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百亿估值,科研成果转化也跑出了6只独角兽

作者: 沈宇婷 2022-10-07 17:27

今天我们要讲的独角兽只有一个定位:科研成果转化,即在医疗领域从实验室跑出来的独角兽企业。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显示,我国生物科技行业(Biotech)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榜16家,其中我们分析出靠科技成果孵化而出的独角兽企业共有6家,总估值超百亿。


这并不容易,创业本质上就是场大浪淘沙,尤其是对商业运作并不熟悉的科学家群体来说,创办一家公司更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640.png


对此,我们将分析这6家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独角兽企业,描画出它们的共同画像,并希望为正在创业和即将创业的科学家所借鉴。


合理的团队组建:科研与商业兼具


一支合格的创业团队由两种角色组成,即科学家与商业人才,他们分别代表了科研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


第一个角色是科学家,这6家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行列都有科学家的身影。事实上,科学家攥着实打实的技术成果,他们自己开公司能够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还坐拥丰富的科技资源,更容易把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瑞科生物为例。公司创始人刘勇是一个深耕HPV疫苗研究的科学家,创办瑞科生物前在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担任HPV疫苗开发的主要负责人。这段经历也让刘勇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布局开发及商业化HPV疫苗管线,专注REC603九价疫苗研发工作,并有望成为首款国产HPV九价疫苗。


除此之外,公司还集聚了一批“科研经历+CDC工作经验”的科研团队,其中首席医学官张建慧,不仅在CDC担任过教授,更是在赛诺菲、默沙东等全球顶级的疫苗企业担任有关负责人,公司首席科学家洪坤学,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和杜克大学担任过研究学者,归国后,也一直在CDC从事疫苗研发工作。


总体来说,瑞科生物以刘勇为首的核心团队从业经验丰富,普遍有20年左右的疫苗研发经验,特别是还有CDC经验的加持,更有利于让科学家了解国家疫苗研发的方向,因此瑞科一出世,就迅速成为中国HPV疫苗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并获得不少资本的青睐。


但其实,创业光有科学家还远远不够,因为在科研转化过程中,科学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打通技术难关,实现前沿技术的突破,因此企业商业化的运营管理需要搭配第二个角色,即商业人才。


作为商业精英,他们更加熟悉市场与产业布局,并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因此我们发现,在这6家独角兽企业中,商业人才的加入能快速帮助企业步入正轨。


我们从碳云智能的发展史中分析,在技术研发上,碳云智能以李英睿学者为主导,但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上,则是由丰富商业经验,带领华大股份进入上市轨道的王俊为主心骨,帮助公司地域扩张和布局产业。


2016年,王俊带领团队进行企业扩张,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欧洲岛国马耳他分公司和Israel分公司,并且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公司Imagu视觉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其图像理解技术协助后续数字生命生态系统的开发,通过建立子公司与收购,碳云智能成功落地招牌——“觅我™”平台。


基于“觅我™”平台,王俊开始进行商业布局,与多方合作,丰富业务管线,2018年-2019年,碳云智能联手东英金融、大成食品布局精准营养领域,并且与珠海市政府、BSI机构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多项服务,包括精准运动、精准护肤、精准营养和助力健康App开发平台等6项业务。


从团队组建来看,创业的开始需要科学家提供一个“好点子”,这正来源于科学家在技术领域的积累,而在创业过程中,科学家需要商业人才合伙,弥补他们在商业领域的空缺。


聚焦前沿技术领域,专攻硬科技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6家独角兽企业的目光集中在“人工智能”、“mRNA药物”、“基因技术”、“分子诊断”、“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领域,而这些技术全部都属于硬科技,不仅具有较高技术门槛,还有明确的应用场景


实际上,硬科技是这6家独角兽企业诞生和发展的底层逻辑,在细分领域上,生物创新药共有3家,体外诊断共有2家,碳云智能则是结合AI优势,搭建智能平台提供医疗服务。


而独角兽们选择硬科技赛道也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是硬科技的技术壁垒高,一旦研发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以体外诊断为例。在整个分子诊断最上游的测序设备领域,因为技术、专利等极高的壁垒,目前国内市场仅有华大智造、贝瑞基因等少数玩家入局。


进军体外诊断行业的博奥晶典,利用完整的分子检测系统,研发出全球第一张耳聋基因芯片,以此打造企业“明星产品”--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并快速布局,截至2021年,博奥晶典全国接受芯片筛查的新生儿人数突破 500 万。


其次是硬科技应用场景热门,有利于企业抓住行业风口。


《成为独角兽》中谈道:“独角兽之所以是独角兽,关键不在于颠覆,而在于创新,持续满足用户(客户)的需求。”所以聚焦那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成为企业的真正的定位,


以当下最吸金赛道之一的mRNA药物(疫苗)技术为例。从市场规模来看,mRNA疫苗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mRNA药物市场规模将达51.2亿美元,同样从投资端来说,2021年我国mRNA领域投融资金额达1361百万美元。


