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复星全球健康VC投资人峰会上,动脉网与西湖大学副校长、复星医药首席科学顾问许田教授进行了深度对话。许田教授在采访中向我们描绘了生物科技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分享了他在耶鲁大学任职期间的企业孵化经验。
西湖大学副校长、复星医药首席科学顾问许田教授
许田总结了过去几百年间发生的科技革命之后认为,一个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会有一个缓慢的孵化期。在这个阶段这种新兴技术不会有很多应用场景。等到技术逐渐发展了之后,就会进入快速产出期,这个时间大概会持续50-60年,然后又逐渐衰落。
许田认为,新一波的科技革命正是如今方兴未艾的生物科技:“1972年的分子克隆标志着生物技术的开始。在这之后生物技术已经经过了30年的缓慢孵化期,现在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有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已经开始逐步出现。”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相对应的有一片巨大的医疗健康市场。有市场就会有机会。再加上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积累的经济能力和我国人民的努力,许田认为我国在生物科技浪潮中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可以把前面申请经费发文章的过程可以称为钱变成纸,把科研成果最终转化成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称为纸变成钱。只有让这个钱变纸再变钱的过程滚动起来,科技实力才能与经济实力联系起来。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在从钱到纸的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成为全球科研论文产量第二大的国家。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让纸再变成钱。”许田说。
对于企业来说,孵化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许田告诉我们,在产业转化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可能比科研还要多,很难用标准化的方式去进行。科研主要还是在探索未知,寻找共性。孵化中则包括了科学、工程、市场等各种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让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产品。
在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中,有两个要解决的关键难题。第一是这个科研成果有没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资金投入下,转化成核心技术和产品;第二是科学家能否推动产业化项目顺利运转。
对于第一个难题,许田认为,科学家和投资人都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断:“科学家当然说我这个东西最牛,我这东西就可以。但是科学家不是最好的判断者,因为他对市场不熟悉,对整个管理以及商业化流程都不熟悉。投资人也不是最好的判断者,因为他在科学方面的专业度不够,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很难把握。所以生物医药领域的孵化工作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
对于第二个难题,产业化的运作过程与科学研究相差甚远,科学家的技术基础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包括融资、产品化、支持产权保护、公关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科学家都不熟悉,都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决。
许田教授过去在耶鲁大学从事产业转化的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就是,要选择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度孵化。所谓深度孵化,就是要深度参与。要在科学家创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沟通,帮助科学家解决他们不擅长的部分。
要解决第一个难题,既然科学家和投资人自己都不行,就组建一个科学家和投资人的联合舰队,找有产业转化经验的科学家和有与科学家沟通经验的投资人。这样的团队才能比较好的对项目能否成功转化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也能构建出实际可行的商业计划。
要解决第二个难题,就要扩充团队。比如相关领域的专家,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公关团队,产品设计团队,法务团队等等。这样一来,就组成了两个大的团队,一个是技术团队,另一个商业服务团队。然后要把这两个团队的利益捆绑起来,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许田说:“在这些团队中,有很多团队内容是可以同时服务多家企业的。所以我们做深度孵化就把整体的软环境都构建好,帮团队去设计产品,保证后勤,解决法务问题。这样主创团队就只要聚焦于自己擅长的技术核心问题就可以了。同时还要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监控,不断帮助他们调整方向。我们之前在耶鲁的时候用这种模式孵化了十几个项目,几乎都获得了成功。”
复星医药和许田教授之间从2017年就开始合作,成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而就在前不久,复星医药携手许田教授成立的生物医药科创孵化平台复星领智在上海落成并启用。复星领智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发现和培育新项目,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研发和创业创新等投资发展经验,逐步探索拥有自身特色的“深度孵化”模式。