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一场心理咨询背后的资本战局:1年流入超10亿资金,这个行业即将爆发?| 2021年度盘点

作者: 向莲华 2022-01-05 08:00

精神心理健康行业,似乎一下子热了起来。

 

据动脉橙数据库显示,自2021年3月以来,精神心理健康行业内共有14家企业完成17笔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10亿元(计算规则:汇率换算按1美元 = 6.37人民币,数千万元按1000万元计算,数亿元、逾亿元按1亿元计算),其中好心情、昭阳健康、简单心理、壹点灵等企业单笔融资金额均超亿元,一反行业以往不温不火的状态。


心理年终盘点融资.png


资本重金押注之下,行业是否已经迎来发展机遇?又拥有哪些发展趋势?此次,动脉网通过观察2021年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系列事件和变化,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一、数十年平凡,逐步升温


曾有一位心理健康行业从业者表示,在20年前,有专家认为心理行业的春天即将到来,然而10年过去,行业的春天尚远。

 

虽然这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业内人对行业过去数年发展的一个调侃,但也说明了精神心理行业前进道路的曲折。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行业。

 

其实不然。一直以来,我国都在积极推动精神心理健康行业向前发展,虽然前期缓慢,但却坚定有力。

 

之所以说缓慢,是因为我国在2012年才正式出台了《精神卫生法》,而美国、英国等心理服务发达的国家分别在1946年和1983年就通过了“国家心理卫生法案”和“心理卫生法”,相比之下,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起步并不早。

 

但在2015年之后,我国精神心理相关的政策和意见每年都层出不穷,内容也逐步细化,相应的,大众对于精神心理的认知也处于稳步提升状态。

 

2021年里,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开展学生抑郁症筛查等文件的出台,无一不对行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利好,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及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盘点政策.png


政策助推之下,资本市场闻风而动,“沉寂数年”的精神心理健康行业也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与2020年发生的融资并购事件数量相比,2021年行业里融资事件数量不仅出现了明显翻倍增长,且融资轮次也更为靠后。

 

实际上,由于2020年年初疫情的影响,大众对于精神心理健康行业的关注本身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里,与精神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数量达10余条之多,其中大部分也与疫情相关。这一年里,虽然行业内仅发生6起融资并购事件,但政策的利好,无疑为后续资本的重金押注打下了基础。

 

彼时动脉网通过对这一领域多次进行深度解析,认为在未来行业发展里,在线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平台、诊疗服务企业以及技术驱动型企业更易受到市场和资本青睐,这些观点也在2021年的市场融资情况中逐渐得到了验证。

 

心理年终盘点大事件.png

2020-2021年行业事件一览


二、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热度持续走高


通过观察2021年接连完成融资的企业的业务,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聚焦于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而这,也与精神心理疾病本身与线上化模式的适配性以及行业内的供给资源匮乏问题不无关系。

 

首先从服务内容来看,通常而言,常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更为注重供需双方之间的沟通质量,本身就适合搬到线上,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服务也同样如此。

 

相比于其他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服务对物理设备的依赖较弱,现阶段大多诊疗设备是作为辅助手段开展。也正因如此,从可行性上看,将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服务进行线上化改造也就不难以理解。

 

其次从服务供给上看,在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一直以来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给线上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增长空间,这一情况在精神心理健康行业同样得到了延续。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科医师数量约为4万人,专业从业心理咨询师不足10万人,而现阶段我国约有16%-17%的人饱受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由此来看,我国精神心理健康行业供需不平衡现象明显存在。

 

线上化服务的出现,显然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也正因如此,无论是资本还是入局者,都对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青眼有加,不仅融资事件频发,且好心情、壹点灵这类业务侧重点各有不同的企业也纷纷深耕于此,并在以往线上化的基础上持续探索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其中数字疗法就是典型的服务方式之一。

 

简单来说,数字疗法是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干预来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效果,现有大量试验证明,数字疗法在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中展现出了突出优势。且从可行性上看,精神心理健康也是数字疗法最易切入的阵地之一。

 

在2021年获得融资的企业中,正岸健康、聆心智能等均是聚焦于数字疗法研发,且昭阳健康、壹点灵等企业也纷纷押注于此,尝试通过自研和与业内团队合作的方式研发数字疗法和数字化诊疗方案。


三、多环节连接加强,全领域布局寻找全新增长点


将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从服务类型上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服务、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和轻量级心理内容服务(或泛心理服务)。这三个领域,从用户规模上看哪一个都不是小赛道,这一点在2021年的融资情况里也得到了印证。通过分析2021年获得融资的十余家企业的业务,可以看出各自领域均有代表性企业获得了融资,无论是轻度心理内容,还是诊疗服务,资本市场均表示出了充分认可。


心理盘点融资分析.png


不过从上图也可得知,现阶段资本更为青睐于聚焦诊疗服务的企业,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现如今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性和患者的庞大规模。以抑郁症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目前中国有1.8亿泛抑郁人群,抑郁症患者已达9500万。

 

与持续增长的患者数量相对应的,是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市场需求远未被满足,因此,侧重于诊疗服务的昭阳健康和好心情能够相继在2021年完成上亿元的融资也就不难以理解。

 

理想状态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服务、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和轻量级心理内容服务这三大细分领域虽受众和服务重点各有差异,但实际上三者之间也应具备延续、交叉的关系。以诊疗服务为例,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而言,在通过专业的医学诊疗服务治疗疾病时,通常需要适当的心理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加以干预,即需要从诊疗到康复再到强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然而事实是,各领域间的紧密衔接尚未形成常态,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各自为战,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服务和常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也存在巨大鸿沟。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业内众多企业纷纷发力,并开始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精神医学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融合,以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例如原本专注于将精神诊疗服务线上化的昭阳健康现如今正大力拓展服务链条和多样性,以满足用户从重到轻、从疾病治疗到心理健康服务的各层次需求。

