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高特佳的22年,一场专业化的胜利

作者: 车维维 2023-02-10 08:00

1月26日,康方生物发布公告,早前与Summit Therapeutics公司(简称:Summit)就依沃西(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订立的合作及许可协议取得新进展,康方生物已获得第一期首付款共3亿美元。

 

据悉,此前康方生物与Summit签订合作及许可协议,授予Summit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开发及商业化依沃西的独家许可权。根据协议,康方生物将获得高达5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刷新了国产创新药 License out金额纪录。

 

依靠50亿美元的出海大单,康方生物在资本寒冬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2017年,作为康方生物的B轮领投方,高特佳帮助康方生物多个创新抗体产品的临床研究和产品线推广。当时PD-1药物刚刚在海外上市,国内尚属空白,可以说,高特佳牢牢抓住了肿瘤免疫治疗黄金时代的起点

 

高特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投资康方的核心逻辑在于其创始团队的优异、管线布局的丰富以及产品推进的高效。康方在2016年启动B轮融资时,产品管线中尚未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但投资后的一年内便有8个产品陆续开展临床试验,也佐证了这一点。

 

而翻看高特佳的投资历史,除了康方生物,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200亿元的老牌机构,还投出了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博雅生物、热景生物、圣湘生物等众多明星项目。即将迎来成立22周年的高特佳共计投资超过160家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企业近100家,实现了91个项目成功退出、36个项目成功上市的投资成绩。

 

我们不禁好奇,高特佳究竟如何吸引众多明星项目?其对整个医疗健康生态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动脉网通过采访高特佳总经理孙佳林,王海蛟、于建林、滕宇航等多位执行合伙人,试图还原在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之下,高特佳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和逻辑,在22年的投资历程中不断打出好牌。

 

掉转船头:专业化升级驶入医疗健康的深海

 

回望高特佳过去近22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自2001年创立后,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高特佳的投资主题是综合型。这一阶段,高特佳押中了联创电子、川大智胜、澳优乳品、郑煤机、山东矿机、方直科技等明星项目。

 

但在2010年左右,高特佳调转船头,开始全面布局医疗健康赛道。船只太大,大幅度调整前进方向需要长远的远见和目光。

 

谈及转型大健康的原因,高特佳总经理孙佳林表示,股权投资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但大健康可以穿越经济周期。

 

2008年,国家吹响新医改号角,中国健康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行业的抗跌性使其依然获得了稳步增长。接下来的2009年,在创业板的钟声中,人民币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链条被打通,中国本土PE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此时,高特佳判断: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于是决定完全舍弃掉原本的赛道,全面布局医疗健康赛道。

 

医疗健康是一个极为创新的领域,要完成赛道切换并非易事。事实上,从2008年决定转型,到实际完成赛道转换过程,高特佳花了近4年时间。

 

在转型之前,高特佳的团队大部分是金融背景,要完成赛道切换,必然要先经过核心团队的切换。2008年到2012年之间,随着高特佳开始重点发力大健康领域,一些员工在此时便离开了。

 

2012年算是转折性的一年,由高特佳控股的博雅生物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由私募股权基金控股并成功运作上市的公司。上市之后,博雅生物仍保持高速增长,为高特佳带来了60多倍的账面投资回报。

 

经此一役,高特佳在大健康领域崭露头角,为自己牢牢贴上了医疗健康领域专业机构的标签。

 

之后,更多大健康产业人才纷纷加入高特佳,包括孙佳林和多位执行合伙人在内的核心管理团队平均入司时间超过9年,专业稳健的团队风格为后续投资研究部的成立积蓄了力量,也在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项目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d2c4fcaf65357725175c32b429bced.jpg

 

研究引领投资:自上而下看行业,自下而上取标的

 

在采访过程中,孙佳林和王海蛟都不止一次提到,“高特佳更像是农民,在一个个的赛道里耕耘

 

这一说法或可从数据中得到验证。据介绍,高特佳平均每年收悉和查阅4000+企业的商业融资计划书,访谈1200+项目,最终选择10+企业进行投资,投资项目/访谈项目率仅为0.83%。

 

高特佳强调的研究驱动投资,便是通过每年接触大量的融资项目,一二级市场联动研究,优中选优,建立对各细分领域的行业地图。同时,不断提升对细分领域产业化成熟度的理解,持续更新对赛道的研究成果。此外,项目开发小组会按区域、按行业进行项目开发,在其中找到行业里面靠前的企业和创业者,主动交流,发掘投资机会。

 

