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解构阿斯利康中金的15个项目,聚焦创新与合作,生态圈版图正徐徐铺开

车维维 2023-09-08 08:00

回顾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史,新概念、新技术的出现,不断为人类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也极大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过去十余年来,医疗健康行业的跟随性创新已经走向尾声,源头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创投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找到富有成长性的源头创新企业,投资机构纷纷开始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其中,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样本。


成立不到三年,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投资了15个项目。基于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阿斯利康致力于打造创新健康生态圈,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作为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阿斯利康加速推进中国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海外创新引进和本土创新孵化的期望,为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方法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两年多投资了15个项目,创新的投资版图徐徐铺开


2019年11月6日,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宣布联合成立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该基金是阿斯利康在全球募集的首个、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也是阿斯利康产融结合在中国嫁接的首次实践。

 

融合阿斯利康全球的产业优势及中金资本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聚焦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服务、数字医疗等投资领域,致力于汇聚产融资源,为企业及投资伙伴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双向赋能,共同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使命,阿斯利康与中金资本携手组建了联合团队对基金进行管理,团队成员包括深耕医疗产业、熟悉海内外资本市场的资深投资人员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专家等,既能充分利用中金的投资管理经验进行资本运作、行业研究、项目退出等操作,也能积极发挥阿斯利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优势,聚焦患者亟待满足的健康需求。

 

动脉网对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布局进行了梳理,在这15家医疗健康企业的背后,试图挖掘基金在投资项目和策略上的偏好和共通点。

 

基金投资企业.jpg

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投资项目盘点

 

自2020年备案完成以来,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完成了对15家创新医疗企业的投资,包括珂阑医药、睿跃生物、新芽基因、Rgenta、滬港中科、云检医学、安序源、阅尔基因、天科雅、科睿驰医疗、高光制药、西比曼、奕拓医药、智众医疗、深睿医疗,覆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技术、数字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

 

从上表可以看到,基金投资项目的时间与项目的最新融资时间基本一致,这也与基金的成立年份较短有关。

 

投资年份&金额.png

年投资项目数量及金额

 

观察基金的投资数量,我们能看到基金在2022年投资项目最多为7个,集中在生物医药和诊断技术领域。而进入2023年,基金的投资节奏放缓,上半年截至发稿日只投资了2个项目。

 

一方面,投资数目的减少,与整体的经济环境和行业调整趋势吻合。另一方面,虽然投资项目有所减少,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也证明在行业调整周期,虽然基金出手谨慎,但对于真正具有创新性的项目来说,还是有获得大额融资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该基金投资的3家诊断技术均在2022年,所投资企业均为B轮,这些企业正在走向成熟阶段,并在诊断技术产业化落地方面有了部分成果。

 

轮次.png

融资轮次及占比

 

从轮次来看,基金投资的项目轮次多集中于A轮和B轮,占总项目的67%;C轮占13%,C轮以后占7%,未公开轮次占13%。

 

这也与基金重点关注创新性技术和疗法的投资策略相吻合,这部分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拥有创新的技术,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成长,并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比如,高光制药在2021年一年之内完成三轮融资;阅尔基因、奕拓医药、科睿驰医疗在内的多个项目也分别获得高瓴、红杉中国、经纬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等等。

 

这类企业的发展模式也相对清晰,投资目的便是帮助其迅速成长,实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快速落地,为行业和患者带来更多先进的疗法。


与自身业务强结合,重点关注肿瘤领域的先进疗法


从领域来看,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投资的15个项目,主要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诊断技术及数字医疗等领域,其中医药项目为重点布局领域,在该领域基金投资了9家医药研发创新企业,另外还有1个医疗器械企业,3个诊断技术企业以及2个数字医疗企业。

 

投资领域分布.png

投资领域分布

 

基金投资项目涵盖的细分领域广泛,包括基因编辑、蛋白质降解技术、细胞疗法、RNA小分子创新药,临床前CRO、AI+医疗,重点疾病领域为肿瘤、代谢性疾病、罕见病、慢病等。

 

2022年重点领域营收.png

阿斯利康2022年重点业务领域营收占比及增长

 

