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伟和他所打造的医生树定位于诊后、院后的医患沟通平台。在接受动脉网的专访时,北京山海树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冠伟强调诊后、院后的医患沟通平台将是行业未来趋势,可以更好地让互联网医疗回归医疗的本质,且有可持续的“长尾”商业模式。
陈冠伟向动脉网介绍,山海树科技是国内第一批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之一;在推出To C的医生树之前,山海树科技在医患沟通方面已经通过B2B的形式耕耘沉淀了三年;医生树模式似微信,主打院后医患的强关系概念,帮助医生医生做医疗的售后服务, 促使医生责名利兼得。
医生树系统图示互联网思维打造山海树 乃国内首批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山海树科技创立于2011年5月。核心创始人裴丹在美国学习工作10多年,在加州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创业前在AT&T Research 担任主任研究员负责大数据研究。AT&T是移动医疗的先行者之一,对国内医疗公司影响巨大的《颠覆医疗》的作者Eric Topol目前就在AT&T担任首席医学官(了解《颠覆医疗》)。同时美国领先的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和CardioNet也与AT&T进行深度合作。受此启发,2011年5月裴丹回国与国内互联网团队及山海树地产集团联合创立山海树科技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创业。
山海树科技拥有一支强大的团队。CEO陈冠伟此前曾在著名的IT门户网站小熊在线工作了8年,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在2012年进入山海树之后,陈冠伟在带领团队开拓医院的过程中,长期与医生和医疗机构管理者打交道,不断学习吸纳行业内部知识,已经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专家,深刻了解医生和医院的需求和痛点。
陈冠伟的团队是完全以互联网思维打造,人员多来自一线互联网公司,40余人的团队中,技术人员约占七成,另设有专门的医疗小组。而随着医生树的不断迭代,山海树正在加速进一步充实技术、运营及高级管理人才。B2B积淀医患关系三年 山海树发力To C医生树产品To C的医生树在2014年9月上线前已经有了深厚的积淀。山海树的健康e站健康管理系统在过去三、四年间过去服务40余家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医患沟通的经验。
陈冠伟向动脉网透露,山海树之前前走的是一条To B之路:向医院出售远程健康管理系统,随后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及“随访助手”“我的大夫”两款APP应用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提供院后的会员管理、数据监测、医患沟通、私人医生等服务,由院方负责开通账号、分配医生、管理患者等具体工作。
在实践To B模式的三年中,陈冠伟团队一直认为山海树产品的院后诊后模式可以积淀的丰富经验、数据,是区别于期待通过在线问诊解决问题的春雨医生和好大夫等轻问诊平台的最大特点。
2014年6月,三年磨一剑,陈冠伟意识到山海树To B产品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已经趋近成熟,决定三年磨一剑,推出To C的医生树,主打基于医患强关系、院后诊后的医患沟通平台,帮助医生做好医疗的售后服务。2014年9月医生树1.0上线后,类似定位的产品也蜂拥而至,在肯定了思路正确的同时,陈冠伟觉得这是好事,因为整个中国的医疗行业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 山海树三年磨一剑积累的医患沟通数据、产品和经验使得陈冠伟对医生树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信心十足。
山海树三年里早已开发并成功销售的病历管理系统、健康评估系统及整合了数十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即将被医生树平台免费开放出来给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使用,用来辅助院后治疗、体检后的慢病管理,进而吸引更多的在线医生通过使用医生树APP实现自身价值。使得医生树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强大的先发优势,医生树模式似微信 主打院后强关系概念在线问诊模式虽然大行其道,但终究无法摆脱医患之间沟通不足的桎梏,更遑论院后管理,对于需要时间积淀的慢性病而言更是如此。在对院后管理有着更为深刻理解的山海树看来,随访就是弥补互联网医疗普遍存在的沟通不足问题的最好手段,也更能体现互联网医疗的价值。
所以,他们选择了一条与通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轻问诊概念背道而驰截然不同的道路。