孙佳林介绍,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高特佳有一套成熟的研究体系。比如针对成熟企业有相应的估值模型,关注点会侧重于企业的订单或客户。对于初创公司而言,重点是论证技术能否实现,技术创新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以及公司产品的上市前景等。

 

简单来说,研究体系可以多维度分析目标项目,以各种数据作为支撑,最终的研究结论将在整个投资决策中起到非常好的协助作用。

 

按照王海蛟的说法,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从来不局限于国内,也从来不会局限于当前热度的投资体系。

 

自上而下,是在全行业范围内寻找行业规模足够大、天花板足够高的领域。当领域有机会的时候,那么自下而上便是看项目本身,创新能力或者成本控制能力是否在全球排名靠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研究驱动投资的思路可以为行业最新趋势指路,前期的耕耘足够久,研究足够深,便能在遇到合适的机会之时,一击即中。

 

此后,投资研究部又增加了更多新的职能。比如,从全球范围研究最新的靶点和疗法,使自己始终保持最前沿的行业视角;为了聚焦技术前沿,坚持以研究驱动投资的决策逻辑,推出行业研究专刊《高·见》,定期与行业分享最新的投资研究成果和产业创新发现。

 

文章配图2.jpg

 

构建一片森林,让万物生长

 

2022年8月22日,联影医疗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市值1500亿元。

 

高特佳是联影医疗投资的重要参与机构。无论在2017年首轮投资,还是2020年的再次投资,联影医疗都是高特佳投资标准中的优秀选择。

 

时间回到2014年,国内开始实施创新器械审评审批制度,以加快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的上市速度。当时,王海蛟在研究医疗影像领域,对联影医疗十分看好。因此在2017年,当联影医疗的投资机会出现时,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项目的评估分析。

 

面对首轮路演333亿元的估值,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太贵了,毕竟当时公司还在亏损,收入也不多。但王海蛟的想法有所不同。

 

首先,按照自上而下的逻辑,当时中国医疗器械的总规模大概在3000到4000亿元人民币之间,国内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市场规模是400亿元左右,增速为10%- 20%之间。而在这个细分领域中,并没有出现国产龙头企业,行业是机会的。

 

第二,联影医疗具备非常高的门槛和资金、人才壁垒,还拥有非常宽的产品线——除了超声,所有影像产品都要么已经拿证,要么正在走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联影医疗的MR、CT、PET-CT、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是国内唯一一家能与西门子、GE、美敦力等外资巨头抗衡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最后,从执行效率来讲,从2011年到2017年,联影医疗仅花费6年时间,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品线,证明了团队极高的执行力和效益。

 

投决会上,高特佳果断决定投资,且要大比例投资。后面再到2020年,联影医疗发展很快,高特佳又再次追加了投资。

 

如今来看,联影医疗已经IPO上市,高特佳的持股市值大概在20亿左右,总回报非常高。

 

除了联影医疗,顺着研究先行引领投资的逻辑,高特佳也完成了许多创新型初创项目的投资。

 

成立于2017年的子瞻生物致力于为药物研发机构提供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复杂3D疾病模型和药物测试方案,目前客户已覆盖阿斯利康、武田、恒瑞等数家国内外知名药企。

 

2021年,高特佳完成了对子瞻生物的天使轮投资,并于当年11月与其共同在《高·见》发布了研究报告——“芯片上打造人体器官,一场颠覆新药研发的技术革命”,报告从国内外器官芯片的技术发展出发,系统介绍器官芯片的技术和商业化发展,通过案例阐释器官芯片技术在药物评价过程中的典型应用。

 

2023年1月,FDA不再要求药物临床前进行动物试验,这一重大转变使器官芯片赛道迎来发展契机。无疑,2021年就已选择布局该赛道的高特佳,再一次走在了创新的最前沿。

 

对于高特佳来说,面对这样极具创新的领域,投研体系的意义在于搭建专业的认知,把握临床需求的导向,引领产业的发展。于建林表示,从新兴产业赛道来看,比如合成生物学、细胞基因治疗、脑科学等赛道,还处于整个行业的早期阶段,目前的基础研究正在不断向应用研究转换。

 

专注创新药领域投资的滕宇航,先后投出了康方生物、天广实、韬略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认为新兴赛道是企业和投资机构都需要去把握的新机遇,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

 

2021年高特佳领投国内原创创新药企业思康睿奇的A轮投资,正是基于其融合计算与AI的前沿研发进展,整合中国药物研究的新模式。滕宇航称,对生物医药的早期研究和投资符合高特佳投资创新、科创为先的理念,也希望通过高特佳的专业赋能能够助力更多初创企业发展,迎接创新药研发下一阶段的挑战。