投资领域的选择也与阿斯利康的业务布局分不开。阿斯利康2022年财报显示,肿瘤领域是阿斯利康最主要的营收来源,销售额达到146.31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3%,同比增长13%。

 

阿斯利康也重点关注心血管、肾病、代谢领域,受达格列净强势增长的影响,2022年阿斯利康在CVRM领域(心血管、肾病、代谢领域)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3%,达到91.88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为21%。此外,阿斯利康也重点关注呼吸与免疫、疫苗与免疫、罕见病等领域。

 

聚焦创新与合作,驱动创新健康生态圈持续扩容


作为医疗创新浪潮中独具个性的存在,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阿斯利康一直在医疗创新市场深耕细作。在研发创新方面,阿斯利康全球每年要投入约一百亿美金用于研发,而2021年阿斯利康全球第四个研发中心也正式落地上海,进一步在中国市场搭建医疗创新生态矩阵。

 

经过几年的发展,由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CCiC)、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和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组成的创新“三驾马车”也初具规模。全国协同的生命科学创新生态网络已初显规模。

 

作为阿斯利康商业创新“三驾马车”之一,创新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一环,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承载的重要价值,便是通过资本链接产业,帮助本土创新力量完成从“技术成功”到“商业成功”的关键一跃,实现医药创新生态的进一步升级扩容。据了解,目前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已经在杭州、无锡完成区域基金募资。

 

基于阿斯利康创新生态圈的战略规划,基金也结合了阿斯利康自身的业务布局,与投资项目之间形成了战略合作的关系。

 

比如,阅尔基因是一家技术创新驱动的全球基因组学公司,拥有多项革命性的分子诊断技术,可将所有NGS平台的测序成本降低98%以上,并将qPCR、Sanger和纳米孔测序的灵敏度提高100倍以上。2022年6月,基金完成了对阅尔基因的投资。在此之前,基金与阅尔基因就已经在研发层面展开合作。此外,云检医学与阿斯利康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领域合作开展探索性研究,西比曼生物与阿斯利康全球在CAR-T相关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等等。

 

也可以说,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投资赋能。凭借着阿斯利康对于产业的深度洞察和全球资源,基金可以为被投企业提供多方位的赋能,比如针对深睿医疗等非药企业,基金可以通过链接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网络,促成与阿斯利康及科室的三方合作,支持公司项目的院内落地,并在应用场景上提供专家资源及科学建议。

 

在阿斯利康的产业资源和创新生态圈的加持之下,基金赋能能力覆盖产业的研发、临床到商业化,又叠加了金融方面的投融资支持、二级市场咨询和IPO规划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立足需求的全方位全链条的加速支持。

 

瞄准真科学,15家企业有什么创新本领?


深耕中国市场30年,阿斯利康一直致力于让中国患者同步用上世界一流新药。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的存在就是希望更多发掘中国创新,让全世界患者能够用上中国的新药。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梳理了阿斯利康中金产业基金成立以来投资的15家医疗创新企业,基于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在新兴技术和领域的不断深耕和发掘,助力中国创新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

 

>>>>

珂阑医药:聚焦First-in-class疾病新型靶标,面向重大疾病需求开发国际创新药

 

珂阑医药于2021年,是一家致力于开发源头创新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公司聚焦真正的First-in-class疾病新型靶标,以疾病生物学、药物化学及临床转化医学为基础,开展针对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以及NASH等)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型医药研发工作。

 

代谢性疾病和肿瘤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珂阑医药从创立之初就致力构建拥有差异化创新的研发管线,围绕全新靶点、组建拥有原创科研实力的团队、搭建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展现出在研发源头创新型药物潜力。

 

目前,珂阑医药已经建立起丰富的研发管线,多个项目聚集原研创新的First-in-class靶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个项目已接近PCC研究阶段。

 

>>>>

睿跃生物:药物设计超越功能位点抑制,实现“难以靶向”的酶和蛋白质调控


睿跃生物致力于开发首创性的新化学实体(NCE),以治疗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基于蛋白质降解技术的最新进展,公司正在开发独特的自有技术平台:泛素介导的小分子诱导靶标消除技术(uSMITE)。

 

