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7.28亿,百亿市值A股药企达成收购意向

谢灵 2024-12-07 13:57

继东北制药作价1.87亿元收购北京鼎成肽源70%股权后,A股再现医药企业并购。

 

12月4日,A股中药贴膏剂龙头羚锐制药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谷制药”)100%的股权。本次签订的意向书为各方合作意愿的初步意向性约定,银谷制药综合估值暂定为不超过7.82亿。与银谷制药母公司报表口径中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1.35亿元相比增值率为469.98%。与合并报表口径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 1.22亿元相比增值率为530.05%。

 

不过,市场对此事件的反应并不积极,12月5日早间开盘后,羚锐制药股价急速下挫超6%,午间报收22.66元/股,跌3.98%。公司当前总市值129亿元。

 

今年第四季度以来,医药领域并购事件消息频频,如东北制药作价1.87亿元收购北京鼎成肽源70%股权;新诺威76亿并购石药百克,科源制药宣布拟以发行A股股份等方式购买宏济堂控制权等。


二度“卖身”A股企业,身价上涨超1800万


银谷制药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创新药物研究、原料药合成、制剂生产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医药企业。

 

银谷制药现有一座现代化专利化学原料药生产工厂(其中包含肽类原料药合成)和一个全新的化学药品制剂生产工厂(其中包含各种注射剂及喷鼻剂等多个GMP车间,有4条生产线,其中有两条非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和有两条喷雾剂生产线)。

 

凭借其在创新技术方面的突破,银谷制药已拥有多个中国专利和PCT专利申请,已获得8项中国发明专利证书以及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多项发明专利证书。

 

其核心产品为苯环喹溴铵鼻用喷雾剂,是一款用于治疗感冒后鼻炎症状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国家1.1类新药,该药物已于2020年3月31日获NMPA批准上市,以用于改善变应性鼻炎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

 

去年,A股上市企业塞托生物宣布拟通过现金支付方式以4.581亿元收购银谷制药60%的股权,彼时各方对银谷制药100%股权的整体估值维7.635亿元。这在当时便遭到投资者对收购资金来源的质疑。据财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塞托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83亿元。

 

这一收购于今年8月份宣布告吹。

 

短短3个月后,银谷制药又获得羚锐制药的青睐,且整体估值提升了超1800万元。从羚锐制药的资金情况来看,此次并购资金不再是困扰。据其财报显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公司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保持了10%和20%以上的增长。今年11月29日,公司还审议通过《关于授权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2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羚锐制药将在此次意向书签署后向银谷制药的母公司银谷集团和实控人王文军双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支付人民币1000万元作为进行本次交易的诚意金。


羚锐制药业绩正在稳步增长


羚锐制药是国内知名中药贴膏品牌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制剂、化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骨病、心脑血管、儿科、抗真菌、癌性疼痛等治疗领域。

 

近年来,羚锐制药在中成药贴膏剂市场表现突出。其中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为公司独家产品,“两只老虎”系列年销量超10亿贴,在同品名产品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据其财报显示,2023年,羚锐制药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33.11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5.6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羚锐制药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7.59亿元,同比增长10.0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5.74亿元,同比增长23.1%。

 

不过,尽管业绩有所增长,羚锐制药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产品的高度同质化、独家产品的专利权即将失效,以及集中采购导致的价格下行压力等行业难题愈发凸显。据药智网数据,同类型的麝香壮骨膏、关节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狗皮膏、伤湿祛痛膏的厂商超200家。

 

此外,羚锐制药的通络祛痛膏和培元通脑胶囊的发明专利保护期将于2026年终止。通络祛痛膏作为羚锐制药的明星产品,2023年的销售收入已超过10亿元,其专利权的到期无疑将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羚锐制药称,本次交易实施完成后,银谷制药将纳入羚锐制药合并报表范围,有利于增强羚锐制药的持续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综合竞争力。

 

不过,羚锐制药在2024年上半年年报中提到,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


中药企业转向创新药


据经济观察报梳理,除同仁堂(600085.SH)、东阿阿胶(000423.SZ)与达仁堂(600329.SH),市值排名前十的中药企业里的七家均已涉足生化创新药的研发。

 

自2020年以来,中药企业纷纷踏上了转型之路,采取了“自研+引进”的双重策略,转向创新药的研发。据不完全统计,七家涉足创新药的中药企业相关的在研生化创新药超过50项。其中,天士力集团(600535.SH)相关项目超过30项,云南白药、片仔癀、以岭药业(002603.SZ)各5项,华润三九(000999.SZ)、白云山(600332.SH/00874.HK)与济川药业(600566.SH)各3项。

 

创新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大势所趋。除了通过管线交易或自主研发外,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中药企业也开始扮演起LP的角色,积极投身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亲自下场布局创新药赛道。

 

近期来看,11月,据广生堂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福建奥华集团(简称“奥华集团”)将其持有的5.02%公司股份以1.96亿元的总对价,转让给漳州圆山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圆山基金”)。据悉,圆山基金成立于今年7月,总出资额为5亿元,主要投资中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康养大健康。千亿中药巨头片仔癀的全资子公司片仔癀投资是该基金出资比例最大的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比例为40%。

 

12月初,云南白药日前发布公告称,拟与专业投资机构中银国际投资共同投资设立云南省中医药大健康创新基金,规模70亿元。其中,云南白药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50亿元。

 

公告明确,该产业基金重点关注云南省中医药产业链企业,并拓展覆盖全国范围内中医药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各类企业。

 

参考文献:

1. 觅得新买家 银谷制药再谋曲线上市.北京商报

2. 赛托生物终止高溢价并购的银谷制药,百亿羚锐制药拟出手“接盘”.雷达财经

3.“老中医们”冲击创新药.经济观察报


谢灵

共发表文章236篇

最近内容
查看更多
  • 【首发】晶核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持续推进TRT管线的全球研发

    2 天前

  • 【首发】艾威药业完成新一轮融资,继续聚集眼科创新治疗领域

    2 天前

  • 专访伊诺瑞康吴立刚博士:长效性是mRNA药物广泛应用的关键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