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角色之问”:新一代成果转化中参与者的分工与合作

作者: 沈宇婷 2022-09-23 09:59
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在于过程的递进性,从实验室到市场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的特征与要求都各不相同;其次还在于角色的多样性,各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角色加入与合作。因此,一个重要命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在成果转化体系中会加入哪些角色?他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84292827762078664.jpg

近日,动脉橙果局联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围绕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角色之问”,共同策划了科学家创业——成果到产业的“人物·调色盘”线上Panel。会议特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副院长葛健军、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杨晓非、未磁科技联合创始人丁铭、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兼前沿科技基金总经理任博冰,针对成果转化中不同角色都“做了什么”进行了激烈探讨。


角色不同,职责也不同


动脉橙果局:在成果转化中,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的核心职能有哪些?研究院承担的角色是什么?


葛健军: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在成果转化链条中的核心职能主要有两个:


在技术端上,研究院的核心职能是对技术的二次开发。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不同于高校的基础研究或者前沿的技术研发,我们更加注重结合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对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后续的试验和开发,以形成能够在生产中应用的成熟技术;


在服务端上,研究院的核心职能是打造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成果的孵化需要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来帮助它们推向市场。对此,研究院作为江苏省专业化众创空间,不仅建立了通用的服务体系,还打造了医疗器械专业化工程转化服务体系。


研究院获得了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项和中国百家特色载体的荣誉称号,就是这两个核心职能的充分体现。


而在成果转化中,研究院承担了桥梁的角色,一方面是科研团队和企业建立沟通信任的桥梁,延伸高校科研技术的同时,又研究行业环境,贴近产业,另一方面是跨越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品商业化之间“死亡之谷”的桥梁,搭建起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产业孵化平台等多个转化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完整周到的服务。


动脉橙果局:科学家创业者在成果转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会与哪些角色存在比较强的关联?


丁铭:实际上,科学家创业者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价值或作用是不一样的。


在创业初期,科学家起到突破前沿科技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专精特新硬科技创业的大环境下,科学家常年深耕科研领域,在某一细分领域十分深入和前沿,能够打造技术壁垒,也能找到技术突破口;


而在创业中期,前沿技术已经实现突破,来到从原理样机到工程样机的阶段,此时就更需要工程师这个角色,但科学家的聚焦思维与工程师的发散思维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中期,科学家的作用将转变到底层研究的继续突破


再到创业后期,“硬”产品要实现“软”着陆,其中就包括市场推广,此时,科学家除了进行产品进一步的研发和迭代外,还需要面对具有专业性的客户,辅助市场部门进行市场推广


整体看来,在成果转化中,科学家的角色与作用都在发生转变,但科学家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取决于科学家的心态——是兼职创业还是躬身入局?如果是兼职创业,那科学家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会比较小,但如果是躬身入局,在创业中转变心态,不断学习,科学家也有可能起到一个相对主导的作用。


而不管抱有哪种心态创业,科学家跟技术部门的链接始终是必不可少且长期存在的,另外,在辅助市场推广时,科学家与市场部门的协同合作也相当重要。


动脉橙果局:在成果转化的投资过程中,投资人的角色有哪些变化?


任博冰:最近这几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成果转化问题才真正被投资行业并重视,并成为硬科技投资机构的竞争力之一。实际上,这种变化对普通投资人来说,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这是因为真正接触到成果转化后,投资人需要懂技术也需要懂产业,交叉难度大,门槛高,所以深度参与或主动参与的投资人其实很少。


其实在技术成果转化中,投资人的角色也有可能直接从投资人转变到联合创始人,在项目的投前与投后服务中,都需要投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未可知的,这也使得投资人在付出更多精力的同时,也要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


对大多数投资人来说,从0到1的技术成果转化过程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其表现在方法论很少,包括团队孵化模式、管理体系、产品定义、转化指标都需要去重新探索,另外,整个投资逻辑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之前大部分投资人看项目,找项目都是从自上而下地去做,但在成果转化中,可能需要投资人自下而上地研究技术与项目。


动脉橙果局:技术经理人在当下的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杨晓非:技术经理人是这几年比较热的一个词,但事实上,这个角色在改革开放后就一直存在。
发展至今,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第一是职业队伍尚未完全形成,许多技术经理人还分散在各个专业机构里,并不以此为生;第二是高级技术经理人稀缺,广大技术经理人难以独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


高级技术经理人是集多项优点于一身,具体来说,首先高级技术经理人本身具有科学属性,能懂科学家语言;其次他还具有改变和领导的能力,通过分析判断项目的优劣势,从而说服科学家进行改善;最后是擅于组织协调大项目,能从商业、资本和市场多角度操作。


实际上,要将这些优点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于广大的技术经理人来说,带领一个团队,集合多方优势,也帮助科学家产业化,而在整个团队与过程中,广大的技术经理人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动脉橙果局: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层面上,英国和美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丁铭: 以我曾就读的英国最大的光电子研究中心—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为例,研究中心所有的研究都是以需求为导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研究中心项目的来源近80%都是来自于工业,研究工作的展开是有具体的需求牵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成果的转让和专利出售是一个明确且好走路径;


另一方面研究中心还孵化许多科技型创业公司,其中还包括细分领域中的领军企业,而在孵化过程中,研究中心始终专注偏前端的研发工作,当技术原理得突破后,就会马上将技术转移到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有职业CEO加入并带领团队进行后续的成果转化。


