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穿戴设备、医疗物联网、医疗人工智能的趋势出现且日趋明显之际,我们似乎总把目光投向了前端的“成品”市场,关注其市场规模,关注其行业痛点,却对其后端的“技术支撑”市场关注甚少。
事实上,这一市场已成长为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相关数据表明,早在2019年,全球医疗半导体市场便已达到了150亿美元,且亚太地区占据了其中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同时,该报告还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医疗半导体市场还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300亿美元。
而在其中,不仅充斥着属性不一的企业——国际巨头,中国本土企业等,其选择的细分赛道也较为“五花八门”——例如,有的企业选择进入医疗人工智能,如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等市场,有的企业则选择了智慧医院、医疗设备智能化、物联网化赛道等,还有企业选择了可穿戴设备赛道,或者更为准确地说,选择了生命体征监测赛道。
英飞凌也将“生命体征监测”作为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先选择。
半导体国际巨头跨界医疗,瞄准无感睡眠监测赛道
熟悉半导体领域的人,一定对英飞凌这一名字不陌生。
这是一家在全球汽车、电力管理、节能技术以及物联网领域都声名显赫的企业。据其官网文件,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已实现了142.18亿欧元(按照1欧元=7.9139人民币换算,约为1125.20亿人民币)的营收,相较于2021年,营收增长了23.8%。
其中,汽车电子事业部(ATV)业务仍然占据英飞凌营收的主要地位,为45%,其次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PSS),为29%,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CSS)与零碳工业功率事业部(GIP)分别占据13%。
并且,该文件还指出,在汽车及新能源领域,英飞凌已身居全球首位,而在微型控制器领域,英飞凌也已跻身全球前五。可以看出,汽车、电力管理以及互联安全,尤其是汽车是英飞凌的优势领域。那其为何会进入医疗健康领域?
我们将时间倒回至2019年,在这一年里,一家美国健康监测方案商找到了英飞凌,希望英飞凌能够帮助其智能硬件设备完成睡眠监测功能。这成为了英飞凌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或者更为准确地说,进入睡眠监测领域的契机。
而该项目所获得的反馈,也让英飞凌进入睡眠监测领域的心,变得更加坚定——“当时我们得到的反馈是,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使用效果,都满足了市场的期待。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持续推广这一技术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应用市场经理蔡志辉表示。
蔡志辉口中的“这一技术”是什么我们先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来看英飞凌最初锚定的睡眠监测市场的相关情况。
实际上,我们并未找到与睡眠监测直接相关的市场数据,但从一些与“睡眠监测”相关概念的市场数据中,我们似乎可以间接描绘出这一市场的模样。
据《中国睡眠指数报告》,2022年,国人综合睡眠指数为67.8分,即使相比2021年的64.78分略有提升,但也仅仅只是刚过了及格线。另据卫生部相关调查,2018年,我国各类睡眠障碍患者约占总人口的38%,明显高于世界27%的比例。
与此同时,睡眠经济也在悄然兴起,有媒体预测,2020年我国睡眠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4000余亿元,且将在2030年突破万亿。而在其中,家居硬件市场已成红海市场,但智能手环等可穿戴产品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这便是英飞凌看准的第一个市场机会,或者说,是第一个医疗健康应用场景。
以毫米波雷达技术为核心,既提升用户体验,也输出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
之所以称之为“第一个医疗健康场景”,是因为英飞凌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以毫米波雷达技术为核心,持续探索其在呼吸、心跳等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
换言之,英飞凌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将紧紧围绕毫米波雷达展开,这是一项在汽车领域早已应用成熟的技术,自然也是英飞凌的优势所在。而针对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则是毫米波雷达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而“凑巧”的是,呼吸、心跳正是睡眠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因此,凭借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多年积累,英飞凌得以进入睡眠监测乃至健康监测市场。
具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睡眠监测手段,应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睡眠监测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无感与便捷。“以前院内的睡眠监测手段,用户会绑上许多感应器,这将导致用户产生十分不好的体验;而毫米波雷达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隔空’采集用户的呼吸、心跳乃至身体移动状态等信息,能够避免众多传感器与人体接触引起的不适,从而提供更舒适和更方便的监测体验, 而该设备没有使用场所的局限, 安装于家居睡房, 老人院等等, 有一般市电供应及WiFi网络覆盖就能运作 。”蔡志辉表示。
而除了提升用户体验外,使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睡眠监测方案所得的实际效果,也十分可观。据英飞凌相关数据,“与专业类产品相比,使用英飞凌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睡眠监测方案,其准确度可达90%以上。”
但应用时兴的毫米波雷达技术,使睡眠监测方案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更为舒适仅仅只是英飞凌睡眠监测方案的特征之一,其另一大特征体现在与品牌的合作模式上。
相较于提供包含处理器的SOC解决方案,英飞凌更倾向于为合作方提供毫米波雷达分离方式。原因主要在于,如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算法、算力等均在飞速提升,仅提供毫米波雷达而不绑定处理器,有助于合作方在面对快速发展的行业变化时及时更新迭代处理器。换言之,于合作方而言,这一合作模式更具灵活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英飞凌便只能提供毫米波雷达,面对有需要的合作伙伴,英飞凌也能够提供包含处理器、充电技术、无线数据传输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并且,这套解决方案具备两大显著特征——低碳化及数字化。
就英飞凌前述四大业务板块来看,节能,即低功耗显然是其“看家本领”,本文便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英飞凌所采用的数据加密系统。与一般数据加密系统不同的是,在英飞凌的数据加密系统中,云端读取设备ID时,不仅会读取软件发送的ID,还会探查底层硬件的ID。
“这就好比查身份证时,不仅会看身份证的照片及身份证号码, 甚至是实体身份证。”蔡志辉比喻道。
但是,在访谈中,蔡志辉也向动脉网透露了目前毫米波雷达在睡眠监测的应用挑战,例如在动态状态下的监测稳定性提升。而这些挑战也需行业各方携手,共同解决与完善。因此,8月2日(星期三)19:30,英飞凌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大中华区应用市场经理蔡志辉,安富利设计经理王洪胜,深圳华屹联合创始人、产品负责人段侪杰,将就无感睡眠监测产品的市场和技术开展在线主题研讨,欢迎扫码预约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