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有何最新发展动向?
当下的“A.I.+医疗”面临着何种挑战?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分论坛上,科大讯飞医疗BU总裁陶晓东博士发表了题为《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主旨演讲,他认为:“A.I.+医疗”要回归医疗本质去解决临床问题,用人工智能促进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可及。而未来,“A.I.+医疗”将呈现人机协同的发展趋势。
科大讯飞医疗BU总裁陶晓东博士出席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作演讲
这包括两个目标:第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人工智能完成80%事务性工作,让医生专注于医疗服务;第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让60分的医生有能力去做80分医生的事情。
这次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汇聚A.I.健康领域的众多重要机构和业界精英。包括英国NHS、日本经济产业省医疗产业司、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国家药监局、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等机构代表,以及科大讯飞医疗、联影医疗、腾讯医疗、AWS医疗、西门子医疗、罗氏诊断、IBM Watson、阿斯利康中国、Babylon Health APAC等A.I.健康头部企业代表均出席会议。
医疗工作专业性强、门槛高,科大讯飞为何进军这个领域?陶晓东用“创新、医生、病人、社会”四个关键词对此作答。他说,科大讯飞的“A.I.+医疗”领域的创新有四种层层递进的驱动力。
第一,为创新而创新:不以短期应用为主要目的,为长期技术进步奠定基础;第二,为医生而创新: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第三,为病人而创新: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就医体验;第四,为社会而创新:降低社会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总体投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陶晓东强调,整个医疗环节中,医生仍然起到决定性的领导作用。科大讯飞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生完成80%事务性的工作,让他们更专注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在医院的应用场景里,讯飞医疗的人工智能产品可以涵盖医院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服务。通过诊前的病史采集、语音电子病历、移动医护系统、诊后随访等实现患者就医数据的准确、完整采集和实时、有效呈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与质量。
科大讯飞医疗BU总裁陶晓东博士出席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作演讲
在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场景里,全科辅助诊断系统的优势是促进建立有序性医疗分诊,提升基层医疗诊疗能力。
2017年,由科大讯飞研发的“智医助理”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考得456分,超过96.3%的人类考生。如今,这名“智医助理”早就走出了考场,走进了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她已能诊出近千种常见病,平均每天给出上万次辅助诊断建议,目前已为近千万人次提供人工智辅助诊疗服务。
近日《科技日报》报道了黑龙江省饶河县小佳河镇中心卫生院的一个案例,“智医助理”根据患者病情提醒了基层医生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的可能性,使得患者被准确转诊并得到三甲医院及时治疗。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体现了“智医助理”在辅助基层医生对基层常见症状对应的危重疾病的准确诊断、及时处置中的成效。
在基层医生人力不足且高水平医生培养周期长的情况下,“智医助理”将是医生“搭档”,医生为“主”机器人为“辅”对抗疾病形成良好的人机协同工作模式。
深度神经网络掀起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如今,“A.I.+医疗”带来无限机遇,与此同时,A.I.在医疗领域的全面落地道阻且长。陶晓东认为,未来的“A.I.+医疗”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核心算法需要突破。只有技术本身出现大跳跃,才可能解决当下面临的许多瓶颈难题。
第二,有价值数据的有效利用。目前其实并不缺乏数据,因为教科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这些全是数据,如何将典型病例和有效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实质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去使用的有价值的知识是关键。
第三,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去获得商业成功,产业的成功将推动技术的持续进步。
第四,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高于现实,如何去管理大众对A.I.技术应用的期望值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