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北大吕万良团队,一项药物递送专利状态更新!

作者: 施懿 2024-02-07 10:35

2024年2月2日,北京大学一项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在预防或治疗酸性环境中的病灶中的应用专利首日公开。该项专利研究实现了高效低毒的酸性病灶靶向基因治疗,为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基因治疗方案。


该项专利制备的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具有pH响应性,能够响应酸性或弱酸性环境,同时具备抑制乳腺癌肿瘤增殖,以及抑制炎性因子、缓解炎症的治疗效应。目前该研究已证明了病毒样重组蛋白生物小体在体外和体内基因治疗的效果,能够实现了高效低毒的酸性病灶靶向基因治疗。


image.png

重组病毒样纳米粒(图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该专利发明人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教授吕万良及团队。除此项专利外,吕万良团队在靶向性纳米药物传递系统领域还有20余项相关专利。

一、药物递送成为研究热点


药物递送系统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焦点。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合成高效药物载体,并探索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华盛顿大学弗莱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的KIM HAN-PING团队成功合成了辅助依赖性腺病毒血清型35(Ad35)载体,该载体在治疗血红蛋白病、免疫缺陷及癌症等疾病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


同时,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也研发了一种工程改造的Cas蛋白,这种非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能够稳健地传递靶向核酸或多核苷酸,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CHAUDHARY PREET M.团队合成的免疫受体(SIR)在多种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伦敦国王学院与达特茅斯学院联合开发的融合蛋白质则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克罗恩氏病及发炎性肠病等自发免疫疾病方面取得了验证成果。


202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万金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破坏了SMN2的7号内含子上的剪接沉默子,从而增加了SMN蛋白的表达。这一发现为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载体选择。


清华大学彭敏教授团队则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ZC3H12A和BCOR双基因敲除的CART细胞,解决了CART治疗长效性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单次给药长期有效的目标。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周青教授团队也开发了用于自身炎症疾病诊断的二聚体蛋白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不断提升,药物递送系统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关研究正迅速成为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二、药物递送在市场端依旧火热


科研端的进展也推动了产业进步,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即将进入市场应用阶段。


2023年6月,Genevant SciencesNovoNordisk达成合作与非独家许可协议,双方将结合专有的脂质纳米微粒(LNP)技术和创新的mRNA-based megaTAL技术,共同开发针对血友病A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这已经是NovoNordisk在2023年第四次在药物递送技术方面发布新进展,凸显了其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和领先地位。


同时,ReCode Therapeutics凭借其创新的器官选择性脂质纳米颗粒(LNP)靶向递送系统,吸引了辉瑞、拜耳、赛诺菲、安进等全球知名药企的关注,并在B轮融资中成功筹集了2亿美元。这充分证明了市场对药物递送技术的认可和期待。


在国内,启德医药等企业在药物递送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启德医药专注于酶促定点偶联技术的研发,并将其应用于ADC药物的开发。公司拥有酶催化定点偶联技术、独特优势的创新连接子技术以及智能化连续偶联(iLDC)平台工艺等核心技术组合,多项针对癌症治疗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此外,丽凡达生物在非病毒载体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企业用阴离子脂质DOPS成功替代了Moderna处方中的中性脂质DSPC,为mRNA药物的递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丽凡达生物在传染病疫苗、肿瘤、罕见病及其他蛋白缺陷类疾病的mRNA药物和mRNA美容抗衰等领域均有产品布局,展现了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企业的研究成果也在海外市场获得了认可。例如,荣昌生物基于Seagen的ADC技术路线研发出了首个国产ADC药物RC48,这一成果得到了Seagen的高度评价,并以26亿美元的总价获得了该药物的权益。这不仅证明了国内企业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发实力,也为中国制药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


据统计,2023年国内热门药物递送领域共发生42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总金额达到63亿元。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市场对药物递送领域的关注和认可,也预示着该领域未来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核酸药物、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递送系统在新药成药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包括mRNA、siRNA、CRISPR等在内的新兴技术一旦能解决递送问题,其成药性将得到极大提升。因此,深刻理解递送技术的企业有望快速找到新的成药机会,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施懿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施懿

共发表文章136篇

最近内容
  • 华西医院陈蕾团队,一项癫痫监测专利公开

    2024-04-29

  • 专访华中科技大学陈伟教授:一套评估方式,让AI医疗更智慧

    2024-04-25

  • 2024 VC意难平:曾经婉拒的项目,又联系起来了

    2024-04-25

上一篇

IPO受阻后,医疗健康投资的退出新路径正在崛起?

2024-02-07
下一篇

北大魏文胜团队,新增一项专利公开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