相比传统的蛋白抑制剂,蛋白质降解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够靶向难以成药的靶点或突变蛋白,以及传统不可靶向的靶点比如转录因子、骨架蛋白等。睿跃生物的uSMITE平台,能够让药物设计范式超越功能位点抑制,让“难以靶向”的酶和蛋白质调控成为可能。此外,公司也在对于uSMITE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进行更多功能的拓展,开发了系列新的E3泛素连接酶配体,大大丰富了可以用于降解剂设计的工具库。

 

基于对泛素酶系统的二十多年研究和关键发现,睿跃生物创始人已证明该底层技术可以快速产生大量高度有效、选择性和生物可用性的化合物。同时与传统的药物发现方法相比,整个过程的成本更低。公司目前进展较快的全球首创广谱抗癌TRK蛋白降解剂,已获得C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新药临床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利康、中金资本都很重视PROTAC技术,并在该领域加大了投入。此次对睿跃生物的投资,也是阿斯利康逐步完善其创新产业生态圈的举措之一。

 

>>>>

新芽基因:最早进入临床阶段的体内碱基编辑产品,已向FDA提交Pre-IND并被受理


新芽基因成立于2020年7月,主要基于TAM碱基编辑技术平台,开发具有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基因治疗药物。公司首个产品的适应症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系列基因突变疾病。

 

在基因罕见病中,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染色体罕见病,多发于男性新生儿,女性仅为携带者,极少发病。患者通常在3-5岁开始出现症状,包括运动迟缓、步态异常、站立困难及易跌倒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在11-12岁就需要依赖轮椅,大部分人在20岁前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由于患者基数较少且研发成本高昂,少有药企进行此类治疗药物的研发,或者研发进度迟缓,市面上已有药物被称为“孤儿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DMD治疗有了曙光。

 

据了解,目前全球尚未有针对其他适应症的体内碱基编辑药物进入临床。作为最早进行体内碱基编辑药物开发公司之一,新芽基因已经建立完善的碱基编辑药物体内外评价系统,正在针对DMD开发一系列的产品。今年4月,新芽基因宣布首个碱基编辑产品GEN6050 向FDA提交pre-IND申请并被受理。

 

>>>>

Rgenta:最懂跨国药企的Biotech,多家药企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及合作


Rgenta专注于开发靶向RNA的创新小分子药物,其综合发现平台通过分析大量人类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识别RNA中适合小分子选择性调节的调控位点,快速筛选靶向RNA的药物小分子,从而调节下游蛋白质表达或改变蛋白质功能。目前,Rgenta正在开发一系列用于治疗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针对RNA的口服小分子药物。

 

Rgenta拥有全球一流的生物计算学家、化学家和基因组学家组成的团队,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随着RNA领域的Biotech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与药企合作是Biotech必做的功课,而正是由于产业背景出身,Rgenta成为最懂跨国药企的Biotech。

 

目前Rgenta已与多家跨国药企建立合作,其中已披露的合作,包括和丹麦制药巨头Lundbeck(灵北公司)在神经系统适应症的开发。此外,Rgenta也获得了多家拥有大药企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的关注,包括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礼来亚洲基金、BI风险投资基金等,未来或将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

滬港中科:全流程、一体化的创新药械临床前CRO,助力中国医药创新走向全球


滬港中科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外包临床前研究评价服务(“临床前CRO”)为主要业务,公司提供包含安全性评价研究、药理药效研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分别在香港科学园、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三地建有临床前研究评价实验室。滬港中科积极布局供应链建设,已布局湖南实验犬、广西非人灵长类动物繁育及科研基地。

 

以创新药为驱动,中国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近五年,创新药首次递交临床试验数量翻了十倍,大批国产创新药进入临床开发,临床前研究及安全评价服务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服务具有准入性壁垒,只能在专业的GLP实验室中开展,各类资质认证难度大、周期长,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业团队是临床前CRO行业的稀缺资源。

 

滬港中科具备全流程、一体化的医药研发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及该领域“整建制”的资深业务团队,其核心成员包括具有多年毒理专业研究的资深科学家、药理学家、免疫研究、实验动物技术专家,获得美国病理学会认证资格的病理学家,及在产业沉淀多年的质量管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各个相关领域的资深科学家等。

 

