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卸任字节跳动CEO,张一鸣踏入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

胡煊 2021-05-23 08:00

“只有少数人能够洞察未来,创造趋势。”

 

5月20日,在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的内部全员信中,他表示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现黎明之曙光,而要抓住这次机会,需要创新者们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为此,张一鸣决定卸任字节CEO,以十年为期,持续参与到这波科技变革的浪潮之中。

 

信中特别提到,字节跳动目前正在探索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的公益项目,“我个人也有些投入,我还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更深度参与。”张一鸣表示。


1.png

(字节跳动创始人 张一鸣;图片来源:字节跳动官网)

 

有趣的是,张一鸣对于生命科学的热爱由来已久。据了解,早在2001年考入南开大学时,张一鸣报的便是生物专业,只是当时因调剂而无缘该领域的研究。现如今,已经掌舵国内头部新经济公司,身价已1755亿(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数据)的张一鸣无疑有了更多可能性。

 

我们更容易关注商业模式的变化和品牌渠道的更新,很少注意到技术变革已经在酝酿中。”与张一鸣内部信相佐证的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迎来了投资热潮。动脉橙数据库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219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创新历史新高,达749亿美元(约516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1%;其中,具有高研发难度的生物医药以369亿美元成为细分领域之首。

 

除了创投领域,在国家层面,科技创新成为了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而《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推出,也在学术研究层面夯实了科技创新的地位。

 

不难发现,这些现象都在指向一个方向:聚焦核心科技的原发性创新。而这,正是未来大健康行业能否迎来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背景下,朝向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张一鸣即将启程。

 

张一鸣关注的脑疾病领域是怎样的一个产业?


生命科学有非常多的细分,此次张一鸣选择的脑疾病领域无疑是最前沿,最受关注,也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

 

首先,脑疾病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市场需求巨大。从患病的人数来看,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大约有10亿人口患有包括阿尔兹海默症、脑卒中、帕金森、癫痫和小儿自闭等在内的脑疾病,占全球所有疾病负担的28%。


2.png

(数据来源:CNKI 动脉网制图)

 

为此,从2013年开始,美国、欧盟及日本陆续开展脑科学计划。欧盟率先启动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随后,美国也新增45亿美元的“脑计划”。2016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之一。据GlobalData预计,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全球市场将在2023年达到130亿美金。

 

再者,脑科学被视为人类科学最后的前沿,是最能诞生革命性变化的领域。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雄里院士此前在某学术会议上曾表示:“唯有对大脑的运作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推动各个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这是在于,脑科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支持与融合,比如脑成像、生物传感、人机交互以及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要知道,人脑内有约100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又非常精确地组装成一个个神经环路,每个神经环路无时不在高效运转。因此,能逐步理解这套精细化和高度复杂的“系统”,将对人类健康福祉带来巨大裨益。

 

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市面上的AI产品还远远达不到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能起到的作用。原因在于现在的AI产品跟脑的工作原理没有关联性,即不考虑脑的工作机制,仅从计算科学的角度来设计和考虑。因此,随着脑科学的突破,借鉴脑处理信息、实现智能的特点来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AI才能迎来重要突破。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除了各个国家发布的“脑计划”在学术资金层面押注脑科学外,越来越多的产业人士也纷纷涉足并发力。其中,尤以“硅铁钢铁侠”马斯克在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与突破最具代表性。

 

2016年,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宣布成立Neuralink公司,主要研究对象为“脑机接口”技术。即将极小的电级植入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产生“互动”。凭借马斯克在科技圈的巨大影响力,脑机技术一下火热起来。

 

就在今年2月,Neuralink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新视频,视频中一只9岁的猕猴能够通过自己的意念操控乒乓球游戏,这表明脑机接口技术正迎来加速突破的阶段。


3.png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动脉网制图)

 

热潮之下,国内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去年年中,阿里在淘宝造物节上公布了一项黑科技——淘宝意念购,宣布正式进军脑机接口领域,这是淘宝与清华大学孵化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Matrix合作的项目。另外,腾讯旗下顶级的机器学习研发团队优图实验室,在致力于医疗AI领域的同时,也在探索脑机接口方向。

 

除了大公司,一批创新企业也在脑疾病领域不断探索。例如今年刚获得上亿元Pre-A轮融资的脑科学企业北京优脑银河科技有限公司,就在致力于对脑疾病实施精准诊疗。该团队成功研发了“个体精准脑功能图谱”,并在图谱的基础上,利用新型软硬件技术推出了首批包括个体精准脑功能平台和脑图谱仪在内的系列产品。

 

“过去脑科学大多是离应用很遥远的基础性的研究。如今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脑科学正在进入一个应用的爆发期,一个全新的基于脑科学的千亿级产业正在形成之中。”优脑银河的创始人之一、美国两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麦克文脑科学所所长Robert Desimone此前向动脉网表示。

 

综上来看,脑疾病是一个市场需求大,但技术科研难度大的领域。但也正是足够前沿和充满挑战,脑科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带来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增量,也会在既有的商业上带来更多延展和想象力。

 

新老互联网巨头鏖战医疗大健康,困境在哪?


