融合通信的接口包括语音、验证码、IM、互联网音视频、呼叫中心、会议系统、APP客服等提供给企业及开发者,让各行各业的业务系统低成本、快速便捷地接入通讯能力,降低开发者建设和使用融合通信能力的技术门槛和投资门槛。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云之讯已经覆盖终端用户2亿以上,注册开发者9万余人,提供10余种通讯服务。


99999


动脉网特邀独家对话嘉宾:刘威,云之讯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10年通讯互联网经历,在华为工作7年,从事过销售、市场、运营、知识管理等岗位,曾受聘为跨国运营商MTN的市场咨询。


谷玉

满足两大市场需求,解决两大市场问题


对于创办通讯开放平台的初衷,刘威提到了两点市场需求:第一,随着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对通讯的诉求越来越大,比如打车出行、生活服务等O2O行业“人与平台与人”之间的沟通;另外,通讯融合到企业内外部的业务流里面的场景越来越丰富,这里面就会跟CRM/OA/财务软件等产品有非常多的点击拨号、多方融合会议等通讯能力的诉求。

两大市场问题:在中国乃至世界,通讯和互联网之间是存在一个较大的空隙,互联网的开发者在获取自己产品所需要的通讯能力时是一件挺挑战的事情。第一,运营商有面向消费者的市场部、面向政企的集客部,却没有面向开发者的云通讯部,运营商在全国各地是独立网络、独立经营、流程冗杂,而互联网的属性决定了开发者希望使用通讯能力是不分网络、不分地域的,这是第一个痛点。第二,通讯本身是一件投入较大、技术门槛较高的技术活,特别是语音。但对于需要使用到通讯能力的互联网开发者而言,主要是其自己的产品而不是通讯,如同灯泡厂商的核心是设计生产灯泡而不是建发电站。

通讯能力帮助解决医疗行业的两大痛点

第一,医疗行业的公司大部分是创业型的公司,创业型的公司特点就是需要100%的投入到核心产品能力的开发和推广上,而通讯作为其产品的支撑能力最好是有一家靠谱的公司提供靠谱的服务;

第二,医疗行业以前挂号有线下黄牛,后来发展到线上挂号也出现大量的线上黄牛。为了打击黄牛,让有限的医疗资源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云之讯与挂号网、快速问医生推出了语音验证码来防止机器人刷单;另外,在远程医疗上云之讯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保护隐私的多方通话。云之讯与杏仁医生、汇医在线合作,医患使用云之讯的多方通话产品进行医患沟通,但医患双方是看不到彼此的真实联系方式,起到了保护双方隐私的作用。还有很多类似的一些产品和场景应用,这都是云之讯持续的投入和创新,希望通讯服务好医疗、通讯服务好互联网。

刘威告诉动脉君,在医疗互联网大跃进井喷式发展的情况下,云之讯也成立了10几人的小分队,专注于开拓互联网医疗行业。


定制化与标准化方案并行,满足各方需求

刘威提到产品的战略布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云之讯的大客户层面,以客户为导向,贴近大客户更紧密一点,提供定制化的通讯解决方案,提供最好的服务;另外一个就是中小客户层面,收集共性需求,提供标准化的产品,让客户能够快速自助的获得其所需要的服务。

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四大领先优势

第一,团队来自于通讯领域,具备2C过亿用户产品的通讯运营经验、2B的客户服务经验通讯的技术经验的背景条件;

第二,遍布全国的通讯组网,是快速响应、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

第三,丰富的产品形成了通讯领域里面的全能力,能够提供丰富的通讯场景;

第四,持续的研发投入、对融合通讯的高要求,使得云之讯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云之讯花了很多钱在技术的突破和通讯网络的组建上,云之讯的OTT音视频团队在这两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目前在IP音频领域,基本上是国内第一阵营水平,跟腾讯QQ的IP通话效果不相上下,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还会更好。云之讯的多方通话采用了业界最领先的混音算法,语音通道走了云之讯专有的网络,在语音质量和通话延迟等指标上明显优于竞争对手。


采用PaaS模式,通讯建设运营成本低

云之讯采用的是PaaS的通用商业模式,即Platform-as-a-Service。刘威告诉动脉网,只需要在合作初期投入半个小时的人力进行接口接入及测试,后续就像用自来水用电一样方便,无需考虑通讯能力的建设和运营。

刘威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云之讯,一起壮大云通讯的事业;同时也希望云之讯有更多的机会与更多的企业一起探讨云通讯业务合作的场景,为所有需要应用到云通讯的产品和业务服务,为通讯而生是我们的使命。”

李思萌

共发表文章27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陈颂雄:从一个外科医生到身家过百亿美元的CEO

    2016-05-22

  • 谷歌开发者大会:人工智能+VR/AR成焦点

    2016-05-19

  • 视频 | MIT研发了一款可食用机器人,能移除胃部异物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