>>>>

云检医学:探索“人工智能+多组学检测”的中国路线,多次与阿斯利康开展合作

 

云检医学是新一代基于蛋白和代谢组学标记物发现技术的平台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建立了独特的由医学假设驱动,基于质谱蛋白组学与大数据驱动的分析平台,缩短了传统方法发现疾病标记物的周期,并根据标记物特点适配相应的临床诊断平台,实现了快速产品化的闭环路径。

 

目前,公司正在中美日等地快速推进女性及孕期健康、儿童罕见疾病检测,癌症精准诊断和复发监测和代谢类疾病创新检测领域IVD/LDT产品的注册和商业化。

 

尽管质谱平台已在海外科研领域成功商用多年,但其在中国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大多限制在传统标志物,市场渗透率也受制复杂的前处理流程。云检医学的平台技术创新来源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背景的研发团队逾19年的积累,基于其在组学数据和疾病模型领域的多年积累,云检医学搭建了“质谱蛋白组学与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平台”,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多组学检测”的中国路线。

 

去年8月,云检医学宣布与阿斯利康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质谱靶向技术检测药物开发中常见的创新药物靶点。云检医学将为阿斯利康提供质谱驱动的创新药物开发伴随诊断检测,助力精准确定更有效的患者群体和优化临床试验方案。此前,云检医学美国研发团队也与阿斯利康全球转化医学团队开展过多次合作。

 

>>>>

安序源:自主可控的超低成本芯片技术,测序成本更低、读长更长、精度更高、检测更快

 

安序源成立于2016年,由多名硅谷连续创业家、跨国集团高管、资深工程师及科学家创立,在美国和中国设有研发中心,团队专业领域覆盖了生物芯片开发、纳米技术、微流体、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持续获得全球顶级风投机构的关注与注资。

 

由于高度集成平台的技术壁垒和成本限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依然很低。测序技术的普及和下沉需要同时具备小型化、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的测序平台的出现。

 

为了让测序成本更低、读长更长、精度更高、检测更快,安序源通过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流控技术打造了纳米级别的Bio-CMOS芯片。目前这款芯片已成功在安序源的四代测序仪上投入使用。单芯片百万级通道的高通量特性,带来了芯片成本和测序成本的双重断崖式下降。不仅如此,安序源独有的微流控Bio-CMOS芯片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扩展性,在多组学检测领域亦有技术延伸。

 

>>>>

阅尔基因:实现测序成本降低98%,灵敏度百倍提高,专利技术屡屡转让给国际测序巨头


阅尔基因由中国阅尔基因(CarrierGene)和美国格微基因(NuProbe)于2019年10月合并成立,专注于不孕不育和肿瘤基因检测。核心团队包括来自哈佛大学和莱斯大学的终身教授,以及来自Illumina、Thermo Fisher、药明康德和达安基因等基因行业知名企业的资深高管。

 

公司开发出多项革命性底层分子检测技术,并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Microsoft研究院、上海肺科医院等知名机构合作,在Nature系列等顶级国际期刊发表近10篇研究成果,影响因子超过120分。

 

阅尔基因是国内基因行业罕见的其专利技术被国外测序领先公司要求授权并支付授权费的企业。在肿瘤检测领域,阅尔基因基于独有的BDA和QASeq技术最新开发的液体活检产品,展现了优秀的临床数据,已经在超过300家医院开展合作,并获得欧盟CE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许可资质。同时,阅尔基因也与BioNano、C2i Genomics等科技领先的国际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开发关系。

 

利用创新的分子诊断技术,阅尔基因可将所有NGS平台的测序成本降低98%以上,并将qPCR、Sanger和纳米孔测序的灵敏度提高100倍以上。

 

>>>>

天科雅:面向实体肿瘤细胞药物开发的四大痛点,打造四大开拓性技术平台


天科雅成立于2016年,以“为病患而驱动的创新”为使命,致力于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研发及临床开发。

 

