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超级分子胶解难成药靶点困局,这家药企已布局10余个“First-in-Class”产品

作者: 刘佳莹 2023-06-01 16:41

近日,一家AI引领、聚焦新靶点和新技术的创新小分子药物企业——上海宇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耀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STAT3双磷酸化位点小分子抑制剂YY201临床试验申请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据了解,YY201抑制剂的临床适应症为STAT3驱动的晚期实体肿瘤和恶性血液肿瘤。

 

这是宇耀生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自2020年4月成立至今,这家新药研发企业已经硕果累累:

 

2022年3月,宇耀生物宣布在研的YY001临床试验申请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同年7月宣布YY001临床1期研究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2023年4月,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级分子胶构建三元复合体在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全国总决赛优秀奖,据公司生物研发部总监陈煌博士介绍,宇耀生物自研超级分子胶产品近期也将进入IND申报阶段……

 

作为创新药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家公司究竟潜藏着怎样的源动力,能够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多项核心产品的临床研究和项目申报?


业界权威教授掌舵,宇耀生物迅速启航

宇耀生物由刘明耀教授创建成立,是一家聚焦重大未被满足临床药物需求,以人工智能和现代新药创制技术引领的,以造福全人类健康为使命的生物科技公司。

 

刘明耀教授致力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个体发育和肿瘤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及信号转导机理研究,以及靶向GPCR的新药研发

 

布局10余年,刘明耀教授所带领的科学家团队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此时他也萌生了成果转化的想法。

 

在已有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2020年4月,由刘明耀教授掌舵、科研团队划桨的宇耀生物正式扬帆起航,逐渐在生物制药的海洋中占据一席之地。宇耀生物是科学家进行的创业尝试,看似是完全的“新人”公司,但是公司快速发展的现实却显现出了创始团队丰富且成熟的科研经验与管理经验。


超级分子胶技术,难成药靶点的最优解

基于创始团队10余年对难成药靶点功能及机理的深入研究。自公司成立起,宇耀生物就聚焦难成药靶点,率先推出了超级分子胶技术平台。超级分子胶技术聚焦于非E3泛素连接酶型分子胶,旨在通过精妙设计的候选药物,招募体内“灵活性好、表达量充分、安全性极高”的工具蛋白(包括各类伴侣蛋白、支架蛋白等),促进工具蛋白与靶点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让靶点蛋白无法通过与其预期结合的蛋白相互作用,将蛋白间的信号传递阻断,锁定靶点蛋白。

 

图片.png

宇耀生物超级分子胶示意图,图片来源于企业官网

(企业官网:http://www.yuyaobiotech.com/)

 

传统的小分子及抗体药物主要通过占据蛋白表面的配体结合口袋来调节蛋白功能,以此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药物进行干预的靶点只占人体蛋白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是缺乏结合口袋且很难获得高活性小分子药物的靶点,这些靶点则被称为“难成药靶点”

 

利用小分子化合物靶向降解蛋白质使很多传统难以靶向的药物靶点得以被开发。目前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和降解型分子胶(Molecular glue)技术在难成药靶点药物开发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PROTAC药物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存在将靶点之外的其他蛋白进行降解的可能,在临床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降解型分子胶虽然具有分子量小、代谢性质优异、利于口服等诸多优势,但目前绝大多数降解型分子胶都是偶然发现,仍存在理性设计难度大、靶点相对集中、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分子胶技术, 宇耀生物的超级分子胶技术显现出三大优势

 

其一,基于超级分子胶平台开发的药物不局限于传统E3泛素连接酶的限制,在理论上可用于任意难成药靶点

 

其二,超级分子胶可直接结合伴侣蛋白或支架蛋白等与靶标蛋白形成三元复合体,抑制效果更全面、高效,且不易耐药。

 

其三,超级分子胶可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子胶有两个模块有机组合形成,一部分用于结合靶点蛋白,另一部分用于结合伴侣蛋白。该技术既可大规模扩展到更多难成药靶点蛋白,也可形成靶器官给药,对特定疾病尤其是肿瘤做到超精准治疗

 

据宇耀生物公开信息,2023年4月,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级分子胶构建三元复合体”技术在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优秀奖。

 

“宇耀生物自研的超级分子胶产品近期也将进入IND-enabling 阶段,希望能够尽快进行IND申请并期待顺利获得IND批件,最终真正的让根据超级分子胶技术开发的产品走向临床。”陈煌博士如是说道。


三大生物技术平台,为产品研发保驾护航

除了超级分子胶技术平台,宇耀生物成立之后,公司也逐步搭建起了另外三大主要生物技术平台——GPCR药物开发平台、“Undruggable”药物开发平台和AI药物辅助开发平台

 

在团队内成员十余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公司搭建的GPCR药物开发平台拥有齐备的GPCR细胞模型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能够对超过300余种GPCR进行靶向筛选和研究

 

目前在宇耀生物的产品管线中包含有3款GPCR靶向药物

 

“Undruggable”药物开发平台又称为难成药靶点药物开发平台,主要通过研究难成药靶标来开发药物。目前,宇耀生物科学家团队已经通过内部搭建和外部合作的方式,建立了基于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AI)的新“药物口袋”发现策略,结合AI虚拟筛选等技术,实现了创新靶点药物从发现到优化的高效模式。

 