当然,孵化的企业也会和研究中心建立一个联合的技术实验室,科学家在转化后,仍然可以对技术进行再次开发和更新迭代,企业以此来得到前沿的技术支持。


动脉橙果局:美国的转化制度和研究文化,或者其他地方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博冰: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国内和美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在制度上,美国高校整体扶持有一套较完善体系,例如麻省理工的孵化器提供了一个全周期服务,包括行业调研、对接潜在客户、法律顾问等多项服务,在整体上,就给科学家一个比较明确的价值观,但在国内,核心还卡在高校对成果转化的定位上


 其次在文化上,国外教授创业经验丰富,有的教授已经有几十个公司甚至四五个上市公司,相比之下,国内教授还比较保守。此外,国内科学家创业的边界还不清楚,而国外投资机构一般会有科学家一定不能占公司大股、全职创业者不能有公职权、亲属不能在公司任职等一系列的要求。因此,国内的红线还有待进一步地清晰完善。


动脉橙果局:在研究院的研发和转化工作中,有没有进行一些比较突破性的尝试,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和经验呢?


葛健军:实际上,我们的突破是获得了学校、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以研究院的自立项项目——器官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例,从立项到成果转化,研究院都进行了一些突破性尝试。


首先在立项中,项目是通过技术委员会的专家评审在研究院正式立项,这比其他的项目力度都要好,可以说第一步就根正苗红,这为我们再去做后续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其次是研发中,研究院利用了政府的研发经费作为起步的动力,将学校的原创基础性研究,围绕着市场和产品进行二次开发


再到项目达到转化条件的阶段,因为知识产权的转移涉及到国有资产变动,学校的流程相对比较漫长,对此,研究院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省产研院对项目的态度与评估,取得政府重点项目支持后,再获得学校决策支持,突破性地实现了成果转化。


最后在成果转化后,团队按照成果转移办法合理分配收益,团队成员又自愿全部捐赠公司,帮助其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两条经验:


第一条是必须遵守教育部高校关于成果转化的规章制度,突破是有底线的,不要去尝试触碰任何红线,虽然道路漫长,但每一步都要走实;第二条是以技术和团队整体转移的方式来开展成果转化,也就是说,团队成员随技术一起转入公司,既能提高转化效率,又可避免成果转化后不能继续顺利前行的问题,让科学家成为公司CTO,增加成果接收方和投资人的信心。


动脉橙果局:国内的成果转化制度、环境或者文化,有没有什么是目前比较难突破,或者可以向海外学习的地方?


杨晓非中国的成果转化始终在走自己的路,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个是中国科研体系是在苏联时代建立起的,科学家创业模式跟欧美的模式不一样;第二个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自主创新也只有不到十几年的历史路程,基于此,可以说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走自己的创业路。


单从法律的形式来说,中国比美国更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通过技术转移办公室合理地确定职务权属,然后合理地把收益赋权给科学家,让成果转化在法律层面上进入无障碍的状态。


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在实操中,不同性质机构的领导免责问题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另外,还要让科学家看到市场,有动力去做成果转化,这需要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帮助科学家,在尊重创新规律的基础上,转化出高价值成果


成果转化还需本土创新


动脉橙果局:从科研人员角度,海外的成果转化思路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哪些需要根据国内的情况进行调整?


丁铭:科学家创业需要转变自己的心态,虽然在学术领域,科学家具有一定的主导权,但在创业过程中,绝大部分科学家并不适合主导企业。这时候,科学家就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如果自己不具备企业家的素质,且不具备强大的商业知识和素质的成长能力,通过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转让专利等途径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化路径。


动脉橙果局:作为投资人,哪些地方可以从欧美取得经验,哪些优势在国内投资的时候需要重新思考的?


任博冰: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投资孵化中,国外知名的生物风投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Third Rock、Arch之类的成功模式都是我们参考的对象,但国内的实际打法还是有不同之处。


例如在技术上,我们追求技术的全球领先性,因此寻找科学家也扩展到全球范围。同时,如何去寻找一个能与顶尖科学家配对的顶级CEO或者最懂本土市场和商业生态的运营合伙人,如何构建一个全球化的高效组织,也都成为投资人的新命题。虽然国内仍然在借鉴国外的人与技术,但中国技术投资人同样也在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突围,比如结合本土智能技术优势,采用AI+生物等。

动脉橙果局:研究院在转化制度和与产业GAP的消融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葛健军:首先从大方面讲,成果转化需要目标一致,整合各方力量,做好多方要素的结合,要有想做事、做成事的坚定信心;其次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培养团队核心竞争力,让职业技术经理人加入到成果转化过程中;最后是结合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发挥技术加平台的优势,提供一站式和专业化服务,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48篇

最近内容
  • 3月成果转化公示,7所高校院所交易额超三千万元!

    2 天前

  • 2年转化51项专利,中山医院创新转化启示录

    2 天前

  • 专科突围,带动创新转化,华山医院如何成为“黑马”?

    2024-03-20

上一篇

韶远科技:专注创新药“造芯”15年

2022-09-23
下一篇

开发了40年的多肽Tβ4依旧惊喜不断,适应症探索已超10种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