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科学家创业,Part time还是 All in ?

作者: 周梦亚 2023-03-23 10:00

Part time or All in ?除了投入的时间不同,科学家创业的心态也完全不一样。


科学家创业已经成为趋势,这些科研成果转化的项目将为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高度。但如果关注科研成果转化超过3个月,那么极有可能你会同时听到两种声音:一部分认为科学家需要全职创业,这代表着科学家对技术转化的决心与态度;另一部分则认为科学家不应该全职创业,科学家创业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科研人员对市场认知不足、创新方向与产业脱节,都将为成果的落地带来风险。


Part time还是 All in ?这似乎已经成为科研转化创新领域全民参与的辩论。科学家创业是否需要“孤注一掷”,科学家上谈判桌是否是一场灾难?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科学家兼职创业和全职创业的优势和挑战,对此话题进行讨论。


兼职和全职,有何不同?


不得不承认的是,对科学家创业者而言,兼职还是全职,其心态上有着本质区别。


兼职意味着科学家创业者在这件事上投入的时间更少,在团队中的作用也更小。即便决定参与成果的转化落地,表示科学家对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存在一定信心,但他的主要精力仍然会放在科研上。


这种状态的好处是科学家仍然可以做自己,继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原本擅长的科研事业中。同时对于技术的转化,也能够进行兼顾。对企业而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的管理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也减少了因科学家不成熟的商业思维带来的焦虑。另一方面,科学家及其实验团队,仍将是企业研发创新和建立行业护城河的坚实后盾。


但硬币都有两面,兼职创业的科学家们也会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投资人的质疑,如果科学家都不能为该项目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人的付出是否有足够的保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科学家个人时间管理提出的挑战。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边是科研工作,一边成果转化,两者的思维方式存在本质区别。尽管投入的时间较少,但兼职创业的科学家仍然是公司的核心决策者。在公司创立初期,大到整体规划、融资计划,小到人员招聘,都可能需要科学家本人的参与。毋庸置疑,在开始阶段,科学家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最终,科学家大量成果转化的事物缠身,其原有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可能被打乱,最终使得科学家陷入严重内耗,什么也做不了。


对比之下,科学家全职创业的积极面就显而易见。最直观的优势就是能让创业者感受到科学家对技术商业化的底气与决心。首先,能够全职创业,意味着科学家本身对成果的转化有足够的动力,这份动力可能是对项目和技术的信心,也可能是想把成果转化成产品的激情。其次这是在心态上,既然选择All in,也就意味着科学家做好了不断迎接变化、调整心态和真正成为一名创业者的准备。


但是另一面,科学家不懂管理、不懂股权,也不懂商业谈判。当科学家成为企业的掌舵者,企业也要面临风险。


综上,无论是兼职创业还是全职创业,都有着不同的优势与挑战。那么在不同的创业状态下,其实也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兼职创业,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对科学家创业者而言,其价值在公司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推波助澜之下,科研转化应该了近20年的最好时机。投资人对服务模式和消费为主导的项目逐渐失去兴趣。“全球新”、“卡脖子技术”等高度创新概念成为投资领域的热词。


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创业者具备优势。他们常年关注并参与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更容易快速而精准的找到该领域的技术壁垒。而一旦实现技术壁垒的突破,就有可能占领行业制高点。


故此,在早期阶段,科学家在团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几乎可以代表着前沿技术的突破和落地,几乎代表了公司在行业的创新水平。


但随着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科学家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转化中期,前沿技术突破已经实现,初创公司的研究从技术研究转入产品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相比前沿技术,产品研究更注重工程化。相比科学家的发散式思维,工程师的思维更为聚焦。因此,在这一阶段,工程师的价值会更为凸显。


当然,科学家仍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从原理样机到工程样机仍然可能需要来自底层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突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家与工程师进行互动和协同。


转化仍在深入。当产品打磨就位,就意味公司进入了商业化落地和市场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科学家的价值将再度凸显。尽管产品已经成熟,但初创公司要在行业内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仍然需要对技术进行不断的迭代更新。且一家公司若希望长远发展,往往需要不止一个产品管线。因此,在产品落地之后,初创公司仍然需要下一个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落地的循环。


不仅如此,产品的落地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和验证。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科学家利用自身影响力辅助市场部门。如某些创新产品的下游用户本就是科研单位或者医院专家;又如某些医生创业者,其产品的终端是医院,这个时候市场推广本身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医生在行业内的个人影响力。


对于兼职创业的科学家而言,不同的阶段的作用和价值不同,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同。在了解不同阶段侧重和重点工作的前提下,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或许能够让兼职创业的科学家们更加游刃有余。


躬身入局,如何规避创业风险?