从去年开始,字节跳动便不断地在医疗健康领域延伸自己的触角。

 

动脉网通过梳理发现,字节跳动目前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经形成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和研发同步进行的布局。

 

具体到业务上,一是拥有了专业医疗内容平台百科名医网(去年5月通过收购纳入);二是推出了独立的互联网医疗品牌“小荷医疗”,该APP拥有在线问诊、查医典、找医生和记录工具等综合性的功能,且与幺零贰四互联网医院进行合作,能提供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网上用药指导等服务;三是在线下成立了一家名为“松果门诊”的诊疗机构;四是正在组建NGS相关团队,致力生物医药研发领域。


4.png

(“小荷医疗”界面)

 

其实不止字节跳动,医疗大健康早已是各家互联网巨头频频发力的领域。这里面就包括已经上市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健康,以及正在持续发力的腾讯、百度健康、美团、拼多多等。

 

从各大巨头的发展情况来看,它们皆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京东健康为例,根据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度业绩公告来看,京东健康2020年总收入为193.8亿元,同比增长78.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盈利7.5亿元,同比增长117.7%。用户数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数达8980万,一年净增3370万,增长率超过1/3,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同样,互联网巨头们在深入医疗健康领域的过程中,也逐渐面临了不少问题。从目前上市的巨头的财务情况来看,医药电商的收入占比较高。例如阿里财报显示,医药自营业务仍是其收入主要构成,2021财年上半年,阿里健康在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的收入分别为60.36亿元、9.25亿元,合计69.6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7.2%。京东亦是如此。2019年全年京东健康的收入达到108亿元,其中,健康药品销售是主要收入来源。

 

纵观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除卖药外的其他服务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网上挂号、分诊、就医导航、移动端查询化验单等业务同质化竞争激烈,远程医疗、在线断症、医患在线互动等业务的市场教育还需时日。

 

为此,各大头部企业都在服务端延展边界,以期获得更大突破。比如就在近期动脉网主办的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阿里健康董事长兼CEO朱顺炎就发布了公司的战略新图景,欲意发力医疗健康服务来做照顾用户和家人健康的“行家里手”;百度健康也在上月针对生态合作伙伴发布了包括助力百家公立医院线上化升级在内的三大扶持计划,以完善其“互联网+健康”服务链条,并全面提升平台健康服务能力。

 

所以综上看到,尽管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医疗健康,但目前也都还处在早期阶段,对于医疗健康的赋能能力还有待继续深入。而落实到医疗服务领域,这不仅需要更多的资源、人才、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各大企业对医疗健康拥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和洞察。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淀。

 

另外,互联网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从模式层面改变了医疗健康行业不少细分领域。随着技术的迭代,巨头们也在逐渐深入到医疗健康行业的更前端,比如医药研发环节、基础科学研究等。而这,或许能为互联网巨头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和发展带来更大想象。

 

科技巨头的掌门人,集体走向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


不止张一鸣,近年科技大佬们都在积极探索生命科学领域。

 

前不久,拼多多创始人黄铮也宣布辞任,并打算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也曾表示对生命科学感兴趣,并在去年9月正式成立生命科学平台公司“百图生科”;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及夫人雒芊芊于2016出资成立的脑科学研究机构——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用于大脑基础生物研究……

 

除了亲自投身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巨头的掌门人也在积极捐赠设立科学大奖,以咨对科学研究进行奖励,从而激发更多人投身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例如在2015年,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等几位科学家、企业家组织创办了未来论坛,在这次论坛上,他们准备设立一个民间科学大奖。于是在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将正式宣布成立,该奖设置“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杨振宁院士评价,未来科学大奖是第一个延生于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由企业家群体发起成立的奖项,填补了中国民间权威科技奖项的空白。“瑞典有诺贝尔奖,香港有邵逸夫奖,而未来科学大奖作为后起之秀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近年来创新已被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但创新不属于“低垂的果实”,很难被采摘到,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经费和资源。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总投入常年维持在5%左右,2019年猛增22.5%,首次突破6%,2020年预计8%,2025年目标15%。届时,中国研发总投入也会超过美国。可以看到,我国对于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


微信图片_20210522193944.png

(2019年全国科技投入情况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背后的原因有三。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趋势走向看,全球的历史经验表明,世界上所有人均GDP接近或者达到1万美元的国家,必然都会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二是从目前国际形势看,科技实力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大国博弈的重要事项;三是底层技术的改变,也将带动各个产业的改变,从而带来更长效的经济增长。

 

因此,此次张一鸣投入到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中,既是为字节跳动寻找未来可能的新方向,也是一次顺应历史潮向的选择。正如人民日报此前对于科技巨头所应承担的责任时所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

胡煊

共发表文章311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蔡司、徕卡垄断的高端器械赛道,国产已经撕开一道口子

    2 天前

  • 进博会史上大获成功的医疗产品,背后有什么爆红秘密?

    2024-11-04

  • 疯狂卷低价,成不了口腔行业的出路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