除此之外,AI药物辅助开发技术平台也为宇耀生物的产品研究提供动力。

 

在AI药物辅助开发技术平台中,宇耀生物的科学家团队充分地发挥了团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上的优势,建立起了一个覆盖药物新靶点发掘、候选药物挖掘、药物设计、药物合成、病理生理学研究及新适应症开发的综合性AI药物研发平台。公司还通过AI药物辅助开发技术平台赋能GPCR药物开发平台和Undruggable药物开发平台,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

 

在三大平台的加持下,宇耀生物已经布局数10条产品管线,其中包括EP4、STAT3和Pan-Ras等在内的10余个全球首创First-in-Class产品。目前,这些管线主要针对难治及复发性实体瘤、血液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病等适应症。

 

据陈煌博士介绍,目前YY001即将顺利结束临床1期阶段并推进到临床2期阶段,而YY201也已经获得了NMPA受理,该进展也将极大地增强团队成员的信心。

 

图片.png

YY001管线,图片来源于企业官网


图片.png

YY201管线,图片来源于企业官网

 

坚持研发创新,驶向更远的将来

2022年12月30日,宇耀生物宣布其完成了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领承创投、星耀合盛、明屿创投、天祥实业,融资金额将用于公司全球首创产品管线的临床推进,以及AI药物发现、分子胶、GPCR等技术平台的完善以及研发实验室的扩建。

 

宇耀生物能够在新药研发的红海中迅速脱颖而出,一方面在于刘明耀教授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青年团队的执行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司根据临床需求出发,研发一流的药物产品,使产品管线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药物研发合作方面,公司除了依靠自身丰厚的科研技术实力,同时也与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宇耀生物作为产品开发的主体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服务,高校和科研机构也能为宇耀生物提供技术支撑,二者的相互合作使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发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除此之外,产品的研发与理论基础的深度紧密相关,因此宇耀生物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巩固产品研发的理论基础。

 

如今,宇耀生物在上海闵行区温度科技园已经拥有了5000余平的办公和研发实验室。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宇耀生物的未来规划也更加清晰。

 

陈煌博士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目前两个主要药物产品的临床研究,同时也将深入超级分子胶相关产品的研究工作,推进超级分子胶产品的项目申报工作。除此之外,宇耀生物也将继续扩大团队建设,寻找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加入队伍,使公司研发的产品能够早日上市,为治疗肿瘤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录:团队介绍

宇耀生物由国内首批特聘教授刘明耀教授与周文波博士共同创建成立,研发团队汇集了一批在化学合成、生物活性筛选、药物代谢与安评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深厚基础研究背景与丰富工业界经验的国内外优秀人才。


周文波博士.jpg


公司CEO周文波博士有超10年药物合成经验,长期从事难成药靶点药物的开发,其中靶向难成药靶点STAT3的药物研发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CLIN CANCER RES和J MED CHEM上发表,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他作为优秀青年创业代表,先后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博士后”以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等人才计划。


彭世鸿博士.jpg


公司副总裁彭世鸿博士专注于抗肿瘤新药的筛选和功能机制研究十余年,主要负责公司生物学研发、项目管理及药物注册等工作,期间顺利完成公司两款产品的IND申报工作,并于2022年入选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人才计划”。


童孝田博士.jpg


公司副总裁童孝田博士拥有近20年的新药研发经验,负责公司药化部门的项目研发与管理工作,内容涉及新药研发项目立项,药物分子设计及合成等工作,覆盖药物临床前研发的各个阶段,曾先后供职于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及上海博腾制药有限公司。


陈剑锋博士.jpg


公司首席医学官陈剑锋博士拥有近20年新药临床开发与团队管理经验,曾服务于一线跨国药企如罗氏、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以及江苏豪森、和记黄埔、科望等国内知名药企,在临床医学和运营团队的组建和管理、临床开发策略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陈煌博士.jpg


生物研发总监陈煌博士,拥有10年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肿瘤机理研究经验,负责公司生物学建模、筛选和评估等工作,入选2023年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人才计划”。


鲁健博士.jpg


代谢与安评部总监鲁健博士拥有近10年新药研发经验,负责公司产品管线的药物代谢和毒理研究等工作,在小分子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评价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率先构建并表征了多个药物代谢酶基因敲除和人源化大鼠动物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药物代谢相关研究。


曾理.png


AI药物设计总监曾理博士,主要负责公司AI技术平台的搭建工作,在生物信息学、药学以及深度学习领域具有深入研究,擅长通过深度学习技术预测小分子性质,尤其基于图神经网络框架对小分子结构进行分子设计、药物毒理学和其它性质的优化,曾推进多项新药研发管线至临床研究。


陈世民博士.png

药化副总监陈现民博士,负责协助药化总监童孝田博士开展药物研发部门的项目与管理工作,在化合物合成、工艺研发以及团队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刘佳莹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刘佳莹

共发表文章2篇

最近内容
  • 超级分子胶解难成药靶点困局,这家药企已布局10余个“First-in-Class”产品

    2023-06-01

  • 狂揽11亿美金,源自Nature的Volastra如何从“纸”到“钱”?

    2023-05-18

上一篇

AI与医疗健康如何碰撞出火花?NVIDIA带你盘点全球最新应用

2023-06-01
下一篇

普济生物发布高通量PCR临床诊断解决方案:重塑分子诊断技术格局,让创新科技惠及更多人群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