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西北大学教授魏岱旭:转化“用益生菌合成PHA”,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在于创造价值

作者: 沈宇婷 2023-05-30 10:00
魏岱旭是橙果局聊过的教授中,思路最清晰的人之一。

他常用一、二、三来总结梳理逻辑,这样可以容易的理解到他想要表达的全部内容。而且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科研与成果转化的热爱。


这次对话,从魏岱旭为何专注合成生物学和天然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我师从时任汕头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的陈国强教授。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专注于通过工程化微生物合成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材料及其医药保健应用的研究工作,并对这类研究十分着迷。”他回忆。


探索PHA与医疗的N种可能


原本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并不能直接用于医学组织工程,PHA材料需要通过提取过滤和纯化,除去细菌碎片、有毒溶解物和热原成分(如内毒素)等工艺流程,才能被应用于人体。


从在细菌中生产,到用于细胞生长,PHA的生产和应用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变。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生物降解性、无强烈排斥反应,无遗传毒性等优势性能,PHA被广泛地运用在医疗领域。魏岱旭介绍,目前他正在探索PHA在医学组织工程、医疗美容、药物递送、功能食品等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


PHA在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的应用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经分子设计和调节,PHA的硬度和韧性与诸多人体组织接近,且材料降解时间与组织生长时间相当,PHA也被视为最理想的医学组织工程材料之一,在骨、肌腱、心血管、皮肤和神经等诸多组织修复均有应用。例如,魏岱旭曾利用开放式多孔微球进行整形修复,完成治疗红斑狼疮药物和骨生长因子的精确递送。同时,他也正在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微流控、静电纺丝等先进的生物制造探索自发诱导型生物材料载体对脊柱、肝脏等人体特殊器官的修复和功能再造


转化进行时:用益生菌合成PHA材料


合成生物学赋予微生物崭新的特质,即可结合实际需求,对微生物进行个性化定制,使其竞争性更强,更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可控性。大肠杆菌便是最佳例子之一。


事实上,大肠杆菌本身既不能合成也不能降解PHA。但由于其基因序列背景清晰、培养与操作简单、体内又无可以使PHA降解的酶,便成为了实施基因改造的热门底盘菌。通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大肠杆菌是目前合成PHA最主要的宿主之一。


即便如此,大肠杆菌还存在大问题,即大肠杆菌含有大量的类毒素和人体不可接受的有毒物质。“虽然利用大肠杆菌合成PHA的成本并不高,但PHA发酵初品的纯化成本却十分昂贵。”魏岱旭表示。


为了将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降至最低,他另辟蹊径的选择利用益生菌合成PHA。从安全性来说,益生菌不仅对人体无毒性、无遗传毒性和非致畸性,还能调节人体代谢和免疫,巩固人体健康。因此,魏岱旭认为,从理论上讲,人体使用益生菌合成的PHA是没有危害的


但同时,这一研究也极具挑战。首当其冲的是益生菌合成PHA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仍尚未起步。魏岱旭解释道:“在过去三四十年的研究中,学术界专注于用大肠杆菌或嗜盐菌合成PHA,如今,我们重新选择了一个菌株来走一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会坚持下去。”


而为了解决“低产量”的困难,魏岱旭团队正在尝试从自然界中筛选出强目标的益生菌,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将与产物无关的代谢途径剔除,从而达到巩固代谢产物通路,提高产量的目的。据透露,基于这一研究 ,魏岱旭的研究团队正在展开合作洽谈。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创造商业价值


回顾过去,魏岱旭告诉橙果局,他进行成果转化和创业的想法由来已早。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2010年,彼时,硕士二年级的魏岱旭困惑于为何科研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在请教了好几位师兄和朋友后,他的疑惑依然没有被解开。因此,在硕士毕业后,他并没有立即申请博士研究,而是选择进入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三年。


“在研究中心,我学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开发。”在累积足够的“市场化锻炼”后,魏岱旭再次回到高校。博士期间的他也习惯性地用市场视角和工程化思维去看待科学研究,一边探索前沿科学问题,一边思考如何将研究成果商业化。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些想法也得到了魏岱旭的导师陈国强教授的鼓励。“陈国强教授和吴琼研究员对我亦师亦友,同门师兄弟们常在一起探究问题到深夜还不知疲惫,这样的日子可贵而难忘。”魏岱旭回忆起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故事时,总是对老师和同门充满了感激。


就算魏岱旭来到故事的下一章,他也尽可能按照清华模式去传道授业解惑,去指导自己的学生。除了指导自己的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自2019年开始,魏岱旭还执教西北大学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团队,并获得了两金两银的成绩。而这离不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领导和老师的支持。


bb1f128dce6cafb7da73a92c1fe14e7.png

▲ 魏岱旭教授指导西北大学iGEM团队(金奖)


“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并不只是发高水平文章,利用技术创造商业价值才是合成生物学最好的归宿。”魏岱旭如是说,“合成生物学从诞生初始就带有商业属性。”除了获得市场研发经验外,交流也是他尤为看重的一点。


aee67845e93b19b84c0e163127fc7dd.png

▲西北大学合成生物学与再生医学材料实验室


2018年的夏天,魏岱旭是忙碌的,他忙着博士毕业,忙着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也忙着和企业家、投资人讨论他所看上的“赛道”。


“我想科研和转化两手抓,就一定要和行业里的投资人、专家多交流,多沟通。”魏岱旭描述那几个月的生活,大部分时间,他都主动和产业前辈们取经,探索他未来的研究方向。在西北大学任教期间,魏岱旭也没有中断与产业界的联系,他告诉橙果局,他5000多人的微信号绝大部分都是科研界同行和交流过的产业界专家。没有周末,没有休假,科研和学习几乎占据他生活的全部。


对于科研和转化,就像魏岱旭说的,科研是一柄长矛,聚焦一处,一刺到底;转化应用则是一把散弹枪,瞄准一个方向,多点开花。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被了解、必须被重视,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跳出传统的封闭思维,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西北大学合成生物学与再生医学材料实验室▪魏岱旭课题组师资博士后邀请


1. 满足西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求;

2. 获得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材料、药学/剂、化学、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骨科、运动康复科、神经外/内科、免疫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3. 发表SCI论文(IF≥10)1篇以上或SCI论文(IF≥8)2篇以上。


有意者可联系:279005450@qq.com


注:因本团队长期和上海及自贡医院合作,如有意前往上海和自贡工作的人员也可和我沟通。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5篇

最近内容
  • 北医一院,新增一项类器官专利公开

    1 天前

  • 深圳先进院,公开一项水凝胶微针专利

    3 天前

  • 川大魏于全团队,公开一项mRNA递送专利

    2024-04-18

上一篇

国内外细胞生物学专家首聚上海宝山,首届细胞生物医药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3-05-30
下一篇

10个道地药材产区携手扁鹊中医药集团,共推数字“产地仓”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