“仅仅是在线简单问询沟通无法沉淀任何内容。”陈冠伟用不容置疑的语气,为轻问诊模式盖棺定论。也正因为如此,山海树所着力打造的医生树APP,本质上是一个健康大数据的平台,而非在线的医患沟通平台。他们希望做的,是掌握患者在离开医院之后的数据,让平台之上的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确的帮助患者进行判断。
“有病例数据的健康档案,才是引导我们的价值观。”互联网营销出身的陈冠伟和大数据分析出身的裴丹这样向动脉网强调着山海树所看重的价值观。
在谈到医生树的未来规划之时,陈冠伟也再一次向动脉网强调了“在线问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患病还是需要县看医生”的观点。医生树希望在病例数据的支持之下,成为院后的导医、导诊、分诊、会诊平台,在患者进行问诊的同时发出挂号、加号提示,有的放矢的给医生分流优质患者、给患者选择优质医生。
陈冠伟甚至这样形象的比喻院前院后的关系:院前类似于微博概念,是一种弱关系的连接;而院后更接近微信概念,是一种更为稳固的强关系——让患者通过问诊变成院后对象,提供一种全关系的“医疗的售后服务”,正是医生树所希望达成的关系。
在接受动脉网访问的过程中,陈冠伟也透露了医生树即将迭代的两个版本的规划:
新上线的医生树2.0版本将着力打造医生自媒体概念。医生通过通过自己在医生树中的“朋友圈”发布医疗知识服的患者,从而达到协助患者导诊的目的。
开发中的医生树2.1版本将力推医生圈的关系,将在3周后推出。在医生树的推广过程中,陈冠伟的团队发现为数不少的小医院医生渴望得到学习的机会,同科室之间的医生也期待能够相互交流、请教病例。这让医生树萌生了打造医术交流促进平台的愿景。无独有偶,在动脉网此前的采访当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延伸阅读:医联打造医生专属的Instagram+Quora)。
医生树产品医生树与医院非竞争关系 帮助医生责名利兼得在与动脉网的交流中,陈冠伟几次强调了“诊前的轻问诊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的观点。在谈到医生树倾力打造的院后医患关系之时,陈冠伟表示,院后虽然切入点比较窄,但可以通过提供的服务达成更精确的追随度。
陈冠伟认为,通过医生树的病例管理系统、健康评估系统及可穿戴设备手机患者数据,一方面可以让医生自主的管理患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大病重病的跟踪随访。根据医生树的数据统计结果,大多数患者在院后的看护及用药方面存在共性的问题。而有着数据积淀的医生树,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远高于各种轻问诊平台。
陈冠伟向动脉网透露了医生树意图帮助医生、医院责名利三者兼得的愿望:一来通过产品模式定义医者责任,让医生更好的服务于诊治过的患者,在增加就诊看护率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二来有统计显示高达90%的看护是在院外完成,医生树的院后模式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通过随访增加复查率,进而帮助医院增强用户粘度;三者医生也可以通过医生树提供院后服务,实现自身价值,切实的通过互联网医疗获利。
也正是基于这三点,陈冠伟认为医生树与医院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可以持续的帮助医院、科室及医生提升服务,盈利创收。医生树超越院后管理 酝酿电商平台2014年底刚拿到1000万美元融资的医生树并不缺钱,但陈冠伟向动脉网透露他们2015年中还是有2000万美元的融资需求。
目前有近万名医生入驻的医生树希望在2月底能达到20万的患者数,而到7月,他们的目标是3万医生、200万患者——这当然需要持续的资金流支持,更重要的是,医生树还计划在3月上线医药电商平台。
谈到这一规划时,陈冠伟扔出“医疗产业真正的消费者是医生”的观点。他认为,抓住医生患者才会跟进来,而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都需要面对如何抓住医生的问题。
山海树也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决定杀入未来势必竞争惨烈的药品电商领域。陈冠伟向动脉网预测,在2015年6月之前,会有包括仁和药业在内的超过10家医药电商出现,有资源且更不缺钱的药企将是医药电商的主导者,而山海树则希望在此之前,筑造起自己的医药电商竞争堡垒,最终能够完成一个“医-药”闭环服务平台。
他们的优势,就是手上目前的近万名医生,覆盖了超过100家医院,和三年多来在院后、诊后方面积累的产品、数据和经验。山海树希望利用现有的平台优势,建立自身在医药电商领域的竞争力。山海树希望通过下一轮融资,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医药电商的跑马圈地阶段处于优势地位。
动脉网也将持续对山海树做出关注。
(想第一时间了解互联网医疗创业信息,请关注动脉网微信公众账号:vcbeat,也欢迎大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我们互动,或通过微信与我们联系,发布您的创业项目或相关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