细胞治疗赛道竞争异常激烈,但实体肿瘤的治疗仍是难解之题。在所有的肿瘤中,实体肿瘤占比90%以上,如何将CAR-T在血液肿瘤上的成功,复制到实体肿瘤是行业一大趋势。围绕实体肿瘤细胞药物开发的四大痛点,天科雅打造了从靶点开发到细胞生产的四大独特平台,包括面向TCR筛选难题所开发的TRUST人工智能高通量单细胞筛选平台,面对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所开发的CHECK-T平台,解决肿瘤异质性问题所开发的TURBO-T平台,以及为了保证NK细胞药物的高效转染和扩增、充分发挥NK细胞作为通用药物和现货药物的优势所开发的NK平台。

 

目前,公司针对治疗晚期宫颈癌的加载抗PD-1抗体的TCR-T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这是国内批准的首个治疗宫颈癌的TCR-T临床试验,也是全球首个批准的加载抗PD-1抗体的HPV TCR-T临床试验。

 

>>>>

科睿驰医疗:解决栓塞、载药微球卡脖子难题,已建立完整产业化生态链

 

科睿驰医疗成立于2015年底,是一家专注于肿瘤介入领域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平台型公司。公司聚焦以TACE疗法先行,分癌种布局的肿瘤血管介入领域,产品线布局肿瘤血管介入,肿瘤微创能量介入,血管通路介入三大版块。目前,科睿驰已在TACE领域实现全解决方案,并取得15张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公司团队组成涵盖临床医生、医疗器械研发人才,以“疗法阅读”为驱动,通过BEST研发体系,将技术工程语言和临床需求零衔接,致力于研发生产更适合国人的肿瘤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产品,为更多患者缓解病痛、延长生命。

 

2023年3月15日,科睿驰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栓塞微球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国内首个经上市前RCT临床试验验证的微球产品。该产品不但解决了中国100%专利布局栓塞、载药微球的卡脖子技术,而且创造性地研发出全新一代“仿生核壳结构”栓塞微球并完成产业化,有效填补了肿瘤介入治疗TACE疗法领域国产技术、产品的空白。目前,科睿驰已建立完整的产业化生态链,并实现产品注册获批和批量规模化生产。

 

>>>>

高光制药:9.5亿美元!TYK2/JAK1抑制剂强势出海


高光制药成立于2017年,注册地位于杭州,是一家植根中国、面向全球,自主研发驱动的创新药开发公司。研发团队有多名在跨国药企从业超过二十年的药物研发科学家、中美创新药临床开发、注册申报专家。

 

高光制药专注于研究、开发治疗自身免疫及炎症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分子新药。公司领先项目TYK2/JAK1双抑制剂是个平台型项目,已获得十几个国家的专利授权,拥有全球权益,覆盖多个治疗领域。

 

2023年3月22日,Biohaven宣布与高光制药达成合作协议,引进高光制药JAK1/TYK2抑制剂TLL-04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TLL-041。根据协议,Biohaven 将支付2000万美元首付款(现金+股票)、9.5 亿美元里程碑款及多层次、比例不等的销售分成。Biohaven 将在2023 年启动临床一期,双方在全球协作进行临床开发。

 

TLL-041为一款高选择性、头脑的JAK1/TYK2抑制剂,有望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TLL-041 由高光制药创始人梁从新博士发明,梁博士也是舒尼替尼、恩沙替尼、TLL-018 等多个已上市新药、已进入上市申报阶段、临床三期阶段新药的发明人。

 

>>>>

西比曼:打破CAR-T内卷现状,高分出海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生态体系

 

西比曼是最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创新公司,2019年底正式宣布启动私有化。2021年2月,西比曼成功完成私有化,从美股回归。作为国内老牌的细胞疗法企业,西比曼力争在血液瘤和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打造Best-in-Class产品。

 

西比曼拥有三个主要的细胞技术平台,所有细胞治疗生产设施全部依据中国和美国的GMP标准进行设计和管理。目前,公司在中国的GMP车间涵盖12条独立的细胞治疗生产线,美国的GMP车间涵盖5条独立的细胞治疗生产线。

 

得益于强大的研发、创新和生产制备能力,西比曼在出海市场取得节节胜利。2023年5月,西比曼宣布与Janssen达成一项全球独家合作,以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下一代新型CAR-T细胞治疗产品C-CAR039(靶向CD19/CD20)和C-CAR066(靶向CD20)。

 