对于全职创业的科学家而言,主要的风险则是来自商业认知的缺陷。在科研工作中,科学家可以因某一项能力、某一类研究见长而闻名。但创业则考验创业者的综合素养,某一个短板的存在也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那么,在科学家还不具备商业思维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风险?这里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回答——如果没有办法塑造一个十全十美的人,那就塑造一个十全十美的团队。


分析科研转化项目的股权架构,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点。除了科学家作为掌握核心技术的决策者,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以外,通常架构中还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他们通常是负责管理运营CEO,即我们上一期讲到的创业合伙人;以及负责产品开发的工程师或者产品总监。


在创业早期,创业合伙人这个角色的加入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科学家创业者在商务谈判、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在《创业合伙人》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这个角色在价值和特色。工程师和产品总监的作用则是赋予团队产品设计和打磨的能力,毕竟大部分技术最终是要以产品或者服务的形态进入到市场中,工程师或者产品总监这一角色,则承担了底层技术的消化和技术到产品转化的重要职能。


在科研转化过程中,投资人是伯乐也是引路人。某头部VC科研成果转化基金的负责人曾透露,以往其在A轮阶段项目的投资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十个小时,但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早期项目,投前、投后加起来的时间可能要几百个小时;甚至在某些时候投入了很多,但公司依然是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后续的产品、融资退出都看不到。并且,除了资金,投资人可能还需要提供资源、网络、智慧等无形资产。


尽管在身份上有所不同,但从投入的时间精力来看,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早期投资人其实也承担了联合创始人的工作。另一位投资人还透露,他们对科学家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创业之前。


举个例子,在接触到某个科学家并且看好他的成果时,一些投资人先做的并不是鼓励科学家成立公司,而是通过自身的资源和人脉,帮助科学家对技术商业化的可能性和市场空间进行概念验证。比如,投资人会为科学家引荐潜在的上下游客户,通过这些来自上下游产业链的信息反馈,帮助科学家摸清行业情况,以及产业化思路。在这一步里,他们要做的是帮助科学家提供条件去思考他是否要创业。Then they talk about money。


随着转化项目的进程,越往后走一家公司所要的元素可能就越丰富。比如产品成果落地和商业化的注册审批和市场团队,比如管线管理的BD部门,又或者成立专门进行“1-3”阶段研究的技术二次开发团队等。在前期科学家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可靠的合伙人、投资人,能够将其想法贯彻下去的团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科学家创业的风险。


成果转化的目的,不是让科学家成为创业者


我们继续回到科学家创业究竟应该Part time 还是All in的话题。


在明确兼职创业和全职创业优缺点,以及潜在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明确兼职创业和全职创业并不是从一而终的概念。对于兼职创业的科学家而言,在初创公司实现一定里程碑后,他们仍然可以选择躬身入局;对全职创业的科学家而言,也并非全无退路,毕竟大部分科学家仍然有资本重回学术界或者找到其他事业。


在这一背景下,Part time or All in的讨论其实就显得没有那么尖锐。


再接着深入。是否所有的科学家都抱有成为一名创业者的意愿,是否不具备这样意愿的科学家其成果就不具备转化价值?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成果的转化能否承购,是否有全然取决于科学家是否全职创业呢?我想也不是。


那么我们以始为终的来看待这个问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前提是这项成果具备转化价值,而在这一前提下,才会去讨论技术的发明人是否应该全职创业。这些发明人中,一部分的确有足够的动力,也愿意转变思维去学习商业化逻辑和管理策略;也有一部分人则是完完全全的科研人,相比转化和创业,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到熟悉的科研事业中。


对于前者,即便可能在前期会遇到困难,但大量的经验和学习、实战其实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环境。再加上本身有转变的决心,他们完成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蜕变,或许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对于后者,如果科学家没有创业的意愿,又何必纠结于此,通过技术转让或者许可,以科学顾问的身份参与也不失为良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


科学家创业是否应该全职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根据科学家不同的特质因地制宜或许更具可行性。因此,与其尖锐的讨论科学家创业是否应该全职,不如更客观的讨论什么样的科学家适合全职创业,什么样的又适合兼职。毕竟,成果转化的核心目的是让高度创新的科研成果进入到产业,而不是让科学家都成为创业者。

文章标签 科研转化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周梦亚

橙果局主编,Making an impact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建立首个中医数字化创新研究院,太一良方打造一站式中医产学研用销健康+解决方案

2023“医创先锋,改变世界”碧迪医疗+HiMed医疗创新营

专访凌泰氪宋旭:lncRNA领域开拓者,解决核酸药稳定性与肝外靶向技术难题

对话荷塘创投:坚持硬科技投资,甘做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编外“CEO”

周梦亚

共发表文章361篇

最近内容
  • 华山医院 & 微创医疗,新增一项运动康复专利公开

    2024-04-11

  • 西安交大一附院磁外科团队,再现国际首创!

    2024-02-19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新增一项IBD专利

    2024-02-04

上一篇

2023“NASH年”:MNC“退出”,Biotech突进,国内何时跟上?

2023-03-23
下一篇

AI药物发现平台DrugFlow发布会暨AIDD专家研讨会等你来参加!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