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64亿人,占人口比重18.70%;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90亿人,占比13.50%。相较于2010年分别上升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骨科患者数量增加近一倍,我国骨科诊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骨科疾病是老年人高发疾病,老龄化使骨科的治疗需求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传统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对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诊疗经验有着高度依赖性,临床上诊疗存在难以精准量化等问题,因此存在戴昂漏诊、误诊的情况。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及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表示将进一步推动骨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骨科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助力实现区域分开,并组织制定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和《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政策作为引导信号显示出对骨科领域的重视,那么市场也将做出更迅速反应。其实,随着精准医疗、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骨科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已经掀起,给出了对骨科诊疗挑战的回应。
博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志生物),专注于为医生与患者提供骨科数字化诊疗解决方案。公司基于(香港大学骨科实验室)近30年的骨科领域科研专业积累,结合生物力学、临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多款智能骨科诊疗设备,包括智能诊断软件、手术机器人和个性化耗材等,致力于构建骨科一站式诊疗产品矩阵。
其中,博志生物的旗舰产品——数字化骨科诊疗一体机,属于全球首创。
博志生物2018年创立于香港,随后在深圳前海成立子公司。创立至今的4年间,公司完成了数字化骨科诊疗一体机的研发注册,并开启了完整产品矩阵的研发和验证。
旗舰一体机:诊断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数字化骨科诊疗一体机是博志生物的旗舰产品。它是一款平台型的产品,集成多个不同功能模块,包括骨密度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骨折风险评估系统和数字化手术规划系统。
· 骨密度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具体用于CT影像的查看和标注,并可以测量相应区域的骨密度值,辅助医生对人体骨质疏松情况进行诊断。
· 骨折风险评估系统通过骨形态结构、骨密度、骨强度的具体参数,判定人体骨质疏松性骨质风险的程度。
· 数字化手术规划系统通过智能化分析临床CT影像进行个体化骨质的精准检测,实现三维影像重建,帮助医生规划最优的手术方案、手术路径风险分析,以及进行术后治疗效果评判。
来源:博志生物
该产品可实现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显示、个体化骨质量检测、骨三维重建显示、骨科手术规划系统和骨科术后评估等功能。目前,搭载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的一体机1.0已经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根据博志生物CEO马驰博士介绍,数字化骨科诊疗一体机目前主要解决的临床痛点是传统骨质量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它可将传统的骨质量检测精度从60%提高至99%,从而辅助医生做出更好的诊断决策。
如此大幅度的精度提升建立于博志生物先进的无体模QCT技术上。该技术的核心是高精度,而高精度背后又需要放射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的支撑、上万例临床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
除提升诊断精度外,诊疗数字化骨科一体机还可以将各个子门类的骨科疾病进行集成。所以在公司的产品战略中,它扮演着“大脑”的角色,基于数据分析对骨科的诊疗做出支持。
同时,它也是抓住市场入口的产品,可以快速进入医院,增强与医生的黏性,由此为公司拓展未来的商业机会。
产品矩阵:打造骨科诊断、治疗闭环
基于骨科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定位,博志生物打造了一个以数字化骨科诊疗一体机为旗舰,包含数字化手术导板、数字化微创设备、数字化骨植入物的产品矩阵。该产品矩阵结合了手术规划、智能硬件以及个体化耗材。
其中,诊疗一体机像是医生的“大脑”;数字化手术导板和数字微创设备则帮助医生“执行”;再加上骨科必不可少的植入物。这三个板块构成了博志生物在骨科赛道的完整布局,也形成了博志生物打造的覆盖诊断、治疗和耗材的一体化方案。
来源:博志生物
此外,在骨科疾病数字化预防环节,博志生物也计划推出药械结合水凝胶产品。该产品可通过智能一体机指导实现使用位点的精确定位,利用智能分析系统可控释放药物剂量,以此帮助患者增强高风险区域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前,博志生物的两款骨密度产品已经通过药监局的质量检测,新一代骨科手术微创系统正在研发中。马驰博士透露:计明年公司将取得四张注册证,2023年将拓展亚太和欧美市场。
博志生物成立4年,还是一家创新型的创业公司。但其创始团队背后却积累了近30年的骨科经验。
· 公司创始人吕维加教授,是香港大学伍振民基金教授、国际骨研学会议主席、香港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前主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总负责人(香港首个)。曾连续10年(2009-2018)被ISI评为全球Top 1%科学家。
· 联合创始人兼CEO马驰博士,香港大学骨科学博士。曾供职于德国Robert Bosch GmbH, Corigine (HK) Inc、香港大学图像系统实验室,拥有多年医疗器械行业经验。
· CTO齐欢博士,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曾就职于壳牌公司担任数据科学家。在智能医学领域取得多项研究突破,成果发表于ICCV、MICCAI、MIUA等国际学术会议。
博志生物目前的团队规模近3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80%,公司聚集了一批来自香港大学、中科院、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顶尖研究人员。
博志生物也因此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性,能够对临床上的问题做出高效的针对性解决。公司认为骨科行业中目前面临着两个显著痛点:其一,如何把大专家的经验普惠至广大基层医院;其二,如何把一台手术数字化。
前者是博志生物的创业初衷:实现骨科诊断标准化,实现普惠医疗。医疗资源区域性的不平等让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面临误诊风险,博志生物希望未来能通过公司的数字化软件诊断系统,提高骨科诊疗的准确性,造福患者。
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普惠性。骨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可将优秀的手术经验量化为数据进行存储、标准化,并在后继诊断治疗环节中辅助医生诊断,使各个地方的患者都能享受优质服务,真正做到医疗下沉。
而后者则聚焦于骨科数字化的难点,另一角度看也是对前者提出的解决方案。骨科毫无疑问是数字化医疗的发展高地之一,它汇集了如AI、3D打印等多个智能技术。博志生物将计算机和骨科临床结合,并通过产品矩阵作出了回答,即以数字化手段为患者带来精准微创的个体化诊疗服务。
目前,博志生物已经与香港玛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国内近40家三甲医院展开了合作,数字化骨科诊疗一体机已经完成了7000+例病人的临床使用。
至今,博志生物获得了来自Angel Fund by HKX、奇绩创坛的投资,以及香港创新科技署的科研经费支持和香港科学园提供的产业联动等相关资源支持。
写在最后:
采访中,马驰博士谈及自身经历时坦言,作为一名骨科患者,他的双肩打了8个螺钉,做了2次肩关节手术。治疗过程中遭遇误诊导致他的关节大约脱臼了30多次,这段痛苦的经历是他整个孩童时期的噩梦。
今天,数字化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精度,也意味着能帮助患者减少更多痛苦。博志生物的目标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诊疗水平,帮助每一位患者治疗及预防骨科疾病,创造健康生活,实现普惠医疗。
技术的更迭创新往往从解决痛点需求开始,最终也落脚于需求的满足,科技应该让医疗更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