而作为国内最早布局mRNA新药研发企业之一的斯微生物,目前已打通20余项研发管线,涵盖了mRNA传染性疾病疫苗和癌症疫苗,其中抗新冠变异株(二代)mRNA疫苗也正在加紧研发,斯微生物抓住了火热的赛道,2021年6月,斯微生物宣布正式完成12亿元新一轮融资,其中不乏有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药明康德等头部基金,企业估值也达到65亿人民币。


因此,除了人之外,企业还需要过硬的技术,不仅壁垒要高,模仿者不易追赶,还要契合市场需求,找到最大的市场空间。


注重研发速度,丰富产品管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抢占市场份额场这场比赛中,速度成为关键因素。


因此加快研发进程,打造出First-in-class创新产品,实现“两条腿走路”变得十分重要,即独角兽们通过与其他制药企业达成合作开发,搭配上自主研发,在保证自有研发实力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


天广实生物为例。通过与康诺亚、百奥赛图、诺诚健华、恒瑞、贝达药业联合开发,搭建起合作网络,贯穿了“临床前阶段-临床-商业化阶段”药物研发到转化的全过程。


具体来说,在临床前阶段,依托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抗体平台,天广实与康诺亚达成为协议共同开发一种CD47抗体MIL95;在临床阶段,又与诺诚健华联合开发MIL62与ICP-022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临床试验;最后,依托恒瑞医药成熟的市场推广及销售网络,以加速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截至目前,天广实以抗体研发平台为基础,与广泛与外界达成合作,已经开发了差异化的产品管线,包括6种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6种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前在研药物。


640.png

图:天广实生物临床阶段产品管线(来源:官网)


其中,天广实布局的第三代抗CD20抗体MIL62是中国首款及唯一一款进入 III 期注册试验阶段的抗 CD20 抗体,在抢占市场份额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我们通过产品管线还发现,企业注重覆盖多个潜力品种。在肿瘤领域,天广实瑞科共布局了5条管线,分别是MIL62、MIL93、MIL95、MIL97、MBS301,而公司的布局逻辑则在于——重点攻占国内淋巴瘤市场,在实体瘤市场中同步展开。


总的来看,这6家独角兽企业以自研为主,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为辅,加快其研发速度并丰富研发管线布局,尽可能地快速抢占市场。


平稳的融资节奏


初创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募资的推动。


实际上,募资往往是伴随着初创企业的成长,而里程碑成就往往是让更多投资人相继加码的动力,在正常情况下,初创企业在平均一年内或者平均两年内完成一次融资。


独角兽的融资过程也不例外,从2016年成立至今,斯微生物共完成了6次融资,平均一年完成一次融资。


事实上,在早期融资过程中,团队影响力与故事性比较突出,科学家创始人代表着前沿科技,代表这科研高水准,资本更加倾向于“看人”,在这个阶段,科学家成立的公司往往能快速融资。


但在后续的融资过程中,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关注后来居上,他们更加看重企业里程碑以及市场给出的估值判断,里程碑能够让资本看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市场估值则是让资本看到企业的前景。


在2021年1月4日,斯微生物旗下mRN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项目被批准开展临床试验,2021年3月,又结束了Ⅰ期临床试验,成为第二个国内自主研发疫苗企业,这两个里程碑助力企业,同年6月,斯微生物完成12亿元的融资,并进一步加快新冠疫苗临床研究。


当然,这是资本选择独角兽企业的一面,反过来,独角兽企业也在选择资本。


独角兽们更加注重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还可以给企业提供成长方面的赋能,包括人才引进、国际合作、产品申报、临床试验等多方面的帮助。


天广实生物的融资过程中,不仅接受千杉投资、中信证券、嘉实基金等多类型资本投资,也接受了恒瑞医药的投资,并与恒瑞医药就第三代抗 CD20抗体 MIL62达成大中华区商业化合作,借助恒瑞医药成熟的市场推广及销售网络,加速MIL62的商业化进程。


最后,通过描述这6家独角兽企业的画像,我们发现团队、技术、产品布局和融资节奏是企业发展的几大因素。具体来说,首先是团队和技术为企业定调,通过科学家和商业人才的合作,选择具有转化价值且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其次,丰富的产品管线和平稳的融资节奏在一定程度能让资本看到企业发展进程,并给出合理的市场判断。


实际上,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从团队、技术、产品布局和融资多维度进行考量,才有可能将创业风险降到最低,并逐步成长为独角兽。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48篇

最近内容
  • 3月成果转化公示,7所高校院所交易额超三千万元!

    1 天前

  • 2年转化51项专利,中山医院创新转化启示录

    1 天前

  • 专科突围,带动创新转化,华山医院如何成为“黑马”?

    2024-03-20

上一篇

有头有脸的药企全下场了!超70家企业争相开跑,太空医学如何撬动万亿太空经济?

2022-10-07
下一篇

对话动平衡资本:坚持“投早、投小”,握好创业融资第一棒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