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83亿预付款,自免领域今年第二大收购案刚刚诞生!

周秋寒 2024-05-23 17:33

Biogen
https://www.biogen.com/
企业数据由 动脉橙 提供支持
新药研发商 | IPO | 运营中
美国-马萨诸塞州
2019-08-02
富士胶片(中国)
查看

5月22日,Biogen(渤健)和免疫疗法公司Human Immunology Biosciences(以下简称HI-Bio)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收购协议。根据协议条款,Biogen将向HI-Bio支付11.5亿美元预付款(约83亿人民币),以及6.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潜在交易总价值高达18亿美元(约合130亿人民币)。预计该交易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

 

HI-Bio的主要资产Felzartamab(菲泽妥单抗)是一款靶向CD38的单抗,主要用于开发自免适应症。目前,Felzartamab用于原发性膜性肾病、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IgA肾病等临床试验处于Ⅱ阶段,狼疮性肾炎处于临床Ⅰ期阶段。


3年怒赚10亿美元


HI-Bio成立于2021年,由知名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Partners和Monograph Capital孵化,Jeito Capital以及未具名的机构投资者和家族办公室参与。

 

其最近一轮融资就发生几个月前。今年1月,HI-Bio完成了9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Alpha Wave Globa、Viking Global Investors、Arkin Bio Capital、Jeito Capital、ARCH Venture Partners。此前,即2022年11月,HI-Bio还曾完成过一轮高达1.2亿美元的融资。

 

HI-Bio是一家专注于为严重免疫介导疾病(Immune-mediated diseases, IMD)患者提供靶向治疗的Biotech。对于缺乏靶向疗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可以统称为IMD,世界上多达4%的人口可能患有该疾病。

 

通常情况下,传统疗法作用广泛,不能解决IMD的根源。因此,许多IMD患者的症状缓解有限,且会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在接受现有疗法治疗后,也有超过一半的患者症状无缓解,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预计到2025年,IMD的全球治疗市场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

 

HI-Bio的主要资产Felzartamab(菲泽妥单抗)是一款靶向CD38的单抗,可靶向一种在成熟浆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质,其功能障碍被认为可导致数种IMD。

 

目前,Felzartamab已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和孤儿药认定(ODD),用于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并已获得ODD治疗肾移植受者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PMN 和 AMR 的 Ⅱ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IgA 肾病 (IgAN) 的 Ⅱ 期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

 

Felzartamab原由MorphoSys开发,2022年6月,HI-Bio通过与MorphoSys的交易获得。交易条款显示,MorphoSys将获得HI-Bio公司15%的股权、高达1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和单位数至两位数的净销售额版税。HI-Bio将持有Felzartamab的全球独家权利,大中华区除外。该产品在大中华地区所有适应症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早在2017年11月,由天境生物与MorphoSys签订许可协议后拥有。

 

除了主要项目Felzartamab外,HI-Bio的主要管线还包括抗C5aR1抗体HIB210,目前正处于临床Ⅰ期试验阶段,具有在一系列补体介导的疾病中持续开发的潜力。HIB210和Felzartamab一样,同样来源于2022年6月与MorphoSys的那笔交易。

 

此外,HI-Bio还拥有处于发现阶段的肥大细胞靶向管线,该管线亦具有在多种免疫介导疾病中应用的潜力。

 

回过头看,HI-Bio成立3年,核心管线均靠引进,但其凭借发现“潜力股”的眼光,靠这些引进的核心管线在自免领域树立了优势,获得了超2亿美元融资和如今高达18亿美元的身价。成立仅3年、引进管线仅2年,就怒赚了10亿美元,这买卖属实划算。

 

超千亿自免市场,

帮助Biogen度过“中年危机”


Biogen作为本次收购案的另一个主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成立于1978年,是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龙头,亦是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一哥。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炎性脱髓鞘疾病,由自身免疫攻击髓鞘(即包裹在大脑和脊髓神经周围的脂肪绝缘体)所致。这会破坏通过神经发送至身体其他部位的电脉冲并留下疤痕(斑块或硬化)。据WHO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80多万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因此目前尚无一款药物能治愈MS。大多数药物只能延缓发作时间,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作为较早布局MS领域的企业,Biogen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MS)的干扰素β-1a(商品名:Avonex),这是首款被证明能够减缓残疾进展、降低病情恶化频率的药物。

 

多年以来,MS药物一直是Biogen的主要收入来源。直到2017年,罗氏(基因泰克)的Ocrevus(Ocrelizumab,奥瑞珠单抗)上市,席卷了MS极大一部分市场份额,Biogen缺失了在MS领域的优势。根据药渡数据,2022年,Ocrevus销售额高达65.39亿美元,比Biogen所有MS药物销售额加起来都多。

 

同年,Biogen的核心产品Tecfidera遭遇了仿制药巨头迈兰(现属于Viatris)的专利挑战,Biogen败诉,迈兰的Tecfidera仿制药在2021年8月成功上市销售,随后其它仿制药企业也蜂拥而上。Biogen进一步丧失在MS疾病领域的优势。如今,MS治疗药物在Biogen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由最高峰时的82.51%降至50%以下,Biogen总营收也在急剧萎缩。

 

作为曾经的MS领域一哥Biogen急需一个新的出口度过“中年危机”。

 

自免赛道的确是一个好选择,根据沙利文数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60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6%,其中中国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近250亿美元,较2020年实现十倍增长,是全球自免药物的重要增量来源。

 

事实上,不仅Biogen在大力布局该赛道,近年来,艾伯维、强生、罗氏、赛诺菲、诺华、福泰制药等大药企也在重点布局该领域。今年4月,Vertex更是以每股65美元、溢价近80%、总计约合49亿美元(约合354.5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Alpine,扩大其在肾脏和免疫系统疾病领域的布局。

 

各大药企不约而同地在同一个领域发力,核心原因在于业绩受困。专利到期与新兴产品不断涌现,让曾经的核心产品增长失速,各家企业都希望在自身传统优势领域之外有所突破。

 

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各家本土企业也在迅猛发力。根据研发客统计,A股和H股上市近80家新药研发“活跃分子”,有43家企业入局自免赛道。尤其是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领域,本土部分药企已取得了初步的研发成效。就银屑病领域而言,有多款药物走到上市申请获3期临床阶段,研发进度靠前的药企包括恒瑞医药、康方生物、荃信生物、三生国健等。

 

自免领域,这个千亿级庞大的市场,曾经诞生过药王修美乐的市场,还会开出哪些花朵?让我们用时间去见证。

 

参考资料:渤健如何度过“中年危机”?

相关赛道 生物制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推荐阅读

Biogen的HI Bio收购是预计2570亿美元免疫学市场上最新的生物制药支出

BioSpace 2024-06-12 20:34

卫材、渤健LEQEMBI®(lecanemab-irmb)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FDA批准,用于静脉维持剂量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GlobeNewswire 2024-06-10 07:37

百亿自免肾科蓝海的破局者:CD38单抗Felzartamab深度市场解析

药时代 2024-06-08 09:04

周秋寒

共发表文章207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高开超10%,抗体细胞因子第一股来了!

    2024-05-24

  • 83亿预付款,自免领域今年第二大收购案刚刚诞生!

    2024-05-23

  • 84亿!核药重磅交易+1

    2024-05-22

相关公司
查看更多

Biogen

新药研发商

立即沟通
产业链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