 

而如何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投后赋能,更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带来可持续性的回报。目前高特佳已搭建了聚焦“深度行业研究+丰富生态资源+成熟资本运作”为特色的专业投后赋能平台,辐射战略咨询、产业对接、人才引进、品牌公关、融资服务等多个模块,助力生态圈企业价值提升。

 

但更为重要的是,高特佳投资的近百余家医疗健康企业所形成的生态圈。这些企业涵盖了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全产业链,覆盖PE并购、VC、天使等全阶段,既包括迈瑞医疗、复宏汉霖、联影医疗等大型企业,也包括众多的中小型创新企业。

 

“对于大健康投资机构而言,一定要有很强的产业布局能力。”于建林表示,“依托自身的生态圈资源,未来才会在投资、孵化、产业引进等方面具备更多优势,快速实现投资目标和策略,帮助更多企业快速发展。”

 

“一个生态系统已经形成。”在高特佳的平台上,企业间的相互交流,既能够产生认知、战略和各种管理运营层面的智慧碰撞,也能够实现市场、资源、资金和技术等层面的互动。

 

诚如王海蛟所说,“森林什么也没做,但本身就能让万物生长。”

 

市场信心重塑下,创新和效率就是未来的机会


投后管理和赋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退出,让投资人获得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收益。针对此,高特佳在如何高效高质退出上做了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为实现稳健的LP回报,高特佳设置了多元化的退出渠道,以“时间优先、价格优先”为原则采用灵活的退出方式,包括境内外市场IPO退出、并购退出和转让退出等,有效保障投资人利益,为投资人创造长期价值回报。

 

公司搭建的募投管退全流程风控体系,从投后项目的日常监测和管理,到退出方案的制定、决策流程,以及具体退出执行都有科学、系统、规范、清晰的制度依据。

 

此外,依托于高特佳所打造的医疗资源生态圈,公司与包括银行、证券、信托、FA 等主流的知名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具体退出策略,可以高效对接合作伙伴平台,第一时间挖掘具有可行性的退出机会,及时有效的保障投资人的收益。

 

2023年,经济的复苏跟政策的调整,都将进一步提振行业的投资信心。孙佳林表示,新年伊始,高特佳已完成规模5亿元的产业基金募集,LP包括政府引导基金、金融机构和产业投资人。今年还将计划完成一个天使基金、一个VC基金和一个PE基金的募集,分别针对不同的阶段进行大健康赛道投资和精准布局。

 

在退出方面,严格按照相关基金协议约定,按项目周期时间及时退出,回笼资金给投资人,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同时还会延伸向二级市场,布局专门的定增基金,2023年预计完成两到五个项目上市,同时几个大的项目实现退出,以实现滚动式发展。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未来的两三年内,高特佳会加大对产品公司的投资布局,高度关注国际化和数字化的机会。

 

王海蛟认为,一方面,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具有强大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空间。但由于医保控费的趋势不变,所以会形成总规模的上升和单价的下降相结合。这种情况下,如果专注中国市场,就必须得高度关注成本控制,或者是出海寻找高价值市场,比如在欧美市场以性价比去竞争,或以创新能力去竞争。

 

而在关注成本的时候,数字化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并且在其他行业已经得到证实。因此,未来高特佳将高度关注技术创新的维度,全球BD的能力,以及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对降本增效的驱动。创新和效率是未来几年看中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应更多关注的是产业转化的成熟拐点何时来临。”滕宇航表示,除了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的打磨,还包括与监管层面的沟通和磨合,以及商业化递进、产品出海等方面。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车维维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智能GPT时代,创新药营销如何做?

超90亿元投资涌入数字疗法,明星资本都在怎么投?

2022年H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早期项目持续增长,国内二级市场回暖在即

【首发】“女娲生命”获数千万Pre-A轮投资,专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表观遗传病筛查

车维维

共发表文章185篇

最近内容
  • 聚焦中试研发阶段的专业化载体,BioGBA推动广州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升级

    2 天前

  • 罗氏再发力,第二款CD3/CD20双抗临床Ⅲ期成功

    2024-04-16

  • ADC产能争夺战!CDMO巨头狂掷32亿美元扩张

    2024-04-15

上一篇

累计孵化超400家创业企业,“西光模式”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23-02-09
下一篇

展位售罄、展商激增208%,2023年线下医疗展为何这么火?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