根据协议条款,杨森将获得C-CAR039和C-CAR066两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在中国以外地区独家开发权,以及在中国地区开发的优先选择权。西比曼生物科技将获得2.45亿美元的首付款。在实现某些预定的临床开发、监管申报、商业化和销售里程碑后,西比曼生物科技还将获得多笔里程碑付款。商业化后,西比曼生物科技还将从杨森的净销售额中获得销售分成。

 

与强生这一深度合作是西比曼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也展示出公司的长远发展潜力。

 

>>>>

奕拓医药:蛋白液-液相分离技术平台,为“不可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全新视角

 

奕拓医药成立于2018年10月,由前中科院教授朱继东博士联合创办。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诺华、艾伯维、赛诺菲等跨国药企。公司自主开发了全球领先的蛋白液-液相分离技术平台,为药物开发尤其是“不可靶向”靶点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朱继东博士及团队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先后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和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阐明通过小分子药物靶向蛋白液-液相分离来调节药物靶点功能的新策略,为小分子药物靶向“不可靶向”蛋白开辟了新的方向。在2021年2月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Drug Startups Coalesce around Condensates 文章中,奕拓作为全球早期聚焦蛋白质液-液相分离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之一而被公布和介绍。

 

奕拓医药其余的核心成员均是来自诺华(Novartis)、艾伯维(Abbvie)、赛诺菲(Sanofi)、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跨国药企,组成了人均具有10年以上药物研发工作经验的年轻团队。团队成员合作多年,在“first-in-class”小分子药物开发具有丰富的经验。依托于全球领先的蛋白液-液相分离技术平台,奕拓在短时间内打造了多个研发管线,其中一个产品已经推进到临床,为治疗肿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智众医疗:慢病诊疗一站式、标准化综合管理平台,开创慢病诊疗管理新模式

 

上海智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慢病管理领域的医疗互联网公司。公司通过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患者管理平台+数据管理系统+医疗检测仪器”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创了慢病诊疗管理新模式,并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慢病诊疗一站式、标准化综合管理平台。

 

当前智众医疗主要参与的项目有:“MMC”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项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中心项目、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项目等。其中“MMC”项目在领衔专家、智众医疗及合作伙伴的推动下,全国已经有近800家医院报名加入,近400家医院顺利上线运行,在未来的半年内,“MMC”将落户到全国1000多家医院。

 

与此同时,智众医疗牵手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从团队合作到医疗器械的整合、医疗资源的共享、院内的运营推广以及家庭数据的采集管理,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慢病领域积极探索出了一套标准化的可复制管理体系。目前,两家公司还在其他医疗领域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意向。

 

>>>>

深睿医疗:已获6张NMPA三类证,引领人工智能应用革新


深睿医疗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通过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及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为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的解决方案。深睿医疗产品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为数千家医疗机构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包括AI的辅助诊断、智能筛查、临床决策、患者服务、医疗大数据治理、科学研究、医生培训、能力建设等全链路的人工智能服务。

 

目前,深睿医疗已牵头参与了7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涵盖了医学影像处理、医疗大数据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及相关数字疗法等多个研究方向。

 

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医学影像领域正在科技的加持下逐步攻克难关、突破瓶颈,应用场景也从单一的诊疗向更多场景延伸,随着场景的不断扩大,传统医疗正全面向智慧医疗阶段飞速跃进。截至目前,深睿医疗已构建起覆盖多器官和诊疗领域的智能医学装备产品矩阵,并通过技术和商业上的双重创新迅速将产品应用于临床场景,累计已获得6张NMPA三类证,将人工智能的应用拓展至一个新的领域。

 

阿斯利康长期看好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进一步为深睿医疗从资本到商业化多方位赋能,充分挖掘深睿医疗的核心技术潜力,在全球视野下支持本土创新,助力中国医疗的行业发展。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车维维

共发表文章225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润安医学:聚焦甲状腺肿瘤基因检测,打造全周期检测产品矩阵

    21 小时前

  • 聚焦政策扶持与产业链接,“智汇杉谷·医链东久”2024生物医药产业闭门会圆满落幕

    2024-09-06

  • 商业化全面提速,赛陆医疗Saluseq Nimbo正式全球发布!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