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华西医院包骥:国外将上市,国内卡审批,本土转化为何这么难?

作者: 沈宇婷 2022-08-02 10:00

“在未来,我们希望项目能够在国内国外双开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包骥在采访快要结束时这样谈道。

 

据悉,包骥团队研发的“全血灌流生物人工肝系统”项目,是国内第一批向国际顶尖医疗机构——梅奥医疗中心输送的专利。

 

在未来,成果转化主攻三个点:第一点是配合梅奥医学中心转化工作,帮助生物人工肝产品在美国尽快上市;第二点是和国内投资人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让项目更贴合国内要求;第三点是与梅奥医学中心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但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实际上,这样的期许注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近日,包骥受2022第二届生物医学领域高价值专利项目评选活动邀请,与动脉橙果局一起,基于团队在“全血灌流生物人工肝系统”项目的研究与转化,聊到了他们在两个不同阶段的故事,并思考着如何突破成果转化难点问题。

 

同一项技术,不同的转化命运


有效缩短病患等待时间,这是一项让国际同行折服的技术。

 

肝属木,意味着生机。在人体内,肝的特性是主疏泄、调达,1000亿肝细胞每天将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清除,从而调节人体一身的气机运行。

 

肝是坚强的,其再生功能极强、忍耐力高、到最后一刻也不会告诉你,它累了。但作为肝病大国,我国患者人数高达2亿,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不足5%,大多数患者输掉了与死神的赛跑。这主要是因为器官移植供体肝脏资源紧缺,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许多患者在等待供体肝脏的过程中,死在了黎明来的前一个夜晚。

 

看见困境,打破困境,包骥希望研制出一台能够延长肝脏患者等待时间的设备,怀抱着这样的热情与理想,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专心投入到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工作中。

 

回到国内,包骥对美国技术进行重现的同时,也做了更多的拓展:第一是改进细胞分离的过程,提高分离效率;第二是改变细胞培养过程,让细胞在体外存活时间变长;第三是改造生物反应器,使其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容纳更多的细胞。

 

付出诸多努力后,“全血灌流生物人工肝系统”出现了颠覆式技术突破:一是原代肝细胞数量达到200亿;二是肝类器官培养效率提高100倍,解毒效率超90%;三是生物反应器能支持治疗时间达到24小时。

 

与此同时,该技术在参与全球学术交流中,也吸引到全球排名第一的梅奥医学中心来进行技术转化合作

 

据悉,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500万元和20%净收入提成的方式,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签订了生物人工肝相关专利的转让协议,这也是中国内地医疗机构向国际顶尖医学机构梅奥医学中心输出的首批专利。

 

包骥回想起那段转化经历,仍然觉得痛并快乐着。痛在于两国专利写法不同且谈判缺乏经验,整个过程存在许多困难,而快乐在于得到梅奥认可后的技术,打开了国内外知名度,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但是,这项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却很少有这样的喜悦,据了解,目前技术转化还卡在审批环节,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归类,这无疑增大了投后风险,让许多投资人欲前又止。

 

“卡审批”背后的原因


审批难,仅仅只是成果转化淤堵的一个表现点。

 

这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差异产生了差距,国内外的转化思维不同造成了进程的不一致。

 

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包骥就表示,主要存在两个困难:一个是国内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配置不如美国完善,具体表现在,团队做硬件设施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与意见,而美国的团队配置则包含了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制造、电脑编程等多领域人才;

 

另一个是经费问题,美国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转化,产品先保证的是治疗效果,再考虑经济性问题,也因此,美国乐于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支持创新型治疗技术的开发工作。

 

但在国内,科研经费却是勒紧裤腰带,一方面是国内环境如此,申请到国家课题后,也只能拿到几十万或几百万人民币,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研发工作;另一方面是以发表论文为目的的研究导向,也限制了转化研究的发展。

 

为此,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积极助力团队的研发工作。首先是给予团队课题资金大力支持,尤其是涉及到产业转化方面;其次是医院承担了所有研究的人力成本;最后就是为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良好的实验设施与高精尖设备。

 

而在医疗技术的审批上,国内是相对比较死板的,但仍有新的途径。包骥透露,团队目前还在进行本项技术的产业升级,将其形成新的专利,在形成临床可用的产品时,学校和医院也将会介入到审批工作的沟通中。

 

坦诚,是双方合作的原则


即使困难重重,但依旧有投资人看好包骥团队与“全血灌流生物人工肝系统”项目。

 

据悉,包骥团队已经和投资人进行了合作,“他是一位有情怀的投资人。”包骥这样评价道。这位传统行业出身的投资人将技术的研发放在第一位,在他能够承担的支持范围内,全力配合团队的研发工作,让技术走上临床,让更多人受益。

 

尽管对研发人员来说,其核心并不是考虑最后的收益,但当投资人出资支撑研究工作后,公司的经营也自然而然地纳入了考量的范围,研发人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研发思维,先生产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来帮助投资人维持公司正常运营。

 

实际上,与投资人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坦诚,是我们需要遵守最重要的原则。”据了解,在与投资人正式合作前,包骥就向投资人一五一十地介绍了项目和产品定位,表明了合作目的,让投资人了解团队的需求,并准确判断双方能否合作。

 

那么,除了坦诚,在对外链接的过程中,包骥还谈到了三点:

 

第一是科研人员需要了解临床和市场的需求,与传统科研的创新导向不同,成果转化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到技术的应用场景;第二是调节心态,产业转化需要更广阔的思路,也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良好的心态才能保持理性的思考;第三是团队合作,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补充自身在商业领域的不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科研转化是场漫长的行程,旅人需要思考、改正再行动,而在这条路上,包骥和团队都带着临行前的初衷砥砺前行。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3篇

最近内容
  • 川大魏于全团队,公开一项mRNA递送专利

    1 小时后

  • 一年转化金额飙升262%,低调南大如何惊艳科转圈?

    3 天前

  • 深圳先进院李骁健,在打一场脑机接口的突围战

    3 天前

上一篇

专访朗信生物:一线临床需求催生创业梦,两年内推进眼科基因疗法IND

2022-08-02
下一篇

君联、IDG、高瓴等一路陪伴,临床CRO黑马今日上市

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