 

而以往以心理健康服务为重心的壹点灵、简单心理也同样将服务拓展至精神心理疾病诊疗领域,并为此进行了线上互联网医院建设、线下诊所落地的布局。

 

通过对精神心理服务的全领域覆盖,一方面对用户而言,不仅自身的诉求能更容易被承接,且获取各类服务的便捷性也能获得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通过在领域内的完整布局,也能不断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探索B端市场,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相较于频繁现于人前的C端市场,精神心理健康B端市场(本文中企业端、教育端等统称为B端)这座水下的冰山并不容易被大众所关注到。但近两年里,在政策的推动下,这一市场同样迎来了快速增长。

 

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下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试点地区逐步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后探索出可供全国推广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

 

随后三年里,每年多部门都会根据往年试点任务执行情况联合启动新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进一步推进和指导各地规范实施服务体系建设。

 

且2021年11月,教育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政策的引导,让政企单位、教育端、企业等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也随之衍生出了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企业开始积极布局B端。

 

一般情况下,面向B端,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主要有提供软硬件产品、为B端建立SaaS平台、直接提供用于心理干预的心理咨询和测评服务。

 

据了解,壹点灵、简单心理等原先更聚焦于C端的企业都开始面向企业提供规模化的B端服务,其中壹点灵所采用的服务方式正是为B端客户搭建心理服务SaaS平台,这一形式也加强了客户自身在服务交付过程中的参与度。

 

同样是提供SaaS平台,好心情和昭阳健康则稍有不同,两者均是面向精神专科医院和医生提供SaaS服务,从而辅助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即B2B2C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发展B端市场,也能为企业发力C端市场建立桥梁。

 

实际上,我国精神心理健康B端市场虽是近两年才被大众所接触到,但早有多家企业在这一领域布局。例如国资参股企业六合熙诚自成立以来便专注布局B端智能化数字化心理服务市场,从政企组织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出发,用人工智能赋能心理新需求,挖掘用户的复杂多元心理信号,构建用户全息心理画像,驱动用户从 “出现心理问题后被动求助”向“主动心理健康管理”转变。截止到目前,细分职工、中小学生、退役军人和家政四类场景人群,已服务约3000家机构客户,覆盖用户数量达630万。

 

尽管短时间内心理健康B端市场并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未来随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持续加强,这一细分领域也将逐渐成为整个精神心理健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科技赋能,行业持续焕新


在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更迭下,医疗行业的服务方式不断迎来变革,近两年里,精神心理健康和智能科技的融合,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在科技服务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了各自的成果。

 

例如在VR+精神心理赛道,心景科技和虚之实便是利用VR、大数据、AI等技术为精神心理康复训练提供完整的VR数字疗法方案,其中虚之实所研发的认知功能康复系统已于2020年的年底成功获得了NMPA认证,这也是国内首个获NMPA批准的VR相关精神心理康复训练系统。

 

除VR+精神心理外,心理服务机器人也是现如今业内企业大力发展的方向,其中连信科技早在2018就开始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心理服务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并推出了AI心理健康服务机器人连小信。

 

区别于其余医疗细分领域的机器人,心理服务机器人的功能更集中在语义识别和语言交互方面,也正因如此,这一产品的创新需以大数据、AI技术和算法的不断突破作为支撑。

 

现如今伴随着科技的迭代和数据的积累,心理服务机器人在语义理解和交互方面也更加智能化,所能覆盖的功能范围也更加全面,无论是前端的预防、诊断,还是中后端的干预、治疗,均可以通过心理服务机器人这一载体加以实施。


六、未来将如何发展?


政策、需求多方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精神心理健康创新服务方案走向市场,资本也持看好态度,那么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行业又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

 

第一,标准化。现阶段行业发展虽处于多方看好状态,但仍面临着心理健康服务缺乏标准化的问题,一方面不仅掣肘了行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服务的普惠性、规模化发展方面存在一定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众多业内企业也在不断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相对应的服务体系的打造,推动行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且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了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此看来,未来行业必将会朝着提升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规模化等发展发展,而这些,显然需要服务的标准化作为重要支撑。

 

在这样的趋势下,行业一旦真正迈过标准化关卡,也将迎来真正的黄金发展时期。

 

第二,科技与精神心理服务的融合将进一步增强。对于科技加持这一趋势,业内人士认为AI、大数据和智能硬件等与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融合,能够帮助甚至于在未来替代部分服务,不仅可有效承接用户需求,也能促使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第三,在线化、数字化服务模式在未来仍将是资本重点关注。这一服务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医患资源失衡问题,在此基础上,诸如数字疗法这类的数字化干预方案也会不断走向市场。

 

2021年,对于精神心理健康行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在接下来的2022年里,行业是否能延续现有趋势,我们也拭目以待。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向莲华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互联网医疗“挤”在专科赛道,大厂收购、整合或成新常态?

迈入互联网医疗深水区,平安健康“家庭医生会员制”产品如何引领新方向?

2021年,会成为数字医疗发展的元年吗?

智能GPT时代,创新药营销如何做?

向莲华

共发表文章138篇

最近内容
  • 临空腾飞正当时,陕西省西咸新区生命健康科技产业项目招募火热进行中!

    2022-09-14

  • 打造医美教育培训一站式平台,顶智医美如何破解医美机构管理难题?

    2022-08-08

  • 跑赢死神,这家企业如何用“第一反应”挽救生命?

    2022-07-13

上一篇

专访安智因周洋:千亿检测市场,心血管病成基因检测新蓝海

2022-01-05
下一篇

九死一生创业难,四位医生的破局之路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