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未来医疗”的新航道?这十一个关键词是风向标

作者: 动脉网 2021-10-01 08:00

“我们媒体、产业、政府和机构,所有利益相关方站在今天这个行业的拐点上”,在首届“未来医疗”中国医疗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峰会的战略媒体研讨论坛上,担任现场嘉宾主持人的医趋势主编陈怡宁慷慨陈词,她所说的这个“拐点”既是顶层设计层面,也是产业转型的生态层面,与会的十家医疗报道领域的顶级媒体及产经媒体代表身处其中,感同身受。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这两年飞速壮大,单单从企业数量上来看,就从不到1万5千家增长到了超过2万家,背靠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医药经济报》社长许宁生透露了一个数字,“年增长的速度超过了40%”。

 

在“十四五”规划中,“创新”一词高频出现,被提及了逾50次。而医疗健康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支柱产业之一,顶层架构层面的产业“拐点”至少体现在四个层面:首先,第一次提到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第二,是强调构建疾病预防的体系;第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第四,是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单单是靠制造大国,我们还称之为新兴的消费大国,而医疗消费是其中重要的一块。”陈怡宁说。

 

知名商业报道新媒体平台界面、财联社创始人郭为中,也从媒体实践的侧面给予了佐证,“从商业报道的角度看,硬核科技、医药、智能制造这几大产业,也是国家大力主推的舆论导向,尽管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来看,它有着‘出圈’的价值,我们也要准确估量‘出圈’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10928222346.jpg


技术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共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回归”


这个价值十万亿的医疗技术产业,媒体在蓬勃发展的产业新生态中如何找到自我定位? 

 

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给出了他的看法,“大家都在说技术驱动,但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带来的变化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应该有三个维度:第一,‘十四五’规划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技术上的突破来自于科研院校、来自于专家、临床医生、也包括近期很多投资机构开始侧重早期项目的医、产、学、研、投多方协同;第二,来自于变革共识,而这种多方共识的达成,就是我们媒体要做的事;第三个维度的变化,就是产业界的实践,产业的实践是真正推动把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的。”

 

这种多方共识的达成,在座的媒体几乎一致认同,医疗新生态公共价值体系的构建,其基础就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共识。

 

这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是一种“价值回归”。曾创办财新健康点的《八点健闻》主编季敏华直言,“就我自己心里所想,以患者为中心一直都没有变过,就是说不管是报道也好、企业也好,如果真正能够回归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话,其实很多东西迎刃而解。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是我们在说,问题是能不能做到。”

 

《E药经理人》系列媒体执行出品人谭勇对此也深有感触,从医药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来看,正在从过去较为粗放的商业公司,转变为技术驱动的科技企业,“但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行业存在着路径依赖的问题,因为技术驱动是有风险的,技术的背后是要拥抱风险,而过去营销驱动它的确定性是很强的。就像过去制药行业说低风险、高利润、高收入,现在才是真正的要走到高风险高利润,没有高风险就没有高利润,这样一个大的变化,我认为媒体唯一能做是的创造巨大的信息流,让人的认知能够逐渐有所改变。”

 

三医联动下的关系扩容,打造去中心化的“专业内容供给”

 

患者与医疗决策者之间巨大的信息差,是这个行业所面临的基本处境。而在国内的语境下,患者相对处于更被动的地位,“就是被施舍的,因为中国的患者决策权不高。不像在国外,患者组织甚至可以参与药品的定价。”丁香园数字化生态负责人、在英国学医多年的吕妍如是说。如何把过去存在扭曲的因素,进行有效地疏导,从而真正形成价值回归,则是一个有待媒企共同参与解决的课题。

 

谁来弥补医患之间的信息差呢?在当前的产业新生态下,对于医患关系的理解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新健康研究院负责人朱萍认为,“过去,前沿的医疗知识在医生间传递的时候,最初全国就那么三五个顶尖的医生,然后在医院渠道中通过行政化的体系,在专家跟主任、主任跟普通医生之间,相互传递,你可以想象到达患者端的时候,它会是怎样的。但事实上,媒体应该参与到这个过程里面去,健康传播不应该是非常‘中心化’的一个过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医保支付改革、以及药价改革的力度,整个被拉长的决策链当中,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季敏华直言,“过去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可能仅仅指发生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而现在复杂的三医体系结构当中,产生彼此信息不对称或是误解,尤其是在带量采购以后,其实需要的沟通是变得更多了。”《八点健闻》在对骨科、冠脉集采的报道中,已经将医患关系的视角延展到了院长、基层医生、乃至医疗销售代表的层面,因为他们都是这一“扩容”的关系中的构成者之一。

 

赛柏兰作为以医药代理商为受众起家的平台,总编王蔚佳也从她的切身感受出发,认同这种正在发生的变化,“医疗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包括中间过程中加入了商保等新的元素,带来客户端的变化,对于我们媒体来说,其实也意味着客户是在不断前置的,然而,我认为以‘患者为中心’,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关键就看实现路径是怎样,尽管目前可能还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业界探讨,但好在比起10年前已经清晰太多。”

 

打破医疗“黑匣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院外市场、互联网医疗等技术创新手段的陆续兴起,媒体平台的职能也正在发生转变。而这不仅仅像纸面上所显示的数据那么简单,据波士顿咨询报告,2020年中国在线问诊量比之前年暴增5.2倍,即便今年稍有回落,仍达到了可观的增量。

 

“但我们今天提到院外的医患互动远远不止在线问诊这一种“,丁香园数字化生态负责人吕妍说,”仅以丁香园为例,我们在构建新的医疗决策场景方面,疫苗一体化服务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大数据的再分配,月均接种量达到10万支,包含了流感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二类自费苗,可以说是对目前公卫系统的一个有效补充。而且,让我没想到的是,比如说知识付费前两年在大众端可能还算个热门,到今天已经进入了平台期,但在医生端的增长,仍然十分可观。”对此,参与讨论的媒体大咖也纷纷认同,在医疗信息和健康知识系统教育、基层医生教育等领域,创新技术手段的介入仍有很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国内患者组织的发展也在逐步壮大,比如罕见病、淋巴癌、糖尿病等领域的患者组织,已经在辅助诊断和康复领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负责人李晨玉对此也深有感触,“2015年‘健康中国行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发布健康新闻或者健康信息,未来的方向是要起到健康促进机构的作用。“

 

当媒体、企业等更多利益相关方介入到扩容后的医患沟通中来,如何因势利导地维护好良性的医患关系,也受到了在场媒体的高度关注。健康界研究院院长、曾经也是一名骨科医生的刘晖认为,“医患作为这种互动中的核心,我们现在要营造一个对医生的容错和包容很重要,因为医疗进步慢的一个最致命问题是不容许分享失败案例,说得更加具体一点,就像‘黑匣子’现象,如果拿医疗跟航空业相比,过去它的进步没那么快,就是因为在航空业,大家遇到一个失败,‘黑匣子’纪录哪里出了问题,就全世界分享;而医疗行业一旦出现问题,是绝对不会分享的,因为任何一个医生、或者医疗决策者一旦出现医疗事故,都会被认为是巨大的耻辱、不可被原谅,但我认为我们媒体有必要去推动这个事,去打破‘医疗黑匣子’,也让患者、公众对医生更多包容。”

 

如今,行业站在了这样一个“拐点”上,不仅技术驱动下的发展转型迫在眉睫,而且,以可及性、效率为核心的支付体系的改革,也极大程度上改变着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构建新价值体系的方式,在经历了近三个小时激烈的思维碰撞后,陈怡宁最后总结到,“未来,随着医疗药械、和医疗服务价格趋于患者跟医疗价值的平衡,怎么样能够真正实现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目的,同时让技术创新有更丰沛的土壤和空间,兼顾公平与效率,要构建这样一个未来的产业新生态下的舆论共识,‘以患者为中心’是一切价值回归的基础。”

文章标签 大健康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泰连锡国家级生物医药集群建设启动 助力健康中国落地

两年融资超15亿,疫情下爆发的心理健康赛道做对了什么

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本土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中医创新、中西合璧”,阿斯利康邀请合作伙伴共赴成都探索中西医结合创新生态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45篇

最近内容
  • 【2024出海领袖计划】早鸟招募启动:探索东南亚医疗市场,解锁全球增长新机遇!

    13 小时前

  • 新青年 新未来 | 第八届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科研成果转化板块剧透

    13 小时前

  • 凯度×伏羲实验室|中国银发人群研究第一期-理解“老”人

    16 小时前

上一篇

康桥资本联手复星医药,增强分子诊断领域布局

2021-09-30
下一篇

【首发】智因东方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继续推进基因遗传病